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法王噶瑪巴:《普賢行願品》釋論 第四堂課  


《普賢行願品》釋論.第四堂課

欣樂而隨喜,一切善功德

隨喜能對治嫉妒,生起與隨喜對象同等善功德,所以對一切善功德,我們都要無嫉妒、無我慢,全部加以隨喜。

《彌勒願文》中提到:「亦禮菩提心,遠離諸惡道,能得生天上,乃至證涅槃」。我們不能夠只想到自己一個人遠離三惡道的痛苦,自己得到涅槃寂靜,菩提心是讓一切眾生解脫成佛的廣大發心,菩提心沒有偏私,平等對待一切眾生,無分別地生起慈悲心、菩提心。

我們啟建祈願法會,大家齊聚在這裡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每年都要坐在這裡,好像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我擔心如果大家不懂得祈願法會的意義,只是盲目地遵循模式,祈願法會很快就會失去它的價值了。

因此,我們坐在這裡,應該帶著特別的發心,這是最重要的。各位來自世界各地,就算一開始沒有帶著特別的發心前來,但是畢竟我們已經來到了這個殊勝的地方,實在很難得,因此我們應該和平時不同,要能轉化自己的心態,帶著與平時不同的一種發心,也就是發起菩提心、慈悲心,然後在菩提迦耶積聚資糧、淨除罪障,我覺得這樣就有意義了。

昨天我們講完了「懺悔罪障」;在佛教的各個部派當中,對於罪障有不同的定義。比如說一切有部和應成派認為身口的業是色法,唯識派或自續派則認為,和身口的表業一起運作的心所,就是業或罪。總之,罪業是在心上,自心就像田地,不善業如同種子,未來惡業的成熟,就像是種子發芽、茁壯並結果。我們現在不善的種子沒有開始生長,而是以隨眠的方式存在。因此,如果能夠馬上發露懺悔,這種不善業的種子,就沒有發芽的機會。就好像在一個完全黑暗的千年暗室裡面,我們只要點一盞燈火,就能夠讓這個上千年的黑暗,在一剎那間重得光明;無論我們的罪業有多深重,只要能夠生起對治惡業的善心,罪業就能被消除。

就算我們只是在做一個小小的善行,但如果發心希望藉由這個善行,回向淨除所有的罪業,意思是讓這個善行成為罪業的對治法的話,就愈有力量淨除罪業。這就像是「在哪裡摔倒,就要在哪裡站起來」一樣,我們在三寶、眾生身上造了種種惡業,所以也就要透過對於三寶和眾生的善行來淨除罪業。

佛陀告訴我們很多懺悔的方法,淨除違犯三種戒律罪障最殊勝的法門,就是金剛薩埵法。另外,淨除罪障最殊勝的法門,就是不動佛咒語(《拔濟苦難陀羅尼經》)。透過各種的真言、咒語或儀軌的修持,來淨除罪障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但是如果說我們只是嘴上說懺悔,心裡卻胡思亂想,沒有真心懺悔,這樣懺悔的力量是很微小的。懺悔需要心口合一,需要真心愿意去懺悔,才能真正淨除罪障。就像之前提到:「善業的力量大,惡業的力量小。」這是因為罪惡本身沒有任何真實的靠山,它是由錯亂心所造成,是站不住腳的;善業則是由無錯亂的心所造成,因此善業有真實力量的支持。真實或真理,能夠戰勝一切,虛假,則永遠註定失敗。這是世間的法則,不是嗎?

快樂與不快樂的秘密

這裡我要講一個故事。在一個山上,有兩座寺院,我們把這兩座寺院一個叫做A寺院,一個叫做B寺院。A寺院的僧人總是吵架不和睦,大家都過得很不愉快;B寺院相反,僧人之間團結互助,臉上總是面帶微笑,因此他們的生活也非常的喜悅,非常的富足。

A寺院的住持看到B寺院的這種情況,覺得很訝異,有一天,他走到B寺院去參訪,到了寺院門口,他碰到一個小沙彌。住持問道:「小沙彌呀,你們寺院看起來滿幸福、快樂的,這是為什麼呢?」小沙彌笑笑地回答說:「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常常犯錯呀,所以我們這個寺院才會這麼和諧啊!」

