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益西彭措法師:淨土聖賢的傳記(二)


時間:2015/6/8 作者:淨山

慧光居洛陽。著華嚴涅槃十地等疏。妙盡權實之旨。一日有疾。見天眾來迎。光曰。我所願歸安養耳。已而淨土化佛。充滿虗空。光曰。唯願我佛攝受。遂我本願。彈指而寂(佛祖統紀)。

北齊慧光,住在洛陽,他曾經給《華嚴經》、《涅槃經》、《十地經》等作註疏,他寫的註疏能把權實的法義詮釋出來(方便說叫做權,真實說叫做實。)。

有一天他生病,見天眾來迎接。慧光說:「我平生所願是生極樂世界。」這樣天眾的景象就隱沒了。再後來,淨土化佛充滿虛空,慧光說:「唯願佛攝受我,滿足我的本願。」彈指間就圓寂了。

道憑。姓韓。平恩人。年十二出家。通貫經論。徧叩講席。日臻元奧。宏法魏趙之間。講涅槃華嚴諸律論。目不尋文。洞中肯綮。居常福智雙習。袒肩跣足。乞食自資。發願回向。求生西方。齊天保十年三月十七日。卒於鄴城西南寶山寺。年七十有二。臨終。佛光滿室。異香充庭(續高僧傳)。

北齊道憑,山東平恩人。12歲出家,貫通經論,各處講席他都去參訪求學,對佛法甚深的義理日益了達,佛法的造詣也越加精深。

他在趙魏兩地之間弘揚佛法,講《涅槃經》、《華嚴經》等各種律經論典。他不在文字上尋求,講解時對於經論都能透徹地把握住要點。

平常他福慧雙修,不但修慧還修福。他自己偏袒右肩、赤腳乞食來養活自己,平時發願回向求生西方。

天保十年三月十七號,在鄴城西南寶山寺圓寂,72歲。臨終時屋裡遍滿佛光,異香充滿庭院。

慧命。姓郭。太原晉陽人。出家後。專行方等普賢等懺。投恩光先路二禪師。後遊仙城山。先是有道士孟壽者。祈心返正。舍所居館。改建寺塔。及命將至山。壽忽恍焉如夢。見神祇嚴衛館側。覺而命至。即舍所住為善光寺供事之。眾侶鹹集。未幾。辭反故林。

北周慧命,太原晉陽人。出家之後,專門行持方等懺、普賢懺等(就是出家之後專門修懺法)。他曾經依止恩光、先路兩位禪師。後來遊歷到仙城山。

起先有一位道士叫孟壽,他想歸入佛教,把自己住的道館改建成寺院。等到慧命快要到山上時,道士孟壽恍然之間,好像在夢裡,見到當地的神祇嚴密地守衛在道館旁邊。

他一覺醒來,慧命已經到了。他就把道館舍為寺院,改名為「善光寺」,供養承事慧命法師。自從慧命來到善光寺之後,很多學子云集而來,跟隨他求學。不久他告辭,返回故里。

時有法音禪師者。與命善。同就長沙果願寺能禪師所。修學禪定。後俱還仙城。居五載。命與音自知亡日。攜手於松林之下。相顧笑曰。即此處便可終焉。侍者初聞。未之悟也。不盈旬。二人同時遇疾。

當時有位法音禪師跟他很要好,他們同時到長沙果願寺能禪師那裡學禪定。學成後一起回到仙城,在仙城又住了五年。

慧命和法音知道自己哪一天走,手拉手在松樹林下對視而笑說:「我們可以在這裡命終吧!」旁邊的侍者聽到,還沒領會話里的意思。不滿十天,兩個人同時生病。

周天和三年十一月五日。命正坐跏趺。面西念佛。眾鹹見佛來。合掌而卒。眾有夢天人下臨。幡幢耀日。又聞房宇中唱善哉。奇香異樂。聞熏非一。音以其月十七日。亦坐本處。念佛而卒。所現瑞相亦同。年皆三十八。即於樹下。構甓成墳(續高僧傳)。

