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15

1002經:在本經中天人接連提出四個問題,其所問偈頌為:「斷除於幾法?幾法應棄捨?而復於幾法,增上方便修?幾聚應超越,比丘度駛流?」

這位天人實際上是在提問一些與比丘修行有關的話題,重點即表現在四個方面,即比丘應該斷除於幾法,幾種法應該要捨棄它們?對於哪些法又應該增上方便去修習,以及比丘應該超越幾種「聚」,才能渡過生死的洪流?

佛陀對此回答是:「斷除五舍五,增修於五根,超越五和合,比丘度流淵。」

1、斷除五:是指五蓋,即貪、嗔、睡眠、掉悔、疑。此五法能蓋覆心性而使善法不生。「通名蓋者,蓋以覆蓋為義。能覆蓋行者清淨心善,不得開發,故名為蓋」(《法界次第》。

2、舍五:即捨棄五種欲望,一般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所引發的各種慾念,也就是我們在前面常說的「五種功德」(「功德」為巴利語,一般作「種類」解)。另,為五根所對應的五境,即色聲香味觸。五根對五境並相互作用,方能產生各種欲望。

3、增修五根:此五根為三十七道品中的五根,即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此五法為能生他一切善法和成就聖道之根本,故名為五根。

4、超越五和合:即戰勝五種執著。五和合一般指「貪、嗔、痴、慢、見」(依《顯揚心義》之見),也有認為是五結,即「貪、恚、慢、嫉、慳」等五結縛。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比丘若超越生死海,必須要做到:斷除五蓋、捨棄五種欲望、超越五種執著(或五結),而且還要增修五根,如此這般才能「度流淵」。

1003經講到二種法,即淨法與垢法。與淨法相對應的,當然是覺法,因為清淨之法必然會令我們覺悟到世間的真理;與垢法相對應的,應該是迷法,即蓋法,因其會使得我們的善性得不到顯現,使我們不可能棄惡而從善。因此天人問道:「幾人於覺眠?幾人於眠覺?幾人取塵垢?幾人得清淨?」偈頌中的「覺眠」與「眠覺」雖只是顛倒了一下字序,然而詞義卻截然相反。一個是指尚在蒙頭睡大覺,一個是在睡夢中倏地醒來,再也不會沉沉睡去。對於天人的提問,佛陀均以「五人」作答:「五人於覺眠,五人於眠覺,五人取於垢,五人得清淨。」雖名全部為「五人」,但含義卻大不相同。

1、五人於覺眠——不守五戒、廣造五惡的人,即使這些人一天到晚不睡覺,然而實際上他們就像是臥在床上睡大覺卻永遠不會醒來的人一樣。

2、五人於眠覺——能持守五戒者,即使他們整天整夜地蒙頭睡大覺,然而他們卻時刻保持清醒,使自己的心性絲毫不會沉睡。

3、五人取於垢——如果為五蓋所障覆,那麼他們就等於是執取穢垢,雖穿著光鮮華麗,卻等同於污泥遍身,路人皆擤鼻而側目。

4、五人得清淨——假如能獲得無學位的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話,雖遍身污泥,卻絲毫無礙於他們的清淨之身。關於「五分法身」,其義十分抽象,它是佛與諸羅漢所具備的五種功德,前三通有學位,後二則非無學位不起,故謂無漏五蘊為無學位所具者。(八月一日出差寫於北京)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