住持聽了一頭霧水,什麼叫做每個人都常常犯錯,所以大家就變成很和諧呢?這時,寺門外跑來一個僧人,急急忙忙地回到寺院,結果在門口摔了一跤。原來是因為另一個僧人之前拖地,地上有水,所以讓那位僧人滑了一跤。就看那位還在旁邊拖地的僧人馬上跑過去扶他一把說:「哎呀,真是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我拖地放太多水了,讓你滑跤了。」

這時,另外一位站在寺門旁的僧人看到以後,也跑過來對摔倒的僧人道歉說:「其實是我的錯,因為我沒有提醒你地是濕的。」最後,只聽這個摔倒的僧人,一邊起身一邊說:「不是不是,都是我的錯啊,因為我自己不小心,所以才滑倒的。」

A寺廟的住持看到了這一幕後,他就明白了小沙彌所說的話。為什麼因為每個人的犯錯,所以就變得和諧了。各位想想這是什麼道理呢?原來是因為每個人都看到了自己的錯誤,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而且願意負責,因此互相都變得和諧了。如果不是這樣,每個人都自以為是不認錯,肯定是不會和睦的。這個故事,可以讓我們懂得懺悔的道理。

第五大願,隨喜功德

接著今天要講解的是十大願當中的第五大願──隨喜。偈文是: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我們隨喜的對象,是十方一切的諸佛菩薩,還有所有的有學、無學的聲聞、緣覺行者。這裡提到的五種人包含了所有的人:住於無學道的佛、有學道的菩薩、無學道的緣覺聲聞、有學道的緣覺聲聞,還有未入道的凡夫等五種。總而言之,就是對於自己,還有他人,不論是凡夫,還是聖者的一切眾生,所有三時所積聚的善業和各種悅意的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和布施的喜悅等,我們都去隨喜讚嘆。而且我們要在沒有嫉妒、沒有我慢的一種心情上,就像是看到一個貧窮者得到了財寶一樣的衷心地隨喜他們的善業功德。如果這樣做到的話,我們過去所造作的善業,也會得到廣大增長。

不可思議的善巧法門

經典提到:隨喜和自己證悟相等的人,會得到相等的利益;隨喜比自己證悟低淺的人,會得到更多的利益;隨喜比自己證悟高深的人,會得到一半的功德利益,這是因為不具備那樣的福德,所以只能得到一半的利益。同時,經典也說,一個總是喜歡隨喜的人,也會讓他更歡喜於行善。因此,隨喜是一個不可思議殊勝的善巧法門。

這裡有很多部分是可以多思考的,例如經典中說,我們凡夫眾生對於自己的貪愛,如果要跟諸佛菩薩的慈悲相比,實在是萬億分不及一的。二乘行者,受到出離心的啟發,帶著視輪迴如火宅的心態,斷除無始以來對輪迴的貪著、執著,獲得了成就解脫,這也是我們應該隨喜的對象。

一般凡夫深陷輪迴的痛苦中,要生起一點點善心都很困難。但是,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還是有人願意生起善心,甚至行持廣大的善行,實在是非常了不起的。因此,我們對於即便是一個微小的善心、善念的生起,都應該要去隨喜,不應該輕視。例如釋迦牟尼佛,由於心繫五濁惡世的末法眾生,發起五百大願,生起了菩提心。同樣佛陀的後世弟子當中,例如龍樹菩薩,以藏傳佛教的說法,從龍宮迎請《般若經》,如果以漢傳佛教來說,則是從龍宮迎請了《華嚴經》,總之,龍樹菩薩迎請了諸多大乘典籍,並且著作了《中觀理集》、《讚頌集》等重要大乘典籍,開創了中觀派。還有無著菩薩,他修成彌勒法門,前往兜率天,迎請彌勒菩薩的典籍。由於以上兩位大師,開創了佛教大乘的「廣行派」和「深觀派」傳承。另外,還有無量實修加持傳承的根本、傳承祖師們,他們不斷地轉動*輪,對於人、非人、天人等,廣弘殊勝教法,種下解脫的種子,賜予解脫遍知佛果的機會。對於祖師們這些殊勝的行誼,我們都應該隨喜讚嘆。

