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1/1/9

探水知源——噶當塔之起由及表意

天晟傳統文化研究所 陳士東

塔是佛教中一種獨特的建築形式,在藏語中,塔稱為「卻丹」,在梵語中稱為「蘇堵波」,意譯為方墳、圓冢、高顯處、靈廟、功德聚等。我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這個浮圖就是指佛塔,而浮圖其實就是佛陀之變音。佛塔原為埋藏佛和僧尼遺體、舍利之圓冢,後來也供奉安置經文、法物。另外,還有一種不供藏舍利的,稱為「支提」,意即靈廟。噶當塔為佛塔之一種,在西藏之經論記載中,廣大的西藏地區有各種式樣的眾多佛塔,如有自然形成之佛塔,還有加持之佛塔,成就之佛塔、各教派之佛塔、各續部之佛塔,還有用於調節風水用之鎮壓塔等。在《律部》中,對於佛、獨覺、阿羅漢、上士、隨佛弟子、不還果、一來果、預流果等等,這些證果之人的佛塔度量均有專門論述。但是,除了噶當塔與極少數之異形塔外,藏區所有的佛塔都可歸入八大類型中,此即為本如來八塔。如來八塔是紀念釋迦佛一生事跡的,如紀念釋迦佛誕生的塔名「蓮聚塔」,就是紀念釋迦佛降生時行走七步,每一步足踏一蓮花故;紀念釋迦佛修行成正覺,而建的「菩提塔」,表無上菩提;紀念釋迦佛初轉*輪,而建的「四諦塔」,因佛初轉法即四諦法門;紀念佛用十神變降伏外道而有的「神變塔」;紀念佛由天宮下降人間而建的「天降塔」;紀念佛勸息諸比丘之爭端,而建的「息諍塔」;紀念佛戰勝一切惡魔,而建的「勝利塔」;為紀念佛入涅槃而建的「涅槃塔」。

噶當塔其造型與如來八塔均有別,它不僅在今日之西藏很少見到,就是在佛教之鄉之印度也不多見。而物以稀為貴,極少見的噶當塔,也就成了收藏品,在布達拉宮內,各殿收藏最多的就是金銅製成的小型噶當塔。此塔曾盛行於十二世紀前後,隨著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入藏之傳法,此塔亦於西藏風行一時,但後來建造者少,變成了一些地位高的僧人和貴族以此贈送人之高貴禮品,比如明朝格魯派領袖宗喀巴大師,被明朝的皇帝欲迎請入漢地,而大師辭而未來,而是派一個著名的弟子入漢地弘法,並隨送一些禮品回贈皇帝,其中即有噶當塔。

阿底峽尊者本是印度人,他受藏王遣使之邀請,而入藏地弘法,隨著他在西藏的弟子日多,就形成了一個以阿底峽尊者為中心之弘法團體,尊者圓寂後,即由尊者指定之仲敦巴大居士接任法主,繼續帶領那些尊者的信眾們,由此形成了西藏第一個教派,稱為噶當派。噶當派之意,即是以一切佛理皆為教授傳承故,此門中不捨一法,佛之教法皆含其中。「噶」即佛法之意,「當」即傳承。顧名思義,噶當塔就是在噶當派中盛傳之塔,此塔乃阿底峽尊者入藏傳法後西藏才有的,而且一直流傳於噶當派中,所以這種塔就冠以「噶當」之名,稱為「噶當塔」。後來,更以此作為阿底峽尊者之一大標誌,只要在阿底峽尊者唐卡、壁畫等圖案上都可看到,以致我們分別是否阿底峽尊者唐卡時,可以將此標誌做為一個考量辦法,如果某位尊者身邊有一個古式佛塔,那就有可能接近是阿底峽尊者了!

