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文鈔摘錄原文和白話2


時間:2019/6/29 作者:藎木

印光大師文鈔原文:

三歸者(歸,亦作皈。皈字從白從反,取其反染成淨之義。)

一歸依佛。二歸依法。三歸依僧。

歸者歸投。依者依託。如人墮海,忽有船來,即便趣向,是歸投義。上船安坐,是依託義。生死為海,三寶為船。眾生歸依,即登彼岸。既歸依佛,以佛為師。從今日起,乃至命終,不得歸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歸依法,以法為師。從今日起,乃至命終,不得歸依外道典籍。(法,即佛經,及修行種種法門。典籍,即經書也。)既皈依僧,以僧為師。從於今日,至命終時,不得皈依外道徒眾。(增廣·卷四·為在家弟子略說三歸五戒十善義·P908)

汝等為何而皈依,余想總不外欲求生西方,了脫生死而已。如何方能達到此等地步,即須皈依三寶,所謂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也。能皈依三寶,如實修持,才得了脫生死,往生西方。

且所謂三寶,有自性,住持二種。佛者覺悟義。自性佛者,乃即心本具離念靈知之真如佛性也。法者規範義。自性法者,乃即心本具道德仁義之懿範也。僧者清淨義。自性僧者,乃即心本具清淨無染之淨行也。住持三寶者,釋迦佛在世,則為佛寶。佛滅度後,所有範金合土,木雕彩畫之佛像,皆為佛寶。佛所說離欲清淨諸法,以及黃卷赤軸諸經典,皆為法寶。出家染衣,修清淨行者,皆為僧寶。

皈者,皈投,如水皈海,如民皈王。依者,依託,如子依母,如渡依舟,人在生死大海,若不皈依自性三寶,與住持三寶,則便無法可出。若肯發志誠心,歸依三寶,則便出生死苦海,了生脫死矣。如人失足,墮於大海,狂濤洶湧,有滅頂憂,當此千鈞一髮,生死存亡之際,忽有船來,即便趨赴,是歸投義。由知自性三寶,則克己省察,戰兢惕厲,再求住持三寶,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寶,則可消除惡業,增長善根,即生成辦道業,永脫生死輪迴矣。如遇救登船,安坐到岸,曩時兇險已過,現在得慶更生。無限利益,由此而得,是依託義。世事紛龐,煩惱苦痛,處此生死大海,當以三寶為船,眾生得所歸依,鼓棹揚帆,不懈不退,自可登於彼岸。既皈依佛,當以佛為師,始自今日,直至命終,虔誠敬禮,一息無容或懈,再不得皈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皈依法,當以法為師,自今至終,不得皈依外道典籍。既皈依僧,當以僧為師,自今至終,不得皈依外道徒眾。

若已皈依三寶,仍信仰外道,尊奉邪魔鬼神,雖日日念佛修持,亦難得真實利益。以邪正不分,決無了生死之希望,其各凜諸。(皈歸二字通)(三編·卷四·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P1247)

佛言一切眾生,皆當作佛。譬如一張素紙,畫個如來,就是如來。畫個乞兒,就是乞兒。當慎之於初,則不至上辜佛化,下負己靈矣。(三編·卷一·復楊慎予居士書·P298)

一切眾生,一念心性,直下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但以從未悟故,不得受用。故華嚴經如來出現品雲,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須知智慧與妄想執著,原非二物。迷之,則全智慧,以成妄想執著。悟之,則全妄想執著,以成智慧。喻如握拳舒掌,原是一手。結冰融泮,原是一水。良由心體不變,用常隨緣。

體不變故,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居塵不染,離垢不淨,在生死而不受輪迴,證涅槃而不屬寂滅,無象而為萬象之主,非法而為諸法之宗,從本以來,常自如如,了無凡聖生佛之異。悟之名賢,證之名聖,若但具而未悟,則雖有性德,了無修德,只為六道輪迴之凡夫而已。

