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地藏經略談(三)我們要做和佛有緣的眾生


時間:2017/3/3 作者:止盈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三稱)

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忉(dao)利天,為母說法。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皆來集會。】

正如我親自聽到的那樣,有一天佛陀在忉利天宮,為母親摩耶夫人宣講佛法。這個時候上下四方四維的無量無邊世界的一切諸佛菩薩,都會到忉利天宮來聽聞這次法會。

如是我聞,這句是佛經的開頭句子。這句的來源大家或許已經知道了,再簡單的說下。在釋迦佛臨涅槃前,他的大弟子舍利弗已經提前入滅了,目鍵連也被人害死在弘法的路上,佛陀率領一部分弟子和比丘趕往下一個弘法的地方,準備去那裡弘法。這個時候大迦葉也率領一部分比丘從另外的路趕往世尊準備弘法的下一個地點,但是就在趕往的路上世尊病倒了,病體沉疴,就算這樣世尊依然帶領大家向目的地進發。直到有一天世尊實在是沒有辦法行走了,於是叫弟子為他用枯草鋪了一個能躺下的草窠,世尊就準備在這雙樹林示現涅槃了 。

當弟子們為世尊準備這個草窠的時候,弟子已經知道了很可能世尊要入涅槃,因為就算世尊住世的時候再辛苦再累乃至再有病苦,世尊的身軀都沒有倒下過,只是靠在樹下坐在那裡,從來沒有躺下過啊。

當世尊躺下後,為弟子們做開示了。就算病體沉疴,世尊依然在最後的時間裡為我們留下了,佛遺教3經,分別是8大人覺經,佛遺教經和42章經。我們每次讀起的時候都會感覺到佛陀對我們的愛護真的如同慈父一樣不捨片刻 。

這個時候阿難非常的痛苦,哭的很傷心。另外的一個弟子提醒阿難,當為利益人天請問法要。於是阿難止住悲傷問了世尊四個問題。分別是:世尊在世比丘以佛為師,當世尊入滅,四眾弟子們當以何為師?世尊住世的時候惡性比丘有佛陀調伏,當佛陀入滅後,遇到惡性的比丘,應該怎麼辦?還有就是佛經的集結應該怎麼開頭?另外一個是四念處的問題。

世尊分別回答了阿難的問題:佛滅度後當以戒為師;遇到惡性比丘,當默摒置之;佛經的開頭要以,如是我聞開頭,這個如是我聞,在後來起到了很重要很特殊的作用。

阿難的長相和佛陀非常的像,據說阿難有三十種相好和佛陀比只差二個,所以當阿難在後來弘法的時候,當他坐在法座上,很多弟子都以為這是世尊在講法。阿難一張嘴,如是我聞,大家一聽就知道了,喔,這個是阿難,不是我們的世尊啊。

如是,翻譯過來就是,就像這樣。如就是像,我們知道佛陀有十個通號,以後會逐一的講到。其中之一就是如來,什麼叫如來?往往很多人有很多種解釋。在金剛經中,世尊也為如來這個名詞做了一個解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是名如來。就像來過一樣,但是來過嗎?說來過又沒有來過,說沒有來過,又像來過,這裡面十分的奇妙啊。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一句,就是如如不動啊,什麼叫如如不動?不做更深的解釋,只拿大圓鏡智來簡單說下。佛陀就如同大大的圓滿的鏡子一樣,大是體相,圓是圓滿,是法相。鏡是鏡子,是相用。也就是說,有這樣一個巨大的圓滿什麼都能照到的巨大的鏡子,這個鏡子前放了一個什麼東西,鏡子裡就會出現一個什麼東西的影子。就算出現了十個東西,鏡子也會顯示出十個東西的影子。

就算同時放了一萬乃至億萬個東西,鏡子裡都會圓滿無漏的,不缺一個的把他們的影子反映出來,而當這些東西從鏡子前消失,鏡子裡的影子也同時跟隨著消失了。物來則映,物去不留,鏡子還是那個鏡子,不會為物來物去而悲傷憂愁。

這個如,就如同鏡子一樣,本體是沒有動搖的,雖然顯現了什麼影像,也實在是隨類而做。決定沒有執著,決定沒有貪戀不捨,決定沒有個人的情緒在其中干擾分別。

如是我聞 ,這個我是指的阿難,當然如果我們把這個我,當成是阿難,那麼我們會去信受這部經典。如果我們把這個我聞的我理解成,是我自己,那麼這部經典,就是為了我而說。世尊為了我而演,我決定會在這部經里得到無量無邊的利益啊。

聞,是聽到的意思。但是這個聞卻不止是聽的深度,而是更加的深,深入到聽後能去思維信受。也就是說佛法難聞,不是佛法不容易聽到;而是說,佛法我們接觸到了,但是卻沒有深入的去聽,去思維,去信受,沒有真正的去聽,去思維,去信受。這部佛經,和我無緣,這3藏十二部,和我無緣啊!

