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佛教宇宙觀概述


時間:2016/1/23 作者:淨山

《淨土》雜誌2015年第1期 文/德淨

佛教所意謂的「世界」

世界,亦稱天地、天下、人間、世間、萬物、世上等,可以有下列意思:人類文明所有一切的代稱。在許多場合下,也以全球、環球(寰球)、寰宇(環宇)、國際、萬國等詞作為代稱,通常指人類現今所生活居住的地球。廣義上指宇宙。

其實中文「世界」一詞的起源是從梵語翻譯中來。佛法所說的世界,由時間和空間組成。《楞嚴經》卷四曰:「云何名為世界?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現在未來為世。」「世」為遷流義,屬於時間的範疇。佛法認為,時間像流水一樣,處於不斷的遷流延續中,從過去延續到現在,又從現在延續到未來,時間的存在形式為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界」則是對於方位的界定,屬於空間的範疇。佛教對於宇宙的空間,有六方和十方之說。六方是指東、西、南、北、上、下;十方則是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佛教又把世界稱為世間,「間」為間隔義,世界就時間來劃分,有三世的間隔;就空間來劃分,有方位的間隔。

佛法中的世界,古人稱之為宇宙。《淮南子》曰:「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宇為空間,即東、西、南、北、上、下;宙為時間,即古往今來的變化過程。就其基本定義而言,與佛教關於世界的概念基本一致。

世界包羅萬象,若是從佛法的角度來認識,也可以有不同的劃分方式。從內容上,可歸納為兩部分:一是有情世界,所謂有情,即一切有知覺、有情感的生命,亦稱為正報。二是器世界,指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亦稱依報。從生命的存在形式上,分為地獄、餓鬼、畜生、天、人、阿修羅、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十種世界,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十法界」。

小世界的構成

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須彌山,透過大海,矗立在地輪上,地輪之下為金輪,再下為火輪,再下為風輪,風輪之外便是虛空。

須彌山上下皆大,中央獨小,下入香水海中。此山有七山七海繞其四周,入水八萬由旬,出於水上高八萬由旬,縱廣之量亦同。周圍有三十二萬由旬。在上列諸山中,須彌山及七金山皆為方形,只有鐵圍山是圓形。以上九山、八海由三輪所支持。風輪在最下,其量廣無數,厚十六億由旬。其上有水輪,水輪上部則凝結成金輪。水、金二輪深度共達十一億二萬由旬,下方八億由旬是水輪。而兩輪之廣,直徑十二億三千四百五十由旬。最初,由於有情業增上力,風輪生,依止於虛空;又依有情之業力,大雲雨起,澍風輪上,積為水輪;又因業力風起,擊水,上部結為金輪。這是有情的依處,即器世間,住在此間的有情有天、人、阿修羅等六趣。

在須彌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環繞之,每一重海,間一重山,即是「須彌山→香水海1→金山1→香水海2→金山 2」依此類推。而「金山」部分,「金山1」的高度只有「須彌山」的一半高,「金山2」也只有「金山1」的一半高度,依此類推。在「金山7」的更外圍處有一道「鹹水海」,更之外的環繞則是「鐵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鹹海,鹹海之外有大鐵圍山。

在鹹海四方有四大洲,即東勝身洲、南贍部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兩中洲,數百小洲而為眷屬。這些大大小小的洲都有人類居住。

須彌山水面以上分上下兩段,下段分為四層,第一層名堅手天,第二層名持鬘天,第三層名恆憍(亦譯常放逸)天,為四天王所統帥之夜叉神所居,屬於鬼類,非天道所攝,一說第三層之上還有日月星宿天,為日月星宿諸神所居;第四層為四天王天,與日月在一水平面上。須彌山頂為忉利天,此天與四天王天皆地居,忉利天以上為空居(天宮在虛空中),依次為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四天。再上則為色界十八天,及無色界四天。

三千大千世界

如是九山(須彌山、七重金山與大鐵圍山)、八海(七重香水海與鹹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禪三天,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禪三天,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禪三天,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禪九天,及四空天,為一大千世界。因為這中間有三個千的倍數,所以大千世界,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亦名一佛剎,或一佛土,作為一尊佛陀教化的區域。地球人所居住的大千世界名為娑婆世界,以釋迦牟尼佛為教主;西方極樂世界以阿彌陀佛為教主;東方琉璃世界則以藥師佛為教主。宇宙中的佛剎有無量無邊,則其教化主也是無量無邊,眾生也無量無邊。

須彌山究竟在哪?

