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成觀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今注40


時間:2019/9/29 作者:清淨心

C.大隨煩惱

「十三不信」:不信心所的體性為:對於三寶的真實之事理、功德與能力,不能忍可,亦不好樂、希求,心地污穢,造就是不信的體性。其業用為:一、能障淨信,二、能成為懶惰(不修行)之依託。亦即,不信三寶的人,大都於修行上懈怠,不能起精進。成唯識論說:一切染法,都各有各別的自相;唯有這不信,不但「自相」渾濁不清,而且能渾濁其餘的心:心所法;正「如極穢物,自穢穢他」,因此說這「不信」的體性,是由於心地污穢而起。反之,信心即是心清淨的結果:心越清淨,越能對三寶的真實、功德、與能力起信心;因為心清淨,故與清淨法相應,而三寶的「實、德、能」是清淨的,因此唯有心清淨之人能夠信受。又,依俱舍論,有所謂「四證淨」,即「佛證淨、法證淨、僧證淨、聖戒證淨」。「證」為聲聞乘聖人以無漏智,如實證知四諦理。「淨」,以證四諦理,故於三寶及L羅,皆如實證知其淨;以由證而得淨,故名為「證淨」。此四證淨,能令人離不信垢及破戒垢,而對佛法僧三寶及聖戒,產生堅固不壞之淨信。復及,前面「善心所」中的信,是一般人的清淨心中所生起的信;此四證淨則是聖人證道之後,於無漏、究竟清淨、無雜染的心中,所生起的究竟不動的信心,亦即是聖人的清淨不退之四種信。

又,「不信」心所之所以稱為隨煩惱,因為它是隨著六大根本煩惱之一的「疑」煩惱而起—亦即心若起疑煩惱,緊接著便會有「不信」的隨惑跟著起來;乃至若此疑煩惱之勢力甚大,它的隨惑「不信」甚至會幾乎在一剎那間「俱時而起」;此時,這「不信」的隨惑,就不是「跟隨」、或「隨從」,而進身而成「伴隨」。簡言之,若心起「疑」(根本煩惱),多半會有「不信」的隨煩惱隨之而生;譬如賊首所至,賊眾必隨之左右,結伴而行。「根本煩惱」與「隨煩惱」之相互關係亦如是。以實例言之,若聞非善知識不如法說法,法說非法、非法說法,以種種邪方便言詞,攪亂正法,令聽眾於三寶處起疑、乃至不信,如前所說,令人疑「佛是一切智人」、疑佛果功德(三身、四智、自他身土)、疑真如、疑大乘是佛說等等。時際末法,眾生修行,須能判別、抉擇善知識或惡知識。如何判別?善知識者,系隨順諸佛菩薩教,成就眾生之善根,從五善根(信、進、念、定、慧)乃至三善根(不貪、不瞋、不痴),令於諸佛如來清淨法教,得正信、正解、信受、歡喜、乃至奉行,是名之為善知識,以引導眾生修行如來一切善法,成就眾生善根、善因、令修善行,得善果故。反之,若令眾生不隨順佛教,疑、謗如來法,以凡夫有限的眼、耳、鼻、舌、身、意境界為標準,來度忖、批判如來法教,乃至如來境界、如來功德,令眾生心生不信、不淨、不敬,於法不生喜、不生樂,不樂修行,而好言說、戲論、斗諍;如是誤導眾生,不但斷失善根、正知見,乃至謗佛、謗法、謗僧,墮一闡提地,並且依一闡提知見,起而造諸惡業,攪亂正法,斷善根種性。如是即是經上所說之「惡知識」。

簡言之,善知識與惡知識之別在於:善知識令人於諸佛法「信受歡喜奉行」;惡知識則令人於諸佛法「不信、不受、不歡喜、不奉行、處處連逆,多所批判、斗諍、否定。」再更簡言之:善知識教令隨順佛教,惡知識教令不順佛教,處處與佛「抬槓」、駁斥佛之所說,與法「過不去」:即是彼等所謂「以批判的心態研究佛法」,也就是經上所說「以生減心學不生滅之法」。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