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6/4

戒是無上菩提本2009、01、01 ——傳喜法師元旦夜開示

今天是2009年的第一天,社會上放假三天。中國人對元旦不是很重視,但是西方一般是按陽曆來算,就是太陽的周期,他們都很重視這天。

剛才我們看到受戒的錄像,今天很多居士也都看到了,這個是比較特殊的,一般性受戒居士是不可以看的,中國像這個情況很少。

我們在龍華寺受戒的時候,連山門都不開,特別是後面的區域,徹底攔起來。我還記得我們的開堂大師父還特意說,龍華寺是上海最主要的一個道場,國內外的信眾每天遊人很多很多,為了我們受戒,山門都關掉了。

當時我們受戒是一千三百多人,所以看到今天的這個,我們自己經歷的這些就恍然在目。登戒壇之前,先讀《遺教經》,先讀釋迦佛給我們的遺囑,《遺教經》就是遺囑啊!遺囑裡面第一個就講到,雖然佛說我要走了,但是我把戒法留下來。好像把交通規則給開車的人一樣,你只要按照交通規則走,基本上就會平安無事。

戒就是一個修行者的規範,這個我留下了,你們還是可以成就的。如果我在,你們不守戒,也是沒有用,如果你們能守戒,我不在也猶如在一樣。《遺教經》的第一條就講到這個。所以受戒之後,全部都登完壇了,還要再誦《遺教經》。

受菩薩戒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首先是問:「汝是菩薩否?」大家要答:「是菩薩。」「既是菩薩,你已發菩提心否?」「我已發菩提心。」首先答這個,這個答完了之後,才受菩薩戒。

既然受菩薩戒了,那你要遵循規矩了,這個戒律你應當守。要做菩薩,先要發菩提心,然後受菩薩戒。你願意做菩薩,那你要遵循這些戒律。但是不是說像做生意談判似的?這是自發的,非常歡喜的。

我在龍華寺受戒的時候,北京的一個攝影隊全部拍下來,當時作為傳戒模範,明暘大和尚(得戒和尚)的八十歲壽誕,特殊的一次戒。從這個角度看,時間越往後,授戒的大德也越來越少了。剛才看了三師七證都是現代的,以前的迎禮大概都要比這個資格深,三師就更不用說了,七證都是解放前出家的。

我出家想讀佛學院,唯一就是想學戒。受戒的時候,當時南京的寶華山要到我們這個戒場裡來收學生,戒師父說願意讀戒律學院的可以報名。當時我報名了,然後填志願,我出家以來唯一一次報名讀佛學院,就是這個戒律學院。結果後來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寶華山戒律學院沒有開。

我自己在學佛的時候,我內心就有一個標準,既然出家就要學做一個好的佛弟子,要令正法久住,令正法久住,戒是基礎。

剛才看到鏡頭裡,一位媽媽在寒風中佇立,遠遠的守望著,把自己的兒子養那麼大,支持他學佛,支持他出家,真是不容易!看到這幕,我自己內心也很激動。

我自己出家之後,雖然師父也常常跟我說,出家了還是不要忘記父母情,還是要常回去看望他們,鼓勵他們學佛。但是當我回去的時候,我爸爸媽媽卻這樣跟我說:「你出家了,不用看我們,你好好為佛教做事情。」他們是很淳樸的。

所以我想,我們在座的佛子們,特別是出家的,剃度的時候就國王父母都不拜了,自己也不要做事務,甚至連燒飯都不燒,托缽食。就是要我們的身心都安住在聖法當中,不要被世間世俗而擾亂。

你看,我們多神聖,出家人身是凡夫,但是形同聖人,這個身雖然還是凡夫,但是我們的形已經是入聖人之列。別說即身成佛,我們即身就是聖人的形象。

我們出家人本身都有戒,每個人學佛都是自願的,沒有被逼迫的。既然自願學佛,我們佛法里戒這麼多,你看從身口意這些正法都在,我們自己來學的話,守住戒就是非常好的。

佛陀剛帶弟子的時候,七年沒有制定什麼戒,就是讓大家每天摸三次頭,說四句:「攝身守口心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無意之苦當遠離,如是行者可度世。」還有:「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是總的。特別是我們出家人,每個人都要遵守戒律,我們大家都要迴光返照,特別是剛剛學戒的話,每天都要看。