天和三年十一月五號,慧命端身跏趺坐,面向西方念佛。大家都見到佛來迎接,他合掌就圓寂了。眾人裡面,有的夢到天人從空中降下來,幢幡的光明超過太陽,又有聽到有人在屋裡唱「善哉」。當時聽到聞到各種妙樂奇香。

法音在這個月十七號,也坐在同一個地方念佛走了。所現的瑞相完全一樣。他們都是38歲往生。因此就在樹下用磚砌成墳堆。

曇延。姓王。蒲州桑泉人。年十六出家。遊歷講肆。深悟法要。著涅槃大疏。既成。捲軸放光徹夜。塔中舍利又放異光。魏相宇文泰為立寺京西。名曰云居。周建德中。授為僧統。隋開皇初。敕主延興寺。八年八月十三日終。年七十三。

隋朝曇延,薄州桑泉人,16歲出家。到各地講席當中去參學,對佛法有甚深的了悟。曾經寫《涅槃經大疏》。寫完後,捲軸一整夜放光,而且佛塔中的舍利也放出奇異光明。

北魏宰相宇文泰為他在京城的西邊建立寺院,稱為「雲居寺」。北周建德年間,授予僧統的職位(統理全國僧尼的事務)。隋朝開皇初年,奉皇帝的詔令,主持延興寺。開皇八年八月十三號圓寂,73歲。

延恆以西方為正觀。語默之際。注想不移。若在深定。遺命以身骨肉。施諸禽獸。示寂時。寺側有任金寶者。雲見空中幡葢。列於延前。兩行而引。從延興寺達于山西(續高僧傳)。

曇延法師平日恆時以西方為正觀,不論沉默還是說話,心裡的觀想不會移動,就像處在甚深的禪定中。(就是他跟別人說話時,心裡的觀想也不會移動,常常處在甚深的禪定中。)他圓寂前留下遺囑說「色身的骨肉都布施給禽獸吃」。當他圓寂時,寺院旁邊有一位任金寶,說是見到空中幢幡寶蓋排列在曇延前面,排成兩行從延興寺一直到山的西面。

道喻。不詳其所出。居開覺寺。念阿彌陀佛。造栴檀像。長僅三寸。後於定中見佛。謂曰。汝造我像。何太小邪。曰。心大即大。心小即小。言訖。遂見佛身徧滿虗空。佛告曰。汝當澡浴。明星出時。我來迎汝。至時見佛來迎。光明滿室。乃寂。時開皇八年也(淨土文)。

隋朝道喻,不知他的出處。他住在開覺寺念阿彌陀佛,曾經造栴檀佛像,只有三寸長。

後來他在定中見佛對他說:「你造我的像怎麼這麼小?」道喻說:「心大就大,心小就小。」說完就見到佛身遍滿虛空。佛告訴他:「你去洗浴,明星出來時,我來接你。」

到時果然見到佛來迎接,屋子裡充滿光明,就這樣圓寂了。當時是開皇八年。

智舜。不詳其所出。入廬山。踵遠師淨業。大業初。講觀經畢。即示疾。見鸚鵡孔雀。念佛法僧。出微妙音。告弟子曰。吾今日往生矣。遂化去(佛祖統紀)。

隋朝智舜,不明他的出處。他到廬山後,隨學慧遠大師,修持淨業。大業初年,他講完《觀經》後,顯現有病。當時見到淨土的鸚鵡、孔雀發出微妙的音聲,念佛念法念僧。他告訴弟子:「我今天往生了。」就這樣坐化而去。

智顗。字德安。姓陳。頴川人。母孕時。夢煙五采。縈繞懷抱。及誕。室內光明洞然。眼有重瞳。臥必合掌。坐必面西。少長。見像即禮。逢僧必敬。年十八。投湘州果願寺法緒出家。誦法華經。兼通律藏。

隋朝智顗(就是智者大師),他是潁川人。母親懷孕時夢到五彩煙雲縈繞在懷抱里。等到他誕生時,整個房間光明洞然,生下來眼睛有雙重瞳孔。他躺下時一定合掌,坐的時候一定面向西方。稍微大一點,見到佛像就禮拜,遇到僧人就敬禮。

