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嘎瑪仁波切:主意識的分別,掌控著我們的喜怒哀樂,與外境無關


時間:2019/11/11 作者:學佛網編輯阿明

學佛以後,大家都希望趕快證悟空性,獲得解脫。因為證悟空性之後,煩惱業障會開始消失,直到成佛時,連習氣都不存在了。就像覆蓋大地的冰雪,只要陽光一出來,就會逐漸融化,終至不見。那麼在這之前,業力藏在哪兒呢?在內心深層的阿賴耶識。

心的主要分別能力,在佛教里稱為主意識,又稱第六識,具有分析、推理、判斷、記憶等作用。而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等五識,也就是一般說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官覺知,叫做分意識。

我們是通過眼、耳、鼻、舌、身去感受外境,但它們就只是感知,而不會做任何分別。前五識的感受傳到了第六識,才會加以分別,產生念頭和情緒。所以,眼識、耳識等五種感官識,也稱為無分別識。

比如,眼睛看東西時,就只是看到整體影像,不會有顏色或形狀等細部分別。眼識看到的傳到主意識之後,才由主意識分別出顏色、形狀和大小。接著,又隨著主意識的好惡,會喜歡或討厭某一種顏色。如果心情好,平時討厭的顏色也不討厭了,若心情不好,平時喜歡的顏色,也令人生厭了。事實上,眼睛見到的對境,並沒有改變,卻產生了不同感受,關鍵就是主意識的分別作用。

耳朵也是如此。耳朵聽到聲音,不會生起好不好聽、喜不喜歡的分別,而是主意識在分別這是我喜歡的聲音,這是我習慣的語言,這些話與我性格不和。當你心情舒暢時,對任何笑話或讚美,都會心生歡喜,哪怕別人挑剔你的毛病,你也不會太在意。如果心情不好,同樣的笑話或讚美,在你聽來都令人厭惡,甚至反感至極。

舌頭嘗到的味道也一樣,心情好的時候,任何食物都覺得美味,胃口也很好。心情不好,食物無法帶來快樂,平時再喜歡的美食,也無法引起興趣了。

表面看起來,是外境讓心生起了情緒和思維,但事實上,我們感到快樂或痛苦,生起了喜怒哀樂,關鍵並不是外境,而是自己的心。這就說明主意識掌控著一切。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