總的來說,我覺得在慧日寺,如果大家自己的心歇下來,會覺得慧日寺還是比較清淨的。自己如果有煩惱,就會看哪都有煩惱,看哪都不順心,那你自己要靜下來。

至少我是很感恩大家,很感恩這一方人提供這方空間,很感恩這方因緣,種種大善因緣,我們的性(印)海老和尚,人心靈深處的那份感母恩的情感。為什麼拿這麼多錢來恢復這個廟?一個人怎麼會有這樣的能力?是因為他內心有這麼尊貴的一份情感。

我們受戒的時候有三個維那,三個維那都是龍華寺的當家,那個梵唄是好的不得了!因為明暘大和尚年紀大了,他老人家慈悲,他囑咐宣化上人的大弟子,一個是恆律法師,萬佛城的方丈,另外一個,三步一拜的那位師父,給我們受戒。所以看到這個片子,一下子把我們也帶回到這樣一個場景。

受戒是很莊嚴的,一個出家人沒受過戒的話,那連出家人都不是,形象上的。我問過我師父,那個時侯我們還沒受戒,我問師父:「我們算沙彌嗎?」師父說:「不算,因為沒受過沙彌戒,講好聽一點叫沙彌,其實還不是。」我說:「師父,那我們算什麼呢?」那個時候已經剃度穿出家人的衣服了,師父說:你們算善男子,沒受比丘戒了,也不能算菩薩,叫新發意。受了之後可以稱菩薩比丘,在之前稱新發意,心剛剛發起來,都有名稱的。

經過這樣一種洗禮,「洗禮」這個詞來自於基督教,他們叫洗禮。在我們中國文學裡,「洗禮」這個詞隨著西方文化的傳播,用的還蠻多的。在佛教里也有「沐浴」這麼一個詞,「沐浴灌頂」這些詞。

不管到哪個廟,在我心裡,一個塔,一個戒壇,是很神聖很神聖的,非常神聖的。正法住世的話,這是一種標誌,塔代表佛,戒壇代表佛法的延續。

所以我去北京特意要去戒台寺,我師父以前常常說中國只有兩個半戒台,一個是我們杭州的昭慶寺,戒台是從地湧出來的,另一個就是北京戒台寺,也是說從地湧出的,寶華山只算半個。

但是因為職業律師的緣故,在元朝之後,佛教復興了,主要由他們來傳授戒法。我們一般性以前受五戒的時候要奉請他們,復興戒律戒法主要是寶華山,所以近幾百年,寶華山都是很殊勝的。

現在是一個新的時代,經過文革之後,我們界詮法師他老人家發心振興南山律法。作為一個佛教徒來說,戒是無上菩提本,是佛教徒最鍾情之處,最有感情的。

我每到一個地方,特別有戒壇的,我就默默的繞戒台轉啊,默默的祈禱,所有曾經發揮過作用的那些祖師大德們,祈禱他們加被再振興佛教,這個戒是很重要的。

我自己以前我也看,很喜歡。為什麼我喜歡白石頭?我們寺廟裡面的佛台都用白石頭,這也代表是戒,潔白的石頭代表戒,所以這都是有一種濃濃的情感在裡面。

內心裡要生起一種尊重戒法的心,而不是像剛才看到的那個鏡頭,只顧埋頭看戒牒,頂禮師父也不顧了。那張證書算什麼?一張紙而已,最主要是內心對戒的那種恭敬,內在的戒體啊!