有的時候,我們喜歡說「這是我的宗派、我的傳承、我的上師、我的僧團」等等帶有分別心的話語。我們只承認自宗自派的功德善業,對於其他宗派上師、僧眾、法友所做的善行善業,卻視而不見、不承認、也完全不隨喜,這是很不好的。如同僧成大師在一首〈厭離此種情況〉的道歌中唱到:「在此雪山之上,許多人發誓持守佛陀正教;然而卻視其他持正教者為仇敵,這樣的情況真讓人心痛啊!」許多心量狹窄的人,想方設法地打擊別人,這樣做是很危險的,因為這是謗法的行為,這是完全違背佛教的本質,同時違背了菩薩的行持作為,我們一定要謹慎。

之前我在《菩提道燈論》的課程時提到過,毀壞珍貴佛教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就是佛教自己內部的分裂。這種不和諧,導致了佛教的毀滅。佛陀不僅一次在許多經典中做過這樣的授記,所以我們一定要小心。就算無法成為一個護持、弘揚佛教的人,至少也不要成為毀壞佛教的魔軍。

一個弘揚佛教的人,不一定需要多麼響亮的頭銜,例如堪布、仁波切或是轉世祖古等,也不需要什麼顯赫的證書;針對這一點,竹巴袞列大師說得好:「一個人若能降伏自己的煩惱怨敵,佛教就掌握在他的手中了。」一個能夠降伏自心,對治煩惱,將佛法用在心上的人,他就是弘揚佛教的人。佛教不是用雙手去持有,也不是建設一座碉堡來保存收藏。真正持守佛教,就是在心上正確地進行聞、思、修三學,降伏自心,淨除煩惱。這樣做到的人,就是一個住持正法、住持佛教的聖者。

因此,我們不要再有分別心了。對於各宗各派、各個傳承,還有各種不同的僧伽團體或寺院,他們所做的任何善業功德,都是值得我們去隨喜的,都是令人歡喜的,這是很重要的一種態度。

一個隨喜,乞丐功德勝國王

在這裡又有一個故事。印度有一位國王,名叫波斯匿王,他是一位護持佛教的大施主。有一次,他發心連續一個星期供養佛陀跟所有的僧人齋食。

當時有一個窮人,他看到了國王這種供佛、供僧的善行,心生隨喜。按照傳統,佛陀每天接受應供之後,都會帶領僧眾結齋回向,這一天佛陀回向的時候,詢問國王說:「國王呀,我們現在要做回向功德,你覺得是要回向給『廣大物質』者呢?還是要回向給『廣大福德』者呢?」國王以為自己就是廣大福德者,因此就說:「我要回向給『廣大福德』者。」結果沒想到,佛陀將當天的所有功德,都回向給那個隨喜的乞丐了。因為乞丐隨喜的功德,大於做廣大物質供養的國王。

沒過幾天,國王開始不太高興了,他想:都是我在供養,但是功德卻回向給一個乞丐。因此,聰明的大臣們想到一個方法,有一天他們派人去把乞丐的食物全部用腳踩爛,讓乞丐分心,使得他忘記做隨喜,結果那天佛陀的回向,就給了國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隨喜的人,可能得到比實際供養者更多的福德。因為就算供養者準備了豐盛、廣大的供品,但有時愈富有的人愈容易傲慢,所以,積聚福德善業最好的一個方法,其實就是隨喜功德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嫉妒別人,無論大小善業,都要隨喜,我們可以歡喜地雙手合掌,可以歡喜地口說讚嘆,也可以帶著歡喜的心,發自內心地給予祝福;這樣身口意的隨喜讚嘆,能夠得到很大的功德利益,這是非常重要的。

隨喜是對治嫉妒最好的方法。我們容易對一個和我們差不多,但是比我們成功或是地位、名聲比我們高的人生起嫉妒之心。例如看到對方的弟子比自己多、寺院比較大、事業比較廣等等,心中有種隱隱的不悅感,這就是嫉妒心。千萬不要這樣,我們應該學習隨喜對方的功德。

第六大願,請轉*輪

接下來是「請轉*輪」。偈頌是: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輪。

「請轉*輪」能夠淨除自以為是的我慢,例如覺得自己佛學懂很多,不用再學習佛法的傲慢心。同時,透過「請轉*輪」,也能夠讓我們博學多聞,並且得到廣大的福德。

佛陀的法教,像是一個能夠幫助我們度脫輪迴的車子,然而如果車輪不轉動,車子也是無法行駛,所以僅有佛法還不夠,我們還要勸請轉動這個*輪,也就是請求善知識們宣講佛法,這是很重要的。

