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法師開示


時間:2020/4/23

六、喻經

說法地點:祇園精舍

參加人員:諸比丘

經中大意:本經敘述所有的善法,都以不放逸為根本;諸善法中,乃以不放逸為第一。有如沉香,有如須彌山王,有如轉輪王,乃至如來。修行的人如能勇猛的觀察而行不放逸之法的話,則慧者必能得解脫。

我在上面的一部《至邊經》中已經談到了比丘出家後,如果不能除滅貪慾,那麼變得一無是處。說得直白一點,就等於說出家白出了,沒有取得任何預期效果。那麼,比丘怎樣做,也能不枉當一回比丘,而珍惜此殊勝因緣呢?佛陀在這部《喻經》對我們說,出家比丘,要修諸善法。其實善法很多,舉心動念,無非有善與不善之分別,關鍵就看你怎麼去修了。那麼一切善法之中,怎樣做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呢?佛陀在經中對我們說:

「若有無量善法可得,彼一切以不放逸為本,不放逸為習,因放逸生,不放逸為首。不放逸者,於諸善法為最第一。」

那麼,什麼叫「放逸」呢?放逸就是放縱,放縱我們的各種欲望,不能很好地防非止惡,不能夠修諸善法,「增惡損善」。在《佛說遺教經》中,將「放逸」喻為「如狂象無鉤,猿猴得樹」。一頭野象如果沒有一個鐵鉤對付它,那麼野象就會來去自由,沒有人能拿它怎麼樣;猿猴極擅長在樹間跳躍攀騰,若將猿猴放歸樹林之中,就好像虎入深山,別再指望能逮縛住它們。「放逸」的對立面就是「不放逸」,「不放逸」就是「增善止惡」,就好像「狂象有鉤,猿猴無樹」。那麼,為什麼說修諸善法之中,將「不放逸」列為第一、最上呢?佛陀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開始作了如下的譬喻:

1、猶作田業,彼一切因地、依地、立地,得作田業——就好像種莊稼,當然是以土地為根本。農夫若沒了土地,那就根本談不上乾農活了,因為沒了土地,拿什麼來耕種呢?

2、猶如種子,像一切百穀藥木,之所以都能夠獲得得滋生長養,原因就是有了種子,然後有了土地,才得以生長不息。若沒了種子,再好的土地也長不出嫩芽來。

3、猶諸根香,沉香為第一;猶諸樹香,赤栴檀為第一;猶諸水華,青蓮華為第一;猶諸陸華,須摩那華(悅意花)為第一;猶諸獸跡,彼一切悉入象跡中,象跡盡攝,彼象跡者為最第一,謂廣人故。

4、猶諸獸中,彼師子王為最第一;猶如列陣共鬥戰時,唯要誓(軍規、號令)為第一;猶樓觀椽,彼一切皆依承椽梁立,承椽梁、承椽梁皆攝持之,承椽梁者為最第一,謂盡攝故。

5、猶如諸山,須彌山王為第一;猶如諸泉,大泉攝水,大海為第一;猶諸大身,阿修羅王為第一;猶諸瞻侍,魔王為第一;猶諸行欲(福報),頂生王為第一;猶如諸小王,轉輪王為第一;猶如虛空諸星,宿月殿為第一;猶諸彩衣,白練為第一;猶諸光明,慧光明為第一。猶如諸眾,如來弟子眾第一;猶如諸法,有為及無為,愛盡、無欲、滅盡、涅槃為第一;猶諸眾生,無足、二足、四足、多足、色、無色、有想、無想,乃至非有想非無想,如來於彼為極第一,為大為上,為最為勝,為尊為妙。猶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為第一。

在上面的諸多譬喻中,佛陀將「不放逸」比喻為土地、比喻為種子、沉香、象跡(大象足跡)、師子王、須彌山王等等,最後,將「不放逸」甚至比喻為牛乳中最純最上等的「酥精」。「不放逸」是諸佛如來成就佛道必須要遵守的首要原因,如果不遵從這個「不放逸」,那麼不要說成佛無望,就是保住我們的人身,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最後,套用《普賢警眾偈》中的八句話,作為本卷的結尾——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界定,09.07.10.南海普陀山)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