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古往今來,很多高僧大德都是皇室貴族出身,所以深深體會到,世間的財富和名利,都無法帶來真正的快樂。佛法帶為身心帶來的安樂與喜悅,無法用金錢和名望來衡量,內心的升華,才是究竟對治身心之的妙藥。
現在社會上有些人認為:信基督的好像都比較富,信佛的好像都比較窮。當然不是了,從古至今,很多高僧大德都是皇族權貴出身。
偉大的釋迦摩尼佛出家前是悉達多王子,把戒律傳到西藏的靜命大師是王子,蓮花生大師是王子,阿底峽尊者是王子,大乘佛教的鼻祖龍樹大師和寂天大師,兩位都是出身婆羅門,婆羅門在當時被認為是比皇族更高貴的種姓。
他們都體悟到:世間的財富、名利,無法給自己帶來真正的快樂;唯有佛法,才是對治身心之苦的妙藥。
佛教傳入中國以來,盛行時期有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都是最上層的皇帝權貴去信佛、學佛,然後帶動百姓信佛。
只不過皇帝權貴那時有機會聽聞高僧大德講經說法,並進行實修,而廣大的黎民百姓則以效仿和追隨為主,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因為並不能究竟地聞思修佛法,而誕生沿襲了不少民間信仰的形式與方式。
人們普遍發現,佛教盛行時代基本都是太平時代,印度最強盛的時期,孔雀王朝初期就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恆河平原,孟加拉灣,德乾高原以及遠達阿拉伯海的廣大區域。
在阿育王統治時期,全民信佛,最鼎盛時除了印度半島南端以外,北起喜馬拉雅山南麓,南至邁索爾,東起阿薩姆西界,西至興都庫什山,都併入了孔雀帝國版圖。
那時印度的版圖是現在的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到印度尼西亞,一直到伊朗邊上的廣大地區。阿育王還派人到達中國,中國現在很多地方都有阿育王塔,甚至像印度尼西亞這些地方,現在都有阿育王塔,他們派出眾多僧人去往世界各地傳播佛教,傳播太平,傳播和平的思想。
現代社會,有越來越多高知識、高學歷、高能力的人信仰佛教,並追隨具德上師系統地聞思修佛法,以前佛教給人的印象都是老年人學佛居多,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佛教徒因為崇尚節儉,樂善好施,知足常樂,不浪費自己的福報,反對奢侈浪費,多在以身作則傳播簡樸之風,而這並不代表他們會「窮」。
事實上,佛教徒不僅不窮,內心尤其富貴,通過學佛可以讓我們變成身心安樂的真正富豪,不僅是世俗人所認定的「富」,還要從內心升華成「貴」,因不斷節約福報、累積福報而「富」,因無私奉獻、大慈大悲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