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往生論注》2016第三講(1-3)


時間:2019/7/8 作者:慧悟

《往生論注》2016第三講(1)

諸位大德比丘、諸位居士同修,請看第四莊嚴: 【淨光明滿足 如鏡日月輪 】 這兩句是「莊嚴形相功德成就」,這個形相就是他的形色、相狀。形色、相狀是清淨的光明,遍及極樂淨土的所有的國土,這個光明就像鏡子那樣的清淨,像日月的光明那樣的赫奕、燦爛。

那阿彌陀佛的因地,為什麼要生起這樣的莊嚴功德的願呢?這也是阿彌陀佛在因地見到他方世界,比如我們這個穢土,有太陽繞須彌山旋轉,就一四天下,旋轉「四域」,四域就是四大部洲,所以它運行的那一面有光明,其他三面都沒有光明,那就是黑暗的。比如我們現在在中國是黑夜,在美國就是白天,所以這個光就不能周遍。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當中,到了夜晚大家也要照明。

在傳統社會都會自然生態的照明,或者油燈、或者蠟燭這些,現在是近百年來愛迪生髮明了電燈來照明。但這些在屋宅裡面所照明的範圍還是有限,「十仞」就是在一百尺之內,照得那就更不廣了。當然現在各個地方城市都在搞亮光工程,現代發明的這些東西有好的一面,確實能夠有不夜城的感覺,但是它所耗費的資源,要發電,原來發電是要靠煤,以後是水電就要建壩,這些都用完了、不夠了,要考慮核發電,所以這些弊端就顯現出來了,我們的生態環境就日益地受到破壞。再加上這個電燈是有污染的,光污染,所以常年在電燈底下工作、生活的人,他常常會失眠,所以這個光明是眾生業力所感的光明,是非常有限的。

所以阿彌陀佛就發起一個願,這個願發得非常的奇妙。就是在我的住持的淨土,充滿著清淨的光明,清淨就用鏡子來表達,是從清淨心裏面顯現的光亮,不需要外在的燃源。這就是契證到自心的極淨的心體,自然就有光明。這禪宗講的「圓陀陀光爍爍」,是心光的展現。這個光明非常燦爛,就像百千億的太陽光。極樂世界由於清淨,眼睛看這個光不會傷害眼睛,我們這個世間看太陽的光,盯著太陽看可能眼睛就要受傷害。由於這光明熾盛而又清淨很清涼,雖然很光亮但照在身上很清涼。

進一步說,這個光明是「滿足自體」,就是本身的物體就能放光,為什麼?是由於極樂世界所有的依報和正報。先從依報來看都是珍寶的,那珍寶都是清淨到極點。所以珍寶本身能放光,就滿足自體。自體有光亮,同時這個光又輻射在外面。地面是七寶的,地面有光、地下也有光,因為擎著那個琉璃地下面,也是各種珍寶合成的金幢,光光互攝。樓閣也有光、寶樹也有光、各種亭台樓榭都有光,這樣極樂世界就是光明世界了,這叫「清淨光明無不充塞」,所有的地方都有光明,沒有一個黑暗的地方。這個光明世界是來自於阿彌陀佛契證了他的心性的全體大用的。因為光明本質上還是般若智慧的相狀,就能夠破除我們的無明,顯發我們自性本具的良知良能。尤其清淨的光明不僅是依報的所有宮殿、樓閣、地面有光明,正報的往生者也都有光明,這個光明能夠照到他方世界去。由於這個光明很清淨、國土很清淨。

他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極樂世界所有的光明的地面,都能夠照見他方諸佛的世界。當然想看就能顯現,不想看也不會呈現。能夠照見他方諸佛世界的情形,不僅是地面、他的牆壁、他的寶樹、他的寶幢都能照見,這就是生物全息律。在一個局部、一個狹小的地方,能夠看到他方世界所有的廣袤的世界。所以到極樂世界一去,想看看往生前的家親眷屬、朋友怎麼樣,念頭一動,他們的生活情況都顯現出來。這時候不在了,再三惡道裡面去找找看,它就是這個樣子。這是指他的形相上的功德。

