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慎護​口業


時間:2019/11/17 作者:釋妙善~盛圓

世人常說「一句好話三冬暖,一句惡言六月寒。」愛語是說出自於慈悲心去善言安慰眾生,讓別人聽後生起來歡喜心。

《四分律》中有一則頗有意味的公案:往古時期,得剎尸羅國有位婆羅門,對所養的牛非常愛護,刮刷摩擦,精心護養。當時國中有一長者驅牛行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一路自唱自言:「誰有力牛願與我牛共駕百車比試高低,我與他賭金千兩。」婆羅門家的牛聽到吆喝聲,心想:主人晝夜精心餵養我,為我刮刷摩擦,我應竭盡己力,贏取這千兩金來報答主人的恩德。

於是牛對婆羅門說:「國中有位長者,今天唱言誰有牛願與其牛駕百車而賽,可賭金千兩。您可前往他家,說有牛可以比試。」婆羅門聽後即去長者家如是說。

於是兩人驅牛正式駕車比賽,當時有多人在場觀看。婆羅門在眾人面前對牛說:「此獨角牛,一角!可牽!」牛聽到侮辱它的話,當即感到羞恥,不願出力競爭,於是長者牛獲勝,婆羅門輸金千兩。

賽後婆羅門對牛說:「我這樣晝夜精心飼養你,以為你會為我盡力,勝過彼牛,沒想到你對我的報答是讓我輸金千兩。」

牛很委屈,解釋說:你在人前羞辱我,說「一角可牽」,使我臉面丟盡,所以我不願奮力競賽。你若能改變態度,不以惡名形容我的醜相,就可以去對長者說:「能否再與我牛比試一場?這次可出二千兩金。」

婆羅門對牛說:「這回不要再讓我輸金。」

獨角牛說:「你不可再羞辱我,應在人前讚嘆我,說我好牽,端嚴,好角。」

於是婆羅門又與長者再次比試。此次賽前,婆羅門在人前讚嘆牛說:「我牛好牽,端嚴,好角。」獨角牛一聽此語,精神振奮,結果競賽得勝,婆羅門贏二千兩金。

有時候我們可能無法直接用財物去幫助他人,可能沒有權利給人大的幫助,但我們通過說話也可以幫助別人。

說話需要學習,說話也實在是一門藝術。到後面我們也會講怎麼樣用言語布施,菩薩的四攝法裡面就有愛語。要想學說愛語,必須離開口四過,即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

口業的過失是很重的,學佛人一定要慎護口業。

舍利弗有一個弟子名叫均提,已證阿羅漢果。在迦葉佛的時候,均提也是一位出家人。當時年輕,聲音好,大家都喜歡聽他誦經。

有一次,他見到一個老和尚在念經,聲音濁鈍,不善梵唄,便嘲笑道:「看你念經,像狗叫一樣。」老和尚聽到這話,告訴他說自己是已經證了果的聖人,讓他趕快懺悔。均提比丘意識到自身所犯的過失,立即向老比丘懺悔。但還是因為這一句口業的過,遭受了五百世狗身的果報。

到最後一世狗身,它寄生在一個商人的隊伍里。因為比較貪吃,一次偷吃了商人們帶的乾糧和肉,商人們惱怒之下,把它打了個半死。腿也打壞了,最後將它扔到了野地里。它遍體鱗傷,又冷又飢,痛苦不堪。

舍利弗觀察到自己和這隻狗有一定的因緣,便路過狗所在之處,把乞來的飲食拿給它吃。狗吃飽之後心生歡喜,對舍利弗生起了感恩心。舍利弗便為它說法,歸依三寶。

這隻狗在命終之後投生到舍衛國的一戶婆羅門家,名叫均提。均提七歲時,父母送其跟隨舍利弗出家,成為尊者的侍者。因其精進修道的緣故,最終證得了阿羅漢果。當他以神通力觀察到過去世與舍利弗的這段因緣時,為了報答舍利弗的拔濟之恩,均提沙彌發願終身隨侍尊者。

一日,佛陀與阿難到王舍城中托缽乞食,結束後走出城門,見到城門邊有一個大深坑。當時王舍城的人都把大小便棄置此坑,再加上雨水的累積,所以水坑污穢不堪。濁水中,有一隻似人形卻又多手多腳的蟲,見到佛陀走來,便將頭伸出水面,淚流滿面地看著佛陀。佛陀見了,非常憐憫,回到耆闍崛山後,阿難問佛陀:『世尊!剛剛在王舍城外濁水中的蟲,是造了什麼樣的惡業?又何時才能解脫呢?』

佛陀告訴阿難及大眾:『過去無量劫時,有佛出現於世教化眾生。佛涅槃後,於像法中有一婆羅門造立僧房,供養僧眾。當時有居士送酥油來,維那法師因為前來掛單的僧人過多而心生嗔恚,就把酥油藏起來,不分給其他來掛單的僧眾。掛單比丘於是問:「為何不分給我酥油呢?」維那法師說:「我常住在此,而你只是來此掛單的僧人,為何要分給你?」掛單比丘說:「但這是居士要供養給現前僧的。」維那法師便開口大罵:「你怎麼不去吃屎尿啊?為何要向我拿酥油!」因為這樣的惡口,維那法師死後即投身為濁水中的蟲,且無量劫都住在屎尿當中。』

佛陀告誡弟子們:『你們應當善護口業,因為惡口的過患比猛火還可怕。要常感恩父母、僧眾的恩德,說柔軟語、讚嘆語,因為僧眾是幫助我們出離三界的福田,而父母則是三界內最勝福田。僧眾中,有成道證果的聖者,若能虔心供養,不僅能夠得到人天福報,亦可成道證果。而父母,懷胎十月,辛苦哺育孩子,並給予教誨,提供學習的環境;孩子長大後若是出家修行,不僅自己得到解脫,也能令有緣大眾解脫自在,可謂自利利他。因此,父母、僧眾是兩種最殊勝的福田,人天福報、解脫妙果,都是因為他們而得成就。

從唯識的角度講,我們說過的所有妄語、離間語等口業,都會記錄在阿賴耶識中成為業力種子,在未來因緣條件具備的時候,就會顯現出果報。正如佛陀在《百業經》中所說:「眾生之諸業,百劫亦不滅,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

要擺脫這種惡性循環,就需要我們把說話看做是一種修行,多說悅耳語,並儘可能地對治口業。比如,通過懺悔等方法,或以利他之心,隨眾生根性用親切、好聽的話、善言慰喻,都可以有效地減少口業。

當我們開始說悅耳語,並懂得以懺悔對治口業時,這些善的業因就會被儲存在阿賴耶識之中。也正是在這個層面上,說話成了積累善業的途徑,哪怕最平常的一句話,都可以用來積累善業。

想成佛,必須要修正我們不清淨的身口意。當三業清淨了,佛道不去求,自然也成的,所以說口業要護。佛經里好多故事都是講怎樣守護口業,以及口業的過失又是怎樣地大。

在修行中,我們不僅要注意護好口業,遠離口四過,同時還應當學會「賢聖語,賢聖默。」不聽不說沒有意義的話,與修道無關的話。不說是非,不傳是非,所謂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

《華嚴經感應傳》裡面講,一個國家的人如果都能夠持不妄語戒,若有敵人來侵犯,只要大家說一句話,那句話就會變成咒語。說趴下,敵人馬上就會趴下。出口就是咒語,這就是從持不妄語戒得來的功德。因此,口業是我們應該好好來修的。

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

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