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既然阿彌陀佛要以名號救度的主要對象是六道的凡夫,那麼佛是一個大慈大悲的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欲以名號救度眾生,會以名號要求眾生要念到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執著才加以救度嗎?不會!如果會,就失去佛大慈大悲的佛心佛懷。
凡夫就是有煩惱、有妄想、有執著才稱為凡夫啊!凡夫就是對世間的五欲執著,看不開、放不下,才成為一位凡夫啊;凡夫就是起心動念,無非是貪、瞋、痴的惡念啊;凡夫的心念就是意識心、生滅心、苦惱心、分別心;凡夫就是舉止動念相應生死、相應輪迴、相應墮落。這樣的凡夫眾生,法藏古佛難道會不了解嗎?法藏古佛誓言以果地名號所要救度的對象是十方眾生,法藏古佛的清淨心、慈悲心、智慧心,當然了解他所要救度的十方眾生的根性,特別是對六凡的眾生痛苦、煩惱、無名、災難、因果、根器等等,瞭如指掌。知道眾生的需求,才能以果地名號對眾生施以救度。
佛是一個大慈悲、大神通、大道力的人,他要救度六道的凡夫眾生,必然是沒有條件的。如果設限條件,要求十方的六凡眾生,念佛一定要念到降伏煩惱、斷除無明,那麼十方的六凡眾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幾個人了。可是法藏菩薩建立的西方依正莊嚴,是要讓十方的凡夫眾生回歸,安身立命。如果法藏菩薩他費盡千辛萬苦,所可以讓十方眾生回去,只是沒幾個人,那麼就失去了法藏菩薩五劫的思惟、兆載永劫的修行,完成了萬善萬行的總功德納入在名號,要讓眾生得遇、信受、稱念、往生、成佛的苦心。
所以我們從《無量壽經》的五種譯本,看出法藏菩薩誓言要救度的主要對象是六道的凡夫,我們便可以了解,阿彌陀佛要用名號救度我們,絕對沒有要求我們這種的生死的凡夫,念佛要念到斷煩惱、證菩提,念到進入禪定,所謂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或者是功夫成片,沒有!若有,十方的眾生,有幾個人能夠達到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或功夫成片呢?有辦法念佛念到很有功夫、很有本事的,在所有的十方的凡夫之中,是很少人能夠達到啊!我們所知道淨土的祖師,如善導大師、法然上人、印光大師,這些了不起的祖師,有辦法念佛念到證悟念佛三昧,我們凡夫眾生怎麼可能呢?
那麼阿彌陀佛所建立的西方淨土,難道只要給這些少數的人回去而已嗎?不是!是要讓十方每一位眾生都可以回歸淨土,過得絕對的幸福、畢竟的快樂,這正是佛心大慈大悲的地方。
第二、我們可以了解,法藏菩薩既然以果地名號要救度的對象,是以十方的凡夫為先,那我們就知道十方凡夫在臨終,法藏菩薩決定現前接引。因為凡夫眾生的煩惱很重,妄想很深,在《觀經》世尊說:未來世的眾生,是被煩惱賊所害的眾生。煩惱會劫奪我們凡夫的真如本性,所以我們功德法財被煩惱賊所劫奪,我們才需要念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在因地,我們很難借著這句佛號,將煩惱、妄想、執著伏斷,但我們念這句佛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在清淨涅槃的西方佛國,可以恢復真如的本性。因為在因地的娑婆世界要斷煩惱很困難,但往生到西方果地之後,要斷煩惱就很容易,所以淨土法門的特色,就是在娑婆因地,可以不斷煩惱證菩提。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必定證悟菩提,只是時間快慢的差別而已。
法藏菩薩一定會在我們凡夫臨終之時現前,這就是第十九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十方的眾生只要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發願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臨終之時,法藏菩薩誓言說:我若沒有與大眾現前來圍繞者,我就不成佛。法藏菩薩成佛了,因此十方發菩提心,修諸功德,欲生西方佛國的眾生,在臨終之時,阿彌陀佛會帶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現前接引,對這個行者,威神加持,令心不亂,使得這個行者有了正念,心不顛倒,意不貪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法藏菩薩會這麼地悲愍,就是因為他所要救度的主要對象是六凡眾生。六凡的眾生在臨終,會因為業力的牽引,冤親債主現前,在《地藏經》記載:南閻浮提的眾生,行善之人在臨終,就會因為冤親債主變現為父母,接引臨終之人墮落三途,何況是行惡之人?行善的人在臨命終,尚且有可能被冤親債主變現的父母接引到三途受苦了,何況是為惡之人?所以對凡夫眾生而言,在臨命終,若有佛菩薩護持、加持,就千穩萬當;若沒有佛菩薩的護持、加持,就危急萬分。
所以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來體會到,佛號是法藏菩薩要救我這種的凡夫為先,在平常時,只要我們一句一句的佛號相續稱念下去,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有妄念也好、沒有妄念也好,不管!因為法藏菩薩用名號要救度我,並沒要求我念到沒有妄念,並沒要求我念到禪定心現前,並沒要求我念到清淨心現前,並沒要求我念到智慧心現前,沒有啊!並沒有要求我念到功夫成片,並沒要求我念到事一心不亂,並沒要求我念到理一心不亂,沒有啊!