看了之後確實很振奮人心,我們在座很多居士,這是現代科技讓我們看到了,平時很難看到的,所以有一些出家人自己學攝影就這個道理。

比如說有一些場合,在家人是不可以進去的,有一個在家人在裡面,整個一堂比丘戒就不清淨了,所以說我們出家人也要學攝影,有好處的。出家人的法事其他人不能參加的,出家人自己記錄也是很好的,記錄下來讓別人看見一點點,這都是很大的力量。

佛法的弘揚有一些是很專業的,確實還是要靠出家人的。我們九五年受戒的時候,北京央視的一個專業攝影組來拍攝,當時三師七證陣勢蠻大,後來那個片子也沒看到。

今天看的這個是零七年的,網上下載的,這個基本上還沒什麼,正文基本上聽不到,那這個儀式還是讓大家看。這很特殊的,一般謹慎的話,肯定連這個也不會讓看的,登壇受戒、登壇灌頂是很殊勝的。金剛乘裡面有一些法也是不準錄音、錄像的,完全都是保密的,只有參與的人才能感受到。有的人說為什麼要這樣呢?這是法的一種必要,對法的一種尊重。

就好像奧運會主題歌一樣,奧運會很多開幕式的內容不會讓大家知道的,訓練的人甚至要簽保密契約。像李寧練點火炬的鏡頭,人都被曬黑了,他家裡都不知道,不準告訴的。連世間法都是這樣,更何況佛法!為了確保它的神聖性,還有大家對法的一個尊重心。有時候我們出去學習也是,今天講什麼才給你發什麼資料,沒講之前不發資料的,講什麼臨時發資料。連世間都這樣,更何況修行!

所以作為戒律來說的話,大家受了之後是自己測量自己的,自己有一個標準。如果向世間公開的話,那世間就會拿這個來量出家人,這樣就會謗三寶,對出家人不是以恭敬心,而是以分別心來測度來看,這不可以,在實際生活當中確實有這種必要。

今天是元旦,放一放這個,緣起蠻好,說明二零零九年我們都尊重戒法,大家都能夠收攝身心,身心能夠清淨,不招魔怨,就是不被魔來擾亂我們的身心。同時我們也不要像魔一樣去擾亂別人的身心,最主要最主要的不要去擾亂別人的心。

一位聖者臨涅槃之前就告訴大家這句話:「不要擾亂他人的心」這個告誡。《涅槃經》裡面,佛為什麼第一句就要講戒?講這個最主要的是告訴要注意什麼,是關照大家。講的這句話,很對我們末法時代的根基啊!「莫擾亂他人的心,切記、切記,莫要擾亂他人的心。」

所以金剛乘十四條根本戒,第一條就是:不要擾亂上師心。為什麼?上師要想多少東西啊,看得見看不見的,在法上面要統領著、把持著、提綱挈領、靈魂性的、是無形的舵手。如果沒有這樣精神性的人物的話,就一盤散沙,大家都被業障所覆蓋,那就沒得救了。有上師在,還可以提領。這個看也看不見,沒有辦法分別,不僅在傳法上沒有辦法分別,要以心印心,統攝佛法也是如此。

所以說作為一個學佛的人,沒有智慧少開口,愚人以少說話為智慧。首先不要做錯,就是戒惡的典範。戒惡就是戒身的惡、戒口的惡、戒意的惡,然後在這個基礎上能夠行善。戒惡也是善,惡法不犯,進而能夠正念。不容易的,平時我也觀察,有的人為什麼患憂鬱症被鬼纏身?因他本身就擾亂別人,他活著不是給別人開心。

金剛薩埵的片子昨天最後定音,不是定音了就可以了,還沒有那麼簡單,還要輸出,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錯,一錯前功盡棄。所以回來我還不放心,還要督促他們必須關要把好,要輸出高清晰度的、高質量的。

我們忙了一年多,耗資上百萬,對其他人來說,做好了可以放鬆了,對我來說,還沒有放下來呢!所以我回來,昨天、今天跟大家打招呼的心情都沒有,吃好飯就給他們打電話,一個一個關都要把好。經常要忙那麼多事,有信眾來了,我們還要好好的接待。以後再忙,真是接待的時間都會沒有,那就靠信心。

你像我們師父老人家,他現在圓寂了,也見不到了,想供養也供養不到,那不是要靠信心嘛!所以出家人,特別是修行人,主要還是靠信心,有信心就有一切。

以前我們要去見師父的時候,都是衣服弄得整整齊齊,心態調到最好,自己覺得可以了才去。如果心態不好,就是身心不好的話,都不敢去見師父。心裡亂亂的,跑到師父面前還六神無主的,眼不知道看哪,手也不知道放哪,往那一坐,腳抖抖的,你說你到師父面前幹嘛呢?所以都是把心調到最好再去。