好,請看下面論文: 【 備諸珍寶性 具足妙莊嚴 】 這是第五種「莊嚴種種事功德成就」。備就是完備,完整的具備諸多的珍寶。極樂世界的珍寶不是一寶、二寶、七寶,乃是他方世界所有的上好的珍寶,都能夠在極樂世界見到。這些珍寶所構建的所有的物品,都具足奇妙的莊嚴,那是窮微極妙。所以這裡談種種事,「種種」就是諸多的、豐富的。「事」就是他的物件、他的景物。

阿彌陀佛為什麼會生起這樣的莊嚴的願呢?也是他在因地,見到他方世界各種的構件不如意。比如我們這個世間,建築是用泥土來做建材的,木頭、石頭作為裝飾的美觀的材質。或者富貴的人可以用黃金「雕金鏤玉」,但是大部分人是沒有這個福報,或者經營了很長時間,具受種種辛苦還得不到一點房舍,這個都在描述我們這個世間的生存上的福報低、生存壓力。這些房舍、宮殿,住的地方是基本的需求,但就剛性需求現在都很困難。

再就從建材來看,傳統社會還能住磚木結構的房子,現在我們都沒有這個福報了。都是住水泥的房子、都是住三合板的房子,這個房子的構件已經是越來越多的化工的產品,這些化工的產品都有毒素的,而且在這個房子裡面,可能若干年都不能消乾淨。現在為什麼很多裝修的新房子,住進去會生病?就是他被這些化工的建材的毒素所干擾了。水泥的房子在工廠把預製板搞好了,做預製板的過程,這個裡面的材料是什麼?對人體有沒有危害?現在我們呼吸的空氣有毒素,我們吃的飯食不安全,我們住的房子的建築材料充滿毒素……我們是生存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受種種的辛苦,像鴿子籠一樣的公寓房都得不到,貸款可能要還多少年。現在統計一線城市一個白領,要用一百七十年的工薪去買一套房子,一輩子做房奴啊。所以阿彌陀佛興起大悲心發願,在我成佛所住持的剎土,不僅種種生存的剛性需求一切滿足,而且他的住的地方的建材是珍寶的。到極樂世界住黃金的宮殿是什麼感覺?而且是種種珍寶。種種珍寶作種種不同的排列組合,就看審美的眼光了。不能都是黃金吧?總得要相雜一些其他的珍寶來點色彩感吧!這些都可以做得到。因為種種珍寶具足,非常的富麗堂皇。而且他的莊嚴華麗是自然的,自然就是說不需要去開採金礦、不需要去冶煉,念頭一動就有,應念而至。這個就奇特了,奇妙了。

這裡曇鸞大師就用了兩句引自於《莊子》的話,叫「相忘於有餘 自得於佛道」。這兩句是出自《莊子.內德》有《大宗師第六》,這一篇主要是談對「道」的一種詮釋。聖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給出了一個對生死的穿透、安命的觀點,有一個成語叫「相濡以沫」,這是從《莊子》裡面出來的,說一個河裡面乾涸了,裡面有魚。這個魚就一下子到了陸地上,沒有水了在陸地上,但是魚是需要水的,於是魚和魚之間就相濡以沫,就是你吐點濕氣給我,我吐點唾沫給你來苟延殘喘。但是如果一旦水一下來了,這些魚就不需要相濡以沫了,那就「相忘於江湖」。人也是這個,人為什麼要抱團?就是這個環境太惡劣了,得抱團取暖。現在很多中年人也都想到,我們快老了子女靠不住,我們得抱團養老,他就「相濡以沫」。魚是生於水,那人是生於道,水可以鑿池來供給魚。道呢?人需要道就好像魚需要水一樣,他一定要無為,一定要生起禪定。所以魚相忘於江湖,水多了魚就自由自在,也互相不要干擾了。只是在陸地上沒有水「相濡以沫」,沒辦法。人相忘於道術,在道的狀態當中就不要有那麼多機心,不要有那麼多分別心。這種善惡、是非、聖凡都沒有了,相忘於對待的那些所謂的價值。

