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在清朝光緒十八年的時候,清光緒誕生了一位廣欽老和尚,他是在一九一一年,廣欽老和尚他當時二十歲。廣欽老和尚是我師公。廣欽老和尚二十歲的時候,在福建泉州晉江城承天禪寺剃度出家,廣欽老和尚剃度出家以後,這個承天禪寺是皇帝建的,是明英宗正統年間建的。廣欽老和尚出家的時候,就自己覺得自己福報很薄,他認為他受供養,他道業沒辦法成就,所以他本身就減衣縮食少眠。怎麼樣可以惜福呢?我們在修行上,我們要學廣欽老和尚,減衣縮食,就是穿比較簡單的衣服,吃得比較不好的食物,然後睡眠減少,減衣、縮食、少眠,就不再重視生活享受。所以睡眠時間短,不要太享福,專注苦修,而且專門修苦行,食人不能食,為人所不為,他吃別人不能吃的,他做別人不能做的。
廣欽老和尚他們的廣字輩,他的師父轉塵上人,他們都是有法號的家傳,他們是什麼呢?叫佛善轉瑞,廣傳道法。所以像我來講,我是居士,我皈依我的師父是傳顗法師,就是廣傳道法,他們這些廣欽老和尚這一脈的,他們的法號是取第一個字,比如佛善轉瑞,廣傳道法。所以廣欽老和尚是在廣傳道法這個廣字輩的,那他的弟子比如說,我們台北這個承天禪寺,傳悔法師就傳字輩的啦,我的師父是傳顗法師,我是道字輩啦,我就是道升,再下去就是法字輩了。
廣欽老和尚的師父叫轉塵上人,還有瑞舫法師,也是修苦行的。午齋完畢以後,他就把工具收起來,後來他就覺得很飢餓,就有一點餓了,也起了一點煩惱。然後他後來就走了一段路以後,自己就悟了。他就回去以後,他的上人,就轉塵上人就告訴他了,「吃人不吃,做人不做,以後你就知」。轉塵上人跟他講這一句話,吃人不吃,你吃別人不吃的,做別人不做的,以後你就知道了,以後你就知。
現在我們在讀廣欽老和尚成道的故事,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有人找我們做事情,叫我們去布施,叫我們去發心,我們都什麼?我們都不願意去承擔,這裡告訴你怎麼,廣欽老和尚是怎麼成就的?吃人不吃,做人不做。他的師父轉塵上人告訴他,刻苦植福,為眾盛飯。當時廣欽老和尚知道以後,他就開始自己這樣勉勵自己,努力培福。他就發心,他早齋跟午齋幫僧眾打飯,總共六百多個人,這個承天禪寺有六百多個僧眾。他幫六百多個僧眾盛飯,打飯,大家都吃完以後沒有飯吃,他就吃桌子底下的飯粒。而且沒有把它洗掉,沒有洗掉,撿起來就吃,撿起來就吃。人家把它倒掉的茶,人家不要喝的茶倒掉,他把那倒掉的茶再喝下來。那這是什麼?這破相。
我們都會有什麼?都會有髒跟不髒,乾淨、不乾淨的執著,那掉在地上,哎,它已經有灰塵了,已經碰到泥巴了。廣欽老和尚就從地上撿起來,就吃下去,這是什麼?破那個執著、破那個分別,他撿起來就吃下去。人家倒掉的茶,他再把它茶再喝下去,這也是破執著、破相。吃倒茶,送洗臉水,他還幫這些僧人端洗臉水,還遞毛巾,這修福。拖鞋,僧人要拖鞋,他就送拖鞋;放洗澡水,幫僧人放洗澡水;搬磚瓦、砍柴、煮飯、灑掃、洗刷,這些粗活他全部乾。還有當香燈,香花、燈燭,點燈啦、供花啦、供燈啦、供燭啦,還有什麼?還有佛寺裡面都要打板,他擔任打板的工作。
有一次,他擔任這個苦差事,睡過頭了,睡過頭以後,他慢五分鐘打板。結果他心想,因為你打板超過五分鐘,換句話說,這六百個僧人都晚五分鐘起床。他心想說,啊,我因為偷睡,睡過頭啦,慢五分鐘打板,六百個同修每人五分鐘,我總共怠慢三千分鐘,這個因果怎麼承擔呢?他就去到佛前去跪香,他就在佛前跪下去求懺悔,佛前打坐,警戒心,他因為又怕睡過頭了,警戒心特彆強,一夜驚醒五、六次,睡睡醒醒、睡睡醒醒。後來他就練成不倒單,廣欽老和尚的不倒單就是這樣練出來的。廣欽老和尚也把這個修行方法告訴他的弟子傳悔法師,傳悔法師再把承天禪寺交給道求法師。