18歲依湘州果願寺的法緒師出家,讀誦《法華經》,而且精通律藏。

性樂禪悅。詣光州大蘇山禮慧思禪師。思一見曰。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即示以普賢道場。為說四安樂行。顗乃於此山修法華三昧。始經三夕。誦至藥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身心豁然。寂而入定。照了法華。達諸法相。

他性情喜愛禪定,就到光州大蘇山參禮慧思禪師。慧思禪師一見到就說:「往日靈山會上,我們一同聽《法華經》。由於宿緣的牽引,你又來了。」就給他指示普賢道場,為他宣說四安樂行。

智顗在山上修法華三昧,才經過三個晚上,誦到《藥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時,身心豁然,入了寂止的定,照了法華玄義,通達諸法實相。

陳光大元年。初至金陵。居瓦官寺。創宏禪法。太建七年。往臨海天台山。結庵於北峰居焉。未幾。奉詔入金陵。陳亡。去之廬山。又週遊荊揚間。隋開皇十四年。歸天台。前後造寺三十六所。佛像八十萬軀。親度僧一萬四千人。贖魚簄溪梁六十餘所。作放生池。表聞於朝。嚴禁采捕。龍天致敬。道俗向化。法教於斯大盛。

陳朝光大元年,最初到了金陵(就是南京),住在瓦官寺,在這期間開創弘揚禪法。大建七年,又去了臨海天台山,在天台北峰上結茅居住。不久又奉皇帝的詔命到了金陵。陳朝滅亡後,去了廬山。又週遊在荊州、揚州一帶。

隋朝開皇十四年,回到天台。前後造寺院三十六所、佛像八十萬尊,親自度人出家一萬四千,又買了很多地方做放生池,朝廷下令嚴禁捕獵。所以當時道德所感,龍天尊敬,出家在家都受大師的教化,這時就大大弘揚了教法。

晉王廣從受菩薩戒。奉以名曰智者。顗化緣既畢。往剡東石城寺。謂弟子曰。吾當卒於此矣。命施床東壁。面向西方。專稱阿彌陀佛。波若觀音。又合多然香火。唱無量壽佛經。及觀經題竟。贊曰。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華池寶樹。易往無人。火車相現。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況戒慧熏修。聖行道力。功不唐捐矣。

當時隋煬帝還沒有做皇帝,叫晉王楊廣。由於晉王依止大師受菩薩戒,尊敬地稱呼大師為「智者」,以後就稱為「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在化緣已畢時,來到剡東的石城寺,對弟子說:「我要在這裡命終。」他叫人靠著東面的牆壁安放他的床,面向西方,專心念阿彌陀佛名號、摩訶般若波羅蜜以及觀音聖號,又讓大家多燃香火。

在念完《無量壽經》和《觀經》後,智者大師讚嘆說:「四十八願,莊嚴淨土,花池寶樹,易往無人。(意思是,法藏菩薩發四十八願以無量功德莊嚴極樂淨土。極樂世界花池寶樹很容易往生,卻沒有人去。)火車相現,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況戒慧熏修,聖行道力,功不唐捐。(意思是,連地獄罪人臨終地獄的烈火都現出來了,這時一念懺悔改過還能往生,何況平時熏修戒定慧,以行持聖道的功力,絕對沒有虛棄。)」

弟子請雲。未審大師證入何位。沒此何生。顗曰。吾不領眾。必淨六根。損己利人。但登五品。吾諸師友。今從觀音勢至。皆來迎我。言訖端坐。如入三昧。年六十七。時開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也。

這時弟子就請問:「不知大師證入什麼果位?在此命終之後生在何處?」智者大師說:「我不領眾必定可以得到六根清淨,因為我損己利人,只得到五品位(就是圓教的觀行即佛的果位)。我的諸位師友現在隨觀音、勢至來迎接我了。」說完端坐,就像入了三昧。67歲。