修行者的道次第

「請轉*輪」一詞,包含了很多意義。對於一個沒有恭敬心的弟子來說,請轉*輪的意思,是要請求善知識宣講如何依止善知識的*輪;一個執著的人,就要請求開示無常的*輪;我執強烈的人,應該求授無我法門;一個自私的人,應該請轉大乘利他的*輪;密乘根器的弟子,就要請求上師轉動密乘的*輪。「請轉*輪」對於一個修行者來說,就是他的道次第,簡單幾個字,卻包含了深刻的意義。

《妙法蓮華經》說:「三千大千世界中,僅僅是一個小如微塵的地方,都曾經是佛菩薩們為了追求正法,捨棄生命和財富的地方。」《大般涅槃經》中也提到:「佛陀曾經捨棄生命,只為求得一個偈文的教授。」我們想一想,《大藏經》裡何止一個偈文了,當中無量的偈頌,都是過去佛菩薩們捨棄自己的性命和一切的財富所得來的珍貴教法。我們現在輕而易舉地就能接觸到這些正法典籍,真是我們的福氣。如果我們不知珍惜,只是把經典供在佛堂上蒙塵,然後心存如果隨意打開經函就會落入地獄的迷信、恐懼,真的就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了。

所以我們應該多去思維:請轉*輪的必要性是什麼?它的功德利益是什麼?認識到它的功德利益之後,就要盡力地請轉*輪、求授法教。雖然佛陀誕生世間的目的就是宣說佛法,但是為了讓凡夫大眾生起求法之心,佛陀成道後說:「我證得了如此甚深、寂靜、離戲、光明、無為的法教,如同珍貴的甘露一般,然而沒有人能夠明白,因此我還是在林中靜住吧。」佛陀成道後的49天裡沒有說法,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呢?這是給予真心想要學法的人,一個求授法教的機會。佛法是為了那些想要聽聞的人而說的,佛陀不會勉強不想聽聞的人學佛,也不會刻意傳道說:「拜託你們來學法喔!」佛陀是不會這樣做的。

以前有位堪布,他很喜歡學習經典,所以總是告訴別人要學習經典。有一天,他到尼泊爾的寶大佛塔繞塔,去跟每個他遇到的人說:「拜託拜託,你們都要好好的學習經典呀,我可以免費為你們上課的。拜託要學習經典呀!」就這樣到處去拜託請求每一個人。不過我想佛陀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但是特殊情況之下,或許還是會那樣做吧!其實在律典中也有提到:不給予不請求的人。意思是唯有當對方請求了,才能為對方說法或傳戒。

原因就是因為佛法很殊勝難得,就像佛陀成道後說的「甚深」,意思是佛法的義理深奧;「寂靜」意思是遠離了煩惱習氣;遠離了分別妄念的戲論,所以是「離戲」;因為遠離了暫時和根本的覆障,所以是「光明」;「無為」的意思則是前、中、後際一切皆非真實,佛法就是如此具備了五種殊勝的甚深法教。當然,不會有不說法的佛陀,那麼為什麼還要請轉*輪才說呢?因為請轉*輪是弟子的責任,說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弟子,因此,弟子的請求就很重要。

第七大願,請佛住世

接著是「請佛住世」。偈頌是: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所有禮讚供養福,請佛住世轉*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譯註)

佛陀最初發起菩提心,中間行持菩薩行,三大劫的時間裡,不斷地積聚資糧,最後圓滿成就了佛果,這一切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利益眾生。佛陀為了利益菩薩的弟子,示現報身,為了凡夫眾生,示現化身。直到圓滿每一個眾生的暫時和究竟的心愿,佛陀都會不斷地化現利益眾生。雖然這是佛陀的特質功德,但是我們還是要發自內心地祈請諸佛住世,不要示現涅槃。

我們現在都是凡夫,沒有辦法依止到佛陀,就算我們想要見到佛陀,都沒有這種福分。佛陀2500年前已經涅槃,所以就算我們這麼想見到他,也沒有那樣的福氣。雖然十方三世的諸佛存在,但是,我們也因為自身的福德淺薄,沒有辦法見到並且依止他們。所以,我們現在學習到的一點佛法,這都是凡夫善知識的恩德。所以凡夫善知識對我們的恩德,可以說是非常大的。

