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如果你對發出菩提心有些不切實際的感受,那就先從做個好人開始


時間:2019/2/21 作者:學佛網編輯阿明

我們一直在說,昌列寺是眾生的家,是弟子們的家,家門永遠都敞開著,特別希望精進的弟子們,每年都有機會回家參加大法會。如何精進呢?日常的功課,要發無上的菩提心,去好好堅持,為自利利他努力聞思修佛法,積極做義工奉獻社會,保持正知正念,願意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任,願意真正給自己的心靈找到一個所依。真正把昌列寺當家,把佛教當成是永恆所依對境的這些弟子們,對你們來講,能夠「回家充電」是極大的獎賞。這種獎賞並不是說,每年請你們回來,讓你們有個聞思修佛法的機會,而是一直到你們成佛為止,你們收穫了取之不完、用之不盡的財富。

每一天,先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虔誠心,新的一天,是不是已經轉變好了心態。在我的印象中,老上師——尊貴的土登曲吉扎巴仁波切,當年在教導我們的時候,每天清晨上課,第一句永遠是:「為了利益天下一切苦難的如母有情眾生,我們現在發願,我們來這裡聽聞佛法、思考佛法、修行佛法。我們的目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早日讓自己脫離輪迴成佛;另一個,盡我們所能,利益天下一切苦難如母有情眾生。我們在此發願,為了天下所有一切苦難的如母有情眾生,我將行菩薩道!」每一天,老上師只要上課,就要重複這句話。如果當天老上師上兩堂課,他就講兩次這句話,上三堂課,他就重複三次這句話。

有的時候,我們也會想,「每天上課,每天說,我們又不是一天兩天跟著師父聽法,這麼多年每天重複。師父老重複這句話幹什麼呢?我們都已經背得琅琅上口、滾瓜爛熟了。」突然有一天,我發現並反思,這麼熟悉的一句話,我是不是只會說而已?有的時候,是不是自己只是這樣想想,甚至覺得這並不真實。想到此,我才發現,原來師父一再又一再地提醒著我們,要真正地從內心當中發出菩提心!

有句話說,「念菩提心愿文不重要,能生起菩提心才重要!」這不是說念發菩提心愿文,是無關緊要之事,而是告訴我們,如果只是念一念,偶爾想一想,並沒有發自內心,也不準備去付諸行動,那念誦是沒有多大實質意義的。菩提心不是念出來的,真正生起菩提心,才更有意義!

如果你對發出菩提心有些不切實際的感受,那就先從做個好人開始。當你有一顆善良的心,佛菩薩會透過你的善心,讓你在修行與生活中感到被真實護佑,你的虔誠是百分百,就絕對會得到百分百的加持!但如果你的心是惡的,就肯定得不到佛菩薩的保佑,這也是百分百的。宗喀巴大師講過,「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一切依賴於自心,故應精勤修善心。」對很多人而言,了解「空性」還為時尚早,作為大乘佛教信徒的一個基礎,培訓好自己的善心,能夠記住「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能夠慢慢培養自己發出菩提心,並行持菩薩道,不斷堅定正知正念,才最為重要。

讓我們的心,從一個頑固不化、執著、傲慢的剛強凡夫之心,慢慢變得柔軟、善良、慈悲。這就不僅僅是將做人的原則堅持好,而需要佛的智慧來幫助大家,慢慢學會用慈悲來定義真正的善良。

佛陀的智慧告訴我們,當你能夠不傷害天下一切苦難的如母有情眾生,如人類,或大到其他動物里的鯨豚、大象,馬,牛等等大動物,小到蟑螂、螞蟻、昆蟲、細菌等生命,都能一視同仁不去傷害他們的時候,大悲心就具備了。這種大悲心跟善良的心差別很大,跟所謂的博愛差別也很大。你不想傷害眾生,並且你喜歡他也愛,不喜歡他也愛,這就叫慈悲了。

雖然眾生表面看起來長相不同,那是因為他們的福報不一樣,投胎的道不一樣,但是他們都和我們一樣,希望被關愛,得到快樂,不希望遭受痛苦。因此,「願一切眾生具足樂及樂因,願一切眾生永離苦及苦因」,這種心態真實不虛產生之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思想就形成了。再加上「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樂,願一切眾生遠離愛憎住平等舍。」當四無量心在你的心裡生根發芽,經常能夠在你身口意上進行被體現,菩提心才會不斷增長,永不退失!如果,只是把升起菩提心,停留在語言的層面,那還是從做個好人開始,比較務實。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