極樂世界的這種勝妙就在於相忘於有餘,就是他的資生用具太多了、太豐富了,而且不需要去勞作,念頭一動就有,那個地方沒有生存壓力,不會有競爭、不會有貨幣、不會想到我得要辦個公司賺點錢。他為什麼自得於佛道呢?因為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佛心的展示,是大道的表達。「自得」就是無我,沒有「我」的觀念,就沒有「我所有」的觀念。如果還有一個「我」的觀念,有身見我執,一去極樂世界看到那麼多珍寶,那眼睛發亮,趕緊拿過來,找一個保險柜給他存起來,他沒有。因為他已經沒有「我」和「我所有」,我所占有的概念。所以極樂世界雖然有宮殿,沒有門牌號碼,沒有說有一個房產證,沒有一個所謂的所有權,這個產權是我的,沒有這個概念。這個「佛道」就是他能夠契證入到那個空性,空裡面又生妙有。這樣的種種珍寶構成的極樂世界的無盡的莊嚴,包括他的衣服都是七寶的衣服,這些珍寶他的內在的清淨處,我們只是用我們世間的概念,比如黃金,我們的黃金跟極樂世界的黃金,在質地上、在功能上又完全的不一樣,只是勉強地說一說而已,所以這些種種珍寶構成的宮殿、樓閣、寶樹、台階,這些都是極高的審美,微妙到極點。

這種高度精緻審美的構建,縱然是忉利天的大臣,忉利天有一個大臣叫「毗首羯磨」,他是掌管建築雕刻的。古印度婆羅門教都把毗首羯磨作為工匠大師,在忉利天是能工巧匠,《佛造像經》說憂填王很思念佛,佛到忉利天為母說法,為思念佛想造佛像,是毗首羯磨下來為憂填王造的佛像,他的工巧明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就以這個人來竭盡他的思慮,竭盡他的能力,想把極樂世界的這種景物的微妙莊嚴,按那個模樣塑造出來,製造出來,那不是他的能力範圍。連毗首羯磨都沒有辦法把極樂世界的這種珍寶的構建複製下來,更何況一般人。用這個來比喻極樂世界的那種奇妙的莊嚴,已經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

前不久我看原來有一個大和尚,留下的一串掛珠,它有一個掛珠頭裡面,從那個很小的縫裡面,看到裡面有普賢菩薩的像,也不知道這個微雕是怎麼進去的,這都屬於不可思議的範圍。這種種事是怎麼來的?這就跟前面的性功德要聯想起來,就是法性裡面本具的。是阿彌陀佛從法性裡面生起來的,他能生的心極為清淨,所生的這些構件、這些景物、這些景致也極為清淨。能生的心不可思議、所生的景物也是大不可思議。所以《維摩詰經》就談,「隨其心淨 則佛土淨」,因為心土是不二的,外境是心顯現出來的,心清淨外境就清淨。

現在外面的環境越來越污染,是說明我們這顆心越來越污染、越來越紊亂、越來越充滿著貪瞋痴三毒的煩惱。心淨則土淨,相應的心穢則土穢。從這個事相可以透顯出,阿彌陀佛的心至為清淨、阿彌陀佛的心具有無量的福德藏,它才會顯現無量無邊的珍寶,在極樂世界出現。

《往生論注》2016第三講(2)

請看第六: 【 無垢光焰熾 明淨曜世間 】 這是第六種「莊嚴妙色功德成就」 。就是所顯現的色彩非常的奇妙,這個色彩也是以光明作為形態表達的。這個光明非常燦爛的樣子——熾然,但是又是清淨的「無垢」,就是從無垢染的心裏面顯現的光明,所以光明清淨能夠照耀兩種世間。

阿彌陀佛為什麼要生起這樣的莊嚴的願?是見到他方的國土「優劣不同」,現在也都可以感知到,一個國土生態環境是好還是差,都是在隨著人心和善惡的情況在變化的。植被、樹木花卉充裕的地方當然就很好。一片沙漠的地方、鹽鹼地的地方、充滿荊棘的地方自然就不好。土地的形態跟眾生福報是有關係的,如果土地很豐沃那這個福報大,土地很貧瘠尤其如果化肥農藥用得越多,土地都板結收成越來越小,甚至由於化肥農藥用得多土地都有毒。有毒的土地長出的五穀雜糧可不是都有毒嗎?保護環境是跟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所以就有優劣的不同。有些衛星拍照的各個國家,那真的是有的國家整個國土非常好,水量豐沛,原始森林都保持得很好,土地很寬廣。