如果法藏菩薩有做種種的要求,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念佛若要念到清淨心現前、智慧心現前、禪定心現前,才構成往生的條件,那麼法藏菩薩一定會在四十八願因願文講清楚說明白,沒有啊!世尊也一定會在淨土三部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將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清淨心現前、智慧心現前、禪定心現前,世尊也一定會講清楚說明白,但是淨土三部經,世尊並沒有說這些,世尊只是教我們念佛求生西方。
既然世尊在淨土三部經並沒跟我們說念佛要念到什麼程度,才構成往生的條件;法藏菩薩也沒有在四十八願的因願文跟我們要求念佛要念到什麼樣的條件,我才加以救度,那麼我們凡夫有需要擔心、自我設障嗎?不需要!真實的淨土教法,我們一定要明了。
當然信願一再強調的就是,念佛若可以一天三萬聲、五萬聲甚至十萬聲,念到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執著,實在是很了不起,絕對要為他鼓掌;念佛如果能夠念到很有本事、很有功夫,念到清淨心現前、智慧心現前、禪定心現前,這也要為他鼓掌、讚嘆;念佛如果可以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這也很了不起,同樣也要為他鼓勵、讚嘆。但是,十方的凡夫眾生之中,是什麼人可以做到這樣?可以做到這樣的有幾個人?
教我們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的人,我們要反問他:你念佛有念到功夫成片嗎?教我們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亂,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執著,你問他看看:你能做得到嗎?如果大家都做不到,只是一直在這裡用念佛功夫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豈不是會越念越苦惱,豈不是會越念越擔心,豈不是會越念越沒有信心。甚至因為畏難退縮,因疑生障,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很困難的修行,不要了:「我念佛念了那麼多年,念三年、五年了,十年、二十年了,甚至三十年、五十年了,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哇!我這樣怎麼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既然往生這麼沒有希望,乾脆不要念了。」這叫做畏難退失,因為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看得非常的困難,所以退失了菩提道心,不要念了,不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這種人,在念佛的行者,可以看到啊!不是沒有。
所以真實的淨土教法,我們來看淨土三經世尊有沒有對念佛要念到什麼樣的程度,在這裡做解釋嗎?如果沒有,有的祖師的開示,有的現在大德的開示,是將這句佛號說得難之又難,讓大家對念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希望很渺小,所以就生出了要往生這麼困難的感受,乾脆不要修、不要念了、不要去西方極樂世界了。
所以念南無阿彌陀佛,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要了解,到底法藏菩薩發願要救度主要的對象是什麼樣的眾生?如果是六凡的眾生,難道會要求六凡的眾生,念佛要念到很有本事,才加以救渡?不會嘛!這是很簡單的道理。難道會要求眾生在臨終一定要看得開、放得下、要有正念,才能感召佛菩薩現前?不會嘛!實在是佛菩薩現前,才使這個臨終之人有正念,心不顛倒,意不貪戀;不是在臨終一定是正念分明,才感召佛菩薩現前。
同樣的一件事,就是因為對經教去探知的角度不同,去了解的立場不同,所以內心有不同的感受。
實在我們若了解真實的淨土,便可以明了,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一位佛啊!「十方三世佛,阿彌陀佛第一。」阿彌陀佛是十方三世諸佛如來的本師本佛,是非常慈悲的一位佛,怎麼會要求眾生在臨命終快要死了,身心受到病苦的折磨,已經很痛苦了,一定要有正念才要現前接引,哪有這樣的佛?
十多年來信願受到四眾佛子的邀請,到各大小醫院探望臨終的病人,我也沒有說,那個臨終的病人一定要有正念,我才要去關懷;聽到人家說臨終快要死了,我就將法務先放下,先去關心他,因為他已經走到人生的最後了,已經即將要離開娑婆了,這個時候是上升下沉很重要的關鍵時刻,趕快來助他一臂之力,為他念佛,開示他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道理,讓他們內心知道,這個時候有阿彌陀佛的護佑,是千穩萬當,起了正念,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信願是一位凡夫,我都沒有設任何條件了,沒有要求這臨終的人一定要有正念,我才要去關懷,阿彌陀佛怎麼會呢?
所以我們若了解到,阿彌陀佛誓言以果地名號要救度的主要對象是六凡眾生,我們平生就可以安安心心的念佛,將來臨命終,阿彌陀佛因為我們平生念佛的正念,現前接引;只要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現前,我們凡夫雖然在臨終受到種種的障緣,受到身心病苦的折磨,也會因為有佛菩薩的「威神加持,令心不亂」,這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世尊的開示。一切都是佛力的護佑,佛力的加持,使得我們凡夫從平生到臨終,可以順利走這條菩提道路。
話再說深入一點,其實不用等待到臨終,我們凡夫現在在平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惡、無不是業啊!現在就顛倒妄想,何必等待到臨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