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學佛的人很多,講解佛經的人也很多,滿口佛言佛語的人更多。在這些人當中有些人受人敬仰,有些人遭人輕賤。
都是學佛,為什麼差距如此之大呢?
佛在《金剛經》中不是說,要是有人受持此經,就可以得「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 所應供養",並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嗎?
如果真如佛在《金剛經》中所說,那為什麼還有人誦讀經書時還會遭人輕賤呢?
佛說的這個話,道出了另外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現實當中確實存在很多學佛的人不能得到世人的尊敬供養。為了解答這個疑惑,佛專門在《金剛經》中有過解釋。
佛的解釋是那些受到人輕賤的原因是前世或累世的罪業所造成的,當然這樣的解答是說給眾生聽的。
佛為什麼要對眾生講這樣的道理?因為佛在《金剛經》裡有 「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之說,就是說此經原本只是對於那些「大乘者、最上乘」的人說的,不是對於眾生所說。
因此在這個地方才要轉過來再對眾生說,因為眾生也在聽佛講說此經。但佛對「上乘者」說的,與對於眾生所說的,是不一樣的。
對「上乘者」只說無相,對眾生則說「先世罪業」。佛教講因果報應,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眾生因此於六道中輪迴,唯有覺悟成佛才能解脫受持此經的人,若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與尊敬,那是因為這個人曾於先世或前世作惡思業,本該於此世受惡報,但因受持此經,所以在受人輕賤時,其先世罪業就同時消滅之中,何時不再受人輕賤,其先世罪業就消失淨盡了,也就可以覺悟成佛了。
所以受持此經面仍遭人輕賤,並非此經的原因,而是自己先世罪業所致。
因此佛所講的這個道理是專門說給眾生聽的,目的是為了使學佛眾生在遭人輕賤時,仍能對此經堅定信心。
佛當年於五百世中做忍辱仙人,為歌利王制截身體,他那時也在受持此經,卻不僅不得尊重,還受辱遭難,且長達五百世。那麼佛是做了何等大惡之事而要得此惡報呢?
所以業報之說是著相之言,本不應出於覺悟者之口。因為善道、惡道、罪業、我、 他人、尊敬、輕賤,等等,都是有相之言。可見這是佛為解著相之人的疑惑,而不得不借用一個有相概念為眾生所說。
其實對於我們人生來說,一個人在世間是受人尊敬還是遭人輕賤,與受持此經並無關係,只與所遇之人有關係。
即使你真覺悟了,你也只是改變了自己,並沒有改變他人,他人也未必會因為你的改變而待你有所不同。他若待你不同,那是他的改變,並不是你的改變。所以受持此經是自己的事,而受人尊重是別人的事。
如果一個人受持此經而欲得人尊重,那他就不是在受持此經,而是在求世間利益了。有所求學,也就有俗世的交易了。
如果一個人還在乎他人的尊敬或輕賤感到榮辱,他就並非真能受持此經,他的「先世罪業」就還沒有消滅,也就是說他還沒有覺悟。因為真能受持此經者,不再著有相,故對他人的尊敬或輕賤皆不受,
所謂「先世罪業」也不受。所以佛說受持此經即可消滅先世罪業。這個說法的深意是什麼呢?其實佛是要將一個人在世間受榮辱的原因引向人的內在,而不是人的外在。因為唯有使人於自心深處求解,才能使人覺悟。
此外,「先世罪業」這句話本身,也含藏著另外的一層深意:「先世「喻本心,「罪業」喻有相。悟者無相,才不會受榮辱,也無所謂罪業,也就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善提:味者有相,才會有榮辱的分別,因而罪業未清,所以不得阿耨多羅三載三提。
一個人何時無相,不再有榮辱的分別,他的「先世罪業」 也就消滅了。心若有相,榮辱才會永久相隨,則「罪業」永在。
所謂的「罪業」其實也是一個業,但這個業由「罪」而成。那麼什麼樣的「罪」可以成此業呢?答案是心執有相。有相是一個虛幻不實的妄想,所以著有相就是造罪。造罪不止不休,也就成了罪業。
所以人之「罪業」,唯心執有相。若心能無 相,「罪業」便如日出冰消,化解於空無。
所以眾生聽聞此經,若能心中無相,則一切罪業便即消滅,並可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就是此經功德。
所以佛對眾生講的此經功德,雖有尊敬輕賤、善道惡道、先世罪業等等有相,卻並非虛言。因你著相,所以一切皆有,並且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能無相,則一切皆無,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讀佛經聞佛法,關鍵在於看佛是在說什麼,是對誰說。佛要普度眾生,就不能不對眾生說,乃至對著相者說,對樂小法者說,而且要讓他們在艱難之時仍能對此經抱持信心。而這是發大乘者、發最上乘者所不應該聽信受持的,否則就墮人有相,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南無阿彌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