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看這個貪,不只是如來比喻的貪水了,而是巨大的海洋,這個水就比佛陀比喻那個要嚴重的多,而且加了一個瘴字,真的表現出了,貪嗔痴三毒的本性。
這貪嗔痴三個為什麼叫做毒呢?在《法華經》裡有一個比喻,就是《毒藥喻》。孩子看這個東西挺好玩的就吃了,結果吃完發現,這個東西有毒,於是毒輕的還能知道父親是醫生,能救療自己的毒症,而那些中毒深的,連自己的父親都快不認識了,乃至雖然把解藥配好了,遞到孩子手上,因為中毒太深,只顧著在那叫喚痛苦,爬滾於地,卻不肯去吃這個解藥,這就是中毒太深的表現。
於是我們略微擴展一點,中毒深的人,很難學佛啊。在《法華經》的這個毒藥喻里,父親用了一個方便手段說要出診,結果告訴隨從,回去告訴那些不肯吃藥的孩子,你爹死在外邊了,想活就吃藥,不想活,也沒有人能救得了你了。於是孩子一聽爹死在外面了,沒有人可以寄託希望了,只能自己吃解藥,這一吃解藥,毒症就除去了。也就是說,我們很多人學佛學得很怠惰,不肯去吃這個藥,什麼時候想吃藥了?就是自己面臨生死大事,就在眼前了,也就迫在眉睫了,才想得起要吃藥。
這也是為什麼世尊在八十歲就示現涅槃的原因。因為當時的弟子,很多中毒太深,如果佛陀一直住世,他們就永遠都不會自己修行,自己去吃這個解藥,只能把這個希望斷掉,讓他們沒有希望。如果想得到救度,只有這一條路,那就沒得選擇了。於是世尊示現涅槃,也度了無量弟子和眾生,這個毒非常大的一個狀態就是:表面上看不出來是有毒的。如果有毒能看得出來,不想死的人是不會去吃的,只有那些想自殺的人才會去吃,自殺死的人,在地獄受的苦更重。
所以毒有偽裝性,表面上看不出來有問題,這樣的毒才是專業的毒;隨後毒還有一段隱藏期,就是中毒後,不會馬上發作,如果馬上發作,這個毒也就不會令人恐懼的。比如,我們知道的狂犬病毒,會在人畜身上潛藏二十多年,等發病了,那麼就無藥可救了。這個隱藏期,就避開了,毒剛剛進入身體後,最脆弱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去除的時候。如果知道中毒了及時發現,去對症治療那就可以解除影響,而往往因為這個隱蔽偽裝,導致我們很難及時發現,等發現他的時候,已經形成很深重的影響了。
隨後毒擁有最可怕的破壞性,或者是讓人喪失判斷、或者是行為顛倒、或者是導致喪命,而這貪嗔痴三毒,就是這樣的。我們想一想,有沒有人以為這三個字中的一個而喪命的?有沒有人以為這一個貪而喪失理智、行為顛倒的?大有人在。而且不在少數,所以佛法是良藥了。問題是你要肯吃才行,看到有藥了,因為中毒太深,懷疑顛倒不肯信受,那麼這命也很難救的,不是技術手段解決不了,而是因為不肯接受治療,那麼就要問了,你為何放棄治療呢?
按《法華經》的話,那就是中毒太深,拒絕治療,於是我們現在回到經文這個瘴海中。有毒,而且隱藏得很好,偽裝得很好,並且具有很強烈的破壞性。於是如果有貪習,不只要面臨這個貪習的毒的傷害,還要考慮隨後的一個海的問題;如果你喪失判斷,或者行為顛倒了,那麼就會跑到海里去了。這海是什麼?就是業海了。三業之海,海內是大鐵圍,名地獄。
所以非常粗暴和恐懼地說,如果我們貪習不除、不肯除、不願除,那麼這個身雖然看著活在人世間,但是已經在業海里,爭搶篡奪地向海內的地獄裡劃拉。於是貪習的這個越劃拉,就離地獄越近,什麼時候一腳門裡一腳門外了,還不知道呢,因為地獄沒門。於是粗暴的說,進了這個業海,三業之海,那麼就考慮考慮,隨後會是什麼待遇?《地藏經》裡都有說,我們可以讀來看看。
那麼再多說一點,我們以為《地藏經》裡提到的業海,海水涌沸,那麼這個海水又是什麼?全部都是眾生的血淚屎尿,在那裡泡著。太熱,又不好喝,當然要爭先恐後的浮到水面,但是上面又有各種夜叉,飛來飛去,爭取吃這些浮出來的人。那麼在下面就要面臨被踩被踹被污水嗆死,而在上面又要面臨被殺,於是進入業海了,就已經血流不止,痛苦不盡了。
今天把這個部分說的仔細點,希望大家能略微的看一看,真正地懂得,我們的行做,是在造作什麼因?是否有地獄的因?如果造作了地獄的因,那麼就不要放棄治療,要按時吃藥,而且要按療程吃藥才好啊。今天就到這裡,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部落格《精研七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