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時代,媒體網路太發達,傳播謠言的傷害力更為恐怖。所以我們要約束自己的身口意,不要讓自己的心隨著別人所傳播的內容,時時掀起浪花。任何時候都需要靜下心來,用心去思維這件事情到底是真還是假,因為眼見不一定為實。
嘎瑪仁波切
故事一
有一次,孔夫子與眾弟子們在陳、蔡之地連續被困七天,沒有食物可吃。弟子們個個面黃肌瘦,有的弟子,開始心生憂慮。子貢為解飢餓困頓,用己身之財,突破重圍換回少許米,為大家解除飢餓之苦。
顏回與子路找了一口大鍋,在一間破屋裡,為大家煮稀粥。子路剛好有事離開,恰好此時,子貢經過,看到顏回拿起一小勺粥往嘴裡送。
子貢告訴夫子,看到顏回偷吃粥。夫子召來顏回,對他說:「我準備將稀粥先祭祀祖先。」顏回卻馬上恭敬地對夫子說:「夫子,這粥已經不可以用來祭祀先祖了。因為學生剛才在煮粥之時,粥的熱氣散到屋頂,熏掉一小塊黑色塵土掉到粥里。此粥已不淨,學生就用勺子舀起來。倒掉又覺得可惜,於是便吃了它。吃過的粥再來祭祀先祖,是不恭敬的啊!」
孔子很感慨的說:"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聽呢?"
故事二
一個小和尚,跟著一個老和尚外出化緣。在回寺廟的路上,小和尚問老和尚:「師父,您說是眼睛看到的可信?還是耳朵聽到的可信呢?」老和尚微微笑道:「按世人的說法,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具體到實際情況,還當另論。」
小和尚說:「我給您講一個例子讓您判斷吧。」
那天,到達一個村莊後,他和老和尚分頭去化緣。小和尚在一條小巷子裡,發現一個婦人走來抱起了鄰居院裡的一隻雞,旁邊一個玩耍的孩子還喊:「不要抱雞!」這個婦人連理也沒有理就把雞抱走了。可是後來,他在街鄰們家裡,聽到的都是誇讚這個婦人的話語,說她如何待人熱情,怎麼助人為樂,如何受左鄰右舍的喜歡等。
「師父,你說這事該怎麼解呀?」小和尚問道。老和尚說:「萬一這個婦人是把跑丟的雞抱還給別人呢,你的眼睛豈不是讓你作出了誤判?」「可是還有孩子的話語作證呀!」小和尚不服氣地說道。「頑童心智還不成熟,他的話更不能作為判斷的依據。」
聽到這,小和尚突然「撲哧」一聲樂
起來,大叫道:「事實還真如師父您的判斷一樣,那婦人抱了雞,正是給丟雞的街鄰送去的,頑童不知真相,只是胡亂說說而已。」
老和尚感慨道:「識人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呀,要真正地讓內心作出正確的判斷,那就得眼睛看了,耳朵聽了,還要作一番調查了解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