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從第三首,我們看到法藏比丘他所發的願。他初學佛,立定這樣的志願;回過頭來,我們再反省反省,我們自己現在初學佛,我們有哪些願望?我們跟法藏比一比,究竟差多少?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了。
【願我得佛清淨聲。法音普及無邊界。宣揚戒定精進門。通達甚深微妙法。智慧廣大深如海。內心清淨絕塵勞。超過無邊惡趣門。速到菩提究竟岸。無明貪瞋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
我們先看這個兩首半,首先他發的這個大願,確實超過了一般人。我們學佛,走進佛門,如果人家問我們,為什麼要學佛?我們的答案是什麼。有一些人說,我生活太苦悶了,為了解決苦悶來學佛;有些人想升官發財,求佛菩薩保佑。答案非常非常多。但是從來沒有聽到一個人說,我是想來成佛的。我學佛這麼多年當中,我所接觸的沒有聽到一個。我自己學佛,我也沒這麼大的願望,也沒有這個志向。
我過去讀書,讀《六祖壇經》,我最佩服的六祖大師,很了不起,他到黃梅去見五祖,五祖問他,你來幹什麼?他說我來作佛的,這個口氣太大了。我只聽說這麼一個,再沒聽說第二個說我到佛門來,我是要來作佛的。我們今天在此地,看到法藏就是這個例子,法藏入佛門是要來作佛的,他不是為別的來的。
...「超過無邊惡趣門」。修清淨心是因,心只要一清淨,一切罪障都消除了,所有一切惡趣你就遠離了。人要沒有瞋恚心,就超越地獄門了;沒有瞋恚,決定不墮地獄。為什麼墮地獄?瞋恚墮地獄。不愚痴,就超過畜生門了。沒有慳貪,就超過餓鬼門了。所以斷貪瞋痴就超越三惡道,就不墮三惡道了。如果對於人天的福德,沒有一絲毫的貪求,能夠完全放下,就能夠超越六道了。所以,六道輪迴也是惡趣。不但六道輪迴是惡趣,小乘的阿羅漢、辟支佛也是惡趣;他跟大乘菩薩一比,他就很惡了,就不好了。
...這六句是阿彌陀佛在因地求學時候,也就是他在法藏比丘這個時代,他修學的綱領;換句話說,他修什麼?這六句就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們想想,我們今天所修的,跟阿彌陀佛當年修行作個比較,我們是不是把智慧擺在第一個目標,其他的什麼都不求?要求智慧,一定要得清淨心,清淨心的作用就是智慧。清淨心像一面鏡子一樣,起用是照,照見,這是有智慧了;心不清淨,沒有法子。要想心地清淨,心就不能有一絲毫的染著;世間法五欲六塵,出世間法大小權實統統不染,這個要緊。
學佛是兩種方式,一種從行門下手,就是真正用功夫,從清淨心下手;另外一種,從解門下手,從研究理論下手。這兩條路子,哪一條占便宜?給諸位說,從行門占便宜。行門下手心清淨,很多佛法都不懂沒有關係,為什麼?他能夠斷煩惱,決定能夠往生,心淨則土淨。從解門下手,統統搞清楚了,然後要從頭修起,有解無行,不能成就的。從行門下手,是以行為主,以解為輔助,不必刻意去求解,不過分的去求解,慢慢自自然然就通達了,這個方法非常正確。走這個門,無論是讀經、無論是聽講,懂一句就一句受用,懂兩句就兩句受用;不懂的不要緊,不要去理會,下一次再聽就懂了,多聽幾遍自然就明了了,何必在這一段一句里去鑽牛角尖?這反而把心搞得不清淨了,這個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要以清淨心為主。
無量壽經(第二十三集)1992/6美國聖荷西迪安那大學檔名:02-01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