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六祖壇經:般若品 第二


時間:2015/6/19 作者:碧水映月

【原文】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學文解讀】

這是六祖的胸懷,佛菩薩的胸懷,「心量大事,不行小道。」我們現在天天說的都是自己這點煩惱,自己這點鬱悶,自己這點這樣、那樣的事,全都是小事,通通是「小道」。自己在「自我」裡邊解脫不出來,天天是煩惱!應該是什麼呢?應該「心量大事」。我們學習《普賢行願品》,那就叫「心量大事」。無窮無盡,十方世界普度一切眾生,這是「心量大事」。心中常生智慧,心中常常是寂滅的,心中常常是心體一切的表現——根本的表現,做的是這些事情。恢復到本性,十方世界都是本性,都是本心變現,這都是大事。何必天天約束在這個身體裡邊,每天就是吃喝拉撒睡、生老病死、婚喪嫁娶……這點小事。

「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這是最要命的事!天天嘴上說來說去,把佛法都掛在嘴邊,心中不修。心裡認為那都是別人的事,一轉身就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了。佛法跟自心是兩回事,這是修行最要命的地方!六祖在這裡舉個例子,「恰似凡人自稱國王」,這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我們是凡人,自己說我是國王,那得小心點。對我們修行人來說,同樣,天天嘴裡說佛法,心裡又不行,這個危害甚大!像誰呢?像俞淨意公,以前天天也是跟著跑來跑去,也是做這事兒做那事兒,跟著別人放生,跟著愛惜字紙,念念這念念那……心裡是什麼呢?心裡邊是惡濁的,通通是自私的。灶神來告訴他,你還想要什麼好處?快下地獄了!這個原理六祖這裡邊清晰地告訴我們了,就像凡人自稱國王,不僅沒有好事,恐怕後面的罪業大多了、大極了,後邊等著受罪呢!這就是學佛不修行的害處,危害就在這裡。或者說學了佛不落實,把佛法全放在嘴上,看起來是學佛,實際上腦子裡都是惡濁的、自私的,都是人我是非,這是最要命的。六祖說:「終不可得」,般若智慧、本性的那些妙處「終不可得」。「非吾弟子」,這種人離我遠點兒,別說是我的弟子,丟人!最後修不成了,回頭還埋怨佛菩薩。看我天天念佛,念了多少了,最後媳婦也沒來,財寶也沒來……六祖說了:「非吾弟子」。

所以修行最重要的就是改變自己,不要天天想著自我、自私這點東西。慢慢地從「我」、從「自私自利」這點慢慢升華出去,心中像佛菩薩一樣,想著眾生,想著智慧,想著佛道,慢慢落實到改變自己,讓自己慢慢地像佛要求那樣做到了、變化了,這個是根本。自己沒有改變,沒有落實,沒有做到,毫無意義!我們也要閉住嘴、守好心、修好法,原理就在這兒。很多同修接觸佛法後都有這個現象,覺得學佛了,學了好的道理,按捺不住,興奮地到處去說,人家不理解,弄得自己很被動。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我們還沒有見到它的利,很可能害處、干擾、障礙迅速就來了。

所以,六祖反覆告訴我們,光留在口說,這是最要命的事,最要不得的,一定要落實在心行上。六祖就是我們的榜樣,他得道之前也是,在寺院裡天天干活、舂米,別人都看不起他,看不出有什麼佛性,還學佛?六祖肯定不是落在嘴上,人家落在心上!所以,他得到了禪宗衣缽。

回到南方,有人害他,六祖躲在獵人隊伍里呆了十五年。在獵人隊伍跟人家說佛法,恐怕沒人聽,人家天天說打了多少獵物,六祖只能吃點肉邊菜,遇到機會了,把網撤一撤,把逮著的眾生放一放。六祖就是我們實修的榜樣,一定要落在心上!不要落在嘴上,沒有用!不僅沒用,很可能還有害處!六祖反覆強調,這都是智慧,都是過去世佛菩薩的經驗。六祖距離現在已經一千多年了,那時候人家就說這事兒,現在我們還是說這事兒,為什麼呢?這跟人性有關,跟時間沒關係。

我們大家恐怕都喜歡說,都喜歡落在表面外在上。落在心上,落在根本上不太願意,因為這個很困難,非常困難,要用全部的力量去修行、改造,最後才慢慢落到心上。而世間的一切——名利、虛幻的東西、外在的光環,這些很吸引人。我們天然就被外在的六根六塵這些東西吸引、影響,天然就喜歡親近這些東西,不能從外在的東西看破,回到本來,這不容易。所以,六祖在這一段反覆說口和心的關係。

【原文】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學文解讀】

這是其中一個定義。「般若」不是死的、空泛的東西,或者特定的東西,不是的。表現在我們這裡,就叫「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跟我們生活有沒有關係呢?密切極了!無論在寺廟、在家裡,無論在哪裡;無論是白天、晚上,或者是在夢中;無論是自己獨處、或者和別人交往……一切的時中,一切的處所,都「念念不愚」,這就叫「智慧」,這就叫「般若」。這是般若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這是不容易的!往往我們遇到事情都迷惑了,不知怎麼辦,沒有智慧。

這裡六祖告訴我們,般若在哪裡呢?就在心上!心上一迷,就愚了;心上一開,就智慧了。比如我們遇到一個傻子,就說他是個愚人,這個「愚」,不是指那個。時時表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上。一念想錯了、理解錯了,就愚了;一念智慧開了、看明白了、做好了,這就是智慧!不要認為人家是愚人,我們都是聰明人,現在人基本都這麼認為。認為我們肯定什麼都會,是最有本事的人,是完人,是善人,是好人,什麼都能幹……都認為別人不行,別人是笨人,不是這樣的。我們每個人都有愚的時刻,都有智慧的時刻,關鍵在於自己修行怎麼認知了,怎麼去處理事情,關鍵在這兒。我們時時刻刻能用佛法觀照,用佛法去對治、去理解,這都是智者。雖然說我們現在還沒回歸到本性,只用佛法去理解、去約束、去觀照,這就是智者。將來開悟了,明白佛法了,明白宇宙真理了,時時刻刻用真理去照破這個宇宙的黑暗、無明,那麼,我們時時刻刻都是智者,念念般若,都是智慧了。所以,六祖這裡說「一念愚就智慧絕」,就糊塗了,就不知跑哪兒去了,六道輪迴去了;「一念智即般若生」,我們又回頭行善了、斷惡了、清淨了,就回到本性了。

【原文】

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學文解讀】

我們基本都是這樣,叫「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佛菩薩常處般若之中,他不說般若,明白的人都不會不停地說,只有不明白的人才放在嘴上叨來叨去。「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這跟我們學佛人有什麼區別?說我是學佛人,我是居士,念珠戴在手腕上。表現出來的呢?不像學佛人,跟世間的人差不多,甚至還更惡濁。六祖把這類學佛人的形象描述得很清楚。

「般若」,智慧什麼樣子呢?沒有形相,不是方的、圓的,它時時刻刻表現出來那種特質、穿透力,它趣味純真的那些特點,它智慧的運用,心底的這些特質,就是「般若」。

所以,真正的般若,必須讓「心」開發出來,心中有了智慧,是真的般若、真的智慧,而不要天天去說,要去修。到這時,六祖還在反覆說嘴上的事和心上的事,外在的事和裡邊的事,依然還是反覆說這個關係,反覆地強調我們不要落在表面上,一定要修內在。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