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若非宿有因緣,佛經名字,尚不能聞,況得受持讀誦,修因證果者乎。
然如來所說,實依眾生即心本具之理。於心性外,了無一法可得。但以眾生在迷,不能了知。於真如實相之中。幻生妄想執著。由茲起貪瞋痴,造殺盜淫。迷智慧以成煩惱,即常住而為生滅。經塵點劫,莫之能反。幸遇如來所說大乘顯密諸經,方知衣珠[1]固在,佛性仍存。即彼客作賤人,原是長者真子。人天六道,不是自己住處。實報寂光,乃為本有家鄉。
回思從無始來,未聞佛說。雖則具此心性,無端枉受輪迴。真堪痛哭流涕,聲震大千。心片片裂,腸寸寸斷矣。此恩此德,過彼天地父母,奚啻百千萬倍。縱粉身碎骨,曷能報答。[(正)竭誠方獲實益論](《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線裝書局,2014年版)
註:[1]衣珠:參見「衣珠喻」條。法華七喻之一。又作系珠喻、衣內明珠喻。比喻有大器而滿足於小智者,猶如衣內系寶珠而不自知。據法華經卷四「五百弟子授記品」載,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此時親友忽有官事當行,以無價寶珠系其衣里,與之而去,其人醉臥都不覺知。起已,行至他國,為求衣食,倍受艱難,若稍有得,便以為足。後會遇親友,具語前事,其人乃以寶珠購其所需。蓋昔佛為菩薩時,教化聲聞弟子,令發一切智心,而今彼等忘失不覺知,既得阿羅漢道,即謂真滅度;今佛出現令彼等覺醒,指示其所得非為究竟,而令其歸入一乘。(《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