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佛教知識

《第十八願善導釋》 086 「乃至」與「下至」的真正含義


時間:2018/9/14 作者:宗聞

三、乃至、下至

「十念」「十聲」,「乃至」「下至」之間含義的會通,前面是就第一個問答來研討,現在就第二個問答,也就是「乃至」跟「下至」之間的關係來研討。

從法然上人這兩個問答,以及問答之後提出第十八願的願名,就可以體會出法然上人對善導大師的崇敬幾乎無以復加,達到了最高點。法然上人崇敬善導大師是彌陀所示現,善導大師的著作、解釋法語,等同彌陀親口所說。這種對善導大師的崇敬、對善導大師思想亦步亦趨的遵循,可以說古來唯有法然上人。

法然上人對善導大師的崇敬度,所謂「山川異域,風月同光」。善導大師在中國,法然上人在日本,隔著好幾座大山、一片大海,可說是「山川異域」;善導大師所在的時代是初唐,法然上人所在的時代相當於中國的宋朝,時間相隔四百五十年,可說是「風月同光」,同樣的天空、同樣的月亮、同樣的光明,顯示法然上人跟善導大師幾乎是同一法體,是同流一脈血液,同一鼻孔出氣。此由法然上人在這兩個問答以及最後的結論就可體會得出來,令人非常感動。

乃至、下至——法然《選擇集》「第三本願章」以問答言(《法然上人全集》32頁):

問曰:《經》雲「乃至」,《釋》雲「下至」,其意如何?

這第二個問答主要在會通「乃至」與「下至」的意涵。

《無量壽經》第十八願「乃至十念」的「乃至」,善導大師解釋為「下至十聲」的「下至」;「至」是一樣,但是「乃」跟「下」就不一樣,到底它們的意思一不一樣呢?其實是一樣的,如果解釋錯誤的話,罪過就很大。這樣的解釋,不但顯示兩者是一樣的意思,而且讓看的人更容易體會、了解,更能正確地把握第十八願的意涵。

不過由於「乃至」與「下至」文字上不一樣,恐怕有人會質疑,認為經典既然說「乃至」,怎麼可以任意說「下至」呢?法然上人可以說對善導大師無比地崇敬、百分之百地依循,而且也極其維護善導大師。現在來看下面的回答。

(一)其意是一

答曰:「乃至」與「下至」,其意是一。

這段問答之中有三:一是「總答」,二是「別答」,三是「結釋」。別答也有二:先是直釋——直接解釋,再就是引例——引用例子作為證明。結釋是結論性的解釋。

首先總答,「答曰:乃至與下至,其意是一」,與第一個問答的語氣是相同的。第一個問答是會通「念」跟「聲」的關係,第一個回答就說「念聲是一」;這裡也一樣說「乃至與下至,其意是一」。總的來說,「乃至」跟「下至」的意義一樣,沒有差別,不相違。

接下來別答。別答有二,第一個是直釋,直接解釋。

《經》雲「乃至」者,從多向少之言也。多者,上盡一形也;少者,下至十聲、一聲等也。

《釋》雲「下至」者,下者對上之言也。下者,下至十聲、一聲等也;上者,上盡一形也。

這裡所說的「從多向少」「下者對上」,就是答中的第二,直接解釋。

這裡有兩重,就是「從多向少」與「從少向多」,或「從上向下」與「從下向上」。所謂「乃至」,本來就有乃至多、乃至少、乃至下、乃至上這種含義,所以法然上人在這個直接解釋當中,就把乃至的正面、反面都闡釋出來。

接下來就引用例子。

上下相對之文,其例惟多。宿命通願云:「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識宿命,下至不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如是五神通及以光明、壽命等願中,一一置「下至」之言,是則「從多至少、以下對上」之義也。

「上下相對之文,其例惟多」,也就是說「從上向下」「從下向上」引用這種相對性的經文例子也很多。

法然上人首先引用四十八願當中的第五願,就是「宿命通願」。

「宿命通願云: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識宿命,『下至』不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這條願中就有「下至」這個詞。「那由他」也有人讀作「挪修佗」,但是我們還是讀「那由他」比較普遍化,不會混淆。

「如是五神通」,五神通就是第五願的宿命通、第六願的天眼通、第七願的天耳通、第八願的他心通、第九願的神足通,五種神通。

「及以光明、壽命等願中」,也就是光明無量願跟壽命無量願。

「一一置『下至』之言」,每一願都有「下至」這個詞。

「是則『從多至少、以下對上』之義也」,這就是「從多至少」以及「以下對上」的含義。因為「乃至」有「從多向少、以下對上」之意,而第十八願中的「乃至」,正是「從多向少、以下對上」的含義。

例上八種之願,今此願「乃至」者,即是「下至」也,是故今善導所引釋「下至」之言,其意不相違。

「例上八種之願」,例如上面八種願,就是五神通願以及第十二願光明無量願、第十三願壽命無量願、第十四願聲聞無數願,總共有八種願,都有「下至」(第十四願是用「乃至」),法然上人用這些願來會通「乃至」跟「下至」的關係。

「今此願『乃至』者,即是『下至』也」,以這幾條願來證明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也是「下至十念」的意思。

第三結釋:

「是故今善導所引釋『下至』之言,其意不相違」,前面引用的一些根據,到了這裡就作個結論,所以這裡是「結釋」——結論的解釋。總之,善導大師引用前面幾條願所說的「下至」解釋第十八願的「乃至」,意思不但沒有差別,而且讓我們曉得「乃至」就是「從多向少」的「下至」。

善導大師將「乃至十念」解釋為「下至十聲」,這樣就非常明確,好像一錘定音,不可能再有其他的解釋,不可能再有彼此矛盾或模稜兩可的空間。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