不僅對師父是這樣,對有緣的信眾也應該是這樣。要保持身心都是很好,不好的留給自己,慢慢處理,好的拿出來。

所以這個信心非常非常的重要,平時我們大家也要鍛鍊。像每天大家看《普賢上師言教》,有沒有感覺?有沒有進入到生命當中去?這個是很重要的。否則住在這,一段時間下來也沒有進步,浪費自己的生命。

新年元旦,這個「元」本來是沒有頭也沒有尾的,「旦」只是一種方便的開始,我們中國的宇宙觀是圓的,圓是沒有始沒有終,「旦」又是一個開始,所以它是一個方便,是我們中國人的宇宙觀,中國人非常有智慧,這兩個字是準確無誤的。那對我們這個生命來說,也是要有一個新的狀態,我們講元旦是新的開始,新的一年的開始,希望大家也能這樣。

天童寺就有一個叫新新堂,在鼓樓旁邊,從天王殿進去,在右手有個新新堂。那個新新堂,不是惺惺寂寂的「惺惺」,是嶄新的東西,意思就是時時都是新的。

我平時在房間裡,掃描掃描我們在座的師父,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問題,講又不好意思,要自己去發現,這才叫自覺,否則的話就那樣了。至少我們要把不好的地方守住,不要讓它相續。

我們生活好像很平淡,平淡是有意義的,是有目標的,否則就像那小工一樣,任務排的滿滿的。反過來說,古代聖賢說小人無事就會造惡,所以經濟體制建設也好,社會上的都是佛菩薩方便的化現。對錢在意的,有賺錢那一套方法,要人管的,那社會制度就管。

看看我們寺院裡那些小工好了,真的天天從早忙到晚,我們吃飯了,他們還沒吃飯。中午也是,晚上也是。有需要了,他們還要加夜班,一加加到九點、十點、十一點。他們如果真是修行人有正念,念阿彌陀佛念著那樣子做,真的了不起喔!

所以這個世界真的很奧妙,娑婆世界真的很奧妙。不是我們是出家人了,我們這樣,我們是修行,不一定的。社會上誰不是修行人?稍不注意,一不小心,我們就落到別人後面去了,也不一定呢!

我們是正規的,我們來這個娑婆世界是正而八經的修行人,剔除鬚髮,穿上修行人的衣服,享受修行人的生活。但是這個世界是很奧妙的,別以為那些沒修行的人就沒修行,佛菩薩處處化現,所謂的沒有修行的人,到後來超過了我們。

本來我們是正式的,我們在表法。出家人是一種表法,一種正的表法,是大家的模範,人天的福田,人天的楷模,本來是一個楷模的作用,所以這個真的是個鞭策。

剛才我們看了這個片子,除了莊嚴之外,我們出家人還有非常神聖的一面。這個神聖的一面,就是我們自己要覺悟,就是感覺到那種神聖。我想在座的很多居士看了都覺得很羨慕,能出家位列聖賢之位,很羨慕的。

宋朝的理學大家看到我們出家人過堂吃個飯,就說三朝禮樂盡在其中,國家禮樂是最高的了。所以宋朝皇帝宋真宗有個贊僧的詩,描寫得多好:經殿是課誦。我們的佛像都是黃金貼出來的,貼的時候都是九九九九金啊,四個九的金。「經堂是課誦,雲板而應供」,雲板一敲就應供去了,雖然身是凡夫,但是形已經同聖賢,怎不令世間人崇敬呢!

