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之初,性本善,為什麼很多人在日常行為中會做出一些兇惡的事情呢?在人性當中,究竟是善多還是惡多?或者是善惡皆有?你們是否想過這個問題?是否想過為什麼?
人的思想、行為與環境密切相關,很容易受環境影響而改變,卻難以改變環境。只有得道的聖人才能在任何時候都保持獨立性,不受環境的干擾、影響和制約。因為他已經在心靈上找到了支撐點,不需要外界的事物來支撐他。
很多人以為升官發財了就會幸福。其實一旦擁有了,你會比過去更忙,煩惱更多。人往往是沒有得到總想得到,得到以後又覺得沒有意思,想把它扔掉。人不一定凡事都要親自經歷、嘗試,才能看破、放下、超越。我們完全可以把別人的經歷當作自己的寫照和參考,吃別人的一塹,長自己的一智。但多數人都達不到這個境界,必須等到刀子割破手了,才知道什麼是痛,才會真正放下。
在某個階段,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但最終都會與萬物融為一體。獨立時,隨時都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活在別人的眼光下、嘴下。只有與生命的源頭融為一體,才能不受外界的干擾。
小到一個家庭,中到一個企業,大到一個國家,要想和諧和睦,必須靠善良的品質,也就是境界。在世間上,處級以上的幹部,個個能力都達標,不需要考核。就像在寺院裡,能做到當家、住持位置的,都通過了知識、能力的考核,只要考核境界就可以了。而當家以下,如八大執事,就需要看能力。倘若做住持的沒有境界,下面的人就會很辛苦,要受氣,只有受得了的才可能留下。
古人修行,最後都是在修善良的品質,修境界。一個人連善良都達不到,又談何慈悲?慈悲只是善良的放大。善良就相當於一粒種子,沒有它,就不會有參天大樹——慈悲。倘若你只有能力而沒有善良的品質,最後只會傷人傷己,給大家帶來煩惱,給社會帶來危害。
有能力的人好找,善良而又有思想境界的人不好找。有些人抱怨:部門領導的能力還不如我,為什麼老闆用他而不用我呢?因為老闆知道,雖然你有能力,但不夠善良,思想境界不高,用你他不放心。
寺廟的修行人都注重思想境界的修煉和培養,往往忽略了方法和技巧,所以能力強的人不多。正因為如此,社會上的人才相信我們,高看我們。沒有能力不要緊,只要心地善良,有思想境界,讓人放心,支持你的人就會越來越多。他們有能力,可以幫助你實現你的願望。
只有能力沒有善心,會給別人帶來很大的傷害。一個人有善心沒有能力,是不能用的;有能力沒有善心,更不能用,起碼不能重用;有善心但能力不足,可以教,可以培養。善心是本自具足的,不是這一世修來的。
能力是可以通過做事培養鍛鍊出來的。而善良仁慈的心要靠生生世世的累積,由量變達到質變,才能形成本能。有些學佛人遇到痲煩的事情時,不是不敢去做,而是他知道這樣做雖然能證明自己,暫時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但過後會給自己和大眾帶來傷害。所以他寧可暫時讓別人誤解,認為他膽小怕事或者不負責任,也不去做。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7年閉關、17年建寺安僧、12部著作、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字著述、17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