天鄉寺釋慧延。聞顗遷化。感咽無已。欲知顗生處。因寫法華經以求冥示。夜夢顗從觀音西來。顧謂曰。疑心遣否。其外靈異數著類如此(續高僧傳佛祖統紀十疑論)。

當時天鄉寺有位僧人慧延,聽說大師已經圓寂,感慨悲淚不已。他想知道大師的生處,就寫《法華經》求冥冥中得個指示。夜晚夢見大師跟隨觀音菩薩從西方來了,看著他說:「你的疑心消除了嗎?」此外智者大師一生有很多靈異,大概都是如此。

慧成。姓段。澧陽人。初受業於十住寺。後聞南嶽思禪師闡化之盛。即往依之。開眼坐禪。夜以達旦。南嶽令入方等觀音法華般舟三昧。以消宿障。行之三年。得解眾生語言三昧。後於荊州枝江。創寺居焉。誦彌陀經。修西方觀。三十年常坐不臥。每入定。常見淨土蓮台寶樹。

隋朝慧成,湖南澧陽人,最初是在十住寺學習佛法,後來聽說南嶽慧思禪師弘揚佛法很盛,就去依止。他開眼坐禪通宵達旦。南嶽大師讓他修方等、觀音、法華、般舟等種種三昧來消除宿障。他修了三年,得到「解眾生語言三昧」。

後來他在荊州枝江創立寺院居住。平日誦《彌陀經》,修西方觀。30年常坐不臥。每當入定,常常見到淨土的蓮台寶樹。

一日語門人。急甃殿階。吾當講涅槃。及事竣建講。適智者大師自玉泉來。共談元理。良久入滅。是夕人夢成坐連台。隱隱西去(佛祖統紀)。

有一天,他對門人說:「你們快砌好大殿的台階,我要講《涅槃經》。」等工程完畢,他就開始講經,遇上智者大師從玉泉來(他們都是慧思禪師的徒弟),兩個人談論佛法的妙理,談的時間很長,談完他就圓寂了。

這天晚上,有人夢見慧成大師坐在蓮花台上,隱隱地向西方而去。

慧命。天台仙城人。參南嶽思禪師。聞說三觀。深悟元旨。得無礙辯。說法如瀉。將終。誡門人精修淨行。眾忽見阿彌陀佛與大士來迎。命隨佛向西而去(佛祖統紀)。

隋朝慧命,天台仙城人。他去參訪南嶽慧思禪師,聽慧思禪師講述三觀,就深深了悟三觀玄妙不可思議的法。從此得到無礙辯才,說法猶如瓶瀉。

在他臨終時,教誡門人要精修淨業。大家忽然見到阿彌陀佛和觀音菩薩來迎接。慧命就隨佛去西方了。

慧海。姓張。清和武城人。少年入道。師事鄴都廣國寺冏法師。聽講涅槃楞伽再遍。即能覆述。慧辯過人。學徒皆推服。以周大象二年來儀濤浦。修葺伽藍。莊嚴佛事。嘗以淨土為期。精誠致感。忽有齊州僧道詮者。齋阿彌陀佛畫像來。微妙工巧。世所未有。雲是天竺雞頭摩寺五通菩薩。乘空往安樂世界。圖繪而來。

隋朝慧海,清和武城人,很小就開始學習佛法,依止鄴都廣國寺的冏法師學習。聽講《涅槃經》、《楞伽經》,聽完一遍就能複述,他的智慧辯才超過常人,所以當時的學生都很推崇敬佩他。

北周大象二年,來到濤浦修整寺院,莊嚴佛事。他曾經以往生西方作為決定的志願。他用心精誠,得到的感應很多。有一次,忽然有一位齊州僧叫做道詮,帶著阿彌陀佛的畫像來了。這幅佛像畫得精妙絕倫,他說是印度雞頭摩寺的五通菩薩從空中飛到極樂世界畫完之後帶來的。

海冥會素情。虔篤禮敬。見神光照爍。於是模寫懇苦。願生彼國。沒齒為念。隋大業五年五月旦。有疾。謂弟子曰。吾當滅矣。伸五指以表終期。至五日夜。歘然而起。面西禮竟。跏坐至曉而逝。年六十九。海自少精苦。老而愈篤。兼以仁慈接物。誘勸後進。其沒也。道俗悲涼。散香華施金寶者無算(續高僧傳)。

