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陳靜瑜老師:學習女德的心得報告(第六集)


時間:2012/9/18 作者:果林果梅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大德、仁者,早上好。我們今天來繼續分享《女誡》的第六篇,「曲從篇」。這一篇很重要,因為這一篇主要是講做媳婦的如何來處理跟婆婆的關係,就是婆媳關係。我們在進入婚姻生活之中,可能面對最重要的三個關係,第一個就是如何處理跟先生的關係,第二個可能就要涉及到跟婆婆的關係,女人和女人之間關係不是很好相處,第三個就是如何教育我們的子女、孩子。在我們分享這一篇之前,我先跟大家匯報一下,我自己結婚十五年來,在婆媳關係上也一路走過來,有很多心路歷程。給我震撼最大、衝擊最大的,也讓我深刻開始反省自己,是我去年七月份親自參加了唐山的企業家論壇,當時在論壇上,靳雅佳老師的一首歌,「婆婆也是媽」,讓我真正的開始認識到,婆媳關係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這首歌我是從頭到尾哭著聽下來的,每次跟大家分享女德的這一篇的時候,我都要跟老師們一起讀一下這首歌,因為我不會唱,所以我今天也來給大家讀一遍這首歌歌詞,「婆婆也是媽」:

婆婆也是媽,您一輩子辛苦啦,您把兒子撫養大,如今兒媳來報答。輕輕的叫聲媽,婆婆也是媽,您節衣縮食汗滿頰,把兒子拉扯大。真誠的叫聲媽,如今兒媳到咱家,兒媳婦為您梳白髮,為您把汗擦。婆婆也是媽,您一輩子辛苦啦,您把兒子撫養大,如今兒媳來報答,讓您沒煩惱,讓您沒牽掛,幸福生活甜如蜜,讓您有個溫暖的家。親親的叫聲媽,婆婆也是媽,兒媳婦讓您生活幸福,快快樂樂度晚霞。我每次聽這首歌或者念這首歌都會哭,因為自己很慚愧,並沒有真正的把婆婆當成媽,也沒有給婆婆一個幸福溫暖的家。我對這個歌詞的作者很感興趣,因為這個歌詞真的是發自內心很真誠的寫出來的。我就上網搜,我想看看是誰能作出這麼好的歌詞,是一個作詞家嗎?大家可能想不到,這個歌詞的作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她是吉林一個小縣市的一個很普通的四十多歲的中年女子,不是作詞家。她就是特別愛她的婆婆,特別孝敬她的婆婆,她婆婆在去世以後,她抑制不住對婆婆的思念,用自己的真情寫下了這樣的歌詞,然後她就四處奔波去找作曲家,為這首歌詞作曲。她的標準是什麼?就是這個作曲家也要是一個孝順的好兒媳婦,她才能作出好的曲子。這首歌現在在傳統文化論壇里傳遍大江南北,我每一次聽到都很慚愧,的確自己對婆婆做得很差,不夠。我們講「曲從」,其實對婆婆從心底里這個曲從的理解是什麼?那天我給鍾老師提了這個問題,鍾老師在「修行與生活中」也做了解答。什麼是曲?不是委屈自己,是要把自己傲慢的那種習氣給它折服下來,然後順從我們的性德,我們的自性是愛,真誠的愛,沒有分別的愛,平等的愛。我們在學習《女論語》的時候,我自己感觸特別大,因為第一篇不是如何孝順公婆,第一篇講的是「立身篇」,然後是先事父母,把父母事好了,才是事公婆這一篇,它是有次第的。所以我們做女子的要想想,如果對父母都沒有孝敬的心,一片真誠的愛心,怎麼可能去愛婆婆、去孝敬婆婆?假的。可能現在這個話,拿到我們現在這個社會裡來講,好多女孩子會有疑義,婆婆就是婆婆,她怎麼能是媽?我看到一些觀眾的來信就是這麼提問的,婆婆不可能是媽。但是我想,你如果真正愛你的丈夫,你就會愛你的婆婆。為什麼?你想想,能夠把這樣的一個大男人從小到大,拉扯到撫養成人,無私的送到你的身邊,陪伴你過一生,這個人是誰?是婆婆,沒有婆婆哪來的先生!最起碼的一個道理。當我學習傳統文化明白這一點的時候,我從心底里對婆婆原先所有的不滿、所有的怨恨,真的就一下子放下了。我現在的家庭生活,我所享有的一切,我身邊這個帶給我婚姻生活的男人,他不是婆婆養的、婆婆生的嗎?有一次我就給婆婆下跪,婆婆不讓跪,婆婆硬給我扶起來。我自己很慚愧,跟婆婆道歉,婆婆很大度,婆婆說沒有,你做得很好,你是我們家的好兒媳婦。我很少在公開場合里懺悔過對婆婆嚴重的不孝,但是昨天聽胡老師的光碟,胡老師的光碟每天下午都有放,胡小林老師說了一句話很震撼我,他說人不改過,怎麼能懂得感恩,更不用提知恩報恩!那個過是你最嚴重的障礙,障礙障著你,你還說你感恩、你報恩,那是假的。我們的過在哪裡?我昨天從頭到尾細細的、深深的再一遍反省自己,因為每次講這個課的時候,都是對自己的反省。我就想一個女人剛結婚的時候,她都會,我是這樣,仗著先生對你的那種寵愛,怎麼樣?對婆婆生起這種驕慢的心,不會把婆婆放在眼裡,恨不得這個男人都歸自己所有,最好他不要去看他的媽媽,不要總去找他的母親,這種女子的自私自利、嫉妒心、控制欲望。所以家不和從哪裡開始?往往媳婦一進門,家就變樣了,不是變好,是變壞了,總是在枕邊說一些婆婆長、婆婆短的話,做丈夫的很為難。我認識這樣的一個朋友,因為她總是在先生面前說婆婆的不是,先生又是一個很孝順的兒子,兩邊都不知道該如何做,結果先生早早的就得了癌症去世了。鬱悶,這磁場不好。所以剛一結婚的時候,先生一定要懂得如何去教導自己的妻子。我還算比較幸運,先生非常明理,剛一結婚的時候,剛剛在他耳邊提一些婆婆的不是,我先生就馬上給打斷,很嚴厲跟我說:第一你是媳婦,她是婆婆,她是你的長輩,你不可以說長輩的不是;第二她是老人,你是小孩子,你懂什麼,你不可以說老人的不是;第三你不可以做一個壞樣子,將來如果你有兒子怎麼辦?基於這三點,雖然我對婆婆有很多不滿,但是嘴上沒說過,可是婆婆能感覺到。我記得有一年我父母去看望我的婆婆,過年的時候,就問到說這個女兒怎麼樣。那是好多年前,十多年前,我婆婆就說靜瑜哪都好,就是小臉子。不明白大家知不知道什麼叫小臉子,就是可能嘴上不說,但是面相上不好,臉一搭,反正就是表情比較冷漠、比較嚴肅,也不說話,反正你說你的,我就是左耳聽右耳出,也不當回事。老人能感覺到,以前尤其年輕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但是丈夫的教導在耳邊常拎著,所以不敢發作、不敢發洩,自己就開解自己。我在學傳統文化之後,看了古代的一個故事,印象很深刻,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就是說古代有個媳婦,仗著自己年輕貌美,先生又是剛結婚不久,對她比較有恩愛,就非常的嬌縱,怎麼樣呢?她經常在丈夫面前說婆婆的不是。最後有一天,她就跟她先生說,你媽媽太不好了,我實在忍受不了,你得想個辦法。先生很有計謀,先生就說,那我們不行就殺了吧,把母親殺了。媳婦說好啊。先生說我們不能馬上殺,馬上殺鄰居一看就知道,你看你平時跟媽媽關係不好,跟婆婆關係不好,馬上殺掉會懷疑你。這樣好了,給你一個月時間,你先什麼事都順著她,對她百依百順,到處都跟人說婆婆好,先裝一個月,人家就不會懷疑你。媳婦覺得這招不錯,好,沒有問題,一個月可以裝,裝了一個月。裝了一個月之後,然後先生就問她,你覺得怎麼樣,時機成不成熟?這個媳婦就說,好像感覺一個月下來,婆婆也沒有那麼不順眼,要不我們等一個月再說?先生說好,那你再裝一個月。又裝了一個月,這個月過去之後,這個媳婦心態就變了,說感覺婆婆挺好的。因為你想,婆婆不知道她是裝的,她那麼樣的孝順,婆婆也會變,境隨心變。她說好像婆婆挺好,不能殺她。結果這個時候先生馬上臉色大變,拿著菜刀就指著她說,你聽沒聽過自古以來有殺媽媽的?她說沒有;你聽沒聽過自古以來有殺妻子的?她說有。他說我這個刀本來是要殺你的,如果你這兩個月不聽話,還要執意殺我的母親,我這個刀就朝向你了。後來這個媳婦馬上就跪在地上磕頭認錯。所以丈夫要會教。所以我們聽女德,也不僅僅是女人要聽,男人也要聽。