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好壞,不是看這個人是不是所謂的「聰明人」或「文化人」,這樣的人在佛法修行上不一定修得好,這是我們的經驗。我小時候讀佛學院時,學院裡有些很有學問的學生,也有些自作聰明的學生,還有些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的學生。但有些學生呢?看起來有點笨笨的,不怎麼愛表達自己,可幾十年下來,他們修行得一個比一個好,忍辱功夫一流,禪定功夫一流,很多人在講經說法上讓人欽佩不已。那個時候所謂的「聰明人」、「文化人」反而要跟著「笨」師兄弟學。
佛教的修行與世俗上的「聰明」和「文化」沒有絕對關係,一瓶水,靜悄悄;半瓶水、叮噹響。很多人,看起來默默的,其實修行得非常好。
學佛有一個非常特殊與重要的要求:向內觀照。看自己,不要看別人。就是說我們學到的任何佛法都不是為了給別人挑毛病的,不是讓你到處去找茬的,最重要的是:觀察自己的心。大多數人的印象也是這樣的,佛教徒應該是比較柔和的,看起來有些靦腆,不會鋒芒畢露,咄咄逼人。
可以看到,佛教徒很少像別的宗教一樣,到處去拉信徒,當街派發傳單小冊子,不會像有些宗教那麼高調,不管你愛聽不愛聽,信也好不信也好,拉住你就開始給你傳教。佛教徒一般習慣隱瞞自己擁有的虔誠信仰,默默念佛的比較多。
但是現如今,作為一個佛弟子,需要有所改觀,現在是大眾急需佛法的時候,我們通過正規的途徑出了很多書籍,讓大家可以通俗易懂地了解佛法,了解佛法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從而產生信仰,自利利他。
我在成都遇到一位「老革命」,他告訴我,「自從看了你的《與心對話》,我終於知道什麼叫『隨緣』,什麼叫『隨便』了。看完以後,我想了很多生活上、工作上的事,這書的意思,我看得懂,也理解得了,我覺得很受用。」
如果我們每天都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講經說法,去講很多理論,去念經文的解釋,就會讓大眾感覺:佛教離我們很遠。寺廟也是一樣,不能光搞學術研究,要讓老百姓覺得好用。我們昌列寺,每年過年時,堪布們都要去不同的地方講經說法,就是讓藏區最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機會聽到三藏大法師講他們需要的佛法。如果只是跟老百姓講經論理,高談三藏,沒有用的,他們也根本聽不進去,也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也無法套用到身口意;但是你給他們講佛法的簡單道理,能夠套用在生活工作中的妙法,他們就全都能用上。
如果我把《大藏經》擺在這裡,一會兒講《華嚴經》裡這麼說,一會兒講《地藏經》裡那麼說,一會兒講《無量壽經》裡怎麼說,這樣講來講去是在玩兒學問了,你們能學到什麼呢?
我們學佛,要像蜜蜂采蜜一樣,花那麼多,不可能每朵花都摘回家去欣賞,所以,不要傷害花朵,只把蜜採回去,拿走自己需要的東西,吸收自己需要的養分,滋養我們的內心,通過內心的改善,套用於身口意系統的改善,對佛法產生堅定不退轉的信心。虔誠修行,跟隨具德上師精進聞思修佛法,先改變我們自己,再用自己的改變去影響周圍的人,這也是最好的佛教傳播方式。
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只是聽說過佛教,也覺得自己需要佛法,但卻沒機會接觸傳承清淨系統的佛法教育,所以我們要努力創造機會,讓更多人擁有這個殊勝的「佛緣」,把精妙的佛法理論和實踐與人分享,越是能對治自己不善的身口意,對大眾而言就越是受用。
當可以接觸、了解、學習、交流佛教的途徑多了,當大眾越來越認可聞思修佛法的氛圍,就會有更多的人堅定地信、願、行。這個社會,就會有更多的人走上慈悲向善的道路,學會不去傷害眾生,學會創建和諧的家庭,乃至和諧的社區,為和諧社會而努力!這不是什麼空話、大話,真正受到教育的人,一定會真心朝著這方面努力,這也會對我們的社會起到維護穩定和促進團結髮展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