於是我們要做和佛有緣的眾生,就算是攀援也要去接這個法緣啊。但是聽到了不能信受,這其實就是無緣。佛有三件事情是不能做的:一、佛不度無緣之人;二、佛不能替眾生修行;三、佛不能改定業。佛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但是起碼這個眾生要和佛有緣才行啊,怎麼才算有緣?說了能信,聽到能去行做,這樣才算和佛有緣啊。而不是拜了多少廟,上了多少香,捐了多少功德錢就算和佛有緣啊!

所以這一句如是我聞,裡面真的是義理深厚啊。為什麼佛陀要用這4個字來做佛經的開頭呢?就是要讓我們這些末法眾生,能升起信受的心來啊。於是當我們讀任何一部佛經的時候,一句如是我聞,如果真的理解為我就那麼聽到的,這就實在是太不得利了啊。

應該怎麼理解?這個我,不是阿難,就是當下的我。這個如是,不是道聽途說,而是我真的這樣聽到的。這個聞不是聽到,而是真的願意信受奉行。這個心態我們調整好,讀佛經就會得到大利益啊。

正如老法師常常說,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那麼不恭敬呢?或許沒有什麼利益可得,佛陀菩薩們不會去挑剔大家,不會去在乎大家對他們有沒有恭敬,有沒有去上香供養,而真的在乎的是什麼?佛菩薩在乎我們是不是真的發心學佛,是不是我們真的發現了這娑婆就是三界大火宅,沒有一處安穩快樂,佛菩薩要引領我們回到真正安穩快樂的老家啊。

本句經文,圓滿了幾個成就,也就是宣講佛法的幾個條件已經完全的具足了。他們分別是,宣講的時間具足了:一時;宣講的地點具足了,忉利天;宣講的主具足了,是佛陀;聽講的眾生具足,是摩耶夫人;參與見證的具足,十方世界所有佛菩薩。

在所有的完整的佛經里,都會有這樣的一句,來把講法的各種條件和大家匯報一下。我們可以按科學的實驗報告來看,就會知道誰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因為什麼事情做了一個什麼實驗,實驗參與者都是誰,用了什麼器具。

佛經亦是這樣的,要告訴我們的就是,「經」就是經過,就是路途,就是經歷的心路歷程。所以當我們捧起佛經的時候,就會發現,這是在描述某佛菩薩的心路歷程。他在什麼時候,遇到了什麼事情,他是怎麼想的,然後怎麼做的,遇到了善緣的推動還是惡緣的阻礙?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樣的。

往往我們看到了這些,以為這是在描述故事,其實是在告訴我們,彼佛菩薩是如何做的,他們在面對生老病死的時候是怎麼思維的,於是遇到了什麼機緣,做了什麼事情,成就了什麼結果。所有的佛經不外乎這些啊,於是我們在佛經里以為這是故事,其實這是正面的榜樣力量啊。其實這就是在佛經的攝受的作用下,引領我們能去和佛菩薩一樣的去思維生老病死,同時和佛菩薩學習,發下什麼願望,去實現願望,就會得到對應的結果。

於是成就為佛菩薩不難啊,於是脫離6道的輪迴也不難啊。

難的是,我們在外面看熱鬧,沒有看進去啊,難的是表演的那麼動情,我們根本沒有跟隨上腳步啊。就像我們在做催眠或是超度的時候,有很多人心裡升起各種奇怪的想法,使得他們不能跟隨引導啊。

一時,這個一時,是模糊的時間概念。沒有說哪天那月什麼時間,只用這樣的一個時間概念來告訴我們,宣講的時間成熟了,希望我們不要被這些外在的東西所累。往往很多人學佛,學的很遺憾,因為他們當佛法為佛學去學習了,當一門功課去研究了,就是研究的再通透,不去行持,亦是白學,白做,徒增浮華罷了。

有一種人他們學佛,叫消遣佛法啊。沒有事情了把所謂的佛法拿出來,左右的對比下,批評的論證一會,空做談資,擺個龍門陣罷了。

今天就到這吧,阿彌陀佛 !

南無本師釋迦佛

南無本師釋迦佛

南無本師釋迦佛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