我自己在分享的過程中總結了幾點,就是跟婆婆為什麼不能很好的相處,做不到曲從,哪些地方做不到曲從。第一點是現代生活中,兩代人走進一個家門,首先一個是生活習慣上有很多衝突。譬如我自己就是,我原先有點潔癖,過分的乾淨。這個是假的,自私自利。所以我在講到勤快的時候,我還跟一起學女德的朋友們分享,我說大家要勤快,千萬別搞錯了,勤儉是指勤儉自己,不是拿勤儉要求別人。你說我很勤快,我要求我先生也要三點鐘起床;你說我很節儉,我先生也要跟我一樣節儉,這個不能要求別人。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對別人都寬,這個只是來要求自己的,絕對不能拿女德去要求身邊任何一個人。你說我學習女德了,我現在要收拾得很乾淨,先生連坐都不能讓坐,一坐這個沙發就要變髒了,你這塊沒有到位就不可以,那不行。我原先就是這樣,剛開始結婚的時候,我沒有想到會跟公婆在一起住,尤其是跟公公。公公就是我先生的父親,都將近八十了現在。他是老來得子,就這麼一個兒子,我先生的兩個姐姐都比他要大十幾歲,所以老人家就離不開兒子。剛結婚的時候我不知道這一點,我以為就我們兩個人過小日子,沒有想那麼多。可是結婚不長時間,老人家因為已經退休了,就會找各種理由,從長春到大連,到我們家住一段時間。又不好意思待長,待一個月就自己主動走。可是回去不到三天,有一次他就打電話,我當時很小不理解,他就說:靜瑜,你那個手提電腦,我給你相中一個電腦包,我給你買了,我現在要從長春給你捎到大連,我明天就要給你捎過去。我說爸,那個不著急,你什麼時候再來(因為他剛回去),你再給捎過來,另外大連也有,我自己可以買。隔兩天他又打電話,他說靜瑜,這個包我得給你捎過去。等他打第三遍電話的時候,我當時的感覺,那時候很年輕,我才二十三、四歲,我就覺得這個老人很磨道。我就給我的大姑姐打電話,也不理解老人的心,我說你爸怎麼搞的,這個包總來給我打電話?我大姑姐很理解她父親,就說其實老人家不是要送包,他是很想在你們身邊住,住時間長了又怕你們不高興,回家又很想念你們,所以他就找個理由,給你們買點東西就想要過去。好在因為我公公跟我爺爺是同歲,我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對爺爺還是很孝順、很恭敬,就把公公當爺爺看,我說好啊。後來公公來大連,我就沒再讓他回去,在我們身邊住。但是住時間長了就會有很多問題,譬如說我公公他有一個習慣,上完廁所他就不習慣摁,他怕浪費水,小便的時候他就不摁,他怕浪費水,那就有味,我就一開始很懊惱。另外他吃完飯的時候,總是要往飯碗裡吐一些漱口水,我也看不慣,我還很生氣,我就教訓他。公公不在意,他完全把我當成小孩子,因為年紀差得太多了。結果從開始學傳統文化以後,尤其是去年,變化特別大,不僅是他這些習慣,因為那些習慣我慢慢的就都能容忍了,還有些習慣我就完完全全的,怎麼改變的呢?就是想到他從小對先生的這種照料,他是我先生的父親,自己如果對公公不恭敬,真是有違天理,你還求福,自求多福,哪能求得到!學習傳統文化之後改變最大的一件事情是什麼?有一次我公公他就哭了。他吃饅頭,他那個饅頭皮嫌硬,他就把饅頭皮都剝下來吃饅頭心。我就覺得饅頭皮扔了很可惜,我就把他那饅頭皮劃拉下來放到我碗裡,我就都給吃了。當時公公眼睛裡就有眼淚,然後他就說:靜瑜你不要吃了,這個很髒。我說不髒,爸,這都是人吃的東西,有什麼可髒的。後來就是這些一件件小事,你去改,從心底里真正的把他當成自己的父親,我甚至把他當成自己的爺爺那樣去看待。後來我先生的父親,就是我老公公,他也完全把我當成他的女兒,感情很深。尤其是這兩年隨著年紀增大,他去年生病的時候我照料他,他就說每天必須得看我一眼,看不到他就心裡很慌。去年過中秋節的時候我沒有在身邊,他說都沒有意思,靜瑜也不在身邊,你們就都走吧,就跟他的女兒和兒子說。他的腿腳不是很好,他走道的時候需要人扶,兩個人扶他手還會發抖,心裡沒底,但是現在我去扶他,他就一點都不抖。我婆婆就問他,怎麼靜瑜一個人扶你就不抖?他說我心裡比較有底。我覺得不是說我有定力,是你真正的把自己的念頭轉過來,發自內心的那種真正的去愛他。我學傳統文化之後給公公洗腳,公公很享受,老人家很享受。洗了幾次之後,後來他就不讓我洗了,為什麼?他說萬一洗習慣了,哪天你出差,我還會挺想的。老人家不貪戀。去年老人家過生日,今年生日還沒有過,去年老人家過生日,我領著兩個兒子給老人家磕頭;磕頭是懺悔,懺悔以前對老人家做的種種不孝,求老人家原諒。老人都是最寬宏、最大量的,比兒女的心胸大多了。老父親坐在床上,他那個,真是就是你一頭磕下去,他會覺得這個兒女簡直特別好,你做過的一切他都不記得,只記得你好的。我這三個頭,我磕了六個,因為三個是自己懺悔,後三個因為先生出差,我就代我先生給老父親磕的。隨後我的兩個兒子也給他們的爺爺磕頭。生活習慣上總會有種種的衝突,但是如果這個女子得到孝道的這種教育,這種心念的轉化,這些都是小事情,雞毛蒜皮的小事。進到一個家門,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習慣,那我們做為晚輩的就都聽老人的好了。像昨天晚上,我兒子給我打了好多遍電話,我接了電話兒子就哭訴,說姥爺錯了,明明老師讓這麼背,姥爺就讓那麼背,我說姥爺,姥爺還不聽,我說姥爺你聽錯了。跟我投訴他姥爺。我聽了就笑了,後來我就跟兒子說:兒子,媽媽在香港,你知道幹什麼嗎?他說你做什麼?我說媽媽在這跟大家分享如何做一個好女兒、好媽媽,那你是不是得做一個好兒子、好外孫子?他說對,他就不哭了。我說你要是想這麼做的話,你就記住一點。他說什麼?我說就是姥爺說的錯了也是對的,姥爺說的對的更是對的,「父母命,行勿懶」,那四句先從姥姥姥爺、爺爺奶奶這做起,不要先從媽媽這做起,媽媽也要聽他們的。我兒子就問,錯了為什麼還要聽?我說因為他是長輩,他是老人,這就是孝道,這就是孝順。後來明白了,姥爺說那麼背就那麼背吧,他就把電話給我父親。我就跟我爸說,爸您別在意,他可能是這次我出差的時間比較長,有點想我,順便發點小脾氣。我爸爸說沒事、沒事,就把電話撂了。所以你看,一個女子學女德有多重要,家裡的正風、正氣、家道、家規都從女的這塊開始,大事小情都找當媽的,很少有找當爸的。你的觀念錯了,你的行為一定是錯的,不可能你觀念錯了,做出來的行為是對的。所以我們從孝道這塊開始樹立。第二個是對金錢的看法。因為我們的老一輩人,我自己感觸特別明顯,我跟我婆婆最早就是對錢。錢是什麼?我是屬於對錢很不在意,大手大腳,掙多少也不知道,花多少也沒數;我婆婆就很勤儉,每一分、每一文她都會節儉開支。我就一開始很生氣,我覺得我又沒有花她的,她還總限制我,我給她買東西,她還總埋怨我花錢,我就不是很高興。那也是從學傳統文化之後改變的,為什麼?站在老人那個立場,站在婆婆所經歷過的那個年代,我們想想她這麼做是有情可原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後期我孝敬婆婆的時候,買衣服、買東西我從來不讓價簽出現,因為多錢她都嫌貴,我都把價簽撕掉。她要問我的話,我就心裡想想她什麼價位能接受,我就說什麼價位,反正她也不逛商店。我記得有一年給婆婆買羊絨大衣,花了大概幾千塊錢。婆婆當時穿著很合適、很好,就問我這衣服多少錢,我說二百塊錢。婆婆特別高興,說這個衣服很值,這麼大才二百塊錢。我先生在旁邊就笑了,說你動腦子想想,這一個袖都不止二百,你看看它是什麼料!我婆婆說我也不懂料,就覺得穿的挺舒服。我就跟婆婆說那就夠了。有一回她表壞了,已經是用了好多年的表,婆婆又想讓我買表,又怕花錢,就天天在我耳邊叨咕,說這個表壞了能不能再修。我心裡想已經不能再修了,用了好幾十年很破的一個表,怎麼辦呢?後來我就出去,買了一個女士比較大方的表,她看著比較清晰。