這兩天網站裡我也看到,寧鉑曾經是中國少科大裡面第一個人,他是江西省舉薦的,直接寫給當時的國家領導,然後再把這個信轉給科技大學校長,校長親自辦理這個事情。是中國第一個破格錄取的,十幾歲進大學讀高等物理,十九歲就做講師。他後來在江西出家了,這兩天網站上都在說他,已經作為法師在給大家講法了。

確實跟神童一樣啊,幾歲學會什麼了,幾歲又學會什麼了,那是不得了。他一進少科大就跟老師說,這些課程我都不感興趣,是領導安排他上物理系的。

後來他自己就學佛,現在應該出家有好幾年了,偶爾的被媒體發現了,現在媒體關註上了。曾經掀起一個時代熱潮的,培養神童跳級,小小年紀進大學,是從他這裡開始的。

他出家了,在網上大家跟帖評論,大多數人都是讚嘆的,只有極少數人說他這是逃避,辜負了他父母親對他的感情,社會對他的希望。這個帖子我只看到一個,其它的都是很正面的,讚嘆出家是大丈夫的行為,他選擇出家是正確的,百分之九十的帖子都是支持他的、理解的。說明我們出家人在社會上是越來越被這個社會證實,這是很崇高的一種形象。

我這個寺廟本來也是,別人有問題我們藉助三寶的威德力來解決,我不想好像我這裡專門要怎麼樣,更不想標新立異,我想平平常常的,大家平靜地來享受佛法。否則的話,哪一門都夠做一輩子。就說我們廟門口那個戒菸,我們大家一起來宣傳戒菸,一輩子都做不完。做哪一樣事都可以盡其一生去做,但是我們想沒有定位的話,那又要幹嗎?

有機緣的能夠讓別人有一點點思想上的進步,行為上改正也是很好,能回向回向有緣的大家的這些歷代宗親,能改變別人,讓他們離苦得樂也是可以的。但是作為我們自己的本份事,我們只有自己才能把握住。

還有一個或許就是因為我涉及面比較廣,沒有一門心思來做某樣事情。像我們剛才看戒法一樣,大家過那個僧團的生活,非常緊湊,那個沒達到,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去體驗。就像剛才看那個片子,行為上我們可以看到整整齊齊的,但是作為戒的本體來說,是不可言傳的,沒有辦法去說和比擬的。我們求就是為了求那個,我們這裡,表面看有些散,但是大家要珍惜啊,這裡面有佛性在啊!

我們受戒登壇的時候要頂禮護法伽藍啊,四天王眾都要頂禮,那些護法神大多都是世間善神,護戒神。大家住在這裡,有沒有感覺到世間善神的護佑?我們天天活在世間善神的護佑當中還不知道,沒有主動的去頂禮感謝,但至少要知道。

雖然末法時代是不幸的,但是還有幸運的,我們天天法堂供的我們師父,不僅是高僧,而是當今聖僧啊!這麼幸福啊!大家要肯定啊!這個道場是我們師父多多加持的,有授記的。我們在座的有的親近過我們師父的,至少《高山仰止》多看看,如法的以恭敬心去看的話,充電充得滿滿的,珍惜啊!

中國目前還是蠻繁榮昌盛的,老一代的還在,你像揚州高旻寺德林老和尚,九十多歲了還在,現在退居了。那個寺廟文革的時候,被毀得一個樹棒子都沒有了,被他老人家這樣建起來,恢復叢林,正氣都在。方丈和尚文龍方丈,非常謙下,哪裡看得出是方丈啊!

你們在座的,有沒有去親近過?高旻寺有沒有去過?有機會要去,至少要去打一個禪七,或者哪裡禪堂有禪七的都可以。

所以大家在座的就方便,沒有執事的壓力。像我們住哪久了都不方便,至少要顧及,大家不做執事無所謂的,參學就參學,可以的。現在還有這些好道場可以參學,有大善知識住世的,攝持的道場去參學參學,經歷過真的會不一樣。

你看剛才受戒多莊嚴,那一個月戒期下來還了得!每天我們那時候都拜啊拜啊,晚飯吃過了就去拜,一直拜到十二點,早上睡到四點鐘,三點多四點不到就吹哨子,迎禮師父都跟我們睡在一起的,馬上排隊,排得整整齊齊去上早殿。禪七也是,禪七晚上要坐到九、十點,早上三點半就起來,又開始坐,一天要多少支香下來。

什麼都有規律的,很有意思的,傳統的東西真的很有味道的,千百年來一代一代的祖師就是這樣出來的,你說你不去享受享受,我以前都喜歡的。我們這個講堂,講堂也好,禪堂也好,念佛堂也好,不管起什麼名字,大家坐在這裡,受用就好。