原來美國有一個前國防部長,他曾經留一張照片掛在辦公室裡面,是從衛星照朝鮮半島,很明顯的,南韓燈火通明,北韓就非常的暗淡,他常常把這個照片掛在辦公室。國土有優劣的不同,優劣的不同是跟人有關係的,跟這個國土的眾生的福報和心態有關係。由於國土優劣不同它就有高下的區別,有的國家好,有的國家不行,是非就得要生起來,不好的國家如果窮得沒飯吃,它就想到怎麼打仗,富裕的國家還怕打仗,窮的國家不怕打仗,反正我什麼都沒有要死一起死,是非就起來了。由於國土的爭端,那都在造作惡業,甚至很大的殺業,那就是長劫地輪轉在三界。所以阿彌陀佛興起大悲心、生起平等的願,願我住持的國土「光焰熾盛 第一無比」。這個願發得很大。就是在所有的諸佛的淨土當中,極樂世界要成為第一,要無與倫比,等同於大涅槃的境界。所以極樂世界的呈現的這種色彩,映到眼帘裡面的色相就很好看。不像「人天」,他也有些好的色相比如呈金黃色,但是有比人天更好的顏色,就是「奪」,就是跟人家一比,比下去了,「相奪」的情況就是有優劣高下不同的情況。

這裡就用十二重比喻,來遞進地比喻極樂世界的這種妙色無與倫比,這十二重的比喻也是從佛經裡面過來的。

首先用「明鏡」,一面明亮的鏡子自然也有光,但是放在黃金旁邊,這個鏡子的光就顯現不出來,這第一比喻。

第二個「相奪」的情況,今日,就是現在的黃金跟佛在世的時候的黃金相比,「則不現」。佛在世的時候的黃金純淨度更高,光色更好,甚至水都不一樣。佛在世的時候水都比現在的牛奶都有營養價值。

佛在世時候的黃金,跟閻浮提的金相比則不如,一四天下我們叫南閻浮提,閻浮樹下有一個河叫金河,金河的沙純潔度很好,黃中帶紫焰氣的那個黃金,就佛在世的黃金跟閻浮樹金河的沙相比則不現。

閻浮那的黃金,「比大海中輪轉王道中金沙則不現」,什麼叫大海中轉輪王道?現在沒有轉輪聖王,轉輪聖王出世的時候他的福德大,福德大就是大海水會退幾千由旬,大海水退下去自然他的國土就廣袤得多,現在我們的大海水越來越多,我們的陸地面積越來越少,說明以後的生存資源越來越匱乏。轉輪聖王出來,如果是金輪王要巡視四天下,四大部洲他都能夠去,他就有一個王道。透過這個王道或者乘馬、乘象,都可以去考察其他他所管轄的地方。轉輪聖王的那個道路上就是有金沙,這個金沙純潔度很好,就比閻浮提的黃金還好。

第五重比喻,轉輪聖王那個道路上的金沙,跟「金山」相比則不現。講一四天下鐵圍山有七重金山,那都是黃金的山,它的光色度很好。這個金山跟「須彌山金」相比則不現,須彌山是由金、銀、琉璃、玻璃、四種珍寶合成的,它的金光潔度很好,比金山的黃金好。

須彌山的黃金,跟「三十三天瓔珞金」相比則不現。就是忉利天,忉利天的金叫瓔珞金,這個瓔珞金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也想像不出來,反正它的光色更好。

三十三天的瓔珞金跟焰摩天相比則不現。

焰摩天的金跟兜率天的金相比則不如。

兜率天的黃金跟化自在天的黃金則不如。

化自在天比他化自在天的黃金則不現。

這是指我們欲界的黃金層層遞進。他化自在天是我們欲界最高的一重天,它的金比極樂世界的黃金相比,光明則不現,進一步說猶如聚墨,猶如一個黑點一樣的。

比如一盞蠟燭的光,放在中午的太陽底下,蠟燭的光不現。只是顯現它,光不現。進一步我們這個世間的眾生業感的福報的那個黃金,是有漏的、有煩惱的,所以純淨度不行。純淨度不行放在一個高度純淨的黃金旁邊,有雜質的黃金就等於一個黑點、一個墨漬,猶如聚墨。

