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所有的人會說自己非常孝敬父母,幾乎沒有人說我不孝敬父母,因為孝敬父母是自古以來,人間最美好的道德,也是最尊貴的感恩。大家都說自己孝敬父母,那麼,我這裡首先問大家,你會跟父母說孝敬的話嗎?因為語言是人生的第一起跑線。言為心聲,語言是人們表情達意的重要途徑,惡劣的語言表達你的嗔恨,能令人交際憤怒,不樂的口音讓人傷心,能害人處世悲傷,事業失敗。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令人交際暢達、談笑風生,能助人處世安樂、事業成功。因此,家長要從小培養和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孩子大膽說話,讓好口才為孩子的人生保駕護航。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從小牽著手的時候就教育遵守信用,學會美德語言,會說孝敬的話。家長自己也要培養和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經常說孝敬父母的話,將來你的孩子同樣會說孝敬父母的話,這是和睦家庭,和諧世界的基本之一。
所謂:「禍從口出,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句不是一種學術界的說法,而是對語言深奧透徹的經歷與修煉以來的一句話。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就是這樣,心直口快,不經大腦說出一些令人刺耳的話語,儘管並非本意也惹火燒身,惹事生非。往往一句話後果卻不堪構想。有沒有想過為說過的話而負責,藏族有幾句俗語:「衣服可亂穿,東西不可亂吃,話卻不能亂說。」好壞的衣服都可以穿,對身體沒有傷害,但好壞的東西不可以亂吃,一旦亂吃東西,你就會得病的;
話卻不能亂說,亂說引起災禍。因為有些話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這樣有可能會失去友情,親情。我這裡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家鄉有一位非常慈悲的婦女,他有四個男兒,三個女兒,一共七個兒女。她對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關愛,擁戴,就當著自己的心肝寶貝。她的丈夫身體不好,養育他們,她付出了無窮的代價,從不會走路養到自己生活之間,她吃了很多苦,養七個兒女不容易啊!但她從來沒有說過自己為兒女辛苦與吃苦,總認為這樣付出代價是應該的,是我的責任。她也沒有要求與希望將來兒女對她好。天下的母親總是希望自己的兒女好,不會想兒女吃苦,自己過好。她有個女兒叫做「卓瑪」。
經常去外地打工,她就學會了討厭、少管閒事等幾句漢語。卓瑪在打工的時候交了朋友,開始。過春節卓瑪回家,就告訴父母自己交朋友了,父母不反對她交朋友,但他們有點反對她談戀愛的對象那個人,因為那個人已三婚了,而且帶個孩子,更嚴重的是喝酒,賭博。卓瑪的母親非常關心她,勸她找其他,卓瑪就說:「你真討厭,少管閒事。」這樣說了幾次,卓碼的媽聽不懂,也不曉得什麼意思。但知道不是良語,而是惡語。她媽記住她說的話,到縣城裡問什麼意思,有人告訴她什麼意思,她媽在惡語中受到嚴重的傷害,非常失望。自己發毒誓,再也不管女兒卓瑪的事。卓碼結婚的時候,母親沒有赴宴。後來卓瑪的丈夫賭博賠錢,卓瑪去找媽的時候,媽就說:「你教我少管閒事,現在我真的學會了少管閒事,謝謝你。」
卓瑪掉出眼淚,覺得自己對不起母親,心裡後悔莫及。最後卓瑪無法接受她丈夫的行為,就離婚了,卓瑪又找母親,希望幫她找個對象,卓瑪的想法是,如果這樣做的話,母親也許會原諒自己,但萬萬沒有想到的事,母親同樣地說:「你教我少管閒事,現在我真的學會了少管閒事,謝謝你。」卓瑪掉著眼淚,跟媽說:「媽,對不起,我錯了。」她的母親說:「你不是討厭我這個老太婆嗎?我也討厭你們哭鬧的聲音。」包括卓瑪,很多人會想,她的母親這樣斷絕關係,她不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因為她在乎女兒的話,母親不應該給兒女計較,必需要寬容,忍讓,包容,這樣一說,很有道理,但反過來說,卓瑪她自己也不應該說,討厭母親,更不應該給父母說少管閒事。我這裡向大家問兩個問題:「世界上討厭父母的兒女,還能算有良心的人嗎?跟自己的父母說少管閒事,這種的兒女,將來會幸福嗎?」現在你給自己的父母說討厭,或者少管閒事。將來你的兒女絕對跟你說討厭,與少管閒事。那時侯你才能感受到多麼傷害,多麼刺激。實際上,很多人不會說孝敬父母的話,同樣家長不會說關心兒女的話。
現在很多孩子,認為自己懂事,或者自己學問高,總是看不起父母。曾經我自己也有個這樣的想法。我從佛教學院畢業之後,回到寺院,開始講課,總認為自己學問博大,知識淵博,有點看不起別人。我的父母可以說是文盲,但他們通過我的語言發表和講課的動作,發現我好高自大。有一次,父親讓我回家看母親,我找個時間回到家裡時,只有父親一個人在家,父親給喔倒茶聊天,我就跟父親聊佛法,父親就說:「孩子,目前我對佛法沒有興趣,因為我家裡出了怪事,我解決不了這些問題,心很煩,如果我有你那樣的學問,這些怪事早就解決了,我就安心學佛。」我很奇怪,就問:「什麼怪事?」「前幾年我家的土豆長得又大又重,這幾年不知為什麼,土豆又小又臭。」我問答的是:「沒有好好處理唄,所以土豆又小又臭。」父親搖著頭:「不是,我們比過去還處理的很好,但總是不好。」這時候母親回來,就說:「傻孩子,你不懂,我家缺少牛糞,地里沒有養分,所以土豆又小又臭。」父親就說我媽:「你知道的話,早應該告訴我。」母親的意思說了好幾遍。
然後,父親帶我和母親去草地,父親摘下來幾種草,他就問我:「這些草名叫什麼,有什麼作用?」我有口無言,最後只說:「不知道。」父親有點失望的眼色看我,就說:「孩子,你不是知識淵博嗎?你能講幾千年前的歷史,而且講的清楚,但你為什麼講不出來眼前看到的東西呢?我如何相信你講的歷史是真確呢?另外,你能講博大深奧的佛法,但不曉得眼前看到的東西叫什麼,我如何相信你講的法是正法呢?你問你的母親,她只是一位凡人,但她知道這些草藥的名字和作用是什麼,孩子,文化和知識不在於書上,也不在經典里,而在我們生活之中的經驗之上。」我才想到父親畫了一個大的圈子來教育我,消除我的傲慢心,我從內心裡感謝父親的教誨。書上寫的「百聞不如一見」確實就是這樣。我們的父母都是從這個社會裡經驗過來的,他們雖然比我們文盲,但他們經歷過的知識比我們多百陪。可以說兒女的知識在文字之上,父母的知識社會經歷之上,所以很多兒女不接受父母的思想和行為。這是嚴重的一個問題,因為,父母和兒女是不同的兩種人,兒女就像紙上談兵之人,父母就想文盲拿刀之人。兒女沒有經歷過社會,談社會就像在紙面上談論打仗,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父母雖然文盲,但他們對社會有經歷的。如果自己不想接受父母的想法,但沒有必要惡語來傷害他們,說孝敬父母的好話,這也是一種文化,也是美好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