這個禪凳稍微窄了一點點,我當時按照祖師的尺碼做的,結果做出來還是覺得小了一點。我到高旻寺禪堂看,它那是加寬的,做工和這個差不多,再寬一點會舒服一些。但是一般性禪堂里的禪凳沒有那麼穩實,我們這個做了一年多,自己做的,木頭選好,老漆漆出來,每個座上面貼了一塊金,都是用心打造出來的。你看這裡四方有四塊石頭,為什麼這樣子?這也是按照禪堂裡面規矩來的。

藏地也好、印度也好,比下來我們漢地最享福了。泰國緬甸,那地方多熱啊,泰國出家人都得隨手拿一個扇子,法扇,熱啊!就是泰國的北部,清邁這個地方算最享福的。

我們中國物質多還是比較享受的,法堂這麼大,到了外面哪裡有啊?我們佛陀成道的正覺大塔也就不過這麼大而已,就我們房間這麼大空間,高也就四十多米,跟我們的塔差不多高。

過去出家人都是圍繞著塔,以塔為中心,邊上的僧舍小得可憐,但是有個特點就是牆厚,牆有桌子那麼厚,僧舍是很小的,一個人或兩個人,床沒有的。那爛陀大學高級一點,有個床,那個床是和牆砌在一起的,磚的,其他僧舍就是打坐。後來有石窟建築,兩千年左右的石窟寺廟,但是過去出家人基本上不倒單的,哪有睡覺的床?

我看來看去我們是最享福的,藏地都是自己家供養,泰國緬甸都是托缽,不蓄藏物,到現在也是。所以這一點,我們確實需要知足,把所有的心都放在修行上。如果真的有修行了,大家自己自覺,自然有道氣在。

當然這是高度自覺,有很好的道風的這樣一種生活,我是理想主義者,我一直期待著。我希望在座的都是佛陀的好弟子,我們在座的都是好的道兄弟,在生命的旅程當中,能夠越來越覺悟,越來越能享受到法喜禪悅。

我前幾天看到一個網站上面的一篇文章,《愛因斯坦這個人為什麼有這麼大的智慧?》愛因斯坦跟卓別林兩個人見面的時候,愛因斯坦讚美卓別林,你真是一位藝術大師,全世界的人都認識你。然後卓別林讚美愛因斯坦,你真是一個大智者,全世界人不知道的東西你知道啊!

但是愛因斯坦還有一段這樣的話,他說:「我物質上也好,精神上也好,享受的都是別人給我創造的,我為此深感不安,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仰靠著大家給我創造。」他又重複了這樣一句:「我內心裡很不安。」

我一看,這是一位大菩薩,大菩薩就覺得,我在這個世間占有這個世間的東西,有一種恐懼感。什麼叫惜福啊?就是每用一點、每用一分,都有一種恐懼感,我多用了這個世間的。這麼樣一位大科學家竟然有這種感受,所以他很簡樸,愛因斯坦很簡樸、很簡樸,這樣的人有大智慧,他把福報節約下來了。惜福的人有大智慧啊!這一看百分之一百二的是大菩薩來的,轉世到這個世間來的才會這樣。

作為一個修行者,你要從娑婆世界求解脫,求脫離,然後你占用這個世間太多,業障障住,你走不掉啊!欠人太多,你想走,走不掉。過去老修行們,我們首座和尚也是這樣,要求很少很少,擁有這世界的,享受這個世界的很少很少。

我自己也是常這樣想,我覺得我自己個人修行來說,雖然見聞是出家之後多,因為有時間、有空間,但是真正修行,我覺得反而是我做居士的時候進步快。做居士的時候,不享受十方供養,吃爸爸媽媽 的,生起出離心,馬上就有出離心的相,生菩提心,馬上就有菩提心的相,這些都會出來。出家之後反而不行了,受十方的供養,要替十方消災,真是非常的難。

以前說出家修行如水中蓮花,在家修行如火中蓮花,有時候想想也不一定的,有時候出家修行也如火中蓮花一樣,那是不一定的。在家因為自己受用自己的,修一分,分分己得,分分都自己得。

