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乃是萬德莊嚴的聖者,因此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等德能。
三身者,世親菩薩《十地經論》所說,佛有三身。身即聚集之義:
一法身,指常住真實、普遍、平等理體之真如法性之身。
二報身,指酬報因行功德而顯現相好莊嚴之身。
三應身,指順應所化眾生之機性而顯現之身。
四智者,法相宗所立如來之四智,凡夫有八識,至如來轉為四智:
一大圓鏡智,轉第八識所得,顯現法界之萬象,如大圓鏡之智。
二平等性智,轉第七識所得,成諸法平等作用之智。
三妙觀察智,轉第六識所得,分別好妙諸法而觀察眾機,說法斷疑之智。
四成所作智,轉前五識所得,成就自利利他妙業之智。
五眼者,指佛陀身中具備之五種眼力:
一、肉眼,為肉身所具之眼。
二、天眼,為色界天人之眼,此眼遠近、前後、內外、晝夜、上下,皆悉能見。
三、慧眼,為二乘人之眼,能識出真空無相,亦即能洞察一切現象皆為空相定相。
四、法眼,即菩薩為救度一切眾生,能照見一切法門之眼。
五、佛眼,此眼無不見知,乃至無事不知不聞;聞見互用,無所思惟,一切皆見。
六通者,三乘之聖者,得神妙不測無礙自在之六種智慧之力。
一、天眼通,能見六道眾生生死苦樂之相,及見世間一切種種形色,無有障礙。
二、天耳通,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之語言,及世間種種之音聲。
三、神足通,即自由無礙,隨心所欲現身之能力。
四、他心通,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思之事。
五、宿命通,能知自身及六道眾生之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六、漏盡通,斷盡一切三界見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盡神通之力。
十力者,即如來之十種智慧能力:
一、處非處智力。如來於一切善惡因緣果報,皆悉遍知。
二、業異熟智力。如來於一切眾生,過去、未來、現在三世業緣果報生處,皆悉遍知。
三、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如來於諸禪定,自在無礙,其淺深次第,如實遍知。
四、根上下智力。如來於諸眾生,根性勝劣,得果大小,皆實遍知。
五、種種勝解智力。如來於諸眾生,種種欲樂,善惡不同,如實遍知。
六、種種界智力。如來於世間眾生,種種界分不同,如實遍知。
七、遍趣行智力。如來於六道有漏行所至處,涅槃無漏行所至處,如實遍知。
八、宿住隨念智力。如來於種種宿命,乃至無量劫,姓名、苦樂、壽命,如實遍知。
九、死生智力。如來如實了知眾生,死生之時,與未來生之善惡趣。
十、漏盡智力。如來於一切惑,余習氣分,永斷不生,如實遍知。
四無所畏者,佛說法時,具有四種無所懼畏之自信,而勇猛安穩:
一、一切智無所畏,對於諸法皆覺知,住於正見無所屈伏,具無所怖畏之自信。
二、漏盡無所畏,斷盡一切煩惱而無外難怖畏。
三、說障道無所畏,闡示修行障礙之法,並對任何非難,皆無所怖畏。
四、說盡苦道無所畏,即宣說出離之道而無所怖畏。
十八不共法者,即不共通於聲聞、緣覺、菩薩,唯佛特有之十八種功德法:
一、身無失。佛自無量劫來,常修戒定慧,此功德滿足故,一切煩惱皆盡。
二、口無失。佛具無量之智慧辯才,所說之法隨眾之機宜,而使皆得證悟。
三、念無失。佛修諸甚深禪定,心不散亂,於諸法心無所著,得第一義之安穩。
四、無異想。佛於一切眾生平等普度,心無簡擇,是名無異想。
五、無不定心。佛之行住坐臥,常不離甚深之勝定。
六、無不知已舍。佛於一切諸法皆悉照知而方舍,無有了知一法而不捨者。
七、欲無滅。佛具眾善,常欲度諸眾生,心無厭足。
八、精進無滅。佛之身心,精進滿足,常度一切眾生,無有休息。
九、念無滅。佛於三世諸佛之法,一切智慧,相應滿足,無有退轉。
十、慧無滅。佛具一切智慧,無量無際不可盡。
十一、解脫無滅。佛遠離一切執著,具有無漏智慧相應解脫與煩惱淨盡無餘解脫。
十二、解脫知見無滅。佛於一切解脫中,知見明了,分別無礙。
十三、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佛現勝相調伏眾生,稱智而演說諸法,各使解脫證入。
十四、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佛以微妙清淨之語,隨智而轉,化導利益一切眾生。
十五、一切意業隨智慧行。佛以清淨之意業,隨智而轉,入眾生心,說法滅其惑。
十六、智慧知過去世無礙。佛以智慧照知過去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無礙。
十七、智慧知未來世無礙。佛以智慧照知未來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無礙。
十八、智慧知現在世無礙,佛以智慧照知現在世所有一切,悉能遍知而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