我就那天跟我婆婆說,我說媽,真巧,您真有福,心想事成,您這兩天表不好,恰好就有一個朋友送我一個表,給您戴正合適,我戴這個樣子還比較老氣。我老婆婆就很開心,她還說你這朋友真好。其實是我自己買的,她也不知道。那在這方面你自己想辦法,它就會化解掉這種衝突。我們為什麼要學《弟子規》?《弟子規》裡其實把這些跟父母雙親如何盡孝道的方法全部都講出來了,譬如說「親所好,力為具」。我後來就琢磨出來,我婆婆不是很希望讓我買那些沒有用的衣服,那些東西她不好穿,她很希望替我們攢錢,所以我要拿錢孝敬她,她就很歡喜。後來我就慢慢變成給錢。今年在大連,她跟我公公去年因為身體不好就出去住了,住在一個房子裡,跟保姆,她就管我要每個月的一伙食費,我說這個不用要,我肯定給你。但是我先生就說,你給她,她也不會花,我就明白是什麼意思了。因為一開始每次給完,我婆婆都會說:靜瑜,你買的那個菜很好吃。現在是不是什麼水果好像又下來了?那個米麵油太重,我們自己買不了。後來我就明白了,我說米麵油不用你買,定期司機買好給送去,很沉嘛。我說青菜呢,媽也不用你買,你想吃什麼我一周送一次,水果隔三差五就送一些,送一些當季的水果,但是錢我還照樣給。有次我跟我二姑姐碰面,我二姑姐也在大連,我二姑姐就說:靜瑜,你沒有給媽媽錢嗎?媽媽怎麼一見我就說沒錢?我說我給呀!她說那她自己買菜錢花得很快嗎?我說不是,每個月我這些都買好了,家裡的水電煤氣費我都派人給繳好。她說她為什麼這麼說?我說你這個女兒當得不夠,我比你要稱職。「親所好,力為具」,咱媽喜歡攢錢,她跟你這麼說的意思就是你要供養;我這面供養是我的,她說錢沒了就沒了唄,她給存起來當然就沒了,我說你還要供養,你不懂這個意思。後來我二姑姐說:喔,是這樣。我說你別管我給沒給,我肯定給,你就給你的,只要她高興,也不差這點錢。因為她條件也很好。所以就是老老實實的按照《弟子規》的那些條去落實,不想著自己,其實就沒什麼衝突和看法。一點點這些小事,你就都有智慧去面對,也沒什麼煩惱。反正老人攢著也是給你攢,誰攢不是攢?都是一樣。第三點就是對下一代,關於撫養、教育的衝突。因為我們做女子的有孩子之後,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第一個,老人家比較溺愛孩子;第二個,他會用他的方式和觀點去教育孩子。我給大家舉一個特別突出的例子,因為這個例子不僅在我大兒子的時候,我公公婆婆會出現,二兒子還會出現,而且我的父母在對他們的孫子的時候也會出現。什麼例子?譬如說小孩小的時候,他走道不是很穩,有的時候又很頑皮,他就會撞上哪個桌子角,或是撞上沙發什麼的。然後一般老人,反正我們家老人都這樣,就特別著急過去,啪,打這個桌子,「哎呦,你看這個桌子,把我們寶寶撞得,這個桌子,姥姥(奶奶)打它,寶寶別哭。」我就覺得不對勁。後來我記得去年,因為去年我那二寶才不到兩歲,我就有一次哭笑不得的,我就私下把婆婆拽到屋裡,我說媽,我跟你談件事好不好?我老婆婆說談吧!我說這孩子他自己撞到桌子,桌子它沒有動,你幹嘛要去打桌子?她說這不就是哄孩子嘛,不讓他哭。我說那關鍵是孩子慢慢大了,他就會把責任全都推到外面,不認為是他自己有問題,不認為是他應該穩穩噹噹走,而是覺得這是桌子的問題,這是沙發的問題,我說這就錯了。我婆婆尋思半天,我婆婆很明理,我婆婆說:你別說,你說的也很有道理,下次我改。下次還是沒改,到那個時候她又那樣。我說媽你忘了咱倆上次談的?她剛一說,對,然後她就停了,停了她就說二寶,你得注意了,你走道小心點。同樣的問題我跟我父母也說過,因為我父母很寶貝他們那孫子,兩個孫子很喜歡,一有什麼問題我爸就「哎呦,姥爺打它,怎麼把我孫子撞了」,我說爸,不要這樣子。這是一個。還有一個就是非常溺愛。溺愛也可以理解,因為他們那麼大年紀,有這樣的隔代人,總是有很多這樣的情感,愛的情感需要發洩,可能年輕的時候對兒女的那種嚴厲就都沒有了,但是我們做兒女的還是要適當的規勸。譬如說我婆婆就是,原先跟我一起生活我覺得還好,從去年我公公身體不好搬出去單獨和保姆住,我是規定自己每周都要領兩個孩子去看老人,這是必須的。那這一周沒見,一見面就什麼要求都答應,我這大兒子在我這吃不著的糖、小零食、可口可樂,只要跟他奶奶說,他奶奶就馬上出去給買。後來我就發現我大兒子很高興去他奶奶家,自己會主動說:媽媽,能不能不用一周去,三天去一次?我就很奇怪。因為他奶奶有的時候買我就不知道,他們娘倆在屋裡都商量好,老小孩和小小孩,兩人商量好了,兩人就說出去到院裡溜達一趟,我也沒在意,我就跟保姆在廚房做飯。溜達回來之後,我那兒子就把東西東塞塞、西塞塞,我也不曉得,反正兩人都挺歡喜。後來這個秘密被我家二寶給洩露了,老二說:媽媽,哥哥有糖吃,是奶奶給買的。我就跟婆婆說,媽媽不能這樣,因為他現在長牙齒,不是不給他買,他的牙都會壞掉。我說零食也不是說限制他,小孩吃零食的習慣不好,正飯他就不好好吃了。我說第三,不能說他要什麼就給他買什麼,尤其我們家這個條件,欲望太容易滿足了,一旦他滿足不了,他就會很憤恨你,就會惱怒你,我說你不可能一輩子跟著他。後來,反正那次也跟婆婆談了比較久,然後婆婆就也認可。我婆婆非常明理,我覺得我們教學相長,婆婆也經常教育我。譬如說有一次過年,每年過年婆婆都要開會,我們家開會是什麼呢?就是兒子、兒媳婦、姑爺都坐好,老太太就開始說毛病。以前說的時候我們都不聽、都不服,我跟我大姑姐、二姑姐聽完都不以為然,老太太就生氣,生氣我們就說反正會你是要開,開完我們就該幹啥幹啥。因為我在大連跟二姑姐相處比較近,傳統文化傳遞得比較頻繁,所以今年過年開會的時候,我跟二姑姐就態度很真誠,虛心接受。老人開始就說,我記得第一個是先說我先生,可惜我先生沒在場,我就代我先生接受了,第二個就說我,從男的開始說起。我呢,老人家指出來要適度,就是做事情不要太過,也不要不及。我當時就接受,我說媽你說得對,這是中庸之道,我就是做得不好,容易偏聽偏信,我一定努力改。然後說我二姐怎麼怎麼樣。等說我大姐的時候,因為我大姐一個人在長春,我們溝通的也少,我大姐就生氣,媽你這個說得不對,我根本不像你說的那樣!我老婆婆就說,大家都虛心接受,就你不虛心接受,你需要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後來我就跟我大姐也溝通,我說老人就是哪怕你不接受,過年也別惹她生氣,咱就都聽著就好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所以對於下一代的養育,我們多跟老人溝通,老人也有很多很好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我們自己要多理解老人。我就是這樣的,把我公公婆婆都看成小孩子,小孩跟小孩到一起,你就給他當孩子一樣看待就沒什麼氣了。第四點是絕對不要在婆婆面前去抱怨自己的丈夫。為什麼?你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有人在你面前總說你兒子的不是,你會不會願意聽?我自己深有體會,原先有的時候會到婆婆那塊去討公道,年輕的時候。婆婆反正也聽著,會很寬慰我,但是我覺得老人的心情不是很好受,老人會很沉悶,覺得怎麼會這樣。為什麼?因為任何一個老人,你去品,婆婆也好、公公也好,沒有一個希望是什麼?你們兩口子要賺大錢,多賺錢,多給我錢,沒有,他第一個就是希望媳婦能把我兒子照料好,身體先沒毛病,身體要健康,我體會就是這樣。因為每次見婆婆,婆婆都會問我先生身體怎麼樣,工作是不是太累,我都會說很好很好,沒有問題,她就會比較安心。這個心先放到一半,沒全放下,第二個就是關心你兩口子吵不吵架、和不和諧。我婆婆在十多年前就說過一句話,說你們千萬別在我面前說離婚,你們要是說離婚,我就能恨不得一腳去跳河去,這日子沒法過。