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傳法師:金剛經深義(禪修版) 3  


金剛經深義(禪修版)(3)

空海(惟傳法師)

然而,不管你再怎麼會蹦、會跳,卻很少清楚覺察走路的步伐,覺醒過來的一個很重要步驟,就是清醒明覺的活在當下,不要以為你會走路了,其實你是無明的,佛教的術語是「無明行」,你的走路是無明行,因為沒有真正覺醒過來,還在迷迷糊糊的世界中,沒有真正清醒明覺的活在當下。「四念住」的修法,就是讓你清醒明覺的活在每一個當下,現在從比較粗的,開始慢慢進入越微細,如果覺察不到粗的動作,或是低估它、輕視它,以為「太簡單、太容易了,我都會了!」如果越是這樣,你的心是無法真正寧靜下來,等到後面進入越來越微細、越深入,就沒辦法跟上來,或是只能依樣畫葫蘆而已,無法契入核心。

所以,不要小看!每一個腳步都要清醒明覺,把腳步放緩慢一點,禪修期間要把動作放慢,但也不用刻意很慢,比你平常慢個四分之一拍,當你要伸手去開門的過程,都要保持清醒明覺,動作、走動都稍微慢一點。走路步伐要保持輕柔,通常是不容易做到,平常走路都是啪!啪!啪!啪!走路輕柔也不以為會怕踩到螞蟻,踩到地上就會有罪惡感,或是怕踏在地上,這樣你的人生也沒辦法灑脫,走路就是輕柔自在地走、保持明覺,你要實際去做,才能體會到要領。吃飯時,仍然保持禁語,不要以為好不容易到了吃飯時間,大家坐在一桌,於是又在拉關係、攀緣,這樣你的心又會散亂掉了,無法深入進去。所以,不管是多麼要好的朋友,一樣都保持禁語、繼續用功,修行不是只在禪堂、打坐,下了禪堂也都是在修行,真正的修行,沒有禪堂內、禪堂外之分,不管禪堂內外都是在修行,包括吃飯一樣都是在修行。

除了禁語之外,當你在拿碗筷、夾飯菜,記得!過程都要保持輕柔明覺,清楚覺察現在的動作,不要很趕快的一直夾,當然因為我們現在人數眾多,夾菜動作也不要很慢,否則容易形成後面排隊阻塞,因此還是以正常的速度夾菜,但是要保持禁語、保持明覺。當你進去餐廳吃飯,一樣都繼續用功,坐在位子上,默念供養、感恩的心,然後自己要用餐時,記得!要吃飯、夾菜的過程都是在修行,就是「身念住」的開發,不用一直囫圇吞棗的,急著趕快要把飯吃完,這樣又錯失掉,表示還不懂得修行的要領,因此連吃飯、夾菜都是在修行。

當你把飯菜送到口中咀嚼,一樣都要保持清醒明覺,當嘴巴在咀嚼這些飯菜,一樣保持清醒明覺,這方面的工夫,只要每個人願意去做,你都可以做到,不要以為這方面很容易做到,只是擔心你粗心大意、不在意、不以為然,不認為它的重要,如果粗心大意,就沒辦法嘗到後面的「甜頭」,因此一步一腳印的開始去做這些方法,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都在修行,現在具有靜態的這些方法,在動態方面,大家一樣保持清醒明覺。主要的修行方法,這兩天已經跟大家講述過了。

往後當我正式要講經之時,一個開始我會有壓磬的動作,讓大家心理有準備。當開始要講經則會敲三聲的磬,這也是一個開始,一方面「磬聲」,是「慶」祝各位重「生」,也是讓大家從昏沉的世界覺醒過來,都是很有意義的。

好!我們現在就準備下座,大家回寮房,因為今天是第一天開始,因此時間有稍微耽擱一下,請大家記得保持肅靜、禁語,明早請大家準時。

禪修已經進入第四天,這是最不容易熬過,也是酸痛、脹痲最嚴重的時候,因為大家平

常不是在上班,不然就是忙碌於很多的工作、很多的法務,很少像佛陀時代,大家能夠在森林中,一心一意的修行。如果能夠回到佛陀時代一樣專修,又與大自然為伍,平常的身心就已經相當的安靜調和、平和安詳,當佛陀講述一些很深的法義,大家很快就可以進入禪思-「止觀雙運」,這樣的體悟就會很快。由於目前國內、外的客觀環境尚未俱足,只能夠一年裡面找幾天的時間舉辦禪修,大家平常也都很忙碌,因此在這短短几天內的禪修,前面幾天往往有一大半是在消化你累積下來的疲勞,還有因為你的心常常是到處攀緣、動盪不安,故而前面幾天為了讓你的心漸漸調伏下來很不容易,就像一匹心猿意馬一直在奔跑,跑動習慣了,要讓它安靜下來,非常不容易!所以,禪修的第二、三天,這是最辛苦的階段,到第四天慢慢可以克服,過了第四天,就能夠漸入平穩、平順的階段。

