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時間:2022/1/15

蓮池大師《西方發願文》

黃智海居士演述

回向,實在也就是發願。修行人的發願,譬如走路的人,定走路的方向。走路人定了方向,走路才不會走錯。修行人發了願,修起來才有一個結果。所以發願是最要緊的。

回向發願的話頭,多得很。有長的,有短的。長的叫“回向文”,短的叫“回向偈”。《阿彌陀經白話解釋》末後,“修行方法”裡頭,有好幾種哩。不過這下邊的一篇回向文,是說得最完全、最圓滿的,並且是專門回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因為《阿彌陀經白話解釋》裡頭漏去了,沒有加進去,所以特地補在這本《朝夜課白話解釋》的後面的。看的人,必須要留心些看,照了他念的。

這一篇文,是明朝的蓮池大師做的。蓮池大師的法名,是“袾宏”兩個字,在杭州五雲山雲棲寺修行的,專門修淨土法門的,後來真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並且品位很高的。我們念他的回向文,學他一樣的發願,那末將來也可以像他一樣的上品生到西方去了。

稽首西方安樂國,接引眾生大導師。我今發願願往生,惟願慈悲哀攝受。

這四句,是在發願文前邊,先說一個偈,把所發的願,大略先說一說,下邊再詳詳細細的說明白。

“首”,就是“頭”。“稽首”,是把頭拜到地下去。第一、第二兩句,就是拜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安樂的地方,所以叫“安樂國”。阿彌陀佛是專心接引修行的眾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所以稱接引眾生的大導師。“導師”上邊加一個“大”字,是因為阿彌陀佛接引眾生的願心大的很,凡是十方世界的眾生,沒有一個不接引的,所以稱“大”。

第三、第四兩句,是說我現在發願,情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但願阿彌陀佛,發慈悲心,哀憐我,收受我。

弟子某某,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

開頭要把自己的名字,加在“弟子”兩個字底下念的。沒有法名的,用平常的姓名。有法名的,就用法名。

“普為”,就是普遍為了大眾的意思。所說的大眾,就是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四恩”,是說我受過恩德的四種人:第一是佛的恩,第二是國王的恩,第三是父母的恩,第四是師長的恩。“三有”,就是三界。

“一乘”,就是一佛乘。佛法是最高的法,沒有第二種法可以比得的,所以叫“一乘”,就是第一的意思。“持念”,就是常常念,譬喻捏住在手裡頭不放鬆的意思。“期”字,是希望的意思。

這幾句的意思,是說我弟子某人,普遍的為了四種有恩德給過我的人,同了三界裡頭的眾生,還有各法界的一切眾生,求十方三世一切佛獨一無二最高的佛道的緣故,專心常常念阿彌陀佛萬德齊備的大名號,希望能夠生到西方淨土去。這一段,是為了大眾發的願心,並不是為了自己,所以說“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

又以業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淨德難成。

“染心”,是污穢的心。我們本來的心,是清淨的。因為造了種種的惡業,這個清淨心,就變成了污穢心了。譬如一塊白的布,染了別種顏色一樣,所以叫“染”。“熾”,是火旺的意思。這個污穢的心,常常要發出來,譬如火常常要旺起來一樣。

這四句的意思,是又因為我自己的惡業重、善福輕、業障深、智慧淺,這個污穢心,容易像火那樣的旺起來;清淨的功德,就難成功了。這一段,是為了自己發的願心。

今於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

“翹”字,同了“勤”字差不多的意思。“披”字,是披開來的意思。“瀝”字,是滴出來的意思。“投誠”,是把誠心來投到佛面前的意思。

這四句的意思,是說我現在在佛的面前,勤勤懇懇,五體投地的拜(頭同了兩手、兩腳,叫“五體”。五體一齊著地,叫“五體投地”)。並且把這個心披露開來,把心裡頭的血滴出來(這是譬喻誠心的意思),投到佛的面前,很誠心的懺悔。

