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第十八願善導釋》 034 龍樹菩薩:念即是稱


時間:2018/3/16 作者:宗聞

龍樹初示「念」即是「稱」

淨土宗傳承祖師解釋本願文之「乃至十念」之「念」為「稱念」之念者,始自龍樹菩薩《易行品》。

「乃至十念」,有的解釋為觀想、觀像、實相的念,乃至《雜阿含經》的十種念,或者是《彌勒發問經》十種慈悲的念,這些解釋其實跟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所以並不正確,唯有解釋為「稱念」才正確。解釋為「稱念」,在善導大師的五部九卷到處都可以看到,而且是解釋最多的。但這並不是善導大師個人的創見,而是有傳承的:善導傳承於道綽,道綽傳承於曇鸞,曇鸞傳承於天親,同時也傳承於龍樹。所以,在我們這個法脈傳承的祖師當中,解釋第十八願「乃至十念」之「念」為「稱念」,是從龍樹菩薩開始的,這在《易行品》核心之本願文就非常清楚:「阿彌陀佛本願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這很顯然就是在解釋第十八願,因為第十九願是「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第二十願是「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諸德本」,而第十八願只講「乃至十念」,沒有講其他。

所謂「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經典自古以來都有各宗各派的高僧大德在作批註,我們凡夫直接看經典當然看不懂,必須看高僧大德的批註,才能領悟佛說。在這些高僧大德的批註當中,我們選擇的是善導大師一系的解釋。龍樹菩薩的解釋,讓我們了解了釋迦牟尼佛的本意,善導大師所解釋的「眾生稱念,必得往生」也是如此。我們自己看經典又看不懂,那麼多高僧大德所解釋的又各自不同,甚至相差很大,那我們信誰?我們就選擇善導大師這個法脈,也就是相信龍樹菩薩的解釋。

龍樹菩薩被尊為「釋迦第二」,是中國佛教八宗的共祖,當時沒有任何一個修行人可以跟他相比。我們今天信龍樹菩薩所講的,信善導大師所講的,等於就是信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信阿彌陀佛所講的。

名號具包眾德

窺基大師《西方要訣》言:

諸佛願行,成此果名,但能念號,具包眾德,故成大善,不廢往生。

窺基大師是唐朝鼎鼎有名的玄奘大師的大弟子,也是唯識宗(又稱為慈恩宗)的祖師,他所寫的《西方要訣》全名叫作《西方要訣釋疑通規》,編在《大正藏》第四十七冊,主要內容是在勸導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並且解釋有關念佛往生的一些問題。

這六句二十四個字,很簡短,但是鏗鏘有力。

「諸佛願行」,十方三世恆河沙數諸佛,是以他們因地的願跟所修的六度萬行來完成他們的佛名。每一尊佛都是這樣,願行圓滿才成佛。那麼他們的願行是什麼樣的內涵?自然就依據願行的意義而建立他們成佛的名號,這就是「諸佛願行,成此果名」。

「但能念號,具包眾德」,只要能夠稱念這尊佛的名號,就圓滿包含這尊佛所有的功德。

「故成大善,不廢往生」,所以就具備了大善根、多善根,大福德、多福德,所以必定往生,沒有障礙。

窺基大師在這裡以這幾句來解釋《阿彌陀經》所講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什麼是多善根福德因緣呢?就是「執持名號」,窺基大師就提出問答作為解釋。首先,窺基大師問:「只念這尊佛的名號,名號只是一句而已,再怎樣專念,再怎樣執持,因為只有一句,並不多,所以不能成為大善,不能成為多善根多福德,這樣怎麼能夠往生呢?」

窺基大師解釋說,這裡所顯明的念佛,是在顯示總修、圓滿的修行,接著就說這句「諸佛願行,成此果名」,因為雖然是一句名號,可是這句名號是佛因地所發的弘願,依所修的諸行來成就的,只要能夠念佛的名號,就圓滿具足這尊佛的種種功德,所以是大善,而不是小善,因此必定往生。龍樹菩薩解釋的意思與此相同,「念我稱名自歸」就具有這種「具包眾德,故成大善,不廢往生」的功能。

寶珠、寶袋、金融卡喻

所以,佛號是佛功德的結晶、佛功德的總體,圓滿佛因地所修的眾德,沒有遺漏,沒有缺少。就好像摩尼寶珠,雖然只是小小的一顆,可是它具備產生種種寶物、種種物質的功能作用,我們想要什麼,摩尼寶珠就能吐出什麼。又好像裝滿寶物的大袋子,只要有這個袋子,所有寶物都通通有了。又好像一張超級的金融卡,只要有這張聚集了銀行所有財富的金融卡,那麼這一小張金融卡等同銀行的所有金錢。

由於佛號功德廣大,同時,佛號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因此我們念佛的功德也一樣不可思議的廣大,使得一生十惡、五逆、謗法,臨終地獄之火燃燒到腳底了,眼看就要墮落下去的眾生,一稱佛名就能火焰化紅蓮。如果這句名號沒有功德,沒有不可思議的威神之力,怎麼能夠滅地獄之火,怎麼能夠脫離地獄甚至脫離三界?這就表示雖然是白紙黑字的佛號,只是一個聲音而已,可是這不是一般的六個字,這個聲音是不同凡響的聲音,它是蘊含佛的功德的,可以說這個聲音、佛的名號,跟佛本身的功德、本身的功能,甚至佛的本體是一體的。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