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感念父母的恩情、贍養父母,這是人格的最低標準了


時間:2018/2/8 作者:學佛-長沙

孝與順

孝順是互相感恩的良性循環。

65

西方式孝順

佛教里講的「孝」,大部分含義指的是報恩。孝順,一般來講,是晚輩報答長輩的一種方式。如果講到報恩,範圍就會更廣大一點。

要想報恩,首先要懂得去感恩。佛陀講人要知母、感恩、報恩,就是說人先要知道對方是你父母。這句話講起來非常輕鬆,但是想起來很深。誰不知道對方是自己父母?偏偏有很多人連牲畜都不如,把自己的父母不當父母看。

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我們傳統的道德觀念全沒了。所謂的學西方式文化,看到西方社會中,父母養小孩養到十八歲,就讓子女自由發展了。父母老了,兒女也不用養。這只是表面現象,這些是有文化背景的。

有些人以為這樣太輕鬆了,父母把我養到十八歲以後,我就是我了,我愛怎麼樣就怎麼樣,養不養他們要看我高不高興,跟他們毫不相干。其實在西方,做父母的在孩子十八歲之前盡到了撫養的義務,對一個沒有成年的小孩付出該有的照顧。當兒女成人,找到自己的工作,就是另一種狀況了,每個人工作都要繳稅,繳稅會帶來兩個保障:一個是教會的互助,因為西方社會是有宗教信仰的,所以父母不會孤單,還有一大堆教會的兄弟姐妹在。而兒女也不是只有父母照顧,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父母兩個人在贊助,而是整個教會在贊助。二是養老體系,人老的時候有社會福利保障,就是大家共同繳給國家的錢,回饋來贍養老人。

在西方社會,雖然父子關係、母女關係看起來不像我們中國那麼親密,但他們的親情還是很濃的。當兒女遇到什麼困難、自己解決不了的時候,父母肯定會幫助他們,只要他們有求於父母;父母有困難有求於兒女的時候,兒女也絕對給以幫助。原因是什麼?因為有信仰,宗教道德告訴他們,當有需要幫助的人向你請求幫助時,你應該是無私奉獻的,這種精神存在他們大腦里了。所以,西方社會父母與兒女之間雖然不像我們中國人那麼黏糊,但是當他們該盡責任義務的時候,總會去履行。

我們有些人沒有看到這點,就武斷地認為他們長大以後可以不管父母了,所以現在一些年輕人缺失了傳統道德觀念——對自己的長輩,給他們一點錢財就當成是孝順,甚至很多人連這點都做不到。

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如果沒有父母的養育,根本就談不上個人成長、世間多樣化的格局等等發展進步。所以作為一個人,無論我們出生在哪裡、成長在哪裡、生活方式和習俗如何,感念父母的恩情、贍養父母,這是人格的最低標準了。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