靈岩山一個老當家,那個時候是九五年,那個老當家是看印光大師的塔院的。他平時自己挑大糞,自己種菜,就怕別人給他磕頭,給他供養,他住在那個塔院。我們虛雲老和尚也是,虛雲老和尚不受別人頂禮的。

你看,越是成就的人,他們越是惜福如金啊!特別特別的惜福,所以才會有內在智慧的那種證悟,那個量才會積累到那種程度。所以智慧和福報,還是有很大的一個比例關係的,它們有內在的聯繫。

常住是大家的一個福田,不僅是在家人的福田,包括出家人也是可以的。如果我們真的一直處在這個修行的三昧當中不動,那當然也是很好,但是就是說你動也可以鍛鍊你那個不動的,作為一個檢驗的境界也是可以的。

另外一個如果福報不大的,也可以多多的以常住來積累福報,這也是很主要的。否則的話,福報也沒有,智慧也沒有,就很難有轉機,有起色。

好長一段時間沒跟大家聊天了,昨天我們金剛薩埵片子等於是做完了,不需要我再去指導,接下來就是交代幾個注意的地方,元月十八號在我們這邊首映。

我們這兩天正好《普賢上師言教》看到金剛薩埵修法的部分,應該說從修法的細緻上,那個片子是非常到位的。但是對金剛薩埵的開顯上,有可能我們這個《普賢上師言教》還有獨特的地方。

因為金剛薩埵修法,除了法王如意寶造的伏藏儀軌以外,堪布他老人家主要以法王的舅舅,也是一位大成就者,他的一個伏藏法對它進行解釋。所以除了這個法是一個伏藏法,解釋也套用了伏藏裡面最甚深的來解釋的。

大家在慧日寺這個地方,我想每個道場有它不同的道風,希望我們在這邊好好地去品味,在這裡我想真是有一顆修行的心的話,還是會學到很多東西的。

就這個《普賢上師言教》就不得了,裡面多少的內容啊!大家好好地來聽。為什麼呢?我當時在這邊講的時候,你沒有現場聽。現在又在這裡放,我以前就坐在這裡講,你還是會如得到一個傳承一樣的。

生命電視台已經放了三次,我們這裡才第一次放,大家好好地學習。應該說這個《普賢上師言教》學過一遍,佛教大學可以畢業了,這個內容上是這樣子。但不是說你邊看邊打瞌睡也可以拿到結業證書,不是這樣,自己要得利益,還要認真地深入地聽。

雖然我裡面有時候有點岔開,但是我的那份心情還是想讓大家真的能理解到它。《普賢上師言教》本身文字上就有很多竅訣,我把這個竅訣又開顯來講,讓大家能夠清楚。

這個聽過之後,我想縱深的佛教的一個菩提道的次第就在這裡面了,不僅是理論上的,而且修法的竅門都在裡面。所以《普賢上師言教》具足了廣行派和瑜伽派這兩派的特點,所謂的廣行派以理論廣泛為特點,瑜伽派就是實修,現在這兩個的要點都抓在一起,而且相互的結合。

《普賢上師言教》我們如果認真地去聽、去實踐的話,得利會很快。前面講的幾個法器之過遠離之後,應注意的事項你做到了,然後觀輪迴過患啊、生命無常啊,一個一個去心裏面思維。如果按照要求這四十萬修下來,那基礎是很堅實很堅實的,反過來說沒有做過,空空如也。

我有時候問別人:如果你現在死,你這輩子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帶走的?沒有一樣可以想起來的,平時忙啊,沒有一樣是可以帶走的。我反過來問他,我說現在你念《普門品》,你念了十萬遍下來,我說這個不得了,一輩子你念過十萬遍《普門品》,這個功德很大的。

因為這屬於不共加行,你要修過四十萬遍下來,那還了得!磕大頭十萬,三皈依十萬,菩提心十萬,供養十萬,懺悔十萬,這些修下來真的不一樣,我就感覺到不一樣。

學藏傳佛教的基本上都有這個要求,不要說出家人,在家人都要修這個的。從我個人的感受來看,修過的就是不一樣,他的能量場就很大,磁場就很大。現在我們不是說什麼教派,我們就是講我們自己修行怎麼進步,怎麼解脫,這是很主要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