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疑
問:西方淨土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土,凡夫低劣太弱,怎麼可以到?又《往生論》說,女人以及六根不全的,二乘種性不能往生。既然有這樣的教說,就知道女人以及六根不全的,必定不能往生。
答:這是對凡夫肉眼生死的心量說的罷了。西方淨土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土,只要使眾生的淨土業成就,臨終有淨定的心,就是淨土受生的心,動念就是生淨土的時候。因此,《觀經》說:「彌陀佛國,去此不遠。」再說業力不可思議,一念就能往生極樂,不須要發愁那距離遠。又如人做夢,身體雖然在床上,而心的意識,遍及他方一切世界,如平生一樣啊。往生淨土也是如此,動念就到,不須懷疑啊。至於女人以及六根不全的,二乘種性不能往生的,這是說生到極樂國沒有女人,以及沒有盲聾喑啞的人。不是說這裡的女人和六根不全的人不能往生極樂國。像這樣說的人,是愚痴完全不懂經意。就如韋提夫人,是求生淨土的女主,還有五百侍女,佛授記她們都能往生極樂國。就是娑婆本土的女人,以及盲聾喑啞的人,心念彌陀佛,都能往生極樂國後,再不受女身,也不受六根欠缺。二乘人只要回心愿生淨土,到極樂淨土再沒有二乘的執著心。所以說,女人以及六根不全的,二乘種性不能往生,不是說娑婆本土的女人,以及六根不全的人,不能往生啊。所以《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說:「設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稱我名號,厭惡女身。捨命之後,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覺。」何況往生極樂國,再受女身?六根不全的也是如此。
第十疑
問:如今要決定求往生西方淨土,不知如何修行,種什麼樣的因,能往生極樂國?又凡夫俗人都有妻室兒女,不知不斷淫慾,能往生極樂世界嗎?
答:要決定往生西方淨土,具有二種修行,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一是厭離行。二是欣願行。
一所謂厭離行,就是凡夫無始以來,被五欲纏縛。輪迴五道,受盡眾苦。不起心厭離五欲,沒有到頭的日子。因此常觀察這個身體,膿血屎尿,一切惡露,不淨臭穢。所以《涅槃經》說:「如是身城,愚痴羅剎,止住其中。誰有智者,當樂此身。」(這個身體城,愚痴鬼住在裡邊,哪有智者願意住呢)又經上說:「此身眾苦所集,一切皆不淨。扼縛癰瘡等,根本無義利。上至諸天身,皆亦如是。」(這個身體是眾苦聚集,一切不淨,又被束縛,全是膿瘡,根本沒意義,上到天人身,也是如此)修行人或行或坐,或睡或醒,常常觀察這個身體,只有苦沒有樂,生起很深的厭離。縱然妻房不能一時斷掉,也要漸漸生厭,應作七種不淨觀。
(一)是觀這個淫慾身,從貪愛煩惱生起,就是種子不淨。(二)是父母交會的時候,紅白和合,就是受生不淨。(三)是母胎中處在生藏熟藏之間,就是住處不淨。(四)是在母胎時,只是飲用母血,就是食物不淨。(五)是日月期滿,頭轉向產門,膿血一起出來,臭穢狼藉,就是初生不淨。(六)是薄皮覆蓋上面,裡面膿血充滿,就是全體不淨。(七)是直到死後腫脹爛壞,骨肉縱橫,狐狼愛吃,就是究竟不淨。
自身既然如此,他身也是一樣。對於所愛的境界,男女身等,生起很深的厭離,常觀不淨。如果能這樣觀身不淨的人,淫慾煩惱,就漸漸減少。又作十想等觀(死、脹、青瘀、壞、血塗、膿爛、啖、散、骨、燒),廣泛如經上說的。又發願,願我永遠脫離三界、雜食臭穢、膿血不淨、耽荒五欲的男女等身,願得到淨土法性生身。這就是厭離行。
二是所謂欣願行,又有二種。(一)是先明了求往生淨土的意義。(二)是觀那淨土莊嚴等事,欣喜願求。