我及眾生,曠劫以來,迷本淨心,縱貪瞋痴。染穢三業,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冤業,願悉消滅。

“曠”字,本來是“空”的意思,這裡當他長久解釋。“曠劫”,就是經過許多劫數的意思。“縱”,是“放”的意思。“染穢”,是說染上了污穢,就是說三業都犯了罪惡。“垢”,本來是污穢的意思,比罪業輕一些的,各種煩惱,都可以叫做“垢”的。

這一段,是說我同了眾生,是從無始一直到現在,經過許多的劫數,迷惑了本來的清淨心,把貪心、瞋心、痴心,儘管放他長大起來,使得身、口、意三種業,都染污穢了,成了三惡業了。所造的罪業,所起的煩惱,所結的冤仇,都是無量無邊的多。現在既經懺悔了,情願完全消滅清淨,一些也不留。

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

“深誓願”,是很切實的願,不是浮面的願,所以叫做“深”。

這一段,是說從今天起,立很切實的願。一切惡的事情,要遠遠的離開,立誓決不再造。佛的道理,要勤勤懇懇的修,立誓決不退迴轉去,也沒有一些懶惰的心。立誓一定要修成佛。立誓一定要度眾生。

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憫我,當加被我。

情願阿彌陀佛,拿慈悲的願心、慈悲的力量,來證明白我現在的懺悔、現在的發願,哀憐我的苦惱(“憫”字,就是哀憐的意思),保佑我的身心(“加被”,就是保佑的意思)。

願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

“禪”,是參禪。“觀”,是觀照。閉了眼睛,定了心,描摹各種佛的境界,一邊看,一邊想,是一種作觀的修行方法。“寐”,就是睡。

這一段,是說情願在參禪的時候,或是在作觀的時候,或是在夜間睡了做夢的時候,能夠見到阿彌陀佛金色的身體,能夠踏到阿彌陀佛七寶莊嚴的地土,能夠得到阿彌陀佛的恩德,拿甘露來灌在我的頭頂上,放出光來照在我的身體上,把手來摩我的頭,把衣服來蓋在我的身體上(“覆”字,就是蓋的意思)。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

“宿障”,是從前所有的業障。“疾”,是快的意思。“頓”,是立刻的意思。

“圓覺妙心”,是圓滿覺悟的清靜心,就是本來有的真實心。“廓然”,是“開”同了“空”兩種的意思。

“寂光真境”,就是常寂光土,這個地方完全是佛的清淨法身所住的。這種境界,是真實的,不是虛假的,所以叫“真境”。菩薩、緣覺、聲聞,都不能夠到這個地方的。

這一段,是說要使得我從前所有的業障,自然而然的一齊消滅清淨。所有的善根,漸漸加添長大起來。一切煩惱,快快的變成空的、沒有的。各種無明,立刻破除消滅。本來有的圓滿覺悟的清淨妙心,大大的開悟起來。常寂光土的佛境界,常常能夠顯現在眼面前。

至於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舍報安詳,如入禪定。

“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悅豫”,是快樂的意思。“舍報”,是丟開這一世的果報,就是死的意思。因為我們人在這個世界上,就是要受業報,所以生出來的。若是到了要死的時候,那是業報已經受完了,可以捨棄這種世界了。

這一段,是說到了壽命完結,差不多要死的前,可以預先曉得死的日期、時候。身體上沒有病痛的苦,也沒有別種苦惱的災難(“厄”,是小的災難)。心裡頭也沒有什麼貪,沒有什麼捨不得(“戀”,就是捨不得),也一些不迷迷惑惑、糊糊塗塗。六根清靜得很,快樂得很,一些不被眼、耳、鼻、舌、身、意牽動、攪擾。不像有惡業的人,到差不多要死的時候,或是眼睛裡頭,看見什麼可怕的境界了;耳朵裡頭,聽到什麼嚇人的聲音了;鼻管裡頭,聞著什麼臭穢的氣味了;舌根硬了,不能夠說話了;身體各處不舒服了;心裡頭就要煩惱起來了,念頭多的很,顛顛倒倒亂起來了。這種樣子,一些也沒有。只有念佛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正念,清清楚楚。曉得這個受報的身體,報應滿了,可以丟開了,安安定定、和和平平的去了(“安詳”的“祥”字,本來是同了“和氣”的“和”字,一樣的意思。用在這裡,是很和平,一些沒有發火的意思),像參禪人的入了定一樣。