有一次道求法師跟我談法,跟我開示的時候,我們兩個也算是滿投緣的,我到承天禪寺去禮佛,道求法師就在方丈室接見我,就一直跟我開示。那他就講他怎麼,他也是不倒單的,他怎麼修練不倒單?他是他沒有打過佛七,他就參加承天禪寺百日的佛七,他有所領悟了。領悟以後就講一些心得報告,結果被傳悔法師呵斥,呵斥完了以後,他從那次起以後,打完百七以後,百日的佛七以後,他就把棉被摺起來說,我以後不再睡了,不再躺下去了。傳悔法師叫他去跟他講,他說,你要在佛門修福很簡單,你把承天禪寺那個功德箱看好就好了,不要被小偷偷了那就功德無量。
他就在那邊大殿,大雄寶殿在那邊打坐,就是守那個功德箱。傳悔法師都選凌晨兩點到五點,兩點到四點最好睡的時候出來巡視,看道求法師有沒有偷睡覺。就拿那個香板,如果道求法師打瞌睡,啪,從後面打下去,就跟這個一樣,睡睡醒醒、睡睡醒醒。後來道求法師乾脆不睡了,就練成不倒單了,就這樣練出來。到一九三三年鼓山寺精進佛七,廣欽老和尚去那邊參加精進佛七,結果證念佛三昧,然後受具足戒,然後他在念佛聲中,「如入他鄉異國,睜眼所見,鳥語花香,風吹草動,一切語默動靜,無非念佛、念法、念僧」。
廣欽老和尚在鼓山寺精進佛七的時候,證念佛三昧,當時眼睛張開,眼睛所看,睜眼所看到都是鳥語花香,風吹草動,一切語默動靜,就是念佛、念法、念僧,綿延三個月沒有間斷,他見到極樂世界了。然後他就跟他師父講,他要到後山去苦修。他帶了十餘斤的米,到承天禪寺的後山,清源山小山洞,去那邊,洞中有一個平台,他在那邊坐三天,打坐三天。忽然聞到一個很腥羶的味道吹過來,一個龐然大物入洞,這個山洞,那個平台就是那個老虎的住家。結果廣欽老和尚跑進去老虎的山洞,在那邊打坐坐了三天。老虎回來了,廣欽老和尚突然間大驚,脫口而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念出來以後,那個猛虎聽到廣欽老和尚的吼聲,落荒而逃。等到跑出去的時候,那個老虎一回神牠又走進來了。
廣欽老和尚就在想了,如果我過去生欠你一命,那麼這一世我就要還這一命,這個因果就相酬,就是互相酬償了。若不是欠你的命,如果你吃我,報應無了期。這一隻猛虎再走進來的時候,廣欽老和尚就說了,他說,哎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他就跟老虎這樣講,欸,我們這樣聽起來好像很簡單,換成你在山洞裡面碰到這隻老虎進來,你怎麼辦呢?死路一條,這地方沒有地方可以逃,準備給老虎做一頓大餐,換成你怎麼辦?沒有退路了,裡面就山洞了。
廣欽老和尚說了,阿彌陀佛,「老虎莫瞋」,你不要生氣,「冤冤相報,終無了期」,你是在地人,我是出外人,牠不是在地人,牠是在地的動物。他說,「你是在地的,我是出外人」,你這個地方讓我修行,以後我成就了我一定度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廣欽老和尚就把這隻老虎三皈依了。這個老虎聽到廣欽老和尚這樣念念有詞,不曉得是聽懂還是聽不懂,停在那邊沒有動靜,沒有進一步行動,這什麼?佛力加持,而且什麼?廣欽老和尚已經開悟了,他有那個功德力。我們知道這是什麼?佛陀一音說法,眾生各各隨類解。廣欽老和尚已經開悟了,他說法的功德有磁波,老虎好像聽懂,所以站在那邊沒有動。
廣欽老和尚那時候只顧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直念佛、一心念佛,「靜待奇蹟出現」,希望有奇蹟出現。沒料到阿彌陀佛念下去以後,這一隻兇猛的老虎頷首,就一直點頭,頷首稱臣,點頭以後很溫馴的走出洞外,趴在洞口站衛兵,當護法神,牠當護法神。這廣欽老和尚想,諸佛龍天護法庇佑,他說,這要不是諸佛龍天、護法保佑,否則的話難逃虎口,我一定逃不出這個虎口,「信心大增」,信心就生出來了,今生不悟道,誓終身埋洞內。
我師公廣欽老和尚,他現在坐在我後面,我後面有一尊廣欽老和尚。我師公說,好,我今生要是不悟道、不開悟,我發誓我埋首在這個洞內,死在這個地方,永不出頭,不出去。跟佛陀坐在菩提樹下一樣的發願,佛陀說,我如果沒有悟道,我誓不離此座,不離開這個金剛座。
