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遠離粗言——自害害彼,彼此俱害;修習善語,自利利人,人我兼利。棄國捐王,絕去財色。自行六波羅蜜,教人令行,無央數劫積功累德。隨其生處,在意所欲,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於無上正真之道。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君、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常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諸佛。如是功德不可稱說。口氣香潔如優缽羅華,身諸毛孔出旃檀香,其香普熏無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殊妙。其手常出無盡之寶、衣服、飲食、珍妙華香、繒蓋、幢幡莊嚴之具。如是等事超諸天人。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好,先看這一段。法藏菩薩在這個無量劫的積功累德過程當中,他一切自利利他的行為都有一個前提,就是在諸法空性的智慧的基礎上去做的。所以智為前導——般若智慧前導。所以他是住在「空」。諸法的空性——自性空、畢竟空、無所有,這是諸法的本質相狀。住在這樣的空裡面。空就離開一切相,沒有男相、女相、一相、異相、善相、惡相,這些:無相。「無願」,沒有相也就沒有希求的東西。所以講空、無相、無願叫三解脫門:入涅槃城,或者從空門入,或者從無相門入,或者從無願門入。
好,住在這樣的三解脫之法當中,那當然就「無作無起」:諸法不生不滅的體性決定沒有造作,沒有生起。要觀一切法——無論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無論是心法還是色法,都是如夢如幻如化,沒有一點真實特點:觀法如化。所以這都是一個般若智慧的正見。那住在這樣的空性裡面、般若裡面——不住一切法就住在般若上,同時又自然遵循一切因果的法則。不是說住在空性裡面就什麼都不乾,住在空性裡面還要生起一切善法——來止惡修善。所以下面就談到他在行為層面的止惡修善之因。
「遠離粗言」,粗言這口業就是粗惡的語言。我們在身、口、意三業當中,最容易范的就是口業——這個口無遮擋。因為我們都有這種煩惱:總是會看別人的缺點,看到了總是喜歡說出來。於是我們就有這個口業。這個粗惡的語言包括妄語呀,綺語呀,惡口哇,兩舌啊——都包括,就是四種口業的內容都有。要遠離它,不要去說這種妄語——粗惡的語言,因為這是害自己,也害對方。言語傷人,就好像熱天忽然面臨著寒冷的冬天一樣。一句惡言你傷了人家的心,他是一輩子都會懷恨在心。於是這個懷恨的種子,可能生生世世你們都要對面。像存的本錢還要長利息,微小的一個惡言以後可能形成大的冤家對頭。那麼這樣,自己造的口業自己就有果報,又害得別人生起瞋恨之心:彼此都得到了傷害。這個「遠離粗言」裡面也包含著身、口、意,就是身、口、意的十惡都遠離,以這個粗言作為一個代表來說。那麼相反的,就「修習善語」——慈善的語言、真誠的語言、和合的語言、恭敬的語言。修習這個善語,這樣自己得到利益,也能令他人得到利益:菩薩四攝法的愛語。
這個語言作用人的心理是非常細微的,我們常常這方面不注意。得罪了人都不知道怎麼得罪的,以後生活、人生很坎坷都不知道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常常問題就出在口無遮攔:喜歡講別人的壞話,於是這話又傳到對方那裡,好了,你就得罪了一個人啦。然後人家以後給你過不去,你還:「哎!你怎麼這麼壞呀?」實際上是你種的一個因的結果。所以要修習善語,要隨喜讚嘆他人。這個其實不容易的,所以我們要反過來啊!