那麼,為何噶當塔樣式特殊,與西藏眾多佛塔皆不同耶?它的來源是何處呢?此塔來源於噶當派,始自於阿底峽尊者,考究它的來源當然還要求證於阿底峽尊者。阿底峽尊者身邊那個舍利塔,正是噶當塔之來源,它的出處考量出就可知噶當塔之來由。那個舍利塔,是阿底峽尊者由印度帶來的,是他的上師那若巴大師的舍利塔。那若巴大師是超岩寺一流密法大師,超岩寺是當時印度密法最高學府,而那若巴是超岩寺中密法大成就者中第一流之人物,著名的「那若六法」(即「六成就法」:拙火成就、幻身成就、光明成就、夢觀成就、遷識成就.中陰成就,)就是由那若巴所傳下的。有人以為瑪爾巴依止那若巴學法,故將那若巴算到噶舉派中,其實那若巴不能算是西藏任何一派的,並且瑪爾巴也不能算是那若巴的接法弟子。瑪爾巴到印度去學法時,正逢阿底峽尊者由印度入藏弘法,他們相逢於中途,瑪爾巴曾向阿底峽尊者求法,阿底峽告知他那若巴已示寂,此事於《阿底峽尊者傳》及《瑪爾巴大譯師傳》上均可見到。瑪爾巴於印度所見到的只是那若巴的顯聖身(光身),並不是肉身之那若巴,因為肉身之那若巴已示寂了,肉體早已火化,不然阿底峽尊者所帶來之舍利何處來哉!於《阿底峽尊者傳》上,記載得十分詳盡,謂:那若巴來到超岩寺,一切人皆出來迎接,大尊者阿底峽挽著其右手,超岩寺另一位大師挽著其左手,從轎子裡出來。而此時至尊那若巴付與了佛之授記說:「燃燈智(阿底峽尊者之法名)今後你是主持佛教的人了!」阿底峽尊者說:「您正如日月安住,弟子像螢火蟲光,怎能照耀世界?」實際上這是阿底峽尊者為請上師住世,說的自謙之詞。那若巴說:「因為我住世不久了,主持佛教的是你。」這就是把他法主之位,授記給阿底峽之證明。因為只是道別而來,那若巴在那裡住了二十來日,阿底峽與那若巴誰也沒向誰求法(此是傳上原文,可見尊者並不只是其弟子,功德已與其相等)。後來,至尊那若巴到南方去了,又過了二十日左右,就圓寂了。阿底峽尊者請了舍利,帶到了西藏,現在聶塘。這就是那個噶當塔之來由,那塔就是為供奉至尊那若巴的舍利而造的,我們看那若巴大師的舍利塔就可知道,那個塔的式樣就與噶當塔了無二致。佛尊還做了一個小塔,常常帶在身旁,一是做為供養培福之所依,二來也為時時懷念上師那若巴,所以後世之人才將噶當塔繪在阿底峽尊者身旁。