當時慧海看了佛像非常相應。他虔誠禮敬,見到佛像上有神光照耀。後來他懇切勤苦地畫這幅佛像,發願一定要往生阿彌陀佛的國土,終生念念不忘。

隋朝大業五年五月,他生病了,對弟子說:「我要往生了。」然後伸出五個手指表示往生日期。

過了五天的晚上,忽然間,他坐起來面向西方,拜佛完畢,再結跏趺坐。到早上就去世了。69歲。

慧海從小就勤苦精進,到年老時更加勤苦精進。平時他以仁慈之心待人,對後進都鼓勵勸進。所以他走的時候大家都很悲傷,當時以香花供養、布施金銀財寶的人不可計數。

智通。姓程。河東猗氏人。生而樂道。志求出家。父母異而許之。十歲後剃落。接事師長。執履謙沖。嚴戒行。晝夜詠法言不輟。誦諸經中贊佛要偈三千餘首。已而從俊律師延法師受業。立孤老寺。等心賑贍。間復授戒說法。廣修眾善。

隋朝智通,河東猗氏人,生下來就喜歡修道,立志要出家。父母認為他稟賦不凡,也就答應了。

10歲後剃度,他承事師長,卑下謙虛,嚴謹地守持戒律。從早到晚不斷地諷誦佛法文句,誦持各種經中贊佛重要的偈子三千多頌。後來他依止俊律師、延法師學習佛法,建立了孤老寺,以平等心贍養老人。有時候也給人傳戒說法,總之各種善行都修。

大業七年十月有疾。命侍者稱阿彌陀佛名。回向願生彼國。已而開目正視。良久不眴。如有所覩。雲不可思議也。侍僧頂葢問故。雲見寶幢華葢塔廟莊嚴。

大業七年十月,他生病了,叫侍者念阿彌陀佛名號,回向願生極樂世界。後來他睜開眼睛看,很長時間眼睛不動,好像見到什麼,說是不可思議。旁邊的侍者叫頂蓋的,問他是什麼緣故。他說:「我見到寶幢、蓮花、花蓋、塔廟,具足莊嚴。」

初夜又雲。何故大然燈燭。遂掩燈令暗。須臾復雲。光明何為轉盛。葢曰是師淨相。不可怪也。乃合掌達旦。曰。吾生淨土矣。遂逝。山地動搖。窗戶皆震裂。時寺僧道慧適假寐。夢見西嶺上樓閣殿堂。乘空而去(續高僧傳)。

到了初夜,又說:「為什麼夜裡還燃這麼大的燈燭?」他就把燈熄滅。不一會兒,又說:「光明怎麼越來越大?」這時頂蓋對他說:「這是師父的淨相,不要感覺奇怪。」這樣他就合掌一直到天亮,然後說:「我生淨土了。」這樣就走了。

當他走的時候,地動山搖,連窗戶都震開了。當時同寺院的僧人道慧正在做夢,夢見西邊山頂上有好多樓閣殿堂,從虛空中飛去。

真慧。姓陳。陝州河北人。旱厭身世。年二十。往大通寺清禪師所。出家受具。遊學四方。道業日進。後築室於蒲版首山痲谷。居十八年。設四柱寶幢以奉三聖。每挺身正念。依像作觀。隋仁壽四年。召住棲岩寺。為人清儉退讓。獨處樂靜。坐禪禮懺。晝夜勤苦。

隋朝真慧,陝州河北人。很年輕就厭離世間。20歲到大通寺清律師那裡出家,受具足戒,然後四處遊學。他的道業日益進步。後來在蒲坂首山的痲谷建了房屋,住了18年。他設了四柱寶幢供奉西方三聖。每次端身正念,依著寶像作觀。

隋朝仁壽四年,受人召請住在西岩寺。他人很節儉、很清淨,什麼事不當先、不居高,常常一個人呆著,很喜歡清淨,然後是坐禪、禮拜、懺悔,晝夜精勤苦行。

大業十一年十月。寢疾。神色如常。曰。吾將生淨土。見蓮華相候。又聞異鐘聲聲幽遠。異香充蔚。潛然而絕(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大業十一年十月,得了病,但神色跟平常一樣,他說:「我要生淨土了,我已經見到蓮花在等我。」又聽到有奇異的鐘聲,傳得很悠遠,充滿了異香。他就安然往生了。

