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悟顯法師:《阿彌陀經疏鈔》是淨土宗很重要的一部批註


時間:2017/10/21 作者:白

「《疏鈔》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諦信,何須遍歷三乘,久經多劫,不越一念,頓證菩提,豈非大事。』可見淨宗正是直指頓超之法,以念佛心,入佛知見,淨宗之興起,正由此大事因緣也。」

《疏鈔》就是《阿彌陀經疏鈔》,是淨土宗第八代祖師蓮池大師寫的,這是淨土宗很重要的一部批註。這位大師的念佛工夫也是相當了不起,早年也是學禪,當時禪宗在中國非常興盛,後來他修行淨土法門。有一次杭州鬧乾旱,那個時候沒有寺廟,當地的人要請法師作法會,可是沒有法師,找不到出家人,有一位上山砍柴的樵夫說:「我知道有座山裡面有出家人。」應該是在杭州梅嶺,因為雲棲寺就在梅嶺那裡。他就上山去請蓮池大師下山,大師說:「我什麼都不會,只會念佛,我也不會作法會」。「沒關係,師父,你就只管念佛,只要能下雨就好了。」蓮池大師就合掌念起佛來,念不到十聲,雨就下下來了,可見他的念佛工夫是相當厲害,相當的地道,下了很深的工夫,不然境界不會隨他的心轉,不會有這種神通力。可見蓮池大師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其他三位是蕅益大師、憨山大師跟紫柏大師。

這本《疏鈔》是非常好的一部批註,精舍有流通,大家要多看古注,現代人不看古注,因為怕難,看了想要速得、速成。其實看古注,跟現在用的電子產品不一樣,現在的電子產品,買回來都有一個快速使用手冊,但是學佛不能求快,因為它不是電子產品,它不是物品,佛法叫內典、內學,它不屬於物質,所以不要求快。看祖師的批註越看會越有味道,用《論語》的那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常常看會改變自己的習氣,把自己的心平靜下來,把它轉變過來,本來心不佛,把它轉成佛,本來不念佛,現在念佛,本來具有貪瞋痴,我們覺察它使它減少,使它銷落。每次看經典的體會、深入的感覺都會不一樣,所以一部經看幾十遍、幾百遍,甚至看一輩子都意味無盡,因為我們真正在修行,祖師大德的批註不會把話講死,不是解釋名詞,不會把話講成名相、枝葉,他講的是一種境界,講的是義趣,很值得學佛人去看,看一輩子都不會膩。

所以剛開始學看一本批註,一直到成就了,還是看這一本批註,這個意思是非常的深廣,乃至經典也是,祖師大德的註疏絕對比現代人作得好、注得好,要看祖師大德的著作,這是相當重要的。《疏鈔》裡面說:「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這句話如果修行沒有到達一定程度體會不到,我們講直指人心,這不是禪宗教化的方式嗎?那為什麼淨土宗念一句佛號,就是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這就是我們要去修行、要去深入經藏的。

所以這句話看似簡單,實際上非常的深奧,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說給我們聽,連自己都不相信,因為認為自己有貪瞋痴,會心隨境轉,念佛的時候會打妄想,我怎麼會是佛呢?怎麼會跟佛菩薩一樣呢?那為什麼我們念了這句佛號,就會跟佛一樣,就跟菩薩一樣,這有它的深意,所以他才說,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其實自己的言語造作,與如來完全無二無別,因為稱性的關係。所謂:「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力無畏就是十力,四無所畏,都跟諸佛完全一樣,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同一心體在起作用,只是我們眾生有執著的關係,妄分有你、有我這種對待的現象,這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

所以為什麼佛門提倡不邪淫、不淫慾,就是在這裡面不要妄生你我相、對待相,一有淫心生起,就有對待相顯現,所以叫你不要起對待,不要起對待就是離淫慾法,就是所謂的不淫慾,這就是佛門斷淫慾的方式,在大乘裡面是這樣斷,不要生對待、乃至生怨懟,統統都是這樣的修行方式。

~~出處節錄:《無量壽經玄義》悟顯法師講述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