為什麼層層遞進說極樂世界黃金這麼美妙呢?是由於極樂世界的黃金的光明,是從阿彌陀佛斷除一切煩惱的、自利利他的菩薩大業、大福德的心裏面生起來的,所以他的特點就至為「清淨」,清淨到頂點。當一種東西清淨到極點的時候,就不可思議了。極樂世界的這種淨土是無生忍菩薩——阿彌陀佛的因地發願就已經是大菩薩,他又生起了一個大菩提心、大菩提願,引導他菩薩的萬行,這就他的「淨業」。由大菩薩的清淨業所生起來的,又由果地上阿彌陀法王所住持的,阿彌陀如來作增上緣的這個特點。所以這個光明就極為的熾盛、極為的清淨,能夠「曜世間」。有兩種世間,一種是器世間,曜無情的器世間,就使這個光明能夠內外映徹、表里呼應;還有一種世間是有情眾生的世間,這光明照在有情眾生的身上能夠曜心。就是這個清淨光明以般若智慧的特點,穿透眾生無明的內心,讓他斷除無明煩惱。

好,請看下面 :【 寶性功德草 柔軟左右旋 觸者生勝樂 過迦旃鄰陀 】 這四句是「莊嚴觸功德成就」。「觸」就是身體的接觸的一種感受,這個偈子就是說,極樂世界是無量珍寶,這個珍寶是具有內在的功德。這個功德是柔軟。七寶都是比較硬的,但極樂世界珍寶就很柔軟,就用個比喻,像草一樣柔軟,柔軟得可以旋轉,一個能夠旋轉的東西那是高度柔軟,極樂世界的珍寶可以是左右旋轉。柔軟到什麼程度?就像我們的絲綢一樣,正因為柔軟就可以做衣服穿。不柔軟怎麼做衣服?穿在身上像戰士披的盔甲一樣,那就不舒服了。這樣接觸到珍寶的種種物件,能生起殊勝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是感官意義上的樂,那是法性上的樂,超過迦旃鄰陀,迦旃鄰陀是我們這個世間最柔軟的一種衣服。

阿彌陀佛為什麼要生起這樣的莊嚴的願呢?是見到有的國土,雖然也是對黃金、美玉都很推重珍愛,也是稀有金屬價值量很大,但是這些黃金、美玉,只是給人眼睛上的愉悅,很美、很有光潔度,但是比較硬不能做衣服。誰會拿黃金做衣服呢?雖然他也想做衣服,但是他沒有辦法,黃金還是比較硬。這些種種珍寶、明鏡、珍玩不能做臥具,鋪在床上睡在上面也不舒服,冰冰涼的,所以這些珍玩美玉,只是對眼睛的感覺比較好,但是再身體接觸這些東西就不是太愉悅。這就是眼睛的觀感,和他身體接觸的感受就形成了反差,不一致,自相矛盾,看過去很愉快身體接觸就不是太愉快,這都是眾生的業感,六根是分開的,不能六根互用的。

所以阿彌陀佛發願,我所住持的剎土,哪怕是帶業往生的人天,他六根接觸六塵都能水乳交融,不會說眼根接觸的這種的色塵,和身體接觸的這種觸,「楚越之勞」。戰國時候的楚國,最強大的時候占據的面積很大,像湖北、江西、湖南,乃至河南一部分都屬於楚國的範圍,所以它就敢去問鼎中原。越國是指靠南邊的,像廣東、廣西原來屬於越國,這兩個國家相距很遠,相距很遠而且還常常作對,敵國。用這個楚越來比喻,我們這個世間的珍寶,在對眼根和對身根方面就是楚越的關係,極樂世界就把這種煩惱給它去掉了,水乳交融。

極樂世界的七寶就非常的柔軟,不僅賞心悅目,而且可以穿在身上,比絲綢還柔軟。這裡就比喻柔軟的程度超過「迦旃鄰陀」,迦旃鄰陀是什麼呢?按有些資料來解釋迦旃鄰陀,它是大海里的一種鳥,這種鳥是轉輪聖王出來的時候才能出現,屬於瑞鳥。就好像麒麟,有仁王出來的時候才有麒麟出來。這種鳥的毛是可以做衣服的,這個毛非常的柔軟、非常的溫暖,而且接觸迦旃鄰陀的鳥的羽毛,就有很微妙的快樂出來。

極樂世界的七寶的衣服,為什麼會超過迦旃鄰陀的這個衣服呢?是由於迦旃鄰陀也是轉輪聖王的福報,感得的瑞鳥的身上羽毛做出來的,他接觸這種衣服,也無非是一種五欲的快感,五欲的快感相對於出世間的安樂來說是染污的,一染污他還會執著這種快樂。極樂世界的七寶的衣服,身體接觸他能夠生起法喜的樂,就是法性裡面的快樂。就能令你去發菩提心,而且讓這個法性當中也有般若的智慧,知道一切緣起法的空性,但在空性裡面又不壞妙有,這種七寶的衣服穿在身上,可以幫助我們修道,體會這個法性,證入這個法性生起的快樂。所以穿迦旃鄰陀的衣,和穿極樂世界的衣就有這樣的懸殊,那當然就說超勝迦旃鄰陀了。

