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聽有些法師說,善導大師是開宗立教的祖師,是祖師中的祖師,要超越其他祖師,這種說法對嗎?
法師:善導大師作為淨土宗的第二代祖師,他的五部九卷建立了淨土宗的理論框架;大師修行的精進,感應道交的事跡,感發眾生的力量非常巨大。萬代之下依然能夠感發人心,所以淨業行人對善導大師都有著無比的崇仰之心。
然而我們要看到善導大師是祖師之一,目前有的法師把善導大師提得過高,但就是善導大師本人可能也不希望提到這個高度,怎麼能成為祖師中的祖師呢?難道他能作慧遠大師的祖師嗎?他還到東林寺去追蹤慧遠大師的芳蹤,去承繼慧遠大師的德業。這個偏頗我們要加以甄別。
這不是一個誰超越誰的問題,我們應該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淨土宗的十三代祖師,平等地恭敬。每一位祖師的由本垂跡,都是不可思議的,很多都是菩薩再來。我們凡夫有什麼資格在祖師里分高分低、分優分劣呢?
每個祖師隨應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眾生的根機,有不同的示現方式。那是聖人應化、教化眾生的權巧方便,都是屬於不可思議的範疇。我們有什麼資格說哪個更好,哪個更不好呢?善導大師在理論建樹上是做的多一點,但淨土宗祖師也有一些根本就沒有寫著作的,就能說他不是祖師嗎?
慧遠大師在東林寺啟建白蓮社,專修念佛三昧求生淨土。雖然沒有留下專門的淨土宗著述,但是他完成了淨土宗一樁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以一個白蓮社的組織形態,一百二十三人的修行實踐來證明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阿彌陀佛的真實性,」。他們用宗教的感應來論證了淨土經典的真實不虛,實踐突破了修學淨土法門最難的信關,由此廣泛地推動了淨土宗在華夏大地上的生根開花結果,難道慧遠大師就不夠淨土宗祖師的資格嗎?
每個祖師只能完成一個重大使命,其他使命就由其他祖師去完成。這是應時代的特點、眾生的需求所作的應化,所以我們不能讚嘆這個,否定其他的。一定要以平等的恭敬心對待十三代祖師,這才是客觀的態度。
所以那些「善導大師是祖師中的祖師,超越淨土其他祖師,甚至說只有善導大師才是唯一的祖師,其他十二代祖師都夠不上資格」之類的說法,就顯得很偏了,甚至邪乎了。
「執一非余」是眾生的煩惱毛病,佛經常常對此進行破斥。讚嘆一個否定其他的,是不可以的。這十三代祖師,每一位都是高山仰止啊。「執一非余」之人實際上對十三代祖師肯定是不了解的,他才敢隨便說呀。
十三祖印光大師,出生在中國近代最黑暗的一個時期;是西風東漸,傳統文化全面被邊緣化的一個時期;是佛教全面衰微的一段時期,淨土法門也不例外。
然而印祖一生,六十年專念阿彌陀佛名號,三十年的閱藏,通宗通教,儒家的學問也非常地通達,經史諸家拈來就是。你看為我們末法眾生的漫漫長夜燃起智慧火炬的《印光法師文鈔》,其中學問的通達、圓融,讓人覺得不是聖人寫不出來啊。
印祖雖有很多感應的瑞相,但都以平實的態度顯現。不談玄說妙,持戒精嚴,生活簡樸,非常惜福,慈悲心非常重。雖然他大部分時間類似於閉關,但經常給信眾回信到深夜,以這種方式在弘法;並且校對、印製了大量的經書。印祖做了那麼多的佛事,臨終時正念分明,預知時至。
在佛法如此衰落的民國年間都出了印光大師這樣一位淨土宗祖師!難道說他也不夠的資格嗎?當然,楊信芳女居士寫的一篇文章中說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教內也有這麼一個觀點。但我們一般不會在公眾場合說這些,因為還是要保持淨土宗平實的家風。
那再看看蕅益大師,他通宗通教,二十二卷的《蕅益大師全集》一擺在那裡,我們真是望洋興嘆,如不是法身大士再來,哪有這麼高深的學問哪!蕅益大師持戒的精嚴,修行的努力,那種生死心切,深厚的宗教情懷和深廣的菩提心,真是讓人感動得流淚呀。這是一般人嗎?能去貶低他嗎?
所以這些人真的是膽大妄為,什麼話都敢講。這也真的屬於可憐憫者呀,話說得不正確,自誤誤他,茲害甚深。
我們要讚嘆善導大師,同時讚嘆其他十二位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