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了煩脫俗》
有次在成都吃飯,同桌的都是公司的大老闆,大家都不算很熟,只是表面的那種認識,所以一頓飯下來,氣氛有點沉悶。吃完出門,有點熱,我們看見七八個摩托三輪車夫,上衣全脫了,坐在地上嘻嘻哈哈地打撲克,旁邊有個小伙子在那兒賣燒烤。我就跟一起吃飯的人開玩笑:「你們有沒有覺得,我們的生活素質根本沒有他們高啊?
你們這群人生意做得很大,剛才我們吃得也很好,但我發現,從開始到結束沒有一個人露出笑容。你看人家那一群人坐在那兒,一天能不能賺到幾百塊錢都不知道, 一兩瓶啤酒大家輪流喝著,高興地打著撲克牌……」
人,有情商高的,有智商高的,有福報大的,也有福報小的,有身體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形形色色,但是有一個共同點:我們喜歡快樂。每個人努力工作,為這個社會,為自己的生存,每天拼搏,遠離紅塵的修行者和紅塵中的在家眾的目的基本上是一樣的,為了快樂。
快樂的定義有很多種。出家修行者選擇的是永恆的快樂。為了這永恆的快樂,他還是要付出很多的辛勞,並不是說躲在山裡面他就快樂起來了。凡夫俗子中,有的千里迢迢從山區或鄉下來到城裡,找到一份工作能吃飽飯,晚上有個地方暫居睡覺,要求也不多,他的快樂來源也很多。
如果每個人都能夠駕馭自己的欲望,那麼快樂的來源實際上很簡單,但是大部分時間我們都駕馭不了自己的欲望。
所以,隨著欲望度越來越高,我們的快樂就越來越少,出現一個很奇異的現象:世間所追求的豪宅名車或各種高科技產品給我們帶來不了快樂,大家開始追求原始的東西,是早期被我們丟棄掉的。
如一些歐美富豪跑到中南美洲過農民生活。所以,實際上我們一直往外尋找快樂,但是找錯方向了。
當我們心裡的快樂度升高以後,外在的物質就是為心服務的。這時候,你不會變為物質的奴隸,因為你的心靈是正常的,把自己的欲望控制住了。
(如果心被物質和外境所奴役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就是被動的受牽擾,一切的喜怒哀樂肯定不是自己能做主的。但是,心有了定力,能不因外境的轉動而動時,我們就是快樂的主宰者而不是被動的回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