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成觀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今注37


時間:2019/9/26 作者:清淨心

「五誑」:「誑」,欺誑。「誑心所」的體性是:為了獲得利益及名譽,而矯現出有德行的模樣,言行詭詐。「誑心所」的業用為:一、能障不誑,二、以邪命為業。因為矯詐虛誑之人,多心懷奇異怪誕的詐謀,且多作出許多虛誑不實的邪命之事,例如看相、占星、卜卦、風水、擇日等。這「誑心所」就是以貪與痴各一分所成之體,若離於貪與痴,即無「誑心所」的相與用產生。

「六諂」:「諂」,即諂曲。諂曲之人,其心險曲不直,為達到自己的利益,不惜以不實的讚美等言詞逢迎諂媚,以博得他人一時、虛妄的歡喜。「諂心所」的體性是:為了欺騙、蒙蔽他人,而於外表上矯詐地裝出異於常人的儀態,即所謂巧言令色,內心中則陰險曲折。其業用則為:一、能障不諂,二、不能聽受良師益友的教誨勸導。因為諂曲的人為了欺罔他人,因此常不惜曲順、利用時宜,矯設種種方便,一來,可以討好他人;二來,或也可以用來隱藏自己的過失。其心如是險詐、曲折,因此這種人不堪造就,不聽教誨。諂心所也是以貪與痴各一分為體,若離於貪與痴,則無諂心所之相與用。經雲:「直心是道場。」因此,諂曲之人很難修行。什麼是諂曲的人呢?愛逢迎拍馬、諂媚、諛佞、欺善怕惡,看到能力強的人、有錢的人、有勢的人就巴結討好,看到能力差的人、貧窮低賤的人就瞧不起、甚至加以欺壓乃至凌虐。這種人是不堪修行的,以其心邪曲不平等故。因此,修行人不可「看高不看低」,只尊敬能力強的人、或有修行的人,而對智、能、修行、學問差的人,就表現不屑與不耐,那樣是妨道的。簡言之,諂曲者與道不相應,以直心是道場故。附及,所謂「直心」,並非口無遮攔、講話衝撞;那是冒失、粗心、沒腦筋、沒修養,不是直心。直心是諂曲之相對;因此直心是:對人不欺、不罔、不邪曲、不矯詐、不諂媚、不逢迎拍馬、不脅肩諂笑。

「七懦」:「僑」,即高傲、驕傲。僑者,高也,以其心高舉,故稱高傲為僑。「僑心所」的體性是:對於自己一時的世間盛事(如富貴、才能、言語、政事、文學、名勢之類),深生染著,乃至以之凌傲於人,例如以財富凌人傲物,或以才華凌人傲物,目空一切,旁若無人,其高傲的程度到了令他自己陶醉,有如喝酒之人為酒所醉一樣,僑傲之人為其僑傲所醉,亦如是。古時文士以所謂「傲骨嶙岣」自高自豪,此於儒者則可,若是學佛修行之人,則是期期以為不可,以「僑」系隨煩惱,「慢」則為大煩惱,而此兩者乃深相關連,故常合稱「僑慢」。人若懦慢,則與道相隔,於道無緣。是故為佛弟子,欲求無上道者,當除僑匣。

僑心所的業用是:一、能障不僑,二、成為染法的依託。因為沉醉於僑傲的人,其心便會生起種種有漏的雜染法來。僑心所也是以貪愛的一分,作為它的體,若離於貪愛心所,便無僑傲之相與用產生。

「八害」:「害」,損害、傷害、殺害。「害心所」的體性為:「於諸有情,心無悲愍,損惱為性。」為佛弟子,尤其是大乘弟子,秉佛之教,本應悲愍、濟拔一切眾生,如今不但不如是發悲愍心,反而去逼迫、損惱他人,故知害心所實是大乘道之大忌。害心所的業用為:一、能障不害,二、能令人作出逼惱眾生之事,因為有害人之心者,一定會逼惱他人。害心所也是以瞋恚的一分為體,若離於瞋,即無害心所之相與用產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