公虎乖巧通人語,這一隻公的老虎很乖巧,聽懂廣欽老和尚的話,率虎妻還有虎子回來,戲耍現虎舞,而且還跳舞給廣欽老和尚看,點頭好像有所求。廣欽老和尚說,好了,好了,我知道啦,你要求三皈依嘛,就為牠開示,為老虎的妻子、老虎的兒子,就虎妻跟虎子,也跟牠三皈依說法。
廣欽老和尚他入定功夫非常好,但是在老虎洞內修行的時候,有時候會飢腸轆轆,肚子會咕嚕咕嚕咕嚕咕嚕。廣欽老和尚就這樣,我們商量一下好不好?你再忍耐一下,再坐一會兒,你不必急,等我修好以後,我再給你好吃的、穿好的,出外覓食。他就給肚子跟這個,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是還沒有照見五蘊皆空嘛,他照見五蘊皆空,他入甚深禪定以後,他就超越對待了,他入定以後就不需要吃東西了。後來廣欽老和尚在修行的這個片刻,如果出外覓食的時候,他會吃地上,因為廣欽老和尚他只帶了十斤米上山,吃完就沒了,他吃樹薯。就像我們那個番薯,台灣叫這個番薯,樹薯就是樹的根。他把它切一片以後,吃那個樹薯,吃下去以後它自己會再長出來。
廣欽老和尚出外覓食的時候,因為吃地上的這些水果,是猴子丟下來、丟掉的,他吃那個樹薯充飢。每吃一塊他再把它埋到土裡面,它會再長出來,吃了好幾年,吃這個樹薯,番薯的那個薯。有人上山去砍柴的柴伕怕老虎,不敢下山,大家看到法師把老虎降伏了。他說,你們看看,你們來看看,廣欽老和尚已經把老虎已經降伏了。因為這些砍柴的柴伕很怕這幾隻老虎,廣欽老和尚就跟這三隻老虎說法了,他說,你們看,你們前世造孽,瞋心太重,長得這付兇猛孔,凶面孔,人家人見人怕,去去去,走開。那老虎好像是聽懂,廣欽老和尚一說,牠們全部跑掉了,幾隻老虎懂得師父的意思,就離開了。
柴伕就挑了木柴到市場去賣,就傳開了,整個泉州城都知道說伏虎師,就是稱廣欽老和尚,就是降虎和尚,叫伏虎師。伏虎師這個封號就不脛而走,就傳開了。廣欽老和尚後來他入甚深禪定,沒有呼吸,非常微弱的呼吸,幾乎沒有。當時在福建永春,弘一大師有來探訪他,到洞裡面來看他。然後看他的定功,非常地讚嘆,舉世震驚。
在一九四七年廣欽老和尚來台灣,在我們台北縣現在叫新北市,那邊新店有一間廣明寺,在那邊,先在那邊落腳。然後再到土城建承天禪寺,然後又蓋廣承岩,然後又蓋高雄的妙通寺。廣欽老和尚住世,在一九八六年他預知時至,他跟眾弟子講他準備要入滅了。後來他在一九八六年,農曆過年的時候,過完年以後他就入滅了,他住世九十五歲。最後的法語是,無來亦無去,沒有事,翻成國語叫,無來亦無去,沒有事,為什麼?因為我們自性,「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金剛經》裡面講,「亦無所從來」,《金剛經》裡面有這句經文,「無所從來,亦無所去」。
無來無去就是自性,相有來去,性沒有來去,這怎麼說呢?比如說我說燈,我把它打開,亮了;我把它關起來,暗了。你現在見燈打開,亮、光明,我把燈關掉,見到黑暗,這個見性沒有明跟暗。你見明,是你見性起作用;你看到黑暗,是你見性起作用,明跟暗只是相的變化,但是見性沒有變化,見明也是見性的作用,見暗也是見性的作用,那個見性就是我們的覺性、我們的自性。我們的自性透過我們的見聞覺知,見到明、見到暗,見明也是見性的作用,見暗也是見性的作用。
所以相有明暗、有變化、有生滅,明跟暗有變化嘛。但是自性沒有變化,自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就是什麼?無來亦無去,「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來無去,沒有事是什麼?沒有事就是清淨,無事,離一切相。廣欽老和尚荼毗的時候,燒出數千粒的七彩舍利子,而且還在空中現蓮花,一生他不倒單,一生不倒單,為什麼呢?為什麼廣欽老和尚他可以,在山洞裡面可以降伏老虎呢?是因為廣欽老和尚他念佛功德,已經成就他的慈悲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