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眾,放光接引,垂手提攜。樓閣幢幡,異香天樂,西方聖境,昭示目前。令諸眾生,見者聞者,歡喜感嘆,發菩提心。

到了這個時候,阿彌陀佛,同了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許多菩薩、緣覺、聲聞等,許多聖人、賢人,大家放出光來接引,並且大家都放下手來牽引(“提攜”,就是牽手的意思)。天空裡頭,現出又好看,又寶貴,七寶裝飾成的樓閣幢幡。還有很稀奇的香氣,天上邊發出各種很好聽的樂器的聲音來。西方極樂世界聖人的境界,明明白白,都顯現在眼面前(“昭”字,是明白的意思。“示”字,是給人看的意思)。使得許多眾生,無論看見的,或是聽到的,大家都很歡喜、感動、稱讚(“嘆”字,就是稱讚的意思),就各各發出求成佛的心來。

我於爾時,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

我在這個時候,坐在金剛台上邊(“乘”,就是坐的意思。“金剛台”,是蓮華下面的座子,是金剛的。這是上品上生的,才能夠有金剛的蓮華座),跟隨在佛的後面,像手指彈一彈的時候,就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在七種寶貝裝飾成的池裡頭,七種寶貝裝飾成的蓮華裡頭(蓮華,也是七寶的,所以叫“勝蓮華”。“勝”,就是好)。等到華開了,就見到了阿彌陀佛同了各位大菩薩,聽到了很好的法音(“法音”,就是講佛法的聲音),就可以得到無生忍(“獲”字,本來是“捉”的意思。用在這裡,是得到的意思。“無生忍”,是能夠把這個心安住在真如實相上邊,覺得絲毫沒有凡夫的情念可以丟棄,也沒有聖人的見解可以取得的意思。一切眾生,本來沒有生,也沒有滅。所以大家看見生生死死,都因為貪瞋痴種種虛的假的亂念頭太多了,就現出這種生滅的形相來。講到真如實相的道理,的確是沒有滅,也沒有生的。說的沒有生,那沒有滅就包括在裡頭了,所以只說“無生”。“忍”字,本來是忍耐的意思,現在是拿忍耐來比那得無生忍的人,心裡頭很安逸舒服,沒有一些念頭髮生的意思。“無生忍”,是證得心念沒有生滅的道理,就是能夠不動心的意思。證得了心念沒有生滅的道理,就能夠見到一切法都沒有生滅的形相,所以又叫“無生法忍”。這是要真正見到了真如實相的道理,才能夠得到這種忍的。得到了這種無生忍,就永遠不會被外面的境界,迷惑搖動他的心,使得他再退迴轉去了。“無生忍”在《佛法大意》裡頭,也講到過的,可以一同看看)。就可以永遠脫離生死,真正的自由了。

○若是要曉得往生西方的詳細情形,只消看《阿彌陀經白話解釋》,就可以明白了。

於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授記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須臾”,是一刻兒功夫。“承事”,是伺候的意思。“授記”的“授”字,是給他的意思;“記”字,是記名,就是記名成佛。在沒有成佛的前,先受佛的記名,將來成佛後,叫什麼名號。把名號先記好,等到成了佛,就稱這個名號。像釋迦牟尼佛,沒有成佛的時候,燃燈佛為釋迦牟尼佛記名,說道:“你下一世,應該成佛了,名號叫釋迦牟尼。”到了下一世,釋迦牟尼佛真是成佛了,就把燃燈佛所給的“釋迦牟尼”四個字,當作名號。