那麼,噶當塔之來源我們知道了,可是為什麼要建造成那個樣子呢?為何與西藏傳統的如來八塔式樣都不同呢?既便是與形狀獨特的時輪塔、五輪塔等,也是存在很大的差異,這又是為什麼呢?它的風格來自於何處呢?我們要破析這些,就要探水知源,找對思路,才會理清頭緒。阿底峽尊者是印度人,他在到西藏後就已傳出了噶當塔,而又從無記載說此塔式為他所創,那麼就說明這是他繼承古式傳統的。哪裡的傳統?當然應是古印度之傳統。但是,我們放眼今日之印度,卻很少能發現與噶當塔相似之塔,這又是為什麼呢?所以這裡我要先提醒大家,現在之印度版圖與過去阿底峽尊者時是有所不同的,現在的尼泊爾、斯里蘭卡在過去都屬印度國境。而在今日的印度尼西亞,這種類似噶當塔的古塔就有一些,而當年阿底峽尊者即曾到過金洲(即今印尼)學法,他很可能見到並學習過此種佛塔建築方法,後來傳入西藏,依此而變成了噶當塔,古之金洲即在今之印尼蘇門答臘。阿底峽尊者到金洲學法時是他三十歲之後,聽聞金洲之法稱大師是佛教大成就者,便率團去學法,四十多歲才返回超岩寺任首座。阿底峽尊者有157位上師,但是在這些上師之中,阿底峽尊者對金洲法稱最為懷念,每次聽聞上師之名均合掌於頂上,以示敬重,因為入大乘之門的菩提心,是由金洲大師教授的。法稱是他的法號,而他住的島因地下多黃金,故稱金洲,後人稱金洲大師,反而忘了他的號。法稱大師是佛教一大法主,《阿底峽尊者傳》上稱「他的名譽遍於瞻部洲,好象所有佛教徒頂上的寶貝」。阿底峽尊者歷經萬苦到金洲學法,住十二年學修顯宗一切教法,金洲大師尤其是將《命中仇敵之心的利器之輪》一書,傳給阿底峽尊者,此為修菩提心之秘要。另外,《清潔圓滿教誡全寢室放光法規》,這種事部修持規範,也是法稱大師傳給尊者的。據說,上師寢室的清潔和對三寶的供養等等,是一般人做不好的。上師和尊者住在一屋中,只隔著一面帳幕,有一次上師掀起帳幕對尊者說,你的施食不好,是母續的施食法嗎?後來他傳了最好的施食法給尊者。神通廣大,西藏希解派、覺域派祖師的當巴桑結尊者,他也是金洲大師的弟子。金洲大師也將法主之位授予了阿底峽尊者,他送給尊者一個金的釋迦佛像,授記說:「這是授權你主持佛教的一個緣起」。尊者後來將此像帶到了西藏,現供於熱振寺。遵一切本尊之授記,阿底峽尊者把那個修心法要《利器之輪》傳給了觀音化現的居士仲敦巴弟子。那個釋迦佛像,後來傳給了三大著名弟子仲、俄、枯中的枯(枯敦)。

阿底峽尊者在金洲學法時,一定是留意並學習了噶當塔式的製造方法,何況本來阿底峽尊者本就是一個精通工巧、聲明等五明學之大班智達。我們看與印尼相臨之佛教地區,其佛塔也與噶當塔有著相似之處,如泰國等一些信奉上座部之佛教國家,他們有許多的佛塔就與噶當塔很接近,這可能就是因為地處接近印尼(過去之金洲),所以有噶當塔之形狀之佛塔傳入。所以,我們有時看泰國、緬甸等一些地方之佛塔,覺得與我國漢地之佛塔不甚相同,很奇特!其實不知這些塔才是古佛塔之原貌,而我國之佛塔受漢化太厲害了,多向樓閣式方向發展,而沒有了佛塔表法之本意。佛塔有何表意呢?例如,噶當塔的象徵意義可以與三士道次第相結合起來。佛經上說,塔就是佛,表佛之法身,禮佛塔即如同禮佛法身一般,這不是空泛說說的,因為它確實具有法身之意義。佛塔高聳於大地,下起於地,上接於天,為頂天立地之一溝通之橋樑,再加上內中地宮所置之舍利子等寶物,天宮中所安放之經文、佛像等法物之加持,禮拜之確能增大福德。顯宗《法華經》上言:「若人入塔寺,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密宗也講,佛像為修行者身之所依,佛經為語之所依,佛塔為意之所依,所以密宗行者多供有小的銅製舍利塔。塔表佛之法身,繞塔如繞佛,顯宗是經行,而密宗即是繞塔,經行只是於空地來回行走,而繞塔卻能不僅有經行之作用,而且還增福報。我曾於一位上師處學《繞塔寺儀軌》,知道繞塔之出處完全來源於佛經,如佛經上佛講經時,通常是弟子右繞三匝,以示對佛敬意。佛塔表佛法身,繞塔即是繞佛。如阿底峽尊者最喜歡轉塔寺,曾有弟子見尊者在桑耶寺繞塔轉時,身體騰空而行走,他便將此事記在心中。又一次,他又見尊者又於半空中轉經,便說:「尊者您在半空中轉經呢!」尊者說:「印度也有人如此說過。」後來,以大弟子仲敦巴為首的西藏一些大師們,向尊者請求傳《繞塔寺儀軌》。尊者指出,有為法的善事,沒有比轉經福德更大的了,能轉身、口、意三業,在印度因為轉大城市獲得福報,轉寺廟獲福報,講了很多事例,還說有的腳氣病也轉好了等等。