所以就說是「寶性功德草」,這個草只是表明柔軟得像草那樣的樣子,對這個曇鸞大師還有一點不同的意見,說用這個草來比喻還是有點不恰當,如果我參加翻譯的話,我大概會有其他的翻譯方法,但是其他翻譯方法,他也沒有說出來,不知道他是想了一個什麼翻譯方法。

《往生論注》2016第三講(3)

好,請看下面: 【 寶華千萬種 彌覆池流泉 微風動華葉 交錯光亂轉 】 這是第八種莊嚴「三種事莊嚴」。這三種事分開就是水功德莊嚴、地功德莊嚴、虛空功德莊嚴,這三種事代表五大。一般我們講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楞嚴經》對這個做了詳細的剖析,就是六根、六塵、六識、七大證入圓通的方法,以及七大的性就是如來藏性。這個如來藏性就可以隨染緣或者隨淨緣來顯現十法界,這種七大的本性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

我們的如來藏性是如如不動的——妙真如性。這是不變的特點,但不變能隨緣,隨緣就看是隨淨緣還是隨染緣。如果隨染的緣起,那麼佛法界當中就成為九法界的七大,這就比喻為水就成了那塊冰了;隨清淨的緣生起,那九法界就成為佛法界的七大,這就比喻為冰又回歸到那個水。雖然凍的形態跟水的形態不一樣,但是共同的特點是有濕性。雖然我們還在結凍的凡夫狀態當中,濕性、佛性沒有失去。

應所知量就是,相應我們所知的染業或者淨業的量,都循著各自造的業,或者是有漏的業、或者是無漏的業,來感得所處的依報莊嚴和身心的正報莊嚴,所以這就隨分受用。這在天台家就談理具事造,性具十法界,也就是性具善和惡。從究竟意義上來說,唯有佛法界才叫善,九法界都為惡。佛有性惡,但修德層面全都是善的。正因為佛有性惡,他成佛之後才能隨形九法界。眾生性具善,但是他修德層面全都是惡,凡夫眾生具足性善,所以他就有成佛的資質。就看他怎麼緣起,隨什麼緣起。

了解這個七大,這裡就談七大在極樂世界的表現形態,表現形態這裡用了三大,因為地、水、火、風、空是屬於物質世界的構件,見和識這兩大屬於有情眾生的構件。現在不談有情眾生,談物質形態的五大。這裡有水大、地大和空大,沒有談火大和風大,為什麼?因為極樂世界沒有火、不會發火,因為他已經沒有火氣了、沒有脾氣了、沒有欲望了、都變成光了,煩惱火成了光了,所以就不談火的問題。風沒有表達,風也是隨業發現。我們這個世間,業力越來越不好,感得的風也不好了,十七級颱風都常常來了。極樂世界的風都是和風、都是德風、都是清風徐來、徐徐吹來,接觸這個風非常的美妙,都能夠像比丘得滅盡定的那種覺受,極樂世界的風也在這裡沒有表達,就用三大來表達五大都是阿彌陀佛的隨清淨緣所顯現的狀況,這就是循業發現。

首先就看「水功德成就」,阿彌陀佛為什麼要發起這個水功德成就的願呢?這也是慈悲心。見到有的國土,主要是以我們這個世間,作為一個參照系來說的。我們這個世間水是一大患,水災,大禹治水。首先《千字文》就「宇宙洪荒」,無論是東方的歷史上還是西方歷史上,都有大洪水的記載。洪水滔滔、驚濤拍岸,這就是我們修惡之水,令多少人葬身於水災啊!或者水變成了冰,冰又在河道上撞來撞去地流著,這些都讓人生起很大的恐怖之心。再加上這個時代的水,越來越少了,原來的泉水現在很多都沒有了、乾涸了,現在很多水都變成了污水,多少化工企業的污水傾瀉在各種江河湖泊裡面,還有我們的地下水有很多都是污染,而且水資源很多國家缺乏。