一般的人都是說人家的壞話非常厲害,非常痛快——他越說越痛快,恨不得把人家祖宗三代的壞事都給說盡,他才高興;然後叫他讚嘆別人一句,這個話就很難出口——他就讚嘆不出來。所以修習善語不是很容易的。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培養一種同體的慈悲心、不忍之心?你看你一個惡語傷害對方,如果有同體觀,你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你被這種惡語傷害的時候,你願意不願意啊?這個恕道的一個根本的精神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通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就遠離粗言;通過「己欲達而達人」,就修習善語,自己得利益也利益他人——「人我兼利」。這就是修十善業道。
然後每一世的修行示現,都能夠把國王的位置放棄。「棄國捐王」,國王不當了。杜絕財色,就出家啊,行作沙門了。一切世間人最看重的就是財富,就是女色,這兩種最大的欲望,正好法藏菩薩每一世都把它放下。多少眾生為了財色,造了多少的惡業——地獄的業!所以一個菩薩深知財色的可怖、可厭,一定要示現「絕去財色」,來把修道的價值彰顯出來。所以自己行持「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個布施度慳貪,持戒度毀壞,忍辱度瞋恨,這個禪定度散亂,般若度愚痴。到了究竟圓滿程度就是波羅蜜——到家了,到彼岸了。自己修六波羅蜜得利益,也叫一切眾生行六波羅蜜。「無央數劫」也是很大的一個時間概念了——來修這樣的自利利他之菩薩道。「積功累德」,積集無量的功德,累積無量的德行。
好,這是他的修因。修因就能夠有殊勝的果報了,所以在每一世投生的地方,只要他願意,就有無量的寶藏顯發出來。他的福報很大,地下的伏藏——金銀七寶的寶藏自然顯現出來。那自然顯現,這麼多福報來了,幹什麼呢?由於法藏菩薩原來就發了這個願——要做大施主,做大施主,在每一生當中你拿什麼去布施呢?如果你自己吃飯都有問題,你不是空的願嗎?所以他這個事是要兌現的:我每一世都有無量的寶藏過來了,於是我就把無量的珍寶之藏來布施。這樣的一個財布施讓一切眾生感激——生感恩之心,然後再跟他講佛法,教化這些眾生,令其得到安立,住在佛道上,讓他們發成佛的菩提心。所以一切布施最終還是法布施為上。
那麼這樣的過程當中,他曾經示現過種種的身份。或者為大富長者,或者為居士——印度講居士也是有地位的,他有道德但是顯現得很恬淡,追求精神價值,叫蘊德寡慾,社會地位也受人尊重,才叫居士——就叫居家之士。士,屬於這種社會的精英階層就叫士。「豪姓、尊貴」,就是他能生到貴族之家——這個門閥、貴族。或者能夠掌握政權做剎帝利、國君,或者成為轉輪聖王。轉輪聖王有四種:鐵輪王、銅輪王、銀輪王、金輪王。或者他能夠示現在六欲天做天王:這個欲界的六天——從四天王天到他化自在天,法藏菩薩都做過天主。乃至於在色界天做大梵天王。所以你看他示現了很多的身份。實際上我們從經典看,他還示現過比丘,示現過太子這些身份。那麼在這些身份的示現中,每一期的生命都能夠以四事——就是飲食、衣服、湯藥、臥具——來「供養恭敬一切諸佛」,種上殊勝的福田。所以法藏菩薩每一次的示現,都不會忘記去做廣修供養諸佛的福田。這樣的功德是無量無邊,「不可稱說」。
然後他自己的身業感得「口氣香潔如優缽羅華」,就是他口裡發出的氣味很香的,很潔淨的,那個香味就像青蓮花的香味;身體的每一個毛孔裡面也能放出旃檀香。你看大菩薩就不一樣了:他身上不像我們這樣的血肉之軀有很多微生物,有很多細菌——這些他沒有。由於有這個血肉之軀——很多微生物、很多病菌在裡面,所以我們口裡就不是香潔的。只要早上一起來,我們的口裡就發臭,不刷牙還不行;然後出點汗不是旃檀香——這個酸臭的味道。所以我們的身心狀況跟這個菩薩相比,那是天壤之別。身心很潔淨,出旃檀香,出青蓮花香,那絕對是真實的。不要以為我們口裡很臭,就懷疑:怎麼會有青蓮花香呢?
