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9

第276經(難陀說法經):

本經敘述難陀受佛之命,為五百比丘尼示教照喜,使她們獲得究竟解脫。

我們知道,在原始佛教的中期,僧團中已經出現女性出家者的身影。這些女性在出家後,經過一段簡單的考察期後,便在比丘僧團的座前,接受一個簡單的入教儀式,成為一名正式的出家人,稱其為「比丘尼」。

印度佛教史上最早的比丘尼是誰?一般而言,便是佛陀的姨母(繼母),同時也是尊者難陀的生母——摩訶波闍波提(譯為「大愛道」)。大愛道出家於何時?根據相關經典記載,比較可靠的說法則是在佛陀的生父(淨飯王)逝世以後。淨飯王的世壽估計在八十歲上下,在其辭世之前,其所轄的城邦所面臨的形勢則陷於尷尬:一方面是國王已衰朽不堪,而準備繼承王位的難陀太子也為佛陀所度化(出家為比丘);而作為第二梯隊的接班人——羅睺羅,也隨佛陀出家為沙彌。此時,城邦的有效統治面臨土崩離的之勢,老國王帶著數不盡的遺憾離世而去——當然,隨著淨飯王的皈依佛門成為居家弟子,他的精神在某種程度上也獲得了解脫。至此,釋迦族也難現昔日的輝煌,而作為遺孀的大愛道,頓時顯得孤獨與淒涼。於是,在阿難的努力斡旋下,她終於帶著五百名宮女,一同投奔佛陀所在的僧團,成為佛教史上最早的一批出家比丘尼。

在佛陀即將滅度之際,曾經制訂了佛教史上有名的「八敬法」(儘管教內對此持不同意見,甚至斥為佛教的「男女不平等條約」),其中規定比丘尼當以比丘為依止師,而在第六條則明確地了「半月從僧教誡」的條款,即比丘尼當每月二次至大德比丘處求教誡法。在佛陀時代,由佛陀親自制訂的「八敬法」得到了有效的執行。而在本經中,大愛道比丘尼則率領五百名比丘,來詣佛所,請求佛陀為其說法,「示教照喜」(聞者認真說,聽者聞後歡喜)。在說法之後,佛陀對她們說:「比丘尼!應時宜去。」(你們該回去了)

此時世尊估計已有七十餘歲,身體也不是太好。在比丘尼們離去後,他對弟子們說:「我年已老邁,不復堪能為諸比丘尼說法,汝等諸比丘僧,今日諸宿德上座,當教授諸比丘尼。」佛陀的意思是說,他年歲大了,教導比丘尼的任務應由弟子們共同承擔。具體辦法是:在幾位有名望的大弟子中,由大家輪流去比丘尼們的居所(精舍)為她們說法。

既然佛陀下命令了,大家不論是否情願,自然是依教奉行。後來該輪到尊者難陀去說法了,而他卻「不欲教授」,很不情願去,後來還真的沒有去。那些比丘尼見比丘沒來為她們說法,大家只好又一起來聽聞佛陀親自說法。

佛陀待諸比丘尼離去後,很是納悶:今天究竟是怎麼啦?於是就問阿難:「誰應次至教授諸比丘尼?」阿難想了一下,回稟說應是難陀,可是他不願去。於是難陀被叫到佛陀的跟前。佛陀對難陀說:「汝當教授諸比丘尼,為諸比丘說法。所以者何?我自教授比丘尼,汝亦應爾;我為比丘尼說法,汝亦應爾。」意思說,世尊都親自為比丘尼說法,你難陀為什麼就不去呢?

爾時,難陀默然受教,並且真的去了。難陀所說之法,主要是對六入處以及六根、六境、六識三者的深切觀察,從而摒棄「是我、異我、相在」以及樹立起無我、無常、緣起緣滅的思想觀念。對於難陀所說的這些「法」,我相信這些比丘尼們並不陌生,而且在修行中很有心得,並且「悟」得不淺。當然,難陀說法時也很精彩,比如說有一個類似於「庖丁解牛」的譬喻:「譬如善屠牛師、屠牛弟子手執利刀,解剝其牛,乘間而剝,不傷內肉、不傷外皮,解其枝節筋骨,然後還以皮覆其上。」一個屠夫能達到如此高妙的解剝功夫,也算是頂級高手了。

但是,難陀並非為譬喻而譬喻,而是為了說明佛法中的道理(與「庖丁解牛」喻意大為不同)。他說:「牛者譬人身粗色,如篋毒蛇經廣說,肉者謂內六入處,外皮者謂外六入處,屠牛者謂學見跡,皮肉中間筋骨者謂貪喜俱,利刀者謂利智慧。多聞聖弟子以智慧利刀斷截一切結、縛、使、煩惱、上煩惱、纏。」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難陀教導大家斷除貪、嗔、痴,於五受陰處「當觀生滅」,於六觸入處「當觀集滅」,於四念處「當善繫心」;「住七覺分」,「心不緣著,心得解脫」。

但對難陀的這番教導,諸比丘尼似乎還是沒有完全接受,或完全聽明白。佛陀對此觀察得很細微,他作了一譬:「譬如明月十四日夜,多眾觀月,為是滿耶?為未滿耶?當知彼月未究竟滿。」但佛陀補充道,雖然這些比丘尼並沒有完全弄懂難陀所說之法(「於其解脫猶未究竟」),但是他們都很有智慧,「然此等比丘尼命終之時,不見一結不斷,能使彼還生於此世」(保住人身沒有問題)。後來經過難陀的再次教導,這些比丘尼皆證得了「第一果」(預流)。

本經中留給我們的思考題是:為何唯獨難陀不願意為諸比丘尼說法?(6月8日)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