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時間:2020/8/2

百家號作者:在家小居士

智旭大師在論及看經習教時,嘗云:「千經萬論,求之語言文字,則轉多轉遠,求之現前一念,則愈約愈親。蓋一切經論,不過現前一念心之註腳,非心性外,別有佛祖道理也。」所以若真明心性,須知經論是明心見性之要訣,必不棄捨,但看時須知無一文一字不指點此理,就所指處當下從身心理會清楚,此即「不離文字而得觀照」,看經讀論,不可作文字解,不可作道理解,而應透過枝蔓,契會佛祖之心。

如果不信自心,徒信佛語,被文字所轉,則埋沒本地風光,不能直下受用,經論反成悟道之障。襯宏大師在論及讀經貴用心時云:「以耳聽受而得者,不如以目看讀而得者之廣也,以目看讀者,不如以心悟明而得者之極其廣也。以心為君,以目為臣,以耳為佐使可也,用目當心,斯下矣,用耳當目,又下之下矣。」

宗門講求自證自悟,亦是要自家作主,自參而自得之。《金剛經》:「成就慧身,不由他悟」,中峰大師云:「參禪必待尋師友,敢保工夫一世休」又日:「縱饒達磨與釋迦,擬親早已成窠臼。」無論是機鋒棒喝,也無論是參公案和話頭,都是為起疑情、起情量、斷思慮、最終洞明本心,如果忘卻宗旨,不務實修而專務機緣轉語,甚或一頭鑽入公案中不得出,則只會被葛藤「纏」住;而難得真正的禪。

禪教皆悟心之具,兩者相資相濟,相輔相成。但悟道機緣不同,有先頓棄文字,單提古德機緣話頭而悟入者,有先從教中親習種種修行妙門,而後一齊拋卻,專依現行而悟入者,所以雖然皆主禪教一致,但也有重禪重教之別。襯宏大師曰:「禪教如目足相資,但以修禪為主,而明教輔之可也。」在他看來若無一定見地,就難免盲修瞎煉之弊。

而永明延壽大師則云:「先以聞解信入,後以無思契同」,明確主張先學而後參。其實,禪教各逗機宜,善用之,無非是藥,不善用,無不增病,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佛語巧妙,佛意幽遠,非因地真純,用心切要,不能與實相相契也。襯宏嘗云:「竊謂禪宗有三藏,猶奕秋之有棋子也;三藏須禪宗,猶棋子之須活眼也。均一棋子也,善弈者,著著皆活,不善弈者,著著皆死。均此三藏也,知佛心者,言言皆了義,不知佛意者,字字皆瘡疣。」

歷觀古今禪宿,有以傍經說禪為葛藤者,亦有以討疏尋經為入海算沙者。以此詞責空談經論以逞狂慧者可,以此貶斥藉教明心者則不可。而自古教家亦多以參禪為空疏,譏默坐為啞羊者。同樣,以此責枯坐待悟,守痴而不用者則可,以此掃卻宗門大機大用,則妄矣。眾生無始以來我執法執恆重,執宗執教,皆無明妄識。經雲,不捨一切法,不住一切法,不厭一切法,不著一切法。若能生死心切,因地真正,發大憤志,則宗教皆為我心之註腳,參禪則法法會歸自己,習教則句句流入性海。

心外無法,祖師所以示即法之心;法外無心,大師所以闡即心之法。釋尊四十九年說法利生,只是以不思議清淨心,發為圓融無礙之辨才,示人安身立命處。善能解者,當於「四十九年未嘗曾說一字」處會得,則如來文非文如來語非語,三藏十二部,一口吞盡,字字化成光明藏也。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