用隨緣故,則有四聖六凡,苦樂升沉之殊。而緣有染淨,必隨其一。隨染緣,則起惑造業,輪迴六道。隨淨緣,則斷惑證真,常住涅槃。由惑業有輕重,故有人天善道,及阿修羅之善惡夾雜道,並畜生餓鬼地獄之三惡道。而由惑起惑,由業造業,或善或惡,了無定相。致所受生處,輾轉遷移,如輪無端,忽上忽下。以既具煩惑,皆被業縛,隨業受生,不能自主故也。由斷證有淺深,故斷見思者,證聲聞果。侵習氣者,證緣覺果。破無明者,證菩薩果。若無明淨盡,福慧圓滿,修德功極,性德全彰者,則證佛果。證佛果者,亦不過徹底究竟證其在凡夫地本具心性功德力用,親得全體受用而已,實未加一絲毫於其初也。若聲聞緣覺菩薩,雖則所證高下不同,然皆未能全體受用性具功德。而一切凡夫,反承此不思議心性之力,於六塵境,起貪瞋痴,造殺盜淫,以致墮三惡道,永劫沉淪者,比比皆是,可不哀哉。縱令恪修五戒十善,得人天身。然人間福樂,乃墮落之根本。天上雖不比人間煩惑猛利,然天福一盡,決定下生。由宿福未盡,故享福。由享福,故造業。既造業已,則墮落惡道,直在瞬息間耳。況有由天命終,承宿世惡業已熟之力,直墮惡道者乎。故古德以修行之人,若無正念修持淨業,唯得人天福報者,名為第三世怨。法華經雲,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知好歹者,當以急求出離,企得安隱,為上計也。(增廣·卷三·佛學指南,佛學起信編,六道輪迴錄總序·P528)

一切眾生皆具不可思議之心力,由無佛力法力加持,則只能造業,不能得其受用。徒具佛性,了無所益。一旦聞善知識開導,歸命投誠,與佛慈誓,感應道交,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回視六道往還,如輪上下者,不勝憐憫也。(三編·卷一·復獨山楊慧芳居士書一·P205)

皈依之名甚易得,皈依之實極難修。須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之五戒。並須去心中幻現之貪瞋痴。修性中本具之戒定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上勸慈親,中勸兄弟,下勸妻子僕婢,同修此道。如此,則是自利利人,己立立人之道,常行於日用倫常中也。其功德利益,何可稱量。(三編·卷二·復卓智立居士書一·P516)

白話譯文:譯者慕藏

三歸(歸又做皈,左邊一個白,右邊一個反,是反染成淨的意思)。

一歸依佛。二歸依法。三歸依僧。

歸是歸投。依是依託。譬如有人墮入大海,忽然有船開來,便馬上向船游去,是歸投的意思。上船安坐,是依託的意思。生死就好比大海,三寶(佛,法,僧)就是法船。眾生歸依,即等彼岸。既然歸依了佛,以佛為師。從今日起,乃至命終,不得再歸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然歸依了法,以法為師,從今日起,乃至命終,不得再歸依外道典籍。(法就是佛經,以及修行的種種法門。典籍就是經書。)既然歸依了僧,以僧為師。從今日起,直至命終,不得再歸依外道徒眾。——增廣·卷四·為在家弟子略說三歸五戒十善義·P908

你們為什麼會歸依,我想總不外乎想要求生西方,了脫生死而已。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呢? 就須要皈依三寶。所謂歸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能皈依三寶,如實修持,才能了脫生死,往生西方。

而且,所謂三寶,有自性,住持兩種。「佛」是「覺悟」的意思。「自性佛」是自心本具的、離念靈知的真如佛性。「法」是「軌範」的意思。「自性法」是自心本具的道德仁義的懿範。「僧」是「清淨」的意思。「自性僧」是自心本具的清淨無染的淨行。所謂「住持三寶」,釋迦佛在世就是佛寶。佛滅度後,所有範金,合土,木雕,彩畫的佛像都是佛寶。佛是所說的離欲清淨的法,以及黃卷赤軸的諸班經典,都是法寶。出家染衣,修清淨行的人,都是僧寶。

「皈」是皈投,就像水皈投大海,民皈投帝王一樣。「依」是依託,就像孩子依託母親,渡河依託舟船。人在生死的大海中,若不皈依自性三寶與住持三寶,便無法離開。若肯發至誠心,皈依三寶,就可以出離生死苦海,了生脫死。就如同人失足,墮入大海,狂淘洶湧,有滅頂之憂。就在這千鈞一髮,生死存亡之際,忽然有船開來,便向船撲去,是「歸投」的意思。由於知道自性三寶,就會克己省察,戰兢惕厲,再求住持三寶,以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寶,就可以消除惡業,增長善根,今生就成辦道業,永遠脫離生死輪迴。如同遇到救援登上了船,平安地坐到彼岸,兇險已經過去,現在慶幸得到生還。無限的利益,由此而得。是「依託」的意思。世事紛龐,煩惱痛苦,這個生死大海,應當以三寶為船。眾生得到歸依,鼓棹揚帆,不懈不退,自然可以登上彼岸。