她說再找的總不是原配,我這心裡不舒服,你們好好過日子就行。第三點,我自己體會我婆婆,她最關心的就是你能不能把她孫子、孫女伺候好,撫養成人。再別的老人沒什麼太多的心思,就這三點。我想不僅是我家的老人是這樣,天下父母都是一樣。因為去年我過年的時候,第一次給我們家全體員工的父母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就是告訴這些父母,我們企業開始學習《弟子規》、開始學習傳統文化,說一下傳統文化是什麼,就是孝順父母,如果這些孩子沒有做到,請父母要告訴他們。我說我做為領導也會時刻的教育他們,我也要以身作則。同時我也包了二十多個小紅包,一個包里放了五百塊錢,我在上面寫叫「孝金」,孝順的孝,黃金的金(我們企業是做黃金的)。我就給所有的員工都發下去,我說你就拿著這個我手寫的信,不是打的,我一封封手寫的,寫了一個多禮拜,然後把這個錢包都包好,我說給你們父母,讓他們知道你們在企業都是做什麼的,都在學什麼,都在幹什麼,讓父母安心。因為很多父母都是外地的。結果我沒有想到,所有的父母都給我回信了。甚至家是農村的父母都認認真真的,拿那個白紙給我寫的信,很恭敬,字跡很恭敬,還說我們是農村人,不會寫,請我多原諒、多包涵那意思。所有心裡共同的一點,沒有一個說你這個企業得讓我兒子賺大錢,你得給他機會,沒有,共同的一句話都是你要教他好好做人,要教他明白怎麼孝順父母,怎麼尊重師長,怎麼能夠有誠信。我是哭著讀完那些信的,我真的一封封讀完之後,我當時就覺得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尤其是女人,你生完孩子之後,你會知道做母親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我自己很有體會,因為我生完兩個孩子之後就特別理解我媽媽和我婆婆,從生育到撫養真是不容易。我學女德的過程中,曾經跟那些老師一起學習了佛教的經典,《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我是一篇篇跟大家哭著講下來的。我說可能有的女人沒生過孩子,但是你就想像一下,我是自己親身經歷過,我懷兩個孩子的時候都不是很容易,因為我是嚴重的孕期反應。我反應到什麼程度呢?到七個月的時候我拿著盆站著吐,都會吐血,吃什麼吐什麼,我那大兒子就是喝點西瓜汁、小米粥就泡菜,什麼都不能吃。生的時候我只有一百二十斤,生完就掉到一百斤,很瘦小,然後那孩子生下來,我還會想真是不容易。我就拿這個心想想我婆婆、想想我母親。人總要做這樣的思想過濾,將心比心,這個曲從,你都沒有曲從的概念,你會從心底里就很願意去順從婆婆,孝順她。給你的先生撫養大真不容易,你還到她面前,她年紀那麼大,你說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好,你在否認她一生的作品,你在糟蹋她的作品,你在給她潑涼水、潑髒水;潑沒潑出去,最後都潑到自己身上,那麼差你怎麼還會找,那麼沒眼光。我是明白這一點之後從來都不說,只要婆婆問,都好,所以我婆婆現在特別高興。有的時候我還說,媽你真是一個偉大的女性,能生出這麼好的兒子。我婆婆就特別開心。我婆婆很強,從來不認錯,很有主見的這樣一個很強勢的女性,我們家人都認為她不會認錯。真正學女德之後明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從我開始認錯以後,真的,我婆婆現在也開始回頭。我上次來香港的時候,給婆婆打個電話,跟婆婆匯報一下,婆婆還說,「其實我做得不是很好,這個女德我也需要學」。我婆婆第一次,從來沒有過。我當時拿著電話特別驚訝,難道這是我婆婆說的嗎?我婆婆說:靜瑜,我做得不好,我需要學、需要改,這一輩子也有很多地方對你公公(就是指對她的丈夫),都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以前從來沒有過!所以外面的境界真的是從自己的心開始變的,你不再抱怨,你在感恩,時時刻刻你在順從,外面的其實都在順從你。我舉個例子,我一開始吃素,先從我學佛開始吧,因為這個例子是我覺得講曲從很有意思的一個例子。曲從,自己認為對的看怎麼從。因為當時我學佛就要請佛,我婆婆是堅決不同意,我婆婆就說萬一哪天你又不想學了,這些怎麼處理?另外請回家會不會有不好的,這個東西咱也不懂,你這是不是迷信?因為我當時先看了一本書就是《認識佛教》,我信心很堅定。我就跟我婆婆說,媽你放心,第一我肯定會堅持不懈的學下去,我不會三天兩頭的就退心,這是一;第二,我說這個不是迷信。我還把那本書推薦給我婆婆,我說媽你要有時間你看看。我婆婆說,那就是說明你有信仰了?我說也可以這麼說,但是我覺得它好像是在教我明白做人的一些道理。我說第三個,我想跟你保證我學了肯定會改自己,會讓你看到變化。我婆婆就半信半疑。反正我這三點信誓旦旦的跟婆婆說,二00四年,她就同意了,我就這樣就把觀音菩薩給請回家,請回家之後的確堅持下來。我第一個變化就是前面講的,我再不大手大腳了,這是我婆婆最看不慣的。因為學佛之後就明白一個道理,人的福報是有限的,你來到這個世間不是來享福的,享福是造孽。我就第一個變化,因為我以前是從來不吃剩飯,去飯店從來打包的飯我是不會帶的;從小家庭條件也好,福報也大可能是,這個是很不在意。學佛以後,不僅我吃剩飯,專吃剩飯,然後我還會打包,每次都會主動張羅打包回去。我婆婆其實一開始很訝異,她都是那樣半信半疑的瞅著我,想看看我會怎麼樣。直到今年,大家知道變化是什麼呢?就是我婆婆不讓我吃剩飯,我去她家撿剩飯,我婆婆說這個你不要吃,我吃怎麼樣的。或者是我婆婆就會特別主動的給我準備好素菜說:靜瑜,這個是你能吃的,連蔥花都沒放,我單獨讓保姆做的,素炒大豆腐。我就特別感恩,我說媽你看還為我單獨做,我說不用,你們做什麼我吃點肉邊菜就可以,我沒有那麼多講究,不用單獨再給我做一個,你們吃的我能吃。我婆婆說不行,得按著你的要求來,我都跟保姆說了。後來我就有點搞迷糊,我說你看曲從,其實真的有一次想這個課題的時候我就想,不是說曲從婆婆,是曲從你自己的性德,當你真正把你的性德全部都隨順了,外面那個境界真的特美好。所以有一些老師說,為什麼我一講女德就很歡喜?我真的特別高興,因為愈學愈歡喜。一開始比較難,你感覺進展比較慢,愈來愈快、愈來愈快,你就會感覺到後來,就是你會覺得這不是在學,就是自己的東西,只不過你把自己的這個東西給發掘出來了,這只是一個引子而已。不是說從外面的你給裝進去,沒有的,這就是你本有的,它就是一個引子,把你自己的往外就倒出來了;就是你原來就應該是這樣的,做女人、做媳婦、做女兒、做妻子就應該這麼做,你這麼做你就快樂、你就幸福,你不這麼做,你就總是彆扭、總是不順、總是有怨氣,誰都跟你作對,它就是這個樣子。還有就是千萬不要在言語上頂撞老人。我們有的時候說話可能不注意,就隨口的一句話可能會把老人傷得很深。這個我有體會,甚至在學女德之後我還在犯,雖然我是無心的。但是老人,因為老人是什麼呢?他沒有工作,一個人在家,他全部的情感都寄託到兒子、兒媳婦、孩子,就這麼幾個人身上,他那種全部的注意力在你身上之後,你不經意的一個動作可能就會讓他很傷感,人到老了可能都會是這個樣子。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做得不好的例子。有一次禮拜天,我去看公公婆婆,就是大概上個月,因為我婆婆比較喜歡吃我做的菜,我當時就跟保姆說你就給我下好料,我負責炒菜就可以了,我就在那很忙,在那炒幾個婆婆、公公喜歡吃的菜。我公公就特別高興的拿了一張報紙,說這個報紙報導你們公司的事跡,我們企業做的宣傳。他第一次說,我說好,爸爸,我知道這件事。