佛陀講解須彌山的起因是聽到有人議論世界形成的原因,於是佛陀給大眾宣說了《起世經》。經典中描述的須彌山的形狀與日常所見山川並不一致,其周圍環境與地球上的地貌特徵相無法對應。那麼須彌山到底在哪裡?它是否真的存在?

佛陀是依不同眾生的業力而宣說了不同的世界。須彌山在某些修行者境界中的曾經現量親見。佛教徒依佛陀的教言去修持,則須彌山、七金山以及四大部洲等都完全能夠現前。據《毗奈耶經》記載,當時印度遭受嚴重饑荒,有些比丘就以神通飛往北俱盧洲,那裡具有豐富的飲食,在那裡化緣以後,再以神通飛回印度。

一切緣起皆是空性,而以空性又可顯現一切的緣起,跟隨不同眾生的業力,即有地球或者須彌山等的不同顯現。理解了緣起性空,則不論是佛教內部的各種觀點,還是科學的說法,都是可以理解而不會有任何矛盾的。

四大部洲的統治者——轉輪聖王

轉輪聖王,又譯作轉輪王、轉輪聖帝、輪王,意即旋轉輪寶之王。轉輪聖王擁有七寶(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主藏寶、典兵寶),具足四德(長壽、無疾病、容貌出色、寶藏豐富),統一須彌四洲。轉輪王是佛教中記載人道中最偉大的君主,被稱為王中最尊,世間少有。轉輪王壽命長久,威德具足,七寶化現,正法御世。輪王治下國泰民安,百姓富足,風調雨順,善法增益。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解釋有四種輪王,鐵輪王統治的範圍為一大部洲,銅輪王統治的範圍為二大部洲,銀輪王統治的範圍為三大部洲,金輪王統治的範圍為四大部洲。

佛經所言「轉輪王」多指金輪王,是最尊貴的王者,在人類中,天下第一,並世無匹。金輪王不用發令,四方自然臣服,銀輪王親自到他王國土,他王自然臣服,銅輪王要親自出馬派人勸降,他王才會臣服,鐵輪王則需親自征伐,他王就會臣服。

大千世界生滅循環的周期——大劫

在佛教的經典中,說到時間則有「剎那」和「劫」的不同,剎那是表示極短的時間,便於體察心念的生滅;劫是代表極長的時間,便於說明物界成壞的相續。

何謂剎那?「剎那」由梵語Ksana音譯,意譯為「須臾」、「念頃」,也就是一個心念起動之間的意思。在佛教里,剎那是最短暫的時間單位,以現在的時間計算,大約等於七十五分之一秒。所謂「少壯一彈指,六十三剎那」,可見剎那的短暫及心念生滅的迅速。

佛說一切有情無情,莫不有剎那剎那生住異滅的無常。宇宙萬有,剎那之間已經歷生住異滅;乃至世界的成住壞空,都是剎那剎那的漸變,累積成一期的突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也是由無數剎那累積而成。

「劫」,梵語kalpa,音譯為劫波、劫簸,意譯為長時、大時。分小劫、中劫、大劫三種。小劫:根據佛經記載:從人壽十歲算起,每過一百年增加一歲,加到八萬歲;然後再從八萬歲,每隔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叫做一小劫。中劫:二十個小劫為一個中劫。大劫:四個中劫為一個大劫,其過程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四個中劫分別是:成劫(世界生長期)、住劫(世界壯盛期)、壞劫(世界老死期)、空劫(世界滅無期)。如此成、住、壞、空四個中劫相續循環一次為一大劫。

1.成劫

成劫是指山河、大地、草木的器世間,以及一切有情眾生的眾生世間的成立時期。

根據《起世經》說,世界的形成,首先是由於眾生業緣的風颳起,在虛空中形成盤狀的大氣層,此大氣層厚一百六十萬由旬,周長無數,堅固無比,即使大力士以神器也無法擊破摧毀,此即為風輪。

接著在大氣層上空中心,由風所集,逐漸成雲,凝聚成雨,下降於氣層之上,形成厚八十萬由旬,直徑十二萬三千四百五十由旬的水層,此水由於業力的緣故,不往外溢,周圍並有風為牆,維持住水層,此即水輪。水輪的表面,由於眾生的業風,逐漸形成乳狀的表膜,其中七分之二為黃金層,七分之五為水層,此即為金輪。