如果已經歸依了三寶,仍然信仰外道,尊奉邪魔鬼神,雖然天天念佛修持,也難以得到真實的利益。因為邪正不分,絕對沒有了生死的希望,要注意啊!——三編·卷四·上海護國息災法會法語·P1247

佛說,一切眾生都應當做佛。譬如一張白紙,畫個如來就是如來,畫個乞丐就是乞丐。所以,應當在最初的時候十分謹慎,這樣就不至於上辜負佛的教化,下辜負自己的性靈了。——三編·卷一·復楊慎予居士書·P298

一切眾生,一念心性,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只因為沒有證悟,而得不到受用。所以《華嚴經》如來出現品說:「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要知道,智慧與妄想執著,本來不是兩件東西。迷了,則全部的智慧就成了妄想執著;悟了,則全部的妄想執著,就成了智慧。好比握拳舒掌,都是一個手。結冰溶解,都是一碗水。因為心體不變,用常隨緣。

體不變,所以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居塵不染,離垢不淨,在生死而不輪迴,證涅槃而不寂滅,無象而為萬象之主,非法而為諸法之宗。從本以來,常自如如,完全沒有凡和聖,眾生與佛的差別。悟到了就是賢人,證得了就是聖人。如果只是具有而沒有悟得,就是雖然有性德,而沒有修德。只是六道輪迴的凡夫而已。

用隨緣,所以有四聖六凡,苦樂升沉的不同。而緣有染緣淨緣,必定會隨著其中的一個。隨染緣就起惑造業,輪迴六道,隨淨緣就斷惑證真,常住涅槃。由於惑業有輕有重,所以有人天善道,以及阿修羅這樣善惡夾雜之道,和畜生餓鬼地獄這樣的三惡道。而由惑起惑,由業造業,或善或惡,沒有定相。致使所受生的地方,輾轉遷移。象輪子那樣,沒有端點,忽上忽下。因為既然有煩惱迷惑,就會被業束縛住,隨業受生,不能自主。由於斷證有淺有深,所以,斷見思煩惱的人,證聲聞果。侵習氣的人,證緣覺果。破無明的人,證菩薩果。如果無明完全斷盡,福慧圓滿,修德功夫到了極處,性德全部彰顯出來,就證佛果。證佛果的人,也不過是徹底究竟的證得、他在凡夫地位上本來就具有的、心性功德力用,親自得到全體的受用而已,其實跟起初相比,沒有一絲一毫的增加。聲聞緣覺菩薩,雖然所證的高下不同,然而都沒能全體受用自性本具的功德。

而一切凡夫,反而承此不可思議的心性的力量,在六塵境界中,起貪嗔痴,造殺盜淫,以至於墮三惡道,永劫沉淪的人,比比皆是,多麼可悲啊!縱使修持五戒十善,得人天身。而人間的福樂,是墮落的根本。天上雖然不象人間的煩惱迷惑這麼猛利,然而天福一盡,決定下生。由於宿福沒有盡,所以享福,由於享福,所以造業。既然造業,就墮入惡道,這一切只在瞬息之間。何況有天福享盡,壽命終了的時候,宿世的惡業成熟了,而直接墮入惡道的人呢。所以古德說,修行的人,如果沒有正念,修持淨業,只能得到人天福報,這叫第三世怨。《法華經》上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知道好歹的人,應當求馬上出離,以求得到個安穩的地方,這才是上上策啊!——增廣·卷三·佛學指南,佛學起信編,六道輪迴錄總序·P528

一切眾生都有不可思議的心力,由於沒有佛力法力的加持,所以只能造業,不能得到受用。白白的具有佛性,完全得不到受用。一旦聽到善知識開導,歸命投誠,與佛的慈誓,感應道交,仗佛的慈力,往生西方。回頭來看看六道的往還,就象輪子一樣上下轉動,不勝憐憫啊!——三編·卷一·復獨山楊慧芳居士書一·P205

歸依這個名分很容易得到,歸依這個事實卻極難修持。必須持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戒。並須要去掉心中幻現的貪嗔痴。修自性中本來具有的戒定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上勸慈親,中勸兄弟,下勸妻子僕婢,一同修行。這樣,就是自利利人,己立立人的方法在日常人倫中的使用。其功德利益,怎麼可以說得盡呢!——三編·卷二·復卓智立居士書一·P516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