我還是很緊張的在那做飯,因為還有孩子的飯,我還要做好孩子的飯,雞蛋糕、麵條什麼的。過一會老頭拿著報紙又來了,同樣的說:靜瑜,你看報紙上做你的宣傳。我說爸我知道了,等我做完飯。等他第三次再來的時候我就忍不住了,我說爸,你都說兩遍了,你沒看我正忙著!我說這都十二點了,這麼老多人,這飯菜我還沒做出來,做了一半,那個我都知道了。我就有點嚴肅。我公公一下子就蔫了,就不吱聲了,吃飯的時候也悶悶不樂。我就覺得心裡特別不舒服,挺過意不去的,後來走的時候我就說:爸,我剛才說話有點急,你別上火。但是老人也不吱聲。回家之後,因為當時我父母也在,我爸就給我好一頓說,我真的就是哭了,跟我爸也認錯。我爸說你看哪能這麼說話,你一個禮拜去一次,你就得讓他高興,他讓你幹啥你就幹啥,哪怕你把飯撂下了,你就瞅一眼,也花不上多長時間,你就總想著你自己那點事。後來我就說是,錯了。還有一次是什麼呢?也是跟公公一起出去吃飯,我公公就怕我點菜浪費,就讓我婆婆坐在我旁邊監督。然後我打開選單之後,我點這個我婆婆說不行,那個也不行。後來我就說,要不婆婆你點?我婆婆她不點,她說那還是你點,我說我點的你都不行,要不還是你點,我婆婆還不點,我倆就在這讓。我這就來了個電話,我拿著電話邊往外走邊說,我說還是你們點吧,你們想吃什麼點什麼,我就出去了。回來公公就有點不大高興,為什麼?因為吃飯的時候,就是最終還是我點的,但是所有的菜飯公公都不對口,這個菜太硬、那個菜太鹹,這個不好吃、那個沒做好。然後我說爸,要不上碗麵條你愛吃?也不吱聲,生氣了。老人他真的有時候像小孩,你就得哄著他。我就埋怨自己,我這剛才又是沒弄好。我後來說,爸你別生氣了,就是這個菜,以後我就知道了,就是把這選單里最便宜的那幾個點出來對吧?我說對,咱們有錢咱也不能亂花,要省著花。然後老人也不吱聲,就瞅著那個菜。我說爸你也得吃點,不吃怎麼辦?後來我又說了幾句好聽的,我說爸,你最近感覺氣色挺好,你鍛鍊得不錯。我說你兒子怎麼怎麼樣,反正一說他兒子他就高興,又說說他孫子,他又挺高興,最後他就吃了一碗飯;要不就不吃,生氣了,你得哄著他。所以就是自己可能無心的一句話,不是說故意頂撞或者怎麼樣的,也會引起老人的這種傷感。真的,人愈老愈要把他當孩子一樣看待,不要把他當成還是當年那種可以替我們遮風避雨的,可以替我們撐起一片天的那個當家人,他老了,有的時候真的,他就不能控制住自己的一些情緒,尤其是當他身體不好的時候。還有就是跟公婆相處,可以就這篇學學《女論語》的「事舅姑章」,古代管公婆叫舅姑。你看看女四書,「事舅姑章」幾乎每一篇都有,我基本上譬如說講「曲從」的時候,會把《內訓》、《女論語》、《女范捷錄》,凡是事舅姑的都拿出來,一起通盤看一看。因為這一篇主要是講理,事沒講那麼多,理通了,事上怎麼做也得學,《女論語》就是在事上講得特別清楚。譬如說我們做飯的時候,老人的飯一定要鬆軟,一定不能太鹹。我們如果就考慮自己的口味,譬如說我就喜歡吃稍微硬一點的飯,口比較重,但是父母和公公婆婆就不是這樣,你就不能按照你的興趣來,老人牙齒不好,要軟軟的;胃口不好,要給他調配好他適合消化的一些飯菜。第二個就是四季換衣被的時候,要時不時的就自己提前考慮到,這個季節,要到秋天了,是不是毛巾被要換成厚一點的被?老人用不用放上一個電褥子?我們北方天氣比較冷,冬天像我公公婆婆都需要用電褥子,夏天他們都要準備電蚊香,都給他弄好。晚上熱的時候不能太長的開空調去睡覺,我跟我公婆、父母都說,就是空調沒睡覺的時候開,一睡覺就要關上。它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瑣事,誰去想?做媳婦的;你想得累不累?你真正心裡沒有自己的時候一點都不累。有一句話叫「心底無私天地寬」,王希海老師的那個話一點都不假,真能感通。我就這幾個月特別有感觸,不知道它,可能不叫神通,但是有感覺,譬如說就是跟我媽媽。我在七月份的時候跟父母一起開車回長春給奶奶過生日,帶著我一個兒子,因為另外一個兒子叫我送夏令營去了。到長春以後,看見那個保姆(那個阿姨)伺候奶奶伺候得很好很盡心,我們心就很放下。那第一天我心裡就動了這樣一個念頭,我就想要不要跟媽媽商量一下,給這個阿姨包幾百塊錢,表達一下我們做晚輩的謝意?但是我又不敢貿然直接給,因為父母還在,你畢竟還要隔一層,父母沒有表示你就表示,好像不大好。我心裡就動這個念,我就在那琢磨,什麼時候跟媽媽說一下、溝通一下。我正想著,我媽就來了,我媽就說:靜瑜,我覺得這個阿姨真挺好的,伺候奶奶伺候得不錯,你看奶奶身上乾乾淨淨的,要不咱給扔點錢?我當時心裡就一驚,我說:媽,我也是這麼想的。我說:媽,這樣好了,我拿錢,你就說是你扔的,因為你是兒媳婦,你單獨扔一份,我再扔一份,奶奶就高興。我媽說行,那你就包好。我就包好,我媽送一份,我也送一份。那阿姨特別歡喜,都不知道做什麼好了,第二天就給我們做了一桌子菜,就是那種,因為她是農村人,她就覺得很感恩。走的時候還給我兒子買套衣服,我就覺得特別不好意思,我說:阿姨,你看你又還回來了,我說不用,我們真是沒有盡到這種孝心。我說痲煩你在這塊伺候我奶奶,因為從小我是奶奶養大的。這是一件事。還有件事,就是有一天我用化妝品的時候,因為很簡單,我那化妝品也不貴。然後我就突然想,我媽媽是不是會喜歡用我這份化妝品,如果喜歡的話,我就給她買一套,正好快到母親節了,我送她一套。我就心裡這麼想,下去正準備說,我媽就說了一句話,我媽說:靜瑜你那個化妝品什麼牌子的,那天你不在我用了一下挺好,你要方便的話給我買一套。我說媽,我就這麼想著呢,那個是挺好的,又不貴,我去給你買一套。還有很多這樣類似的事情。所以我想,真正的你做到順、做到從,做到無私、無我,你就一定會有所悟處、有所體悟,這種體悟是我們的自性,不是你求那種神通、感應,不是求來的。人學習提升不在於時間長久,不是說我學這個學了十年你就學得很好,你才學了三天你就不怎麼樣,不以這個論。為什麼?我特別有感觸,因為我真正聽經就是從今年,雖然我是二00四年底接觸佛法,但是那陣就是簡單的看看書,沒有真正的往心裡去。我是在二00八年的時候開始認真的,有點認真的學,為什麼?因為就突然有一天看書的時候,師父就講到,很多有錢人、富貴人學佛,其實他們就是在玩弄佛法、消遣佛法,把佛法當成沒事消遣消遣。我不知道當時那句話對我震撼特別大,因為我覺得我好像就是這樣。從那一天開始我就在反省自己,我真正學佛應該怎麼學,要不要用那種輕慢的心,要不要發願,要不要為大眾,要不要放下自己。二00八年八月份開始警醒了,警醒之後就有這個因緣遇上傳統文化,一路走到今天。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父親他不聽經,我媽媽是從今年,也是跟我一起開始才聽經。有一天,我就突然上來很想感恩爸爸,我就給爸爸發了個簡訊,我在辦公室,我說爸爸我特別感恩你,我真的很幸運,這一生是你的女兒,有你這樣的好父親。我回家之後,爸爸就把我叫到屋裡說,你聽師父講經,聽沒聽到這樣一句話?我說什麼話?他說我們都是一體的,你右手刺撓了,你拿左手去給撓一撓,右手需不需要說感謝?不用,它一體,感謝什麼!他說咱們都是一體的,是一家人,不用說這些話,你是我女兒,我們是一家人。不僅如此,對你的公公婆婆也是一家人,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父親就給我開示了一番。我當時就很驚訝,我說爸你怎麼聽的,你好像也不聽啊?因為我爸是不聽經,一般都是我媽坐在那,我爸偶爾過去陪一下。我爸說:我就一走一過聽見這句話,我覺得老人家講得非常好,就這句話我尋思了好幾個晚上,我就琢磨明白了,對兒女不求回報,對家人不求回報,做了就是做了,心甘情願,就是應該做的,因為是一體。所以我爸在我們家幹活真的就像自己家一樣,特別自在。