我們中國也是一個缺水的國家,不要動不動就地大物博,我們很缺水,比不上世界的平均水平,所以大家都要有節約用水的意識。如果到了地獄的修惡之水,那水變成了灰河、變成了血池、變成了八寒地獄的那種情況,這些都令眾生沒有安全感,沒有快樂的心情,常常想到水災就有恐怖之感。

於是法藏菩薩就興起大悲心,發願,願我成佛的時候,極樂世界都是八功德水,為了讓眾生離開恐怖,極樂世界沒有大海只有水池,為什麼沒有大海?因為我們眾生一看到大海就有一種本能的恐怖,它太大了。對於未知的、把控不了的,自然有一種恐怖。我們面對大海,不知道大海裡面有多少傷害我們的眾生,這條船會不會碰到暗礁?大海忽然起風了,風濤會不會把這個船掀翻?大海的漩渦是不是把這個船漩到海底去?這些都是不可知的,所以就有恐怖。為什麼會有媽祖的信仰?面對大海無助的時候,只有求一種各自信仰的神靈。一般來說他在絕望的時候只有這麼求,但佛常常說無助的時候,趕緊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說有一批商人出海探寶,回來的時候發現一個情況,這個船一下子很快地被一個東西吸過去,船長就叫船員你到頂上去看看是什麼情況,怎麼控制不住這個速度?爬上去一看,他說有三個太陽還有幾座白山。這個船長有經驗,哎呀完了,碰到一條很大的魚。說這三個太陽,一個太陽是天上的太陽,另外兩個太陽是它的兩隻眼睛,白山就是它的牙齒,張開口了就像山一樣的,說這下沒救了,就向所有的商人說,你們各自求你們信仰的神靈吧!我沒有辦法了。那些商人又信種種神,趕緊求都沒有用,那個船還是那樣。其中有一個優婆塞他是信佛的,他就趕緊念南無佛、南無佛……這一念這條魚聽到了,這條大魚上輩子就是一個比丘轉過來的,一聽南無佛就提醒它了,覺得我不能傷害眾生,就把口閉上了,這船人就得救了,看來念「南無佛」更有作用。

這些都是恐怖的事件常常發生的,所以極樂世界就沒有大海,水池是可把控就有安全感,流泉池沼跟宮殿「相稱」,寶池在什麼地方?宮殿旁邊就有寶池。宮殿有多大,寶池多大,是有一個審美的比例關係的,相稱。大小淺深適度,而且這個寶池的水非常清徹,能夠一眼望到池底,池底又是由種種的或者黃金沙、白銀沙、琉璃沙來鋪的,鋪的什麼沙跟建這個池的池體有關係,用黃金來做池下面就會鋪上白銀的沙,用白銀來做寶池就要鋪黃金的沙,顏色要搭配。水上有種種的七寶的蓮華作為裝飾,在這個水上,微微的德風徐徐地吹來,就吹動蓮葉,那個蓮葉也是七寶合成的,有種種的經脈,那個經脈就像天然的繪畫,每一個經脈又能放光,不同的寶放不同的光,交相輝映而且很有秩序。暖色調和冷色調的搭配,以及這個蓮花的倒影,在那個水池上的倒影,八功德水「開神悅體」,就是往生者可以在那個池水裡面沐浴。

一般來說往生者都是身心乾淨,他不需要沐浴,我們天天沐浴是由於要出汗,垢污就得要沐浴。極樂世界沒有這些垢污為什麼要沐浴?德水可以幫助他修行——開神悅體。打開他神識的寶藏,使他的法性理體得到愉悅,所以沐浴就在修道。而且這個德水能夠應往生者的念頭,而呈現不同的形態。比如想使水淺一點,這個水池裡的水就淺一點;深一點,就深一點;涼一點,就涼一點;溫暖一點,就溫暖一點;想把水弄到上面來淋浴,水就到上面來。而且一般是水往低處流,但極樂世界的水可以往上面走。首先尋著蓮華的經脈在流,然後可以尋著岸邊的寶樹,流到寶樹上來環流,環流就會發出那種波與波的音聲。這個音聲還能講經說法,包括水池裡面的環流的水也可以講經說法。想聽什麼法就能聽到相應的法,不想聽也就寂爾無聲。阿彌陀佛施設的水莊嚴不僅是清淨的特點,他能幫助我們修道。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