在金輪上生出須彌山、七金山、四大洲等諸海山洲,這是四天王天、忉利天、人類、傍生等各界眾生的居處。其次成立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等四天,此稱空居天。再從空居天到無間地獄,有情眾生由此次第降生,此時期就稱為成劫。

2.住劫

住劫是指器世間和眾生世間安穩存住的時期。根據佛經上說,我們現在正是住劫,在住劫又有減劫和增劫的分別。所謂減劫就是人類的壽命從八萬歲,每經過一百年減少一歲,一直減到十歲,所需要的時間。增劫就是人類的壽命從十歲,每經過一百年增加一歲,一直增加到八萬歲,所需要的時間。

《大毗婆沙論》卷一三四載,在減劫,人壽每減至十歲,小三災就出現。刀兵災,是時人心瞋毒增上,相見便興起強猛傷害的心,手所執者皆成利刃,各逞凶狂,互相殘害,經七日七夜方止。疾疫災,繼刀兵災後,非人吐毒,疾病流行,遇則命終,難可救療,此時期的眾生都不聞有醫藥之名,時間經過七月七日七夜方止。饑饉災,疾疫災後,天龍忿責,不降甘雨,由此饑饉,人多命終,經七年七月七日七夜方止。

3.壞劫

住劫以後,就到壞劫。壞劫,是火、水、風三災毀壞世界的時期。眾生世間首先破壞,稱為趣壞;其後,器世間亦隨而破壞,稱為界壞。也就是在此劫之初,地獄的有情命終之後,不復更生,此後,其餘傍生、鬼趣及人、天等的眾生也漸次壞滅,有情破壞後,世界出現七個太陽,燃燒成災,如此經過七次的火災,把色界初禪天以下的器世界燒壞,此時稱為火災劫,約需十二億八千萬年的時間。其中三億四百萬年之間,有情的生物先壞;然後一千六百萬年之間,自然界再滅壞。

火災劫過後(即七次火災),次起水災,將第二禪天漂蕩殆盡,稱為水災劫,大約需要一億二千八百萬年。

如此經過七次的水災,最後產生風災,將第三禪天以下全部吹落,稱為風劫,需要六十四大劫,十億二千四百萬年的時間。

火災劫、水災劫、風災劫合稱大三災。所謂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吹三禪。壞劫之期,欲界悉皆壞盡,色界中,唯第四禪不為大三災所壞。

4.空劫

空劫時,世界已壞滅,在欲、色二界之中,除四禪天尚存,其他則全入於長期的空虛之中,形成世界未成,萬物未生時期的狀態。

空劫之後,又開始另一期的成、住、壞、空,也就是另一個世界又開始成立、持續、破壞。如此世界從成到住、住到壞、壞到空、空到成,各需要大約三億二千萬年,宇宙就在成住壞空的過程中,反覆生滅,每一周期大約需時十二億八千萬年。

華藏世界觀

相對此微細的小世界,《華嚴經》所表述的華藏世界恢宏廣闊。《華嚴經》中所描述的華藏世界,是法身毗盧遮那佛所居和教化的世界,由毗盧遮那佛修菩薩行圓滿之全體顯現。《華嚴經》中對華藏世界的構造進行了描述:「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有須彌山微塵數風輪所持。其最下風輪,名『平等住』,能持其上一切寶焰,熾然莊嚴;次上風輪,名『出生種種寶莊嚴』,能持其上淨光照耀摩尼王幢。」這無數風輪分為十層,最上層風輪「名『殊勝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莊嚴香水海,此香水海有大蓮華,名『種種光明蕊香幢』,華藏莊嚴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淨堅固,金剛輪山周匝圍繞,地海眾樹各有區別。」華藏世界中有無數的佛國世界,由大蓮華所包藏,故稱「華藏世界」。

華藏世界存在的方式,其實是涉及宇宙空間無限的觀念。無限的宇宙是包羅萬象,無所不有的,但又能夠井然有序,不相混雜。

毗盧遮那佛教化的華藏世界,總括了世出世間以及凡聖諸境,既是輪迴的事相界,又是解脫的理體界,彼此間矛盾對立的界限被打破,成為完全的統一體。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