為什麼佛塔表佛之法身呢?因為法身是由法性組成的,而佛塔所表的正是佛法的基、道、果。塔基象徵十善之土地,佛法以十善為基,最下之蓮瓣表出離心,我們學佛是為了離苦得樂,而以行善止惡為基礎,不是為了生活得更好,而是為了積出世俗之福報。另外,從修持自身上來說,塔底座(裝藏處)和塔頂,還象徵六脈輪,即是其中的海底輪和頂輪,海底輪為拙火生髮處,頂輪為遷識之處。塔階象徵四隨念,在塔瓶之上,是小須彌座承托之相輪,上有十三層階,代表十三天,這是因為我們娑婆世界位在整個法界的第十三層,所以漢地佛塔也一般多是十三層。密宗講證得法身果位有十三地,顯宗只講了十地,但那只是化身佛的果位,應該還有十一地後補佛位,十二地報身佛位,十三地法身佛金剛持果位。所以十三層之上才是頂輪,有的塔頂不僅飾日月等,還有烈焰三寶。日月代表明空之境,就象密法圓滿次第觀修之「那打」,漸漸歸於空性。

而中間的塔身部分,有的書中形容塔瓶如覆缽狀。有的人以為那個是覆缽,其實不對!覆缽有什麼作用?那樣解就會將噶當塔的奧秘完全抹滅了。為什麼說佛塔是修行者意之所依?因為這個塔瓶不是覆缽,而是表佛頭上的那個靈力肉髻,上面的尖表佛三十二相中的無見頂相。這是中脈之頂,是佛頂,是頭部的中心,而頭頂為思想之處,故佛塔才說為表意之所依。所以,其實那個塔瓶就是仿照佛頂髻之狀而造的。我們知道,佛說法多有先放光動地之舉,而放光之處是不同的,有手放光,有身放光,有頭頂放光,而這些放光部位之不同正是表所講之經法之層次不同。如佛頂放光,有《楞嚴經》,講佛之弟子阿難被外道施惡咒咒迷,險些破其戒體。佛於頂上放光,光中現本尊,宣大明咒,敕文殊前往救護,這就是「光中化佛無數億」。《楞嚴經》又稱《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這個「大佛頂」就是指頂上化光之事,所以,楞嚴咒又名「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羅」。有人不明此事,謂《楞嚴經》是偽經,其實《楞嚴經》是屬灌頂部,為佛頂秘密,豈是凡俗所能解之!於西藏,有一部大白傘蓋佛母法,其心咒就與楞嚴咒咒心一樣。佛頂化光的還有很多次,如密法中有「一字金輪咒」,出自《一字佛頂輪王經》;還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謂帝釋見善住天子有受七度畜生身之業因,請佛救度,佛入除障三摩地,從頂上現「尊勝佛頂」,狀如輪王,白色,戴五佛冠,說尊勝佛頂真言,消滅善住天子之業障。噶當塔之境界正表此佛頂化光之境界,佛頂放光、光中化本尊,佛塔就是佛頂上的不可思議之果境。這都是觀想之境界,是意之神髓,是心量廣大之道果,所以說佛塔是修行者意之所依,故密法雲「不供佛塔,意無所依」!大家可以參照一下泰國的一些佛像之頂部的圖案,與佛塔之相互比較,就可一目了然。那完全就是依佛頂髻形式來造塔的,以表由佛塔而進入佛之無見頂相!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