法智。不詳其所出。髫年出家。凡百講肆。無不留神。

隋朝法智,不明他的出處。他是童年出家,各處講席都去參與,凡是有講佛法的地方,他都很留心。

晚歲聞徑直之門。莫如念佛。乃謂人曰。我聞經言。犯一吉羅。歷一中劫地獄。可信。又聞經言。一稱阿彌陀佛。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則未之信。有明者示雲。汝大邪見。俱是佛言。何得不信。遂於國清寺兜率台。晝夜精勤念佛。感觀音勢至二菩薩現身。異日又感天冠寶瓶。光映其身。

到他晚年時,聽到說直接了當的法門不如念佛。他就對人說:「我聽經上說『犯一個惡作罪,就要一個中劫受地獄苦』時,我很相信;又聽到經上說『一稱阿彌陀佛就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我不怎麼相信。」有明白人告訴他:「你是大邪見,這兩句都是佛說的,怎麼能不信!」於是他就在國清寺的兜率台晝夜精勤念佛,感得觀音、勢至兩大菩薩現身。又有一天,感得天冠寶瓶當中的光明映照他的身體。

一日辭道俗雲。吾生西方有日矣。何以餞我。遂克三日後會食。食罷。或宿其房以候之。中夜。智於繩床念佛。安坐而化。時有金色光。自西而來。照數百里。江上漁人謂已天曉。遲久方明。始驗智之往生雲(宋高僧傳樂邦文類)。

一天,他辭別出家在家的相識說:「我馬上要生西方,怎麼來給我送別呢?」大家約定三天後一起吃飯送別。吃完飯,有的人就呆在房間裡等他走。

到了中夜,法智坐在床上念佛,安然坐化。當時有金光從西方照來,照亮了方圓幾百里,連江上魚船上的人都認為天亮了。實際上過了很久天才亮。這才證明法智是往生了。

法喜。不詳其所出。徧參知識。力學無倦。年六十。始於大蘇山遇智者大師。一聞法音。頓獲深證。於是專修禪慧。嘗行方等三昧。忽一雉來索命。有神人呵曰。法師當生淨土。豈償汝命邪。後於病中發願。以一生行業。回向淨土。至心念佛。即見佛菩薩眾來迎。端坐而化(佛祖統紀)。

隋朝法喜,不知他的出處。他到處參訪善知識,很努力地學習佛法,從不疲厭。到他60歲時,才在大蘇山遇到智者大師。在一聞法音的時候,就頓時獲得甚深證悟。於是專一地修持禪慧,曾經修過方等三昧。

有一天,忽然一隻野雞來索命。有個神人呵斥說:「法師要生淨土,怎麼償你的命呢!」後來他在病中發願以一生的行業回向淨土,至誠地念佛,就見到佛菩薩聖眾來迎接,端坐化去。

壽洪。汾陽人。常勤持念。求生西方。將亡。兜率天童子來迎。洪曰。我心期西往。不生天上。即令眾唱佛。遽雲佛從西來矣。言訖而化(佛祖統紀)。

隋朝壽洪,汾陽人,日常精勤地念佛求生西方。在他快走時,有兜率天童子下來迎接。壽洪說:「我心裡希求的是往生西方,不生天上。」這樣就叫大眾念佛,忽然說:「佛從西方來了!」說完就坐化了。

淨土傳記里有好幾位都是臨終見到天人來迎接,但他們求生西方的志願很堅定,所以不願生天,這樣天人接引的境界就消失,轉成顯現極樂世界的聖眾來迎接。這都得力於求生西方的志願堅固。如果志願不堅固,在天人來接引時,只要跟著去就生天了。