反正門壞了就修門,菜園子該弄了就弄菜園子,鄰居家缺水桶,我爸就給送兩水桶,回頭鄰居家就把種好的菜又撇過來給我們扔一些,我爸就捧著鄰居家送的黃瓜、豆角、西紅柿,說這都鄰居給的。和睦親鄰,特別幸福和美好。然後我就很慚愧,因為我覺得經真的不在於你聽多少,你有悟處了,能真正用到就有受用,你乾聽也沒有悟、也不去用,聽了也是白聽。我就特別慚愧,我說爸,真是,你這一句就是《華嚴經》的境界。我爸說我也不懂華不華嚴,但是我就覺得這句話太有道理了,咱就是一家人,是一體的,一家人你都沒有一體的感覺,你到外面找什麼一體!大家想想是這樣。所以女德,學女德就是《弟子規》裡的兩句話,「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一堆知識,說得天花亂墜,自己沒有力行,真的,別人能看到那種浮華的氣象,你沒有德行在裡頭撐著,當然外表是個空架子。另外你「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都錯了還不知道,還是堅持往下走。我學女德之後,碰見好幾個老師,都跟我說我們要教女德,後來我都把這兩句話送給他們,我們說從力行開始。第六點,我自己總結的,就是不要因為和先生鬧彆扭傷及公婆。這是很多媳婦容易犯的,跟先生一鬧彆扭,就把對婆婆的不滿都會說出來,不管不顧,結果導致家庭的和諧就破壞了。要控制住自己,怎麼控制?你成天拿女德薰,等境界現前的時候就好控制了。我深有體會,三天不聽聖人言,你就面目全非;我們現在是不用等三天,三個小時不聽都容易出問題,所以要多聽、多學。還有,也會碰到一些家庭里的狀況,我自己碰見過,就是要懂得智慧的去調和先生跟公婆的矛盾,不能在這裡你再火上澆油,你要懂得和稀泥。譬如說有兩個例子,有一次是我們跟公公的,我公公當時還跟我們住在一起,我在外地出差,然後我就希望找我先生,他的手機關機了,我就給我公公打電話。我公公住在一樓,我先生在二樓,我就跟我公公說,爸爸,你讓那個,我先生叫曉達,你讓曉達給我回個電話。我公公可能喊了兩嗓子,他沒有應聲,我公公因為他腿腳不是很好,他也沒上樓,就給我回電話說他沒回家,我說那就算了。這件事情我回來之後就跟我先生說,你那天晚上不是告訴我回家,怎么爸爸說你沒回家?我先生當時就說,這個老爺子,我明明回家了。因為那是個很重要的事,一個領導要找他,找到我了,找不著他。我說你誰都別怪,怪你自己,《弟子規》裡可教我們了,你回家要先跟父母打聲招呼,出門也要先跟父母打招呼。我先生就說《弟子規》這麼說的嗎?我說對啊,這麼說的,你不打招呼,老人家那麼大年紀,哪知道你回來了,咱家房子這麼大,他當然不曉得。我先生就沒動靜了。但是我發現他從第二天起,他從來沒有過,第一次出門到他爸那屋,「爸,我走了」,他爸還很驚訝,「喔,你走了」。然後後來他回來的時候也會看看,他爸爸要是睡著了他就不吱聲,爸爸沒睡,他就說爸爸我回來了。《弟子規》所以是家裡必不可少的家規。我們家裡四要素,家道、家規、家學,有這三樣才能成就你的家業。家道就是五倫五常、倫理道德,家規就守住一部《弟子規》。我們家是這樣的,出現任何問題都拿《弟子規》裡的條條框框來檢驗,不符合的一律向這個靠攏。後來還有一次是我先生跟他的媽媽,因為一些意見不合,先生也很生氣,婆婆也很生氣,我不在場不知道。先生一氣之下就帶著氣出差了,那我婆婆呢,他一走我婆婆就給我打電話,就數落他。因為我學女德了,知道,剛好聽完鍾老師《女論語》的光碟就用上了。我就馬上說:媽,這個不怪他,怪兒媳婦沒教好。我婆婆一聽就樂了,她就笑,她說你怎麼沒教好?我說這不是,他也算我一個兒子,三個兒子沒給教好。我說您甭跟他一樣見識,我來說,您大人有大量,您是很有氣度的老人家。給她抬上去,她就不吱聲了,她說那你說說吧。後來我還不敢直接給我先生打電話說,他在氣頭上,我就開始編簡訊。所以手機很好,因為簡訊你要是話語不周詳你可以改,直到改得比較完善你再發出去。我就在那措辭,編來編去我就很隱諱的拿著《弟子規》裡的話,「父母命,行勿懶」。最後又說老人年紀都大了,就像小孩要哄著來,老人還能活幾年,他的壽命都是有限的,我們要包容她,要愛她,要讓老人心情好,她別一生氣了再得腦血栓什麼的。反正就是湊合了一些這樣的詞,然後我又把我先生讚嘆了一下,我說您做這麼大的企業,宰相肚裡能撐船,對不對?對媽媽肯定是很好,企業才會做得這麼好。結果後來他也沒有回簡訊,但是過兩天他出完差了,要回家的那一天他就給我打電話,故意的,他說我出差完了要回去,今天下午四點鐘到,你看我是先回咱家,還是先去看看我父母?從來沒問過我。我說當然要看你父母了,因為你媽很想你,你爸更惦記你。我說你別空手去,你讓司機去買點水果,他們愛吃的,什麼香蕉、香瓜過去,然後你也別說是買的,說人家客戶送的,順便給他們,要不他們又心疼花錢。我先生就這麼帶著水果去了,去了也沒說什麼,在那吃的飯,吃完飯之後我先生就回來了。回來之後我婆婆就給我通風報信,老太太特別高興,在電話那頭很激動的說,他剛一回來就來看我們來了,他實際是認錯。我說對。我婆婆就說,雖然他沒說,我知道,這個孩子不錯,很孝順。我說對。所以,這個對於我們做媳婦的累不累、痲不痲煩、困不困難?舉手之勞,一點都不痲煩。你得到的是什麼?丈夫他也有個台階下了,婆婆也挺高興,至少她不會心神不安,身心生病。我婆婆身體很好。我以前對婆婆真的是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因為我可能做了,但是我心沒到;就是丈夫讓我做,或者是我認為該這麼做,覺得不做會丟面子,我會做,但是心裡沒有百分之百認可,總會想你對我不怎麼樣,你看我對你怎麼怎麼樣,大錯特錯!我從學傳統文化、學女德,最大的一個感慨是什麼?不管別人怎麼樣,哪怕她已經十分不像婆婆的樣子,十分不像丈夫的樣子,你要做好太太,你要做好媳婦,你就把你的道守好,總有一天外面的境界全部都會轉化;沒有轉化,肯定是你自己做得不到位,真的是這樣。我昨天說特別感恩我父母,我也特別感恩我先生,真的是很感恩。我這次來香港,酒店他把他的卡都刷好,我今天一結帳,以為會很痲煩,早早就下來結帳,前台說只要你簽字就好了,你先生全部都給你結算完了。我當時其實心裡那種,就覺得我很幸福,為什麼?他支持你來聽經,給你把費用都弄好,什麼都不用你操心,你說你不是很幸福嗎,你還要求什麼?但是幸福是不是坐著就等來的?不是的,你要靠自己辛勤去付出,而且這種付出就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不求。一求心裡就苦了,你求丈夫對你得怎麼好,求婆婆得怎麼回報你,你只要一求,你心裡就苦;你沒有求,你心裡就不苦,給不給都好,回不回報都好。我記得去年我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是他發自內心說的,因為我跟他結婚這十幾年,一路,從原先的心沒到,但是也照顧他父母,到現在心意也到了,用心的去照料他父母。他就說了一句話,他說不管出現什麼事情,就沖著你對我父母、對我兩個兒子、對這個家,我一輩子都會永遠把你放在我心裡,我會真心的去回報你。我說其實我不求回報,他說那是你的事情。所以你說你埋怨丈夫有外心,丈夫有外遇、有婚外情,對你不夠周到、不夠體貼,咱都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對丈夫用心用到了,對他的父母更要用心;對父母你沒用心用到的話,對丈夫那是假的,他父母你都不感恩,你對丈夫不就是為了一個情嗎?你看這個曲從,我為什麼今天講得比較多?因為「曲從篇」很短、很小,它就幾句話,你看它第二句話就說,「物有以恩自離者,亦有以義自破者」。什麼意思?夫妻兩人感情不好了,不再恩愛了,你離婚了,這只是一方面,還有很多是因為義,道義的義,義破壞了,你倆分開了。什麼意思?