因此,我覺得不僅是憶念過去祖師們的事跡、故事,更要認識到現在住世的具德善知識們的智慧、關愛以及力量的功德,並且知恩報恩。今年祈願法會的最後一天,我們特別舉辦了祈請創古仁波切、天噶仁波切和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長壽住世的祈壽法會。我相信這個祈壽法會,具有很好的象徵意義:讓我們感念在佛法、生活各方面給予我們照顧的眾多大恩上師們,尤其是我們實修噶舉派的上師們;感恩是很重要的。

尤其如同第二佛的尊者,我們現在能夠親近他、聽到他的開示跟教導,這真的是我們很大的福氣。其實仔細想想,我們真的是太幸福了,可是如果沒有認知到自己的福氣,那麼這個福氣也就沒有用了。感恩很重要,感恩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到自身的幸福,如此才能夠讓這個幸福起到作用。一個沒有福氣的人,歷經千辛萬苦也很難找到一個能夠依靠、皈依的對象。但是我們現在完全不需費功夫找尋,擺在眼前就有值得我們去依靠、皈依學習的對象,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幸福的事情。

調伏自心,修行無須外求

總而言之,以上從禮敬諸佛到請佛住世的祈願,每一個祈願都是一個修持的方法;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修行法門,但其實每一個法門,都是幫助我們調伏自心的工具。就算今天只是聽到一句佛語,也要用來調伏自心。不然就會像是魔鬼在東邊,卻把施給魔鬼的多瑪丟到了西邊,完全浪費了。

在這裡說個故事,這是著名的大成就者竹巴袞列的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人,脖子上長了一個很大的瘤,裡面都是膿血,看了很多醫生,做了很多治療,都沒有用,很是痛苦。他聽說竹巴袞列大師什麼都懂,心想也許他有點辦法吧,於是就去拜見竹巴袞列。大師看到這個病人之後,先要病人製作一些除障的多瑪,自己則開始修法誦經。三天的時間裡,大師煞有其事地在房間裡敲鑼打鼓,並且念誦了許多儀軌。

第四天一早,竹巴袞列把食子拿到外頭,但沒多久,就看他又把多瑪帶回家了。病人看了皺著眉頭說:「仁波切呀,多瑪不是應該丟到外面嗎?您怎麼又帶回家了勒?」就聽大師說:「我呀,繞了一圈,發現實在沒有地方可以放多瑪耶。你看,東邊有金剛薩埵,所以不能往那兒丟;南方有寶生佛,往他那兒放也不好看;西方呢,有無量光佛,如果往他那一扔,我們也別想投生淨土了;北方又有不空成就佛在,也不能往那兒擺……」,病人氣得聽不下去,就說:「把多瑪帶回家,真是犯忌諱!」只聽大師突然說:「太好了,既然這樣,就丟到犯忌諱的頭上吧!」結果就看多瑪飛到了病人的臉上,原來是竹巴袞列用力把多瑪往病人丟去,多瑪上有一根稻草,剛好刺到病人脖子上的膿包,膿血全部流出來,結果病就好了。自顧自地說個沒停。

平時,我們裝模作樣地對魔障施放多瑪,又對仇人做什麼回遮法之類的法事,其實真正的仇敵和魔障,根本不在外頭,而是被我們小心翼翼地保存在心中。要知道,外在的敵人永遠消除不完,真正的仇敵,其實就是我們自心的貪嗔痴的煩惱。因此,我們應該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檢查自心的善惡,然後找到適當的對治方法,好好調伏自心,不然,修行是絕對不會進步的。真正用上功,讓佛法成為佛法,讓口訣成為口訣,讓密法成為密法,是非常重要的。是否用上功,主要在於自己,是否調伏了自心。

當然調伏自心並不簡單,不是一蹴可幾的。但是,我們總是要把調伏自心,做為我們的目標,不論行、住、坐、臥任何時刻,都要把降伏自心這個目標放在最前面,然後朝著這個目標前進。不然有的時候,我們把修心、佛法的目標放一邊,然後自己又再去找一個不同的目標,這樣捨本逐末是不會有結果的,佛法永遠起不了該有的作用。因為佛法的作用是什麼呢?就是調伏自心;然而自己卻把修行當成了什麼呢?許多人一心只想求長壽、求無病,想要修持財神求財富,或者修持度母求生兒子,總之,都是帶著短視近利的世俗心態而修持,其實這樣已經完全跟佛法相違背了;佛法、修行已經成為我們滿足世俗心態的工具了。