汶州二沙彌。不知何許人。同志念佛。經五年。長者先亡。至淨土。見佛白言。有小沙彌與我同修。可得生否。佛言。由彼勸汝。汝方發心。汝今可歸。益修淨業。三年後當同來此。至期。二人見佛與聖眾。自西而來。大地震動。天華飄舞。一時同化(佛祖統紀)。

隋朝汶州有兩位沙彌,不知是哪裡人,他們共同立志念佛,求生西方。經過五年,年長的那一位首先往生淨土,見到佛就問:「有個小沙彌跟我一同修行,他能往生嗎?」佛說:「由於他勸導你,你才發心念佛求生淨土,你現在可以回去更精進地修淨業,三年之後你跟他一起來。」

到了這一天,兩位沙彌都見到佛和聖眾從西方來了,大地震動,虛空中天花飄舞。兩個人同時坐化。

善胄。姓淮。瀛州人。少出家。通敏易悟。屢涉講會。尤善涅槃。多摧服座主。隋初度北。依遠師止於京邑淨影寺。遠亡後。敕令於淨影寺為涅槃眾主。大業間。廣選德僧。胄應選屢開法席。然常潛修淨業。人莫知也。因感風疾。唇口偏向。後患忽損。如恆日。胄曰。吾患既差。命必終矣。

唐朝善胄,瀛州人,少年時出家,聰明敏銳,領悟力強。他多次參與講法法會,尤其擅長《涅槃經》,曾經多次摧伏講經的座主。

隋朝初年,他到北方依止慧遠大師,住在京邑淨影寺(古代有兩位慧遠大師——前慧遠和後慧遠,前慧遠是晉朝淨土宗的初祖,後慧遠是隋朝淨影寺的大德,他依止的是後慧遠。)。慧遠大師逝世後,皇帝敕令善胄在淨影寺作涅槃眾主(就是研究《涅槃經》大眾的導師)。大業年間,朝廷廣選有德的僧人,善胄也應選在內。他屢次開法席講法,但自己常常潛修淨業,別人不知道。因為他得了風病,嘴巴歪了。後來忽然病好了,就跟平常一樣。善胄說:「我的病既然好了,一定是壽命盡了。」

唐武德三年三月。病革。謂門人曰。吾一生正信。心心在佛。不慮不生淨土。即令拂拭房宇。燒香嚴待。起坐合掌。語侍人曰。安置高座。世尊來也。胄今懺悔慚愧。如是良久。旋就臥曰。向者阿彌陀佛來。汝等見否。吾當去矣。語訖便卒(續高僧傳)。

唐朝武德三年三月,他病情加重,對門人說:「我一生正信,心心念念都在佛上,我不擔心生不了淨土。」他就讓門人把房間打掃乾淨,然後燒香,莊重地等待佛來接引。然後他坐起身來兩手合掌,對侍者說:「快安置高座,世尊來了!善胄現在懺悔慚愧。」這樣過了很久,他又很快躺下來說:「剛才佛來了,你們見了嗎?我要走了。」說完就往生了。(他是在境界裡見到佛來了,別人不知道。所以他馬上站起來,叫大家設立高座。)

道傑。姓楊。河東安邑人。少有出世志。隋開皇十一年。歲將冠。投瑩法師剃落受具。繼往青州何記論師所。聽講成實。記師化去。遂週遊齊土。搜求論學。屢開講席。

唐朝道傑法師,河東安邑人,少年時就有出世的志向。隋朝開皇十一年,快成年時,依瑩法師剃度出家,受具足戒。接著去青州何記論師那裡聽講《成實論》。何記論師圓寂後,他就到處週遊,到處去求佛法,而且學完之後,屢次開講席講法。

久之忽自惟曰。徒事言說。心路迷茫。至於起慧。非定不發。遂停講。往痲谷依真慧禪師學坐。深入緣起。慧嘆為利根。傑為人少欲希言。疏財薄食。苦樂不以累意。晚為棲岩僧主。貞觀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卒于山。年五十五。

時間久了,他自己忽然思維:光是嘴巴上講,心上的路還很迷茫,至於開智慧,沒有得定是發不起的。於是就停止講法,去痲谷依止真慧禪師學打坐,深入緣起。真慧禪師讚嘆他是利根。

