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甚深密意:佛祖拈花,為何只有迦葉微笑?


時間:2014/9/14 作者:恆覺

一天,在靈山會上,大梵天王以金色鳳梨花獻佛,並請佛說法。可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祖一言不發,只是用拈鳳梨花遍示大眾,從容不迫,意態安詳。當時,會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領會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破言為笑。於是,釋迦牟尼將花交給迦葉,囑告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槧秒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轉之旨,以心印心之法傳給你。 釋迦牟尼佛祖在大庭廣眾之下,像這樣一言不發,只是帶在和他那不動生色的微笑,從容不迫,寧靜安詳,其中微妙究竟何在? 其實,釋迦牟尼這裡所傳示的,正是一種無言的心態——一種至為安詳,靜謐,調和,美好的心態,這是不能用任何語言和行為來打破的。這種心態純淨無染,無欲無貪,坦然自得,樂觀自信,無拘無束,不著形跡,不可動搖,與世長存——即所謂「真如妙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萬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所以迦葉與佛祖在靈山會上心心相印,僅只拈話微笑而已,沒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盡在不言中,此時無聲勝有聲。而釋迦牟尼最後對迦葉所囑咐的話,也正好是對這種心態的最好證明。

如來拈花,迦葉微笑!這一笑便是天下.靈山會上千萬大眾,唯迦葉一人一笑而得。何以故?唯迦葉一人大乘菩薩根基是也。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是明心見性的人方可領會得,《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拈花,迦葉尊者一笑。這一笑便笑出了整個清明的世界,一直傳到了今天,依然還是讓人心動的嚮往。迦葉尊者那一笑的平靜和寬容,是很多人用盡一生都無法體味的真實。

為什麼那麼多的尊者都是默然,而唯獨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了呢?靈山大會,或許不是每一個佛者都能有幸參加的,或許也不是每一個佛者都願意參加,但不管怎樣迦葉去了,並在眾人默然的時候卻天真地笑了。世尊看得明白:眾人的默然只是把佛當作了佛,只有迦葉尊者沒有;眾人都是在想如何才能使自己成為佛的時候,只有迦葉尊者沒有,所以眾人失去了佛,迦葉尊者卻得到了。我想世尊的拈花就是在告訴眾人他心裡佛的樣子吧,佛就是拈花一笑,佛就在拈花一笑中。這一笑之後,許多的花都開了……

笑有多種,迦葉尊者的笑才是真正的笑,平靜的笑,會心的笑! 想得道的人失去了所想,不想得道的人卻得道了,這是因為道不在於手,而在於心。拈花一笑的不僅僅是佛,生活也是這樣,很多東西並不是我們都能得到的,關健是我們如何去擺放自己的那顆心?當別人收穫果實的時候,我們收穫祈禱;當別人收穫成功的時候,我們收穫喜悅,生活也就如拈花一笑了。生活是春夏秋冬的四季,有陽光也有黑夜,有紅花也有枯葉,有成長的希望也有歲月的煩惱,但這一切都將會是生命難得的過程。人生這短短的幾十年,相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說,實在是短之又短;活著這顆脆弱的幼苗,相對於生命生生不息的輪迴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我們又如何能默然相對呢?

我們不是迦葉尊者,也不能成為迦葉那樣的聖人,但我們卻要有一顆拈花一笑的心。有了這顆心,我們就能從容地去面對生活的風雨和坎坷泥濘。拈花一笑,這是一份內心的平靜與從容,對世間的一草一木的關愛和對生命或喜或悲的大徹大悟。名利的得與失,榮耀與無聞相對於生命短短的幾十年來說,已經不算得什麼,唯有希求一份內心的平靜與從容吧。我們與眾僧的默然,其實不過是一種對身外之事的放不開或不能釋懷的想要達到,面對世尊那份眾望所歸的光環,一種急不可耐的想要得到的達到,對虛榮的達到。這就是我們的名和利,生活的花朵和果實,權和財的放不開或者說是不能釋懷。生活有太多的負累,自己的、別人的、想要不、不想要的一切慢慢組成了生命或深或淺的足跡,一路走來,甘甜與酸苦只有自己才能真正體味!但我們卻過多的視而不見,我們過多留意的卻是那些別人的眼光,別人的品頭論足,更多時候我們也只是眾僧默然之後的默然。

生活不會是一帆風順,有更多我們無法預料的不如意;但生活也不會總是不如意,也還會有很多美麗的嚮往。當生活把一扇大門向你關閉時候,就會向你開啟一扇窗子。明天的陽光會是新的,照亮我們,還有清脆的鳥鳴,吹著生活閃光的號子。也許明天還有風雨,明天的明天還有霜雪,明天還會有意想不到的陰霾,但要相信陰霾過去了的那些明天,一定就是陽光明媚的日子了。明天,總是新的,但明天的心情卻不一定會是新的。心,就地天地,要有多高就有多高,要有多大就有多大,但心不過只是尺寸而已!那麼多的花朵總是看不完的美麗,但不是所有的美麗都能夠開出燦爛的花朵,心就是蝴蝶,永遠采不到那朵能夠滿足的心蕊。心的停止不下的欲望就是我們深深的默然,即使我們的花朵已經是一座花園的標本,還會有更多的花園在等著那份憂鬱的默然,默然之後的默然。

逃不脫心的折磨,那是折磨心的自我,為什麼要等到花期過了,葉子去了的時候才能真正平靜的一笑?為什麼總要等到歲月蹉跎了白髮,風霜刻滿了皺紋以後才能體會其中的沒有意義呢?

拈花一笑,常在明靜止水之中;拈花一笑,常在淡若無味的不經意中,懂得了這份內心的空徹之後,拈花一笑才能真正地破顏而出……

"佛祖拈花為何笑?」連佛祖都只用意會,不用言說的一笑來表示,我想我要將其說明是不可能了.不如先把目光集中在這朵花上吧,佛祖手裡為什麼要拿一朵花呢?這朵活生生的花又代表什麼呢,我們可以展開想像,朝氣蓬勃的鮮花也許代表著自然,一種自然的美,自然之法!也許此刻佛陀的一笑,就代替了講述自然之法; 而活生生的鮮花也象徵著一種生命,拿在手中,則表示生命(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佛陀的一笑也許在告訴我們,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只有我們自己才能讓生命之花綻放出最美的光澤!

佛陀的一笑,恬悅,靜美,幽長,其中的深遠與美妙,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用支字半語能將其道盡!

假設有一位與你有緣的人,在對街向你淺淺的一笑,一個伸手的招呼,此頭的你也報以一笑而應之.此刻,不用言說,這一笑將所有的問候與祝福都包含在其中了.這簡淺的一笑代替了諸多言語的問候,令人賞心悅目!其中的心靈神往,也就只有你們倆是最能切身感受的啦!

這一瞬間的美,只能在這一瞬間的笑中感悟.意境的美,用間接的言語來表露,仿佛總覺缺失了些什麼,有如水中無月影,碧空無祥雲,深山無鳥栖.......

人的語言是匱乏的,很多東西都無法用語言將其道明,更多的言語表達往往會複雜化,取而代之的是這一笑,卻時而能讓彼此的心豁然開朗!

是否曾有嘗試過,拈起自己這朵生命之花,對著這世界,報以會心的一笑呢?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