不錯!大家在這幾天都很努力,很精進用功的一步一腳印在做,相當好!尤其是在夏天高溫炎熱的情況之下,要把身心穩定下來,難度更高!大家也都熬過來,表示你們的出離心-要邁向解脫的魄力、決心,是相當強!很好!要有這一種魄力、決心,才能夠做到「佛道無上誓願成」,禪修已經進行快一半了,大家現在才漸漸進入佳境,要繼續把握、繼續用功。

如果大家沒有正確而深入的聞思基礎,光是在「出入息法」上面練習、練習,到後來只會形成練工夫似的禪修,理論上可以在禪坐時觀呼吸,好像可以進入到涅槃寂靜,可以體證到「無常」、「無我」,但是實務上、實際上,是不可能!因為當你在禪修、在寂靜、在觀「出入息」的情況之下,所進入的涅槃寂靜,是進入四禪八定後面的寧靜,但是這也算是禪相的一種涅槃寂靜,嚴格講是屬於「無色界」的層面,還不算是真正的涅槃寂靜,而且「我慢」不是在禪修裡面斷除,它是可以很大程度的淡薄、降伏,但是真正要斷除,不是在禪修裡面,因為在禪修的環境很單純,真正工夫的檢驗,是上戰場、回到滾滾紅塵,或是回到你的常住,在歷緣對境才是處處在檢驗。所以,很多學員都會報告,當我在禪修期間是不錯啊!覺得很好啊!但是一上戰場,很快就陣亡了!這是真的啊!

所以,修行是要有動有靜,包括一位在國際上相當有名的比丘,現在已經圓寂往生了,也曾著書敘述如何進入涅槃寂靜、解脫的世界,介紹一些次第、步驟,但是當我看了之後,他所介紹的涅槃寂靜,一樣都是在禪修、禪定之中,慢慢的進去、慢慢的進去,這只能算是一種涅槃寂靜,但還不是真正的「無餘涅槃」,不是真正的「究竟涅槃」,因為是在禪修、禪定之中進入。當你出了禪定之後,在歷緣對境之中,才是真正活生生的。另外,你自以為修行很高,已經歷過涅槃寂靜,已經有相當的體悟,認為現在可以出來弘法了,不錯!你很快會成為一個很有名的禪修指導老師或是禪師,但是緊接而來的是名、利的考驗。當你有了名之後,會不會展現我慢?會不會展示我是、我能?當你沾到利的時候,會不會有貪心?名、利的腐蝕性是很強的。

如果真正來到「無我」的世界,名、利對你來講是沒有腐蝕性,問題是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到,因此禪修中的涅槃寂靜,不叫做真正的涅槃寂靜。學佛、修行不是在禪修中,較量境界的高低,不是的!學佛是要套用到一切,你的心解脫自在,世間的「八風」對你來講,真的是吹不動。所以,我們要學到活生生的佛法,不是僵硬的、不是死板的。以我所了解的來講,在國際間幾位有名的禪師、大師,比較推崇、尊重的一位,算是佛使比丘,他是有體會到大乘般若系統的精華。在國際禪修中,包括南傳,真正有體會到大乘般若系統的,我所了解的是佛使比丘,後來我去探討: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智慧?因為具有大乘般若系統的智慧,所展現出來的智慧,跟一般修行人所展現的匠氣不一樣,他不會很拘謹。佛使比丘是一個滿踏實、很認真、很真實的修行人,他所展現出來的,是比較柔和、人性化的一種風貌,而且他裡面是有智慧的、有生命的。

有些是修行、修行,雖然有人認為他的證量很高,但是可以從他的臉相、相片看出很多修、修到後來是很僵化。如果你的修行修到後來是很僵化,表示你還是在苦海,還是在很緊繃的世界。如果真正得到佛法的核心、般若智慧方面,是會很自在、很灑脫,因此佛使比丘的一些書籍可以參考,它裡面是比較具有靈活方面的般若智慧,當我說:奇怪!為什麼佛使比丘人會有這種智慧呢?原來他的祖父是中國人,他的祖公曾經把中國的【六祖壇經】帶到泰國,因此從小有接觸到【六祖壇經】方面的訊息,他著有一本書-《菩提樹的心目》,帶有【六祖壇經】的味道就滿濃的,因為他有華人的血統,當他接觸到般若系統,在泰國佛教界所帶起的改革風潮,就像台灣的印順長老,但是兩者有所不同,年齡是差不多。

