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0/11/17

慈悲的空間

當我們在自己的坐墊上坐定,我們就成為自己的寺院,創造出慈悲的空間,讓所有事物都得以在其中出現,包括悲傷、寂寞、羞愧、欲望、懊悔、挫敗與快樂。在寺院中,比丘和比丘尼會穿上僧袍、剃除頭髮,這是放下歷程的一部分。每個人在自己禪坐的寺院中學習放下時,都會經歷一次又一次生起的各種狀況,於是說:「啊!這也是!我曾向一位偉大的女瑜伽大師學習,她的禪修指導主要就是這個簡單的句子:「這也是!這也是!」這幾個簡單的字鼓勵我們柔軟而開放地看見自己所遭遇的一切,用智慧和理解的心接受事實。

同樣的道理,有位年輕熱誠的學生追隨一位身為基督教沙漠教父的修道院院長。幾天後他問道:「大師,請告訴我們,當我們看到弟兄在聖禮中打瞌睡,應該提醒他嗎?」年老的大師非常和藹地回答:「當我看到一位弟兄睡著,我會把他的頭放在我的腿上,讓他休息。」心得到休息後,自然會以新的能量來修行。

坐定需要信任,當我們學會信任自己內在需要打開什麼,就會以適當的方式自然打開。其實我們的身、心、靈就像花瓣一樣,知道如何自然發生、敞開。我們無須用力扳開花瓣或強迫它開花,只需要持續栽種、留在現場。

無論我們選擇何種修行方式,都必須以這種態度運用它。坐定後, 就會發現自己一生都具有無畏和覺醒的能力。我們也許會害怕自己的心不能承受埋藏已久的憤怒、悲傷和恐懼的風暴,也許會害怕接納整個生命——希臘人左巴稱之為「一場大災難」。但坐定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是不可動搖的,可以全然面對人生,以及其中的一切苦難和喜悅,發現我們的心廣大到足以包含整個世界。

馬丁.路德.金博士了解這種精神,並在爭取人權最艱難的時期發揚它。他的教堂被炸,許多人被殺。他召喚心的力量來面對苦難,由此得到自由。他說:

你們有多少施加痛苦的能力,我們就有多少承受痛苦的能力。我們用靈魂的力量面對你們的肉體力量。我們不會恨你們,但我們的美好良知不會服從你們不公不義的法律;我們很快就會以受苦的能力削弱你們的力量。在贏得自由的過程中,我們將全力喚醒你們的心與良知,而我們終將勝利。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