以上這些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並不容易,我自己也不例外;或許各位是有善根的人,因此不會很困難。無論如何,我們大家都要很小心,一定要回到心上作修持。

我想還是不要說太多了,在這麼殊勝的聖地,這麼多人在這裡繞塔、頂禮,很多人在這裡禪修、持咒,也有許多人在這裡點燈、供佛,大家都盡力地積聚善業功德,所以在這種時候,如果盡說一些不吉祥的話,也不太好。總之,我們的任何作為能否成為善業功德,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態跟動機。光只是點燈,我們說那就是一種善行、善業,這是很難說的;光只是一個頂禮,就要說那絕對是一種善業功德,這也是很難說的。

我們每年都只會到這裡一次,聚集在這裡一次。就像一般公司年尾的工作總結一樣,而這是我們修持的總結,例如一年中造作了多少善業或惡業,如果能在菩提迦耶這個聖地來結算,會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如果有惡業,就好好懺悔,有善業,就好好隨喜,然後發願在新的一年裡,努力行持更多、更圓滿的善業。我覺得這樣的反省總結,對於修行是非常有幫助的,我也相信各位都能做到。

有一首藏族歌曲,我覺得歌詞寫的很有意思,歌詞說:「帶著噁心持誦六字大明咒,不如帶著善心而歌唱。」許多藏族老先生、老太太都會在拉薩大昭寺繞塔,剛開始一邊繞,一邊清楚地慢慢念著「嗡嘛呢唄美吽」。之後愈念愈快,到最後,連「嗡嘛呢唄美吽」都不念了,只是在那裡講是非、說閒話。外在看起來是在修行,但是內心充滿惡念的修持,這是一種欺騙,就像經典形容的「道貌岸然行非法」一樣,我們要非常注意的。

感恩禪修,思維眾生恩德

接下來要禪修,我們做感恩的禪修。一般來說,父母大多是好的,當然有一些很不負責任的父母,完全不照顧孩子,甚至孩子一出生,就被他們丟到垃圾堆中。還有一些父母,對孩子過於嚴厲,而造成了傷害。總之,父母有好有壞,但是我相信多數的父母都是很好的,這是我的認為,不見得大家都這麼想。其實,在做感恩的禪修時,不一定要觀想父母親,還有許多關愛我們的親人、朋友都可以作為禪修的所緣;接著,我想跟各位分享一下我對感恩的想法。

每年到了我生日的時候,許多朋友都會為我慶生,已經變成了一種傳統;雖然我的出生,到底對世界有利有弊,是帶來福氣還是災難,現在還說不定,總之,每次的慶生活動,我都會想到很多對我有恩的人。

首先當然是想到父母親,他們的生育、養育之恩,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父母之外,我還想起很多照顧過我生活的朋友們,他們其實也像是我的父母,我從小穿的衣服、吃的食物,就連擤鼻涕的衛生紙,都是這些遠道而來的法友們帶給我的,每次想到他們,都覺得他們對我的恩德真的很大,可以說,我是在他們關愛的滋養之下,活到了現在20多歲,實在很感恩他們。

如果再想廣一點,我想到整個大自然,對我也是如此的有恩。我們的食物、衣服、呼吸的空氣,都是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總之,周圍的人事物,周圍的一切,對我們是具有如此的大恩和大悲。

借著慶生活動的時候,我都會回想大家的恩德,感恩大家。為了報答他們的恩德,我提醒自己要不斷地勇猛精進。其實,我們都一樣,雖然我們現在互相不認識,但沒有人不曾做過我們的父母,也沒有一個生命,不曾做過我們的朋友,因為我們被自己的愚痴無明障蔽了,使得我們互相不認識了,因此千百年來,相互之間無量的恩德,也都忘記了。恩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卻視而不見,這真的是最愚痴的一件事情。

我們現在靜下來,好好思維眾生的恩德,並且祝福一切眾生,能夠遠離三惡道的痛苦,證得佛果。請帶著這樣的思維,一起來做三分鐘的襌修。三分鐘就好,因為太久可能有人要打瞌睡了。襌修是要打起精神的,可不是用來睡覺喔。

-------------

譯註:第七大願請佛住世的偈文是「諸佛若欲示涅槃」至「利樂一切諸眾生」。「所有禮讚供養福」至「回向眾生及佛道」是七支供養的偈文。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