“陀羅尼”,是梵語,翻譯中國文,是“總持”兩個字,是把住了不放他失去的意思。就是常常想念各種的佛法,不放他忘卻的意思。也可以當做“法”字解釋的。

這一段,是說在一刻兒功夫,就可以伺候到許多許多的佛,親自受著佛替我記將來成佛的名號。等到記了成佛的名號後,所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無邊的法門(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在《佛法大意》,同了《阿彌陀經白話解釋》裡頭,都有詳細解釋的),一切的功德,完全都可以成功了。

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遍十方剎。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眾生。鹹令離染,還得淨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一切功德,都已經修成了,那末可以本體不離開西方極樂世界(“違”字,是離開的意思。“安養”,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本體,是原來的身體),用化身來回到娑婆世界。化出多得數不清的身體,遍滿十方剎土。用不可以心思來想、說話來講的自由自在的神力,行出種種的方便法門,來度脫眾生。使得他們一齊離開這污穢的妄心(“鹹”字,就是一齊的意思),回復他們本來有的清淨心(“還”字,就是回復的意思。實在清淨心是個個人本來在的,因為被妄心染污了,所以清淨心顯不出來了。現有既經離開了這種污穢心,那末清淨心自然回復了。實在是回復,並不是本來沒有的,現在才得到的。所以“還得”兩個字,只可以當他回復解釋的),一同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到那個不會退轉來的地位(西方極樂世界有種種的好處,有種種的上等善人,所以去的人,只有向前進步,不會退步的。不退轉的地位,在《阿彌陀經白話解釋》裡頭,“皆是阿鞞跋致”一句底下,有詳細解釋的。○種種的上等善人,是菩薩、阿羅漢,一切的修行人,都包括在裡頭的)。

如此大願,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

像上邊所說的種種大願心,世界沒有窮盡,眾生沒有窮盡,眾生的業同了煩惱都沒有窮盡,我的願心也就沒有窮盡。

這幾句的意思,就是要世界沒有了,眾生度盡了,眾生的業同了煩惱都消滅清淨了,我的願才算滿足。要曉得世界多到無窮無盡,哪裡會完全沒有。眾生無量無邊,哪裡會完全度盡。眾生的業同了煩惱,那就更加多到了不得的。一個人所造的業,照《華嚴經》上說,若是業有體的,那就盡虛空也裝不下去。一個人的業,已經這樣多了,何況無窮無盡的眾生,各各所造的業,那還了得么?哪裡會消滅清淨呢?這幾種都是不能夠完盡的。那末所發的願,也永遠沒有完盡的時候了。

蓮池大師所發的願,大不大呢?不是同了普賢菩薩所發的願,差不多么?所以能夠上品上生到極樂世界去,就因為願心大的緣故。我們怎么可以不學蓮池大師,快快的勇猛精進,發那樣的大願心呢!

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我現在情願拜佛發願,修行種種的功德(“修持”,就是修行。因為修行不可以間斷的,要像捏住了一件東西不放手一樣,所以用一個“持”字),迴轉來把這種種的功德,布施給所有的有情眾生。四種恩德,一齊要報答的。三界眾生,都要使得他們得到我的幫助(“資”,是幫助的意思)。九法界的眾生,一同圓滿一切種智,一同成佛。

○念到這裡末了再加念一句“弟子某某發願”。念完了,拜三拜,功課就圓滿了。

○發願的話頭,本來可以照了自己的願心,自己做一篇文,或是做一個偈來念的。不過自己做的,恐怕終沒有像從前的大德所做的好(大德,是有很大的功德的人)。所以還不如把舊時候現成的發願文,或是偈,至誠懇切的念,覺得更加容易得益。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