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起心動念,老祖宗教給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應當怎麼樣?起心動念先想想,當事人是我自己,我怎樣承受?我喜不喜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叫善心,就避免過失,避免惡報。我喜歡別人怎麼對我,我就應該要怎樣去對別人,我才能得到善的果報。我不希望別人這樣對我,我千萬不要用這些方法對別人,我不喜歡,人家也不喜歡,不能不懂。人能夠時時刻刻迴光返照,過失就減少了。在造作一切惡業的時候,完全沒有想到別人的感受,只滿足自己的快意,不行,你跟人結了怨。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面對眼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萬物,要明了無論是善、是災禍,全是自己過去今生行業的果報。所以縱然遭受苦難,不怨天不尤人。毀謗我的、陷害我的,甚至於殺害我的,像經上講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割截身體是凌遲處死,沒有怨恨。為什麼?過去造的這個業,現在應該受報。過去我這樣對你,現在你也這樣對我,一報還一報,一點怨恨都沒有,這個債就了了,就報完了,好事。
沒有一樣不是好事,遇到善人這是順的增上緣,遇到惡人這是逆增上緣,統統都增上,都幫助我們自己提升,都幫助我們消業障。順境消福報,逆境消惡報,統統是好事,統統是佛事。能幫我們消業障,怎麼不是佛事?所以,菩薩滿心的歡喜,法喜充滿,喜從哪來的?善人替他消福報,惡人替他消災殃,所以他快樂無比,這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人他看不到,他遇到善的時候他執著,情執,那造業了;遇到惡的時候他怨恨,又造業了。後面果報無窮,那叫大錯特錯。有智慧的人到此為止,後面,後面沒有了。
禍當中有福,福當中有禍,完全看什麼?如果你覺悟,用覺心,覺心,禍裡頭有福;你用的是迷,凡夫,福裡頭有禍,因為他不會享福,他享福在造孽,這就福裡頭有禍。譬如說他大富大貴,他每天要飲酒吃肉,這是享福,他不知道造的這個業,後面是禍在等著他,福裡頭有禍。如果他大富大貴,他是學佛的,持齋念佛的,遇到災難,災難裡頭有福。他享的清福,再艱苦的生活他不以為然,他很滿足,他很歡喜。禍福沒有一定的,也是唯心所現,覺悟的心,禍變成福;迷的心,福變成禍。這就是佛法裡頭為什麼把般若擺在第一,般若是智慧,有智慧,那就有福沒有禍,遇到禍也是福,他不生煩惱。他在災難裡頭沒有委屈相,沒有怨恨的念頭,處之泰然。
先樂後苦,我們在這個世間看得很多,例子最多。享受太過分,到晚年破產了,所有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全現前,苦不堪言。苦後面還有苦,這個苦是花報,後面的苦是果報,果報在三途。人決定不能欺負人,人決定不能占人便宜,決定不可以損人利己,損人利己決定是禍害,眼前得到小利,後頭果報有大災大難。自己再苦也不貪小便宜,這個重要。不奪取別人所擁有的,要常常存著成全別人,不障礙別人,這個心好。這個心後面一定有福報,現在雖然困苦,將來一定發達,為什麼?人心善。最怕的是有權有勢,利用自己的職權、利用自己的勢力欺負別人,壓迫別人,這就造罪業了。「作善得福,造惡得禍,皆是自作自受,故云身自當之,無誰代者」。沒有人代替,禍福無論大小,都是身自當之。這個道理、事實真相全擺在眼前,要你能看得見、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摘自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注(第五六八集)2014/1/4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檔名:02-040-0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