你夫妻兩人感情還很好,但是婆婆極其不滿意這個媳婦,媳婦就是容不下婆婆,最後兩人分手了。有沒有?真有。我也是這次邯鄲論壇那個主持人給我打出來那個案例,我就問她,你有這樣的案例嗎?她說有,她說就是婆婆死活不認可這個媳婦,媳婦也是容不下婆婆,兩人才結婚兩年,最後就分手了、離婚了,好在沒有孩子。所以在《太上感應篇》裡有很多這樣的話,什麼叫「受恩不感,念怨不休」?你受到婆婆對你這種恩,有沒有感?你是不是念怨不休?這是大惡。還有什麼?男的,做先生的,「用妻妾語,違父母訓」;女的,做妻子的,「失禮於舅姑」,對公公婆婆完全失去了禮教、禮數,這一切都叫「知過不改,知善不為」。所以我們這三個根很重要,《弟子規》是最基礎的,最紮根的是《太上感應篇》,把因果好好的紮下去。你就想想,你對婆婆不好,對公公有意見,丈夫會對你發自真心的好嗎?他如果還對你好,那真是假的,你要好好想想,是貪戀你的美貌還是你的情色?絕對不是你這個人,你一旦失去了,他會移情別愛。你對婆婆不好,你想想你要有兒子,將來你的媳婦會不會對你好?你對婆婆不好,你的兒子會不會對你好?他跟你婆婆是有血緣關係的,那是他奶奶。我就想一個女人,她要麼有兒子,要麼有女兒,我就在想,因為我是兩個兒子,我現在知道因果,特別明白我得種好因,我將來兩個媳婦,更嚇人,如果不好的話,你想想我這個罪就有得受了,一個老太太,孤苦伶仃,還要受媳婦的白眼,一想想都很恐怖。那我就想,我如果是女兒的話,我對婆婆不好,婆婆就不可能對我好,女兒嫁到人家是不是也是有婆婆的,她也要做人家媳婦,那個婆婆會對你的女兒好嗎?你顛過來倒過去這麼一想,其實對婆婆好就是對自己好,想通了這一點,你就會心甘情願的去孝敬婆婆、去恭敬婆婆。我在學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還體會到很多自身的這種體驗,譬如說你有鼻炎,我以前有鼻炎,以前有鼻炎就認為是不是感冒沒及時治?我還去打過封閉,是不是什麼東西過敏,需要調整一下?都不是。跟父母沒有溝通,這個鼻子,你跟父母好好的、認真的溝通好,跟公公婆婆好好的溝通好,鼻炎不治而愈,這是我親身體會。後來我聽彭鑫博士的光碟我也恍然大悟,英雄所見略同,是這樣子的。他也有鼻炎的問題,也是跟父母溝通就好了。第二個,如果是老人有心臟病,你要想想是不是做兒女的沒有用心的去關愛老人,老人的心出問題了。這些我後來在接觸有一個王鳳儀老先生的傳人,也是姓王,王老師,一個長者,六十多歲,他就跟我講,老人身上的很多病其實都來源於兒女。我當時就請教他,我說那老人要是腿腳不好是什麼原因?就是做父母的對兒女有怨氣。譬如說兒女做得不是很好,做父母的,老人他又不忍心說出來,有的時候就忍著,忍到一定程度,下肢就出問題了;下面的東西,該支配支配不靈了。所以這個氣他說不能忍著,你忍而不化,就是你把氣忍住,但是你沒化解開,它就成病了。所以老人最重要的,他當時跟我講不是你給他吃多好、穿多好、住多好,你一定要體會老人那個心,你多聽,多琢磨他需要什麼。譬如說我公公他就是不貪錢、不貪財,對好吃好喝沒有愛好,他就是希望你跟他嘮嗑;其實也沒什麼可嘮的,他有的時候就希望你只要坐那就行,你靜靜的坐在那裡。我有的時候就跟公公,我就坐在那,他也坐著,然後他就想起來跟我說一句,我就搭一句,有時候我想起來跟他說一句,他也搭一句,話不多,但是他那個表情就特別安詳、安和。去年有一次,我公公不小心走道把腿摔了,也是因為那次摔腿,他就離開我們單獨跟保姆住,因為不方便。他躺在病床上就一直在埋怨自己,「你說我怎麼就那麼不小心,把腿給摔了,害得大家都得過來照料我。」我就開玩笑說:爸,摔得好,你想想,你這才八十來歲摔,你要九十來歲摔,那你說比這要痛苦吧?我爸聽了就愣了,說我還能活到九十多?我說能,沒有問題,提前摔了,挺好。我說另外一個你看看,你摔完了頭腦還很清醒,也沒有昏迷出現別的症狀,就是腿這塊這個骨頭,摔壞一個腿骨,我們給做一下小手術就沒有問題了。反正就想辦法勸他,我大概在那勸了他一天,老頭就想明白了,後來他姑娘去看他,他還說靜瑜說了,現在摔好,萬一我九十多歲摔就比這厲害。然後我二姑姐就說你這麼說了?我說是啊,要不他就自己總是在那抱怨,我就開玩笑,我說你能活一百多歲,早摔早點把這個災給它免掉了就好。我說你這小手術,不用擔心,沒有問題。其實手術很大,最終是我簽字的,因為他兒子出差,他姑娘不敢簽字,雖然我二姑姐比我大十來歲,心裡沒底。我說不動手術肯定不行,就給簽了,我說沒事,佛菩薩保佑,一直在念佛,沒有問題。所以老人身上要有什麼不舒適、不健康的地方,我們要反省我們自己,做兒女的孝道沒盡到;你兒女孝順,父母他就健康,他不勞煩兒女,他身心都特別愉悅、特別愉快、特別舒暢,他怎麼會有病?沒病沒災。所以不要抱怨老人怎麼又有這個病,又那樣不好了,你還是想想自己哪塊做得不好,不該老人的事。做婆婆的如果面對很無理的媳婦怎麼辦?題外話順便說一句,因為我媽媽是婆婆,我有兩個弟弟。現在不僅是我們這一代,可能我們上一代再上一代,畢竟傳統文化已經缺失一百多年,沒有人去教,她不懂得這些是很正常的。有時候,頭幾年媽媽就會很生氣,譬如說她自己在廚房做飯,兒媳婦就不會進去幫忙,那我媽就會把我跟她的兒媳婦比,說你看你都會下廚房做飯,我是一嫁到這老張家就要做飯,廚房飯都是我來做,尤其是年夜飯,從來都是我做,八菜一湯。我媽媽就生氣,說你看我女兒出去都給人家做,我進來的她都不做,沒找好。後來我就勸我媽,我說媽,說明你培養得好,這個沒培養好,你就擔負起培養的責任,你大度一些,不跟她計較,她小孩子,你是大人、你是長輩。我說你怨也改變不了現實,你心裡還憋氣,你還生氣、還上火。她有一年真的生氣上火,給我打電話,病了大概一個多月,感冒不好,咳嗽,我就很著急,我就勸她。後來去年接觸傳統文化之後,我就給我媽看這些光碟,這教育特別重要,家裡也是不能缺少這教育,我媽看完之後就明白了,不要求別人,要求自己。我媽只要是出國玩,出國旅遊,一定不管兒媳婦好不好,一樣禮物,你做得不好也是一樣。我弟妹家的父母,我有一個弟妹她爸爸生病,第一次心臟手術,我媽給拿了些錢表示一下心意,隔一段時間又需要二次心臟搭橋手術,我媽就問我,說他又病了,我要不要拿?我說拿呀,你沒錢我給你寄一些。我說因為她家很困難,不是那種很富裕的家庭,我說要拿。然後我弟妹她哥哥家庭條件也一般,生了孩子,我媽就說,問我要不要把咱們家孩子穿剩下的衣服都送給他,免得他買,我說要啊,另外別就送舊的,買幾件新的。我給我兒子買吃的都帶著一大堆,大概我們家族裡十來個,我都給買,一樣都給一點。像月餅,提前我在單位那天就訂了二十盒,人家說你怎麼訂這麼多?我說我爸我媽要中秋節之前回丹東,我舅,還有我弟妹家裡都需要送,我媽就要回去負責送月餅,我給訂好。慢慢慢慢關係就轉化了,怎麼看出來轉化呢?這個夏天我弟妹到我們家,主動下廚房幹活,拖地。我媽就跟我悄悄說:靜瑜,她怎麼變了?她以前不這樣。我說媽,因為你變了,我們都變了,她當然變了,不用去說,說沒有用。我媽說嗯。我說媽你就一味的對她好,比她媽還對她好,你看她變不變。我媽說喔,明白了。所以我媽每次要是從大連回丹東,都會買很多吃的喝的給他們孩子,給媳婦。然後那天我媽就跟我說,靜瑜,你說這個傳統文化它真是挺有魅力的,它怎麼就能夠把這個家,把這個關係就都轉化了呢?我說其實傳統文化它就是講我們心裡本有的這些東西,本來做人就應該這樣,我們沒有按照本來的做,你就苦惱、就痛苦,你回到本來的那個位置上你就高興。而且我說媽,你要想都處好關係,師父講經講了,第一個就是布施,說白了就是買東西、請客送禮,多做這些。因為我自己深有體驗,我爸爸媽媽為什麼特別聽我的,讓他們看什麼盤他們就看什麼盤?一般看完這個盤說:靜瑜,《太上感應篇》我們學完了,下一張盤看什麼?我說要不看看《地藏經》?下個月陰曆七月。我媽說好。那從頭看?對,從頭看。