道傑為人少欲知足,言語很少。他看淡財物,飲食也相當簡單,平常是苦是樂絲毫不掛在心上。晚年作棲岩僧主。貞觀元年七月二十八號,在山上圓寂,55歲。

初有桑泉樊綽者。前周廢教僧也。雖為白衣。常參法宇。傑深器之。綽已先亡。有二女同夢其父乘虗而至曰。吾生西方極樂土矣。知傑師將逝。故來相迎。因向棲岩而去。其日。傑適患病停講。臨終。見綽佇空中。合寺聞異香及天樂聲(續高僧傳)。

起初有一位桑泉樊綽,是前周的廢教僧(就是北周武帝滅佛時,被迫還俗的僧人。)。雖然他已經還俗做了居士,但常常參與法會。道傑很器重他。這位樊綽居士是先走的,他的兩個女兒同時夢到父親從虛空中走來說:「我往生極樂淨土了,知道道傑師要走,我特意來接他。」這樣就往棲岩山的方向走去。

這一天,道傑剛好生病,停止講法。臨終的時候,見到樊綽站在空中。全寺院的人都聞到奇異的香氣和天樂聲。

灌頂。姓吳。臨海章安人。始生三月。能稱三寶名。七歲入攝靜寺出家。陳至德初。謁智者於修禪寺。稟受觀法。研繹既久。頓蒙印可。因為侍者。隨所聞法。悉能領解。

唐朝灌頂大師,浙江臨海章安人。他才出生三個月就能稱三寶的名字。7歲入攝靜寺出家。陳朝至德初年,到修禪寺拜謁智者大師稟受觀法。研習時間一長就頓然明白,頓時得到智者大師印可,因而做了大師的侍者。他不論聽智者大師說什麼法,都能領解。

隋開皇間。智者入寂。頂宣揚遺教。勤修定慧。每宴坐誦經。常有天華飄墜其側。嘗於攝靜寺講涅槃經。群盜突至。見寺門旌旗蔽日。神兵皆長丈余。盜驚而潰。

隋朝開皇年間,智者大師圓寂。灌頂大師宣揚智者大師的遺教,勤修定慧。每當他打坐誦經時,常常有天花飄到身邊。曾經在攝靜寺講《涅槃經》。當時突然來了一群盜匪,見寺院門口旌旗遮蔽了太陽,很多神兵都是一丈多高。這群盜匪嚇得驚慌逃竄。

貞觀六年。八月七日。終於國清寺。初示疾。室有異香。臨終。命弟子曰。可多爇名香。吾將去矣。忽起合掌。如有所敬。三稱阿彌陀佛。顏色愉然。就臥而逝。頂暖經日。年七十二(續高僧傳佛祖統紀)。

貞觀六年八月七號,章安大師在國清寺圓寂。最初顯現有病,屋子裡有異香。臨終時吩咐弟子:「可以多燒點香,我要去了!」忽然站起來合掌,好像有所恭敬,口中三稱「阿彌陀佛」。當時神色很愉悅,然後就臥著圓寂了。72歲。

僧藏。西河人。幼出家。屈己事人。一切恭敬。不辭勞苦。見他僧衣故。則潛為澣濯而縫紉之。天暑。脫衣坐草中。以身血肉施諸蚊蚋。日念佛號。不紀其數。確志冥心。未嘗少廢。及報盡。見諸天次第來迎。皆不赴。俄告人曰。適往淨土。見諸上善人。散華空中。乃合掌念佛而化(宋高僧傳)。

唐朝僧藏,西河人,幼年出家。能自處卑下去服務別人,對一切都很恭敬,做事不辭勞苦。見其他僧人衣服破舊了,就暗暗地拿去洗乾淨、縫好。天熱的時候,脫掉上身的衣服坐在草上,以身體的血肉施捨蚊蟲,每天念佛不計其數。自己有確實的志向,潛心修持淨業,從不廢棄。

到他業報盡時,見到諸天次第來迎接,他都不去。不久告訴人:「我剛才去了淨土,見到諸上善人在空中散花。」這樣就合掌念佛坐化。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