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論 第十節·由本經發起因緣所引起的反思  


佛說盂蘭盆經與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論

第十節·由本經發起因緣所引起的反思

此經之發起因緣,如經云:「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即以左手障缽,右手搏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此段經文,是本經的發起因緣序。觀此因緣,引人深思。本經何故以目連之母的墮落鬼類而為發起呢?究其目連母墮落的根本原因,是因生前慳貪不施,並因目連的出家而不信三寶,謗毀正法,以此歿後墮落鬼類。這充分說明今生之富貴貧窮、智愚強弱,皆因前世所種之因而感召。可謂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也。所以,行人應由此經中目連母墮落的因緣,聯想下自己現在的處境與意識行為,在日用尋常中應時時檢點才是,以免諸過。

從目連母的墮落鬼類,應有所反思才是。之所以其母墮落鬼類,就是因為生前沒有佛知佛見,故不但慳吝不捨,還因目連的出家而謗毀三寶,故感得如此果報。當然,目連之母的墮落,亦是大權示。若不如是,則無法感召佛陀宣說此經,亦無發感召在會大眾及未來眾生的孝順之行。

但在這裡要注意的是,佛法包羅萬象,世出世間一切事無不包括在里許也,並且佛法講三世因果,而這三世因果錯綜複雜。所以,學佛人必須要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明白了這種道理自然會樹立佛知佛見,知見正確,才有望於了脫生死,否則,即便是如梁武帝一樣大做佛事,建寺度僧,所求之只不過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也。

其實,學佛人往往因境遇不佳,或歷經挫折的緣故,從而一蹶不振,甚謗毀佛法不靈。究其原因,都是因為沒有佛知佛見的緣故,未能明白三世因果的道理,從而怨天尤人,甚至著魔發狂。故今將諦閒法師所作之《因果三生論》一文摘錄如下:

『夫世出世間凡百事業,總逃不出「因果」二字。故曰:「要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要知來生果,今生作者是。」世人不知三生因果,往往多生疑慮。疑者云:「現見世間行善之人,或無端受累,或身後乏嗣;行惡之人,而反事事諧偶,夫唱婦隨。謂言天下善、惡無分。」如此說者,皆不知三世因果,未能深達業理故也。

須知因果報應,義通三世。一者現報,二者生報,三者後報。言現報者,現生行善,現身即得好報。此一種報,必現身以勇猛心行大善事,十年八載,不退其心。故現身必得好報也。作惡亦然。且看心力為如何耳。

言生報者,謂現身行善作惡,須至來生方得受報。以現生行善之時,心不十分勇敢,所行善事未甚過大,故至來生始得受報。作惡亦然。

言後報者,或是過去多生以前作諸善業,於此生中方得受報;或於未來無量生後,才得受報也。

問云:「爾所言現生二報,意甚明晰,則無可疑。唯言後報一則,不能無疑。何意於過去多生以前所作善惡之業,於此生中始得受諸苦樂之報,或至今生;業猶未熟,延至未來多生以後才得受報耶?」

答曰:「此其過去時所作之善雖大,然而用心不猛,故成熟必遲。作惡亦然。譬如鎔金鑄刀,火若不熾,成器必遲。無可疑也。如今行善之人,現在人見其縈苦者,此苦是過去之生報,或後報,惡業熟故。現善力弱,無能排遣過去之強惡,不關現在行諸善事而得苦報也。如今作惡之人,現見其好者,其過去之善業先熟。今之見好,是過去之生報或後報之善業熟故。所以現在有此樂果,不關現在作諸惡事而得好報也。現在之惡業,尚未熟故。作惡既爾,行善亦然。其行善人,現身未見好報而反先見苦報者,以現生所行之善業,尚未熟故。所謂寡不敵眾,弱難勝強也。」

引證:明?揚州有富人,生一子,甚賢。生二孫,聰慧過人,業南北貨。臨終時,以秤密付其子曰:「此吾起家物也,宜珍之。」子心訝之,而不敢言。

父死喪事畢,對天禱告,求赦父罪,即將此秤燒毀。但見煙中有物上升,如龍蛇狀。未幾,二子皆死。遂嘆天道無知,因果顛倒,連日昏倦,乃不欲生。

一日,夢見金甲神諭之曰:「汝之父,以往世作諸微善,命合富耳,不繫於秤。上帝正以其現生用心不公,故遣破耗二星以敗爾家。家敗之後,繼之以火。今因爾能善蓋父之愆,作事公平,故特將二星收回。將以賢子光爾之後,爾當力行善事,毋得怨尤。」覺而大悟,為善益堅。後果生二子,皆成進士。

論曰:只此一案,可證三生不謬。試觀金甲神曰:「汝父往世作微善,命合富爾,不繫於秤。」可證宿生之後報善也。以其「現生用心不公,故遣破耗二星以敗其家,敗後繼火」,可證現報惡也。「今因爾能蓋父之愆,作事公平,特將二星收回,將以賢子光爾之後」,可證現報之善也。遠過既爾,生報可例知矣。

經云:「有形之惡小,無形之惡大。住相之善小,不住相之善大。」富人一生用秤欺人,使人心喜,無形之惡者也。故上帝遣二星以敗其家,以昭現報之速也。賢子密禱於天,求赦父罪,無相之善也。故上帝收回二星,以賢子光後,豈非受現生之樂報乎!故知吉凶之理,相為倚伏,但非俗眼所能見耳。而報應,則猶如桴鼓,纖毫不爽也。』

觀大師如是之言論,想必因果三生之理明矣。若明此理,自能深信不疑,以佛知佛見,修善更切也。

再者,行人從目連母墮鬼類之事中應有所感悟,人之臨終時其神識皆隨最後一念之善、惡而去受生輪迴。淨土宗強調行人平時要發菩提心,具足信願,念佛求生西方,這也是為了確保臨終的一念佛念而作練習的。其助念,亦是為了幫助臨終的往生,是對臨終的關懷,此亦是孝順之道。所以,希望人人能平時多念佛,其父母臨終之時,亦勿輕易哭鬧,保持安靜,大聲念佛以幫助恩親往生才是。

——2007-8-20,昌蓮於寒山寺雲水房草。自8月16日下筆,至20日方完全概論部分,此中以病體勉強支撐。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