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知識

什麼是三界?


時間:2011/6/24 作者:妙灝

在佛教經典上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唯心」就是說三界都是由我們的心所創造的。萬法唯識就是說一切事事物物、思想都是我們的識所變現的。一切對事物的認識、思想就是法,我們的分別心就是識。

從前憨山大師入定到兜率內院問彌勒菩薩:「什麼是識?什麼是智?」(智是智慧型,識是知識。)彌勒菩薩說:「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

一,欲界

欲界就是指有淫慾心的世界。主要包括:天人、修羅、人、畜牲、餓鬼、地獄這六道,欲界眾生的生命需要有肉體依託,因此需要有淫慾心來繁衍後代。

人死後會由第七識產生『中陰身』,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靈魂。靈魂看見男女同房,淫慾心起充當了第三者。因為中陰身是以風大為主,同房的男女看不見。在男子射精時就把靈魂衝進女子的子宮裡。靈魂附在其中一個精子上,鑽進女性的卵子裡。於是他就投胎了。

所以要了生死,必須要斷除淫慾心。現在大家都講「性開放」,亂得很。甚至追求性快感,也是一種人的妄念。人有淫慾心的初宗還是為了繁衍。現在搞性開放,把它當成一種靈肉的享受。是屬於造惡業。

從人向上的欲界越高,淫慾心就越淡。欲界僅天界就有六層,亦稱六欲天。淫慾心相應也有六種,即:受欲、交、抱、握、笑、視。

即欲界、色界、無色界。界,義為類別。三界又可總分為有情界(有情識的生物)和器世界(處所)兩類,而以有情界為主體。三界是據有情所造善、惡業及修不同定業所感苦、樂、色、無色等不同果報而建立的。如「三界眾生,輪迴六趣」即此義。

1、欲界。欲指財、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慾。「男女參居,多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處。趣,義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個去處,即地獄,畜生、餓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稱五趣雜居地。又有佛、菩薩來此度生及有修行成聖果者,又稱凡聖同居地。其中地獄有等活、黑繩、眾合、號叫、大叫、炎熱、大熱、無間等八處,加上畜生、餓鬼為十惡趣。人有南贍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等四處。天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等六處。人天合為十善趣。此立足於人,地獄在下,最底層是無間地獄;天在上,他化自天位居最上。

2、色界。位於欲界之上,為離欲的眾生所居。色,義為物質。「宮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色界有四靜慮十七天。靜慮即平靜思慮的禪定境界,四靜慮天即有情依成就禪定的深淺所感的不同果報,有四級處所。初靜慮三天(梵眾、梵輔、大梵),二靜慮三天(少光、天量光、極光淨),三靜慮三天(少淨、無量淨、遍淨),四靜慮八天(無雲、福生、廣果、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此八天中前三天是凡夫所居,次五天為聖者所居,聖者煩惱清淨,又稱五淨居天。是為凡聖分居地。

3、無色界。在色界之上。為無形色眾生所居。「但有四心,無色形質,故名無色界。」無色界有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此四皆以不同定心境界立名。無色界無處所,有情在某地修某空定成就,舍色身後,即於是處入某空處。由於無物質形態,又名四空天。此三界總為一個世界。大乘佛教認為宇宙之中有無數這樣的世界。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