泰國佛使比丘很重視實修實證,因為他發現整個泰國佛教方面,表面看起來是很興盛,但是很多還是一樣,不是走上名利心,不然就是修、修、修,然後只是學到一些佛法的皮毛、外表、外殼、形象,修到後來很拘謹、很僵化。佛使比丘同時有接觸到南北傳方面的訊息,般若系統方面也有接觸到,因此他有掌握到核心,等於是帶動泰國佛教素質的提升與改革,因此在泰國,佛使比丘在世時,地位是相當崇高,但是他不去興辦組織、當僧王,他對這些沒興趣。真正重視修行的人,對當什麼大官、大位沒興趣,但是他所影響的層面,卻是整個泰國佛教界都受其影響。

當我在1989年到泰國參訪,當年他好像是83歲,當時我們國內對南傳方面的訊息都還很封閉,認為人家是小乘的、不了義的,都還很瞧不起別人,但是我個人不受傳統觀念框限,我不認為是這樣,到了當地參訪之後,帶回不少資料,人家展現的積極弘法之心、入世耕耘之心,哪裡是小乘人?!他們百姓對出家人的尊重,以及出家人對一般百姓的法上互動,都是我們北傳做不到的,當時我到當地去參訪、也去參學,真的是體會滿多的。像我那一次去佛使比丘的道場禪修,他們是每個月的一號到十號都有舉辦禪修,我們是屬於國際班,因此有來自於世界很多國家的學員,大概有八十位,至少來自於十幾個國家以上,外國人真正要修行,慢慢都是跑到泰國或是緬甸去。

當時我在學院研究所,也認識幾位外國來的朋友,他們都是很感慨,在緬甸、泰國也都參訪過,本來是要來台灣參學,但是在台灣到處就只是做一些傳統的儀式、法會,或是一些傳統的方式,但是這些傳統的佛七或是禪修方式,外國人他們沒辦法接受。所以,真的我們要覺醒啊!不要關起門來,在那裡自大啊!我們要打開視野,要客觀如實的了解,這樣才不會己大人小、然後自贊毀他,我們才能夠以平等心來尊重,而且人家的優點在哪裡,我們才能夠吸收學習。對空海而言,都是要打開胸襟、疆界、視野,人家的優點在哪裡,我們吸收學習。因此,到後來就是把南北傳做一個綜合整理、消化,以現在來講,已經沒有南北傳之分。把佛法的優點保存下來,掌握佛法的核心,放下那些派系、派別之爭,因為我們是為解脫而來,不是要成為宗教徒。

我們是為解脫而來,佛陀到此人間示現,也是協助大家邁向究竟解脫、安心自在,讓我們內心的苦、不安,完全的徹底解除,有掌握核心就在不會在派系見諍不斷,現在我們就把這些精華、精髓跟大家分享,不要小看這樣的因緣,好好的珍惜,好好繼續再下工夫。現在大家在裡面禪修,我是全程陪伴大家一起成長,由於前一段期間,整個北台灣,尤其是基隆地區都是久旱不雨,溫度又是非常高,如果你有慈悲憫眾生之心,也會祈禱老天普降甘露,很不錯!這兩天終於有普降甘露,當我們看到這些天降甘露,就像是看到真實的觀世音菩薩普降甘露,大家不要把觀世音菩薩,變成固定的一個形相,天降甘露、滋潤眾生、長養群生。如果真正聞思深入,打開智慧眼去看,不但看得懂這一部「大地風雲經」,也會處處心懷感恩。我們的十個結、我慢,都會斷除很快。

就像元曉大師,在下大雨時,他也在雨中唱「無涯歌」。當他聽到國家統一、分裂戰爭止息之時,他是熱淚盈眶啊!為什麼?不了解的人問他:你為什麼會流淚呢?真的都是心懷天下眾生。所以,修行是要來到放眼天下、心懷天下眾生,你有這種無邊無量的胸襟,才會跟佛陀所講的「解脫道」相應,所謂「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我們的魄力、決心,但是真正要有「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大慈大悲之心,修行才會有成。因此,修行不只是在方法上面練、練、練,然後練成為一個修行匠,練出自己的工夫很厲害,然後越練、越修,「我慢」就越大,這是不正確的。整個修行過程,就是我們視野的打開、心量的打開、心靈的淨化,意即整個解脫道非常重要的核心,方便法就是協助我們朝向這個核心邁進,大家不要執著在方便法上面。但是,沒有方便法,身心又不容易沉澱;沒有方便法,視野不容易打開。