(一)所謂明了往生的意義就是,所以求生淨土,是為了要救拔一切眾生的苦。然後自己思忖,我現在沒有能力。如果在惡世,煩惱境界太強,自己被業力緊縛,沉淪三途惡道,動不動就經過劫數。如此的輪轉,無始以來,沒有休息過,什麼時候才能夠救那苦難的眾生?因此求生淨土,親近諸佛。如果證到無生法忍,才能在惡世中救那苦難的眾生。所以《往生論》說:「言發菩提心者,正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者,則是度眾生心。度眾生心者,則是攝眾生生佛國心。」(發菩提心就是成佛的心,成佛的心就是度眾生的心,度眾生的心就是攝取眾生往生淨土的心)又願生淨土,須要具有二行。1是必須遠離三種障礙菩提門的法。2是須要有三種隨順菩提門的法。
什麼是遠離三種障礙菩提的法?(1)是依智慧門,因為不求自己快樂,遠離我心貪著自身。(2)是依慈悲門,因為拔救一切眾生苦,遠離不安穩眾生的心。(3)是依方便門,因為應當憐憫一切眾生,要給出他們歡樂,遠離恭敬供養自身的心。
如果能遠離三種菩提障,就有了三種隨順菩提法。(1)是不污染清淨心,因為不為自身求快樂。菩提是沒有污染的清淨處,如果為自身求快樂,就是污染身心障礙菩提門。所以不污染清淨心,是隨順菩提門。(2)是安清淨心,因為要救拔眾生的苦。菩提心是安穩一切眾生的清淨處,如果不有心救拔一切眾生,脫離生死苦,就是違背菩提門。所以安清淨心是隨順菩提門。(3)是樂清淨心,因為要使一切眾生得大菩提涅槃。菩提涅槃是畢竟常樂處。如果不有心使一切眾生得到畢竟常樂,就是遮蔽菩提門。
這菩提怎麼能得到?就是要往生淨土,常不離佛。證得無生法忍後,在生死國中,救苦眾生。悲智圓融,有定有用,自在無礙,就是菩提心。這是願生的意義。
(二)是明了欣喜願求,就是希望的心生起想念,緣向彌陀佛,或法身,或報身等。金色光明,八萬四千相,每一相中八萬四千好,每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攝取念佛眾生。又觀那淨土七寶莊嚴妙樂等,就像《無量壽經》《觀經》十六觀等。常行念佛三昧,以及布施持戒精修等一切善行,全都回向一切眾生,同生極樂國,決定能往生淨土。這就是欣願門啊。
後序
人心是無常的,法也沒有定法。心與法千差萬別,根本在這裡。信這個就是遍信,《華嚴經》所以說十信。疑這個就是遍疑,智者大師所以說十疑。從疑中出來進入信,一入就永遠入了。不離這個,就得到究竟處。所謂淨土,就是究竟處啊。這裡有說法的教主,名叫無量壽。這個佛說法,沒有間斷過。疑障礙耳朵,就是聾而聽不見。疑障礙心意,就昏昧而覺不到。聽不到覺不到,就是安住在惡習中。讚嘆不念,就是隨喜粗心。妄說淨土蓮花,以為是虛誕,終究不細想這個分段身,從哪裡得,從哪裡來?牢獄般的胎里污濁,真實在哪裡?任憑業識,隔斷真如。在一幻境中,否定那個執著這個,生生世世不靈光,永遠斷絕聖路。因為如此,釋迦如來興起大慈愍,在污濁惡世中,發大音聲,贊那淨土的上妙之樂。在生死中,作為大船師,用法船運載,趨向彼岸。晝夜度眾生,沒有休息。然而彌陀的岸,本來沒有兩邊。釋迦的船,實在不是往來。譬如一燈,分別映照八面鏡子。鏡子有東西南北,光影沒有分別。彌陀的說法,遍布光影中。而釋迦的方便,唯獨指向西鏡。所以已經到達彼岸的,是可以忘了兩邊。未入法界的,怎麼能自己泯滅東方西方?在這個法中,如果沒有達到究竟,不要滯留一角,不要分彼此,只要應當正念深信而已。這二聖的用意,智者大師所以相信啊。信是萬善的母,疑是眾惡的根。能順那母,能鋤那根,那先前所說的障緣眾生,聾可以恢復聽力,昏昧可以恢復醒覺。沒有出生死的,能出生死,沒有生淨土的,能生淨土。隨順釋迦的教誨,去面見彌陀。隨順彌陀的大願,來助力釋迦。在這裡而遍游十方,就是西方而普入的鏡子。自從二聖建立淨土法門以來,這樣的人,如河沙數那麼多,為什麼不信?為什麼懷疑?自己能信了,又作方便,使那沒信的沒有不信。這就是智者大師所以為悲啊。明智者大師中立,學智者大師之道,不順他的文字,而順他的悲心。所以又印這《淨土十疑論》,前面用楊次公的序。我是申廣他的論說,助他流傳。(宋左宣義郎陳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