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什麼是三輪體空的布施


時間:2017/5/5 作者:佛緣

有一次,佛陀到三十三天去向刪兜率說阿毗達摩(論)。他是佛陀母親逝世後往生成的天神。這時候,在三十三天上有一位天神,名字叫做因陀伽。因陀伽的前世是人,當時他曾經供養少許的食物給阿奴盧塔尊者,因此往生到三十三天享受大果報。

另有一位名叫安苦拉的天神,他的供養比因陀伽多了很多倍,但供養的對象卻不是聖者,所以儘管大量供養,但往生三十三天後所享受的果報卻遠不如供養較少的因陀伽。因此,當佛陀到三十三天時,安苦拉就請問佛陀,為什麼果報的差別如此懸殊?

佛陀告訴他:「安苦拉,布施和供養時,應該有智慧地考慮布施和供養的對象,布施和供養就像種子。播種在肥沃土地的種子會豐收,但你卻把種子播種在貧瘠的土地上,所以果報就少了。」

我們喜歡沉溺並把福報耽誤在色、聲、香、味、觸的享受中,喜歡安逸,厭惡吃苦。但是每個人的福報因緣都是有定數的,太過於消耗,只會讓我們存續的福報漸漸漏空,所以我們內心世界都處於受苦的狀態。得不到快樂、踏實、幸福的內心,本身就是一種缺失福報的表現。我們總是用貪、嗔、痴的習氣,去毒害我們本該有的福報良田。本來肥沃的福報土壤,也會因為我們像酸雨一般的習氣而被腐蝕,從而播下的祈求世間法圓滿的種子,也不會發芽結果。

佛陀所指引我們的一切道路,都是為了要和我們的習氣相牴觸。例如布施就是為了對治貪婪一般。我們總是讓自私的習氣蔓延,以至內心膨脹的陰暗面覺得外在的一切都該為我所有,進而為我服務。這種狀態的延續純屬自討苦吃,因為世間人普遍存在這個心理,當每個人都是為了自己這個小「我」出發時,人與人相處時的矛盾必然會被激化。所謂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是很好對於自私特點的比喻。

我們的內心世界是存在盲點的,因為都被這個意識中存在的,堅固的我執所矇騙。所以過得有很多痛苦和煩惱,就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比較好的,不讓內心處於緊繃繃的辦法,就是慢慢的培養起慈悲心。更多的學會為他人著想,為他人付出,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無論是錢財、體力、物力、愛心等等。

這都是一種布施,這也是培養我們生起智慧的一種方式,同樣也是捨得的藝術。就如世間人喜歡錢財一般,但是都不懂得真正可以富有的道理,一味的去索求和貪得,結果往往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貨幣的定義本來就存在流通的意思,只學會攬財不知道去布施,是不會得到更多的財富的。所以,這只是一個方面而已。

想要更多的福報,來圓滿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對於布施還是要很好的放下內心中的自私和自利,做到真心的去付出,結果才會讓我們意想不到。佛法中對於布施會講到三輪體空,其含義就是,無論我們做了什麼樣的布施,都要心內不執著布施的我,外在不去執著布施的人,不去執著所布施的物。

從根本上培養福報資糧,就是要讓我們和自我的習氣去鬥爭。這樣的選擇才屬於在肥沃的土地,播下可以使一切圓滿的種子,其果實才會豐碩。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