有關「名色分界智」方面,希望大家能夠多下工夫,要好好認真去做,因為「名色分界」能夠清楚區分,意識之流有看到之後,就要帶大家進入到「心念處」的開發。當「心念處」開發穩定,才能夠來到「明心」的階段,記得!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大家是要精進用功,但是身心要放鬆,但是不放縱。在放鬆、輕鬆、柔軟、祥和的情況之下,好好的用功,你的進步就會快!再來,要精進用功,但是無所求,當你越有所求,身心越繃緊、越得不到,只要依著方法傻呼呼去做,這樣越快,無意中進入了,你也不知道。所以,你不要想說:奇怪!我要怎樣才能夠進入初禪?當你越是想進入初禪,越是進不了,你就這樣傻呼呼的,一步一腳印去做。有時候會出來說:喔!原來我已經進入初禪了!喔!是這樣!因此大家不用擔心,現在你們坐在座位上,就像母雞在孵蛋,不要常常在想:奇怪!小雞什麼時候才會孵出來?什麼時候才會跑出來?或是孵了一下子之後,就跑出去玩了。

讓你們人類進化到可以移動,於是就忘了本,很可惜!所謂「天地父母」的養育,大家要用心靈慢慢去體會,因為這是宣說真正的緣起法,然後才能夠徹底了悟「無我」;看不到活生生的無常法印,就無法體會所謂「緣起」;沒有體會「無常法印」、活生生的緣起法,無法了悟「無我」,因此越修、我慢越大,一直在禪堂、禪相裡面,認為經行要怎麼走、姿勢要怎麼坐、要坐多久……,在禪相裡面一直要練光明相,要看到那個光、要看到那個相,才叫作開悟,才界定是證幾果……,都是沒有看到活生生的佛法。因此,大家要好好珍惜因緣,我們所講的,是要跳脫傳統很多的觀念知見,希望大家以無限開放的胸襟,一步一腳印的去做、去走、去做,大家是為解脫而來、為大安心、為法做見證……而來,放下一切的見諍,實際去修、去做、去體悟。

大家要安靜下來,以心靈去聆聽法音、接觸大地,處處都要見法。現在先概略介紹靈泉禪寺的周邊環境,前面是大殿,玉佛殿就在下面,寮房在前面,包括整座後山、附近旁邊的房子,大殿前面還有一座山,都是屬於靈泉禪寺的範圍,總共有二十幾甲的土地。我的師父與當家師,希望靈泉禪寺成為真正實修實證的地方,而不是一個觀光道場,有很好的相同理念,將來這裡就可以成為一個禪修中心,各方面的建設、包括後山蓋茅棚,將來可以視因緣情況來規劃,我們的所做所為,是要對眾生了悟生死、解脫有所幫助,我們不做形式上無意義的建設,而是對大家有具體助益,協助大家見法、了悟生死。

一路走上來,大家要以心靈去體悟活生生的佛法,有關空氣方面,剛才已經講過了,其次是了解大地與我們身體的密切關係,沒有大自然法界落下的雨水、甘露水,你、我、他的生命怎麼存在?不要以為說「我有錢啊!我的家裡有裝置自來水啊!我還安裝最高級的淨化器,我們喝的水是最純淨的,我們喝的水是我能啊!用我所賺的錢購買的,這跟法界有什麼關係?!這是自來水廠輸送來的……」我們都只看到一個片段,而沒有去看到後面更深層的因緣,大自然下雨給我們,人類都看不到這些的重要,然後不知道感恩,結果就認為是自來水公司輸送的水,而我們是用購買的,這是我能啊!因此你在喝水的當下,就是欠缺感恩的心,不知道佛陀所講的「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的水,體悟不到什麼叫作「水界」,水跟我們的生命到底有何密切關係,你就是體悟不到,「地、水、火、風」不也都在向我們講經說法?!每天不都在示現真實的法?!為什麼我們都看不到呢?!為什麼我們都體悟不到呢?!