別說菩薩有,就說這個世間有讀《法華經》的人,她口裡都會放出蓮華的香味。這個宋代潁州有個叫盧媚的官妓,她的口裡就放青蓮華香。有一個會看她前生的僧人——有點宿命通,說這個官妓上一輩子是比丘尼,誦了一輩子的《法華經》。到臨終的時候一念之差,就沒有解決生死問題,成為了一個官妓——陪高官的妓女。所以為了驗證,就拿一部《法華經》給她念,她一念,非常流利就念下來;如果再給她另外一部經,她念不下來。所以我們想,阿彌陀佛因地做法藏菩薩的時候,口氣香潔如優缽羅華——青蓮華,放出旃檀香味,實際上這些功德也都在六字洪名裡面。我們好好地把這個佛號念得相應了,也能把法藏菩薩的青蓮華香味轉為我們的青蓮華香味。
好,那麼這樣的口裡和毛孔放出的香,都能夠普熏——就是遍熏——無量無邊的世界。我們一切眾生能夠接納到這樣的香味,都能生起像法藏菩薩那樣做大施主的慈悲心,生起恭敬三寶的心。法藏菩薩每一期的示現都是容貌、身相非常端正。「相好殊妙」,具有如佛的那種相好莊嚴。由於他的悲心和福德所感,還出現一個不可思議的妙用。就是法藏菩薩他的手掌心裏面,好像無盡的福德之藏,能夠顯現一切的珍寶。就從手掌心裡想要黃金,就有黃金,想要白銀,就有白銀,想要流現金銀七寶以及種種衣服、種種飲食、種種花、種種香、種種繒蓋、種種幢幡、種種音樂來,這些壯嚴之具都從他的手掌心裏面流現出來。那你看看法藏菩薩,他要廣結善緣就太有條件了:天下所有的窮苦人你們都來吧,我都可以給你布施。由於手上是無盡的福德之藏,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所以一切眾生在他那裡都得到了什麼——得到了歡喜,結上了人緣了。所以我們這些今天能聽到這個《無量壽經》阿彌陀佛的法門的人,說不準就在多生多劫以前——在法藏菩薩布施這些東西的時候,我們是正在排隊接受布施的一員。是不是?
這個事情是很重要的。就是法藏菩薩在無量劫積功累德的過程當中,以這種無我的智慧,以他的慈悲,生出他無量的福德、無量的慈悲、無量的光明、無量的法布施。他一方面完成自利利他的行為,更重要的是他要為未來拯救一切眾生先結上一個人緣。佛能不能度眾生,眾生能不能接受這種救度,這裡面還不僅僅取決於水平問題,更多的是取決於一個緣。有緣了,能夠一聽就親切,就歡喜,就能接受這種救度。所以佛不度無緣之人,不是佛有分別。就是你跟佛沒有緣,佛跟你說了,你不接受救度——你不相信。現在我們能夠相信這個法門,能夠願意去,實際上就告訴我們,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以來積功累德的過程當中,跟我們結過緣——主動地跟我們結緣。當我們窮的沒有衣服的時候,得到了衣服當然就歡喜;餓的即將要死的時候,接受了這麼多飲食:這就有緣了。那麼這樣自利利他的佛事,「超諸天人」。包括他給一切眾生的福德,也是一切天人的福德不能比擬的。這就是大菩薩已經到達事事無礙境界的一種情況。
我們讀《華嚴經》,善財童子參到一個優婆夷——叫具足優婆夷——的時候,具足優婆夷她的院子裡面,四面八方有很多很多的眾生到這裡。幹什麼?也是領救濟之物和學法,她就是面前有個小瓶這個小瓶裡面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想要飲食就有飲食。一個小瓶裡面,很多很多的眾生——不可數的眾生來了,所有的人都能吃飽,而且吃不完。具足優婆夷是用一個小瓶裡面——給與她的無盡福德之藏,來布施一切眾生。那麼法藏菩薩是從手掌心裏面流現出的無量福德之藏,布施一切眾生。這都是大不可思議的事事無礙的境界。所以這就表明法藏菩薩在他無量劫積功累德的過程當中,他「於一切法得大自在」。心能轉物即同如來,以這個大自在解脫的不可思議的境界,來饒益一切眾生,來與九法界眾生結上法緣——是他未來成佛、圓滿大願、救度眾生的序幕,為成佛救眾生先打下一個伏筆,打好一個基礎。
好,那麼今天了解阿彌陀佛因地上的修行,我們常隨佛學。怎麼學?裡面都有它的內容。然後我們念佛。以什麼心態念佛?要以阿彌陀佛那樣的胸懷來念佛,要以感恩的心來念佛,要以慚愧的心來念佛,這樣我們才跟彌陀的名號相應。由於阿彌陀佛——就法藏菩薩——因地修行的所有福德、智慧、功德、六度都在名號裡面,所以我們把這個名號念好,就等於把阿彌陀佛無量的福德之藏、功德之藏、智慧之藏開顯出來,來轉為我們的福德、智慧。所以能夠信願持名者,就叫「多善根福德因緣」。以佛的功德來莊嚴我們的功德,這叫香光莊嚴。所以了解法藏菩薩因地的修行,是非常重要的。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師講於東林寺第二屆淨土文化進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