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宣化上人:明白佛法了,就自然會發菩提心了


時間:2019/11/14 作者:清凡居士

《大乘百法明門論淺釋》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舊金山佛教講堂

一九七○年五月十七日至六月七日

肆、別解文義

「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觸。三受。四想。五思。」

現在詳述遍行五。

(一)作意。作意取境,為什麼要作意呢?作意就是要找境界,本來心王不會作意的,可是,因為歷劫的習氣和善業惡業的種子,薰進八識裡面,好像煙薰一般,因為這種緣故,心被鼓動了,不知不覺間有了作意,這就是心生境的開始。菩薩的境界無所不知,不必作意就知道一切善惡因果;羅漢呢?就要作意,作意就是想一想,他對於什麼事情作意觀察,就知道因果本末。譬如為什麼檐前的三十二隻鴿子都跑了呢?原來它們是前生種下的業,做人的時候不修行用功,應出家也不出家,應修行也不修行,應吃齋也不吃齋,應念佛也不念佛,總是不認真去做。不要說鴿子,就拿現在到這裡來的人來說,有的來到了佛教講堂,就不走了;有的一進門就跑了;有的連門口也不能進的。不要以為這是很平常的因緣,這其中就有特殊的因果。凡是到佛教講堂來的人,要是沒有善根,就沒有辦法入此門來;要是沒有善根,也沒有辦法來這兒聽經。凡來聽經的人都是有善根的,不過善根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想要發菩提心,一定要多聽佛法,明白佛法了,就自然會發菩提心了。

(二)觸。作意是周遍的,觸也是周遍的。 可是這個觸,是受、想、思這三個心所所依。先有觸,然後就有了受、有了想、有了思,所以這個觸是受、想、思的所依止。有這種觸境,觸的境界,就有了一種受心所、想心所、思心所。所以前邊那個作意,是由心生境的一個開始;這個觸,就是由境生心的開始,就生出這種妄想心來。

(三)受。妄想心一生,就對於所對的境界有一種領受的心,生出受心所法來。

(四)想。想要領受就有想相。你想這個境界的時候,也就跟隨著這個境界跑了!

(五)思。由境就生妄想心,由想相就有「思」了。什麼叫思呢?思可以支配這個心,令這個心去籌量、盤算怎樣才能得到這個境界,也就是想辦法。

前面所說的就是遍行五,遍行就是遍於三性,何謂三性?就是善性、惡性、無記性。這五種遍行是通於善性、惡性和無記性的。善性和惡性的意義很明顯,無記性的解釋就是沒有記取,是善是惡都不知道。大約和I don』t know差不多。無記又通三時,又叫一切時,即是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三時也稱三世:過去、現在和未來世。例如今天是現在世,昨天就是過去世,明天就是未來世。過去的時刻是已經過去了,現在的時刻又不能停頓,未來的時刻還沒有來。所以是沒有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未來,雖然說是通三世,也了不可得。如果你能隨時把這五種遍行停止,那就不會造成惡業,你要是不停止,它們又有了,所以叫遍行五。遍行五還沒有做出善惡業來,到了別境五就不能停止造業了。

恭錄自《大乘百法明門論》淺釋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