當大家的心能夠寧靜下來,在我們吃飯、吃菜、喝水的時候,也都會充滿著感恩之心,假如沒有法界的普降甘露,眾生早就渴死,化成一堆沙漠了。因此,學佛不是越修越厲害,你是為了解脫而來啊!解脫是真正了悟真理實相,來到跟法界、大自然合為一體,體會大地、流水、陽光、空氣對我們生命的重要,逐步把課程的聞思與實相做結合,拿著解脫道次第的「寶藏圖」來尋寶、對照,真正依照地圖的方向去走,很快就能夠找到真正的寶,就會真正開悟、真正有所得,但是所謂的「得」,不是世間思維的「得」,大家要以心靈去體會,解脫道課程所講的,都是直指人心、直指深義。大家在加強聞思基礎之後,觀察越清楚、越具體,體悟、體證則是越深入,絕對不會是模糊的,這是清清楚楚,真正走過來的一條路。

如果一個人講說他開悟了,炫耀他的厲害,但是當你請教他是怎麼走這一條路,如果他講不出來,這些都要保留;或是當他自認為開悟,卻有越多的我慢,在展現他的厲害、我能,與佛陀所講的「無我」是背道而馳。真正的開悟、真正的見法,身心一定會越柔軟,因為當你體認到「無我」,我慢一定會消失,種種結縛也一定會去除,現在大家在法界裡面繼續深入,以你的心靈去體悟法、去見法,所謂的「見」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你的心靈去體悟。如果真正用你的心靈去體悟,叫作你的第三眼、智慧眼打開。雖然你、我、他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為什麼見不到法?智慧眼沒有打開?只要大家現在一步一腳印的聞思修證,很快就可以打開智慧眼,處處都可以見到活生生的佛法,就會體悟到佛陀所講的真實不虛。

大家在附近可以找一個地方,然後從某個角度去切入、體悟法,獨一靜處禪思,「禪思」就是去「止觀雙運」、去體悟,彼此不要講話!大家好好用功,不要去干擾別人。

此刻大家再體會兩點,馬路上有一些車子在行駛、遊動,有汽車、也有機車,想像現在就像在海邊,看看透明海水裡面那些魚,一輛車子就像一條比較大型的魚,看看那些車子來來往往,就像海水裡面的魚在游來游去、穿梭來穿梭去。我曾經在上面看到有好幾台拖吊車,如果違規停放就會被拖吊,拖吊車後面有兩支像是螃蟹夾,又伸開、半伸開,看起來真的很像螃蟹繞過來,眾生就浸泡在「道」裡面,就浸泡「空」裡面,浸泡在海水裡面,但是處在裡面的人,如果沒有「有距離」來看,沒有相當深厚的聞思基礎,不容易覺察裡面的深義,不容易看到所謂的「無常」、「無我」。所以,真的要提升、拉開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智慧,大家才能夠清清楚楚看到實相。

前面有一些機器在挖土或是整理廢土的機器操作聲音,大家在市區裡面聽聽人類所製造出來的種種聲音,沒多久就會很厭煩、心情不好,但是當我們回到大自然中,聆聽蟲鳴、鳥叫聲,會覺得很輕鬆、百聽不厭,大家好好去體會,大自然這些聲音是很和諧、很祥和,是最高級的大自然交響曲,讓你百聽不厭,而且還可以幫助我們身心安定、淨化,而人類所製造出來的種種噪音,聽沒多久就是會神經衰弱、疲倦,因此都在告訴我們要回歸大自然,學佛一樣要回歸大自然,你們才會解脫自在、快快樂樂。如果你還在語言文字相上面繞,就像一直在聆聽那些噪音,沒多久就會很疲憊,學佛學到後來會很苦悶,變成苦瓜臉,這樣就證明是錯誤的方向。如果學佛學到後來,越來越安詳、越自在,身心越柔軟,越懂得感恩,表示有體會到大自然的法音、法流,會不斷淨化我們的身心。

為什麼先從「耳根」進入?是從「觀音」而不是從「觀色」?因為聲音遍一切處都存在,而且很具體,比較容易體會到,先從大家比較容易體會到的角度切入,當你體會到之後,其他再慢慢越微細去觀察、去體會,以此類推其他的,就可以慢慢去體證。因此,從大家比較容易掌握到、體會到的,不必花什麼錢去製造音樂,大自然都在宣說法音,到哪裡都有教材,不必照本宣科,不必依據什麼經典,到哪裡都可以講經說法,到哪裡也都可以見法,先從比較容易掌握的點切入,其他就可以「耳根圓通」。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