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敦煌新本六祖壇經·正文(十一)  


大師言:「善知識,汝等盡誦取此偈[一],依此偈修行,去慧能千里,常在能邊。依此不修,對面千里[二]遠。各各自修,法不相待。眾人且散,慧能歸漕溪山。眾生若有大疑,來彼山間,為汝破疑,同見佛性。」

合座官僚道俗,禮拜和尚,無不嗟嘆:「善哉大悟,昔所未聞。嶺南有福,生佛在此,誰能得知。」一時盡散。

大師住[三]漕溪山,韶、廣二州行化四十餘年。若論門人,僧之與俗,約有三五千人[四],說不可盡。若論宗旨,傳授《壇經》,以此為依約[五]。若不得《壇經》,即無稟受。須知去處[六],年月日、姓名,遞[七]相付囑。無《壇經》稟承,非南宗弟子也。未得稟承者,雖說頓教法,未知根本,終不免諍。但得法者,只勸修行。諍是勝負之心,與佛道違背。

校記

[一]原本無「此偈」,據敦煌本補。

[二]原本「千里」上有「底」。

[三]「住」原本作「往」。

[四]原本作「三十五千」,缺「人」字,此據敦煌本改。

[五]原本「依」作「幼」,缺「約」字,參敦煌本、鈴木校本改。

[六]「去處」原本作「法處」,敦煌本同,此據惠昕本改。

[七]「遞」,原本作「遍」字,敦煌本同,此據惠昕本改。

世人盡傳南能北秀[一],未知根本事由。且秀禪師於南荊府當陽縣[二]玉泉寺住持修行,慧能大師於韶州城東三十五裡漕溪山住。法即一宗,人有南北,因此便立南北。何以頓漸?法即一種,見有遲疾,見遲即漸,見疾即頓。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漸頓。

校記

[一]原本作「南宗能比宗」,敦煌本同。此據惠昕本校。

[二]原本「當陽縣」作「堂楊縣」。

神秀師常見人說慧能法疾,直指見路[一]。秀師遂喚門人志趙唬


分享好文,利人利己,功德無量!
相關文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
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脫!