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覺學佛網 : 居士文章: 轉載

孝經里的名句教你如何行孝道


時間:2015/10/3 作者:行善改過清新人生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解讀:身體和頭髮,都是從父母那裡得來的,不能隨便損傷。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伸,父母辛苦地養育兒女,看到兒女幸福健康,才會覺得快樂。因此正如《孝經》中說的那樣,就是從考慮到父母的感受出發,要好好地珍惜生命。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解讀:孝,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我們都知道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獸尤如此,人何以堪?」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生活的美好,而父母是最值得我們感謝的人。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

解讀:位居高官的人不驕傲,才能不危險;懂得節制、把握好度,才能在水滿以後不流出。人生的態度是生活的指針,謙虛的人才能安全前行,驕傲放縱的人則容易迷失。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解讀:孝子在對待父母的時候,日常生活時保持恭敬,父母養老時讓他們心情愉快,父母生病時真心為他們擔憂,父母去世要有孝子的哀傷之態,祭祀的時候按照禮法來行事。不同的時候有不同的孝敬方式,但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有一顆孝順的心。

禮者,敬而已矣。

解讀:所謂禮,就是一種恭敬的態度罷了。如果認為禮就是一套儀式,內心並不恭敬,這樣的人就算行禮,也是無禮之人。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

解讀:君子進能對上司忠誠,退能反省自己的過錯,發揚長處,補救短處,這樣才能達到和諧。與其要求別人,不如改變自己,這才是和諧的關鍵。

喪不過三年,示民有終也。

解讀:為親人守喪不超過三年,是告訴人們居喪是有其終止期限的。不管是悲傷還是歡樂,都要有一個限度,沒有限度地喜悲,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

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

解讀:所以那種不敬愛自己的父母卻去愛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道德;不尊敬自己的父母而尊敬別人的行為,叫做違背禮法。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解讀:孔子說:「能夠親愛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會厭惡別人的父母。能夠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會怠慢別人的父母。以親愛恭敬的心情盡心盡力地將雙親侍奉,而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從效法,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