因為我就是從去年學傳統文化,我媽當時做過統計,回去就力行,當時我媽在丹東,我在大連,我媽說你大概這半年多,給家裡捎東西的次數不下五、六十次。我就應該說隔三差五都不到,譬如說到北京,看見蛋糕,就是稻香村的蛋糕,我媽很愛吃,其實不貴,一盒也就七十塊錢,我就買兩大盒,給我媽拿一盒,我說那一盒就給我弟妹她們吃,願意吃就吃。有的時候可能我先生不能穿的褲子、衣服,品牌的,也不捨得扔,我就拿出來我爸能穿,我就跟我媽說你別嫌棄,我爸要不能穿就給我弟弟穿。都是這種小東西,其實也不值錢,反正就是人家送我一罐茶葉我也給捎回去。然後我媽每次都記錄,記錄統計下來之後她就特別感動,為此自己還寫了一封信給我。我說媽,我原先做得太少,其實這就是在補償以前沒做到的。我爸原先是局級幹部,剛一退休的時候很失落,第一個失落就是沒有車、沒有司機。所以我是在前年,我說爸你別上火,你買個車,我領你去看,缺多少錢我都拿,我墊了一大部分錢。我爸開車,我就跟我媽說,媽你看多幸福,局級領導給你做司機,你們倆就得安樂的享受這個晚年,我媽也很高興。我爸在退休之前還有一個願望沒實現,就是人家本來答應他,退休之前安排他出國旅遊一趟,出遠門,好像是去歐洲,結果因為他快退了,這個名額就給別人了,就沒有。我爸剛退休那陣一直很鬱悶,那陣身體也不是很好,我當時就許諾我爸,我說爸,不用公家的錢出國玩最好,少造業,這是老天讓你積福。我說以後你每年出去一次,全是女兒拿錢,你都不用管。所以我爸退休第一年,我是給我父母拿錢去歐洲。後來我就跟他倆設計,我說你倆現在年輕,才六十來歲,先走遠的地方,將來老了再走近的,他倆說可以,所以今年他倆又去的美國。然後他倆就每次都照很多照片,回來我說你們倆自己可以欣賞這些照片;他老了,當個欣賞。另外我還要很認真的去看這個照片,要聽他們講,一般這個工作得持續一個星期,他那個熱乎勁才能下來。其實美國我也去過,但是還要聽,這塊他怎麼玩的,那塊他怎麼玩的,我就聽,我說好好好。這是今年,明年是計畫去澳大利亞,我說行,正好可以去師父那個淨宗學院參觀一下。所以每年都是我來拿錢供養父母,他們就特別開心。而且一路上我爸我媽就是弘揚傳統文化。這個旅行團不是二十多個人嗎?我媽就拿一本《弟子規》在那看,看得特認真。旁邊人就問,「阿姨,你看什麼?」我媽說這傳統文化,你們都不懂。人說不懂可以學。我媽說那你看看吧,就一本,多了沒有。然後人家物以稀為貴,都搶,搶完之後我爸說你們別搶,記地址,地址挨個記下來,回去之後你們真想學真想看的,我就免費給你們郵,不想學不想看的我也不給你們郵。全團!回來的工作,旅遊完回來的工作就是持續發放《弟子規》、發放(名稱刪除,學佛網編輯)的光碟,我就得跟著忙活,特高興。我爸還說:靜瑜,這個重點,他是一個單位領導,這個重點多給他,他底下還有員工得學。我說好,配合我爸做這個工作,做完了他們還要打電話,還要溝通一下學得怎麼樣。所以他晚年生活很幸福、很快樂。所以你看傳統文化,不單純能讓家庭和諧,的確能讓你整個的精神生活非常豐富、非常自在,你就有能力把這一家都給照顧得非常好。最後一句話在曲從里講的是什麼呢?它這個話比較拗口,我翻譯一下跟大家說,就是說公公婆婆如果說的是對的,你當然是順從,沒有問題,如果他說的不對怎麼辦呢?你還要去順從,它講的是「猶宜順命」四個字,尤其需要順命。好像字面上看來這個命是公公婆婆的命令,實際不然,你要順從你的命運,還能改造你的命運。命自我作,福自我求,你不要抱怨,你說老天給你配的就是這樣一樁婚,像《女論語》說的,「前世緣分,今世婚姻」,你就是這個緣分,碰見的就是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先生、這樣的公婆,你就沒有什麼必要可抱怨,像我上堂課說的,功課沒做好,好好做。後面是「勿得違戾是非,爭分曲直。此則所謂曲從矣」。什麼意思呢?不要跟婆婆去爭是非、爭曲直。大家相處的時候記著,尤其記住劉素雲老師那四項基本原則,我又給加了一條,五項,不爭論、不評論、不辯論、不解釋、不評價,我加的是不評價。就不要在公婆面前評價家裡這個人那樣、那個人這樣,丈夫怎麼樣了、大姑姐怎麼樣了、親戚鄰居怎麼樣了,不去評價,也不跟婆婆去爭論。家庭里大部分的事情它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你陷在這裡頭,你能爭出個什麼是非、子午卯酉來?爭不出來,你就索性隨它去,他說就說,尤其老人,他說你就聽著。我基本上像我父母或者是我公婆說著我都聽,聽的對的我們就去落實,覺得這個還是有欠考慮,那你就暫時也聽著,回頭動真格的時候,咱再把道理講一講。婆婆愈是對你不好,你愈應該感恩,全都是給你送福報的。有一句話是我看《母慈子孝》那本書裡常提到的,福都是逆著來的,順著來的很少有福,都是享福、消福,消耗你福報的,順著來的,逆著來的才都是福。逆來怎麼樣呢?逆來順受,逆著來的你還逆著受,福就沒了,被你折騰光了;逆著來的你順著受了,也沒氣,你就接受了,福報就出來了。福報現前,你最重要的感受是什麼?諸事順利。真是這樣,我自己深有體會。我去年,我不是說剛學佛被婆婆這樣子的嗎,我去年剛學傳統文化的時候參加論壇,我婆婆很生氣,沒事閒著做什麼義工,你這是有問題的,你要好好考慮清楚,不在家好好做生意賺錢。她一開始不了解。有一次我從秦皇島回來,當時一天沒吃飯,路上好像只吃了一穗苞米,我當時身體又不是很好,因為秦皇島我提前去了十多天,主持那大會,特別累,然後晚上八點多大客車到大連,司機給我接下來。當時我公公他那手術剛好在醫院裡,我就先去醫院看我公公,另外他那主辦方給我拿了些吃的,我就想先送給老人,先供養老人。沒想到去了之後,一見面我婆婆劈頭蓋臉給我一頓訓,你出去之後沒有好好教育孩子。我當時一開始是心裡有氣,後來我當時想我學傳統文化,不行,得扭我自己這心思。我想對,婆婆說得有道理,因為出去之後的確孩子照料要少一些,她又說對他兒子照料也少了,也對。她就是說了我大概能有四十分鐘,我那個臉色可能很差,我公公就不忍,我公公就在病床上跟她說,靜瑜可能還沒吃飯,讓她先回去吃飯,你再說也不遲。因為那康復中心離我們家很近。我婆婆就很嚴厲,「飯不著急吃,話要給她說明白」。我說婆婆,媽你說得很對。我那司機在對面瞅著我,那小司機都要掉眼淚了,我就跟司機說,把本拿出來,媽你慢慢說,我得記著,我怕現在腦子不怎麼清楚,一天沒吃飯,我給你認真記下來。我婆婆還挺認真的,我婆婆說那就拿本出來,我就把本拿出來,很認真的把那幾條都記下來,很恭敬。我說媽是這幾條嗎?她說對,這幾條。我說你放心,我一定把這幾條好好落實好,讓你安心。我真的當時沒有生氣。然後就回家了,回去的時候司機就問我,你生不生氣?我說沒生氣,我媽講的也有道理,的確你顧此就失彼,自己家裡還是沒有做好。我說我要做好婆婆就不會這樣子,公公還在生病,還在康復。所以我就覺得那是最後一次,再就沒有了,從那以後我婆婆就愈來愈理解、愈來愈認可,現在就完全認可傳統文化,而且號召我大姑姐、二姑姐都來學習。今年她過生日的時候說了,和諧社會從《弟子規》開始。所以關鍵是看自己怎麼做,不在於怎麼學。今天上午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了婆媳關係這堂人生重要的一課,我自己學得也不是很好,講得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各位仁者多多指正。感恩大家。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學習女德的心得